?

新形勢下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基于X省F市高職院校實證分析

2024-05-03 11:23楊佳欽李君怡
福建輕紡 2024年3期
關鍵詞:綠色院校高職

楊佳欽,李君怡

(1.福州職業技術學院智能工程學院,福建 福州 350108;2.福建師范大學海峽社會研究中心,福建 福州 350117)

1 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

習近平指出,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1]。從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職業教育和創新創業,習近平回信勉勵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的大學生,他強調,希望你們扎根中國大地了解國情民情,在創新創業中增長智慧才干,在艱苦奮斗中錘煉意志品質[2]。習近平總書記有關職業教育和創新創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為新時代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提供了行動指南與根本遵循。黨中央及各級有關部門陸續出臺《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文件加以支持,也使得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成為學界研究關注的熱點和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已產生一批創新創業教育示范成果。然而,現有研究成果更多是集中“專創融合”“創新創業教育特色模式”,一定程度上存在研究范式僵化、域外經驗借鑒不足等問題。為此,本文以X省F市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為研究對象,運用問卷調查和質性訪談研究方法,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觀念認識、協調聯動、區域合作、成果轉化與共享等方面展開分析,進而為推進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點滴思考。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 研究對象

以X省F市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為研究對象,重點分析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觀念認知、教學教材、團隊建設、 成果轉換等,并選取39名高職院校師生開展深入訪談交流。在選取訪談對象,教師選擇重點考慮性別年齡、專業學歷、行政職務、專任兼職等因素,學生選擇重點考慮學業成績、年級專業、創業經驗、競賽經歷等因素。

2.2 研究方法

2.2.1 質的研究方法

質的研究以研究者本人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種資料收集方法對社會現象進行整體性探究,使用歸納法分析資料和形成理論,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對其行為和意義建構獲得解釋性理解的一種活動[3]。2023年7月至11月間,筆者先后走訪X省F市多所高職院校,深度訪談39名師生,較為客觀收集與分析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面臨的問題與挑戰。

2.2.2 問卷調查法

面向X省F市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相關人員,共發布問卷260份,剔除無效問卷16份,有效問卷244份,有效率為94%。調查問卷共分4個部分,即調研問卷設計用途的說明;受訪者的年齡、性別、家鄉地等基本信息采集;受訪者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與評價;采訪者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教學方法、課程教材、行政管理、成果轉換、挑戰需求、建議意見等調查。

3 研究結果分析

經過多年努力,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創新成果陸續展現、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但調研中仍發現部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以下問題。

3.1 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不夠深刻

認識到位,行動才會更自覺。教育部文件明確指出,2016年起,各地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納入學分管理[4]。截至2019年,全國創新創業教育線上線下“金課”累計開課2.8萬余門,選課人數近630萬人次[5]。在日常教學實踐過程中,更多是側重理論知識講授或推崇商業運行模式或理解成創業競賽計劃書撰寫,針對培養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的思考相對欠缺,存在較為明顯的“重理論,輕實踐”“重比賽,輕實戰”等傳統認識。調查顯示:僅有25%的受訪教師選擇“非常熟悉”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訪談中,部分受訪教師片面理解為“創新創業教育是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創新創業與高職院校學生關系不大”??梢?,不少教師對創新創業內涵與定義理解還不夠深刻、全面、客觀,直接導致教師對學生創新創業思維與能力的培養關注不夠,進而影響了創新創業教育的實際成效。調研發現:僅有個別任課教師具有創新創業實戰經驗,多數任課教師是校內教師兼職,相關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基礎有待提升,也反映出高職院校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有待加強。

3.2 創新創業教育協調聯動不夠有力

聯動到位,發展才會更持久。教育部文件明確指出,各高校要落實創新創業教育主體責任,成立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建立教務部門牽頭,學生工作、團委等部門齊抓共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機制[6]。多數高職院校立足自身專業特性,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工作頂層設計、部門職責分工,陸續出臺與配套相應專項文件加以支持,成立創新創業類型課程教研室、發展服務中心、學校專項領導工作小組等,但當前高職院創新創業教育政校企聯動、管理部門聯動、校院(系)交流互動、學科專業深入融合不夠有力。比如,部分高職院校由創新創業學院或教務處作為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牽頭部門,團委或學工部為創新創業類競賽的牽頭部門,其余部門作為成員單位加以配合,但在實際工作中會導致各做各的點,看似各司其職,實際各自為政,步調不一,資源和管理都比較分散等[7]。調查顯示:77%的受訪教師認為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管理部門協同不夠有力,85%的受訪教師反饋創新創業課程與專業課程深度融合非常有限。顯然,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很強實踐性,盤活校內外多方資源,加強多方協同聯動機制完善尤為關鍵。

3.3 綠色創新創業教育較為薄弱

觀念到位,方向才會更多元。教育部文件明確指出綠色低碳理念進入大中小學教育體系,并提出有關高校初步構建起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體系,科技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升的目標[8]。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創新創業教育內容不斷豐富、主題更加多樣、方式日趨多元。各地高職院校立足當地資源稟賦,深耕自身擅長領域,不斷培育特色創新創業教育品牌,以黨史為主題的紅色創業。截至2023年6月,813萬名“紅旅”青年,走進革命老區、貧困地區、城鄉社區開展創新創業[9]。然而,以環境保護、生態文明為主題的綠色創新創業方向尚未成規模。調查顯示:僅有16%的受訪青年愿意從事綠色主題創新創業,70%的受訪青年學生尚未關注綠色創新創業主題,70%的受訪青年學生普遍認為“綠色創業是從事低碳、環保、節能、新能源等產業”,一定程度上表現出青年學生對綠色創業關注度不夠、研究學習不深,也反映了高職院校對文明生態、環境保護等綠色創新創業主題教育還比較薄弱。調研發現:具有多年創新創業教育授課經驗老師反饋,多數高職院校尚未開設綠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官方尚未出臺有關大學生綠色創新創業專項政策加以引導與扶持。

3.4 創新創業教育區域合作能力不強

開放到位,成績才會高水平。教育部文件明確指出,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訂,提升我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國際競爭力[10]。伴隨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的迅猛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發展日新月異,專業理論知識更新迭代加速升級,多數高職院校積極主動融入國際化辦學,但其將國際化前沿專業知識與創新創業教育研究理論應用于日常教育教學能力尚未凸顯,使得創新創業教育普遍存在全球化視野不足、國際化參與不深、區域化合作不強等特征。調查顯示:70%的受訪教師選擇未能及時跟進學習國際創新創業教育前沿理論,80%的受訪青年學生認為自身尚未掌握參與國際性創新創業合作的能力。誠然,高職院校是面向社會培養所需的技術人才的高等教育組織,也具有國際合作與交流的職責使命,限于師資力量、人才培養等發展起步較晚,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創新創業教育跨區域合作的能力。調研還發現:不少創新創業科任教師提及多數科任教師為兼任教師,他們不了解受課學生專業知識背景,也沒有專門研究創新創業教育理論實踐和實戰經驗,對學生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前沿知識了解會比較局限。

3.5 創新創業教育成果共享不夠廣泛

共享到位,品牌才會響亮。創新創業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運用性,需要政校企地多方力量整合加以支持,努力實現創新創業教育成果與區域產業行業發展互相促進?,F階段多數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開展依然存在“高校熱、學生溫、企業冷”“理論研究多,成果轉化低”等現象。調查顯示:90%的受訪教師反饋創新創業教育有成果,但距離將成果轉化為商業實踐差距還很大;80%的受訪教師認為“政校企合作更多是流于表面形式”??梢?,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仍需要加快實現創新創業服務與科技成果轉化共享能力,同時也要更加注重信息、資源、人才等要素交流共享。調研發現:多位專業教師提及“多數高校專業教學內容具有一定滯后性,青年學生如果不了解行業未來發展方向與難點問題,單純依靠創新創業教育就想成功談何容易?”

4 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4.1 研究結論

創新創業教育是高職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通過對X省F市高職院校的實地走訪、深度交流及問卷調查,得到結論如下:

第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教師認識不夠深刻、教育方法較為傳統等問題,致使部分師生對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更新不夠及時、內涵定義理解不夠清晰。

第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管理存在內容有所交叉、職責不夠明晰,造成工作協調聯動機制不夠完善。

第三,高職院校綠色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建設與政策宣傳等較為薄弱,使得青年學生對綠色創新創業內容的認識較為局限、綠色行業創新創業意向不夠。

第四,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人才培養等發展起步較晚,導致創新創業教育存在全球化視野不高、國際化參與不深、區域化合作不強等問題。

第五,政校企地行等多方資源整合不夠有力,“高校熱、學生溫、企業冷”等現象較為明顯,存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成果共享不夠廣泛與轉換率較低等問題。

4.2 對策建議

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程,高職院校應立足地方所要、行業所需、時代發展所求、自身專業所長,加大力度探索創新創業教育新理念與新模式,努力提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質量。

4.2.1 創新破難,激發創新創業教育潛力

創新是解決發展問題的第一動力。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要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立足區域發展辦專業、院校生源辦課程,引入翻轉課堂、探索式學習、項目驅動式等教學模式,探索思政教育、專業教育、人文藝術教育、社會實踐、創新創業教育、競賽活動深度融合,不斷探索和總結創新型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模式;要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及時更新創新創業教育理解認知與人才培養觀念,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前沿理論知識學習和研究,加大力度開發具有大眾化且科普性的普及課程、分眾化且針對性的研究課程、個性化且專業性的專業課程、數字化且思想性的網絡課程,構建各專業、分階段、多層次、跨領域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要充分借助教育評價功能,注重創新創業思維培養與生產實踐相結合,優化創新創業教育評價方式方法,建立創新創業教育的階段性、過程性、成長性、總結性、實踐性等多維度的科學評價指標體系,持續加強與完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

4.2.2 協調發展,匯集創新創業教育合力

協調是處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關鍵要素。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要立足自身優勢,加強頂層設計,建立“黨委統一領導,專項工作小組具體負責,職能部門與院校齊心協力”的工作體系,制定院校(或系)職責分工、發展規劃和詳細指導綱要;要立足專業特色,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協調發展,大力推進專業課、基礎課、思政課、素質拓展課與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深度融合,探索具有特色的跨專業、分階段的創新創業教學模式;要緊抓資源稟賦,加大力度盤活創業園區、工業園區、孵化基地、實踐基地、實訓教室、名師工作室、學生社團、興趣小組、競賽活動等校內外創新創業資源,以項目式、研討式、專題式方法,加強創新創業理論教育、平臺建設、模擬實戰、落地運行等,進一步構建第一、第二、第三課堂貫通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4.2.3 綠色賦能,筑牢創新創業教育定力

綠色是確??沙掷m發展的基本要求。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要加強創新創業綠色環保理念教育,梳理并講解全球氣候環境變化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等內容,促進青年學生對綠色環保理念、生活生產方式的認同,使得綠色主題成為青年學生創新創業的重點實踐方向或重要遵循原則;要加強創新創業綠色環保主題宣傳,及時收集并宣傳各級有關部門綠色環保主題政策文件精神、地方綠色環保創新舉措,營造良好的校園綠色創新創業氛圍;要加強綠色創新創業實踐引導,借助黨團活動、志愿服務、社會實踐、參觀訪學等活動,組織青年學生走進綠色環保類企業,聆聽綠色行業發展,觀摩生產設備與流程,加強青年同學對綠色創新創業的認知,增強綠色創新創業的行動自覺。

4.2.4 開放提升,煥發創新創業教育活力

開放是持續繁榮發展的重要支撐。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要擁有拓展全球化視野的能力,加強域外國家歷史文化、技術文明、社會發展等內容學習,提升創新創業教育眼界視野,設立創新創業教育國際交流平臺建設,善于學習、分享域外國家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經驗與教訓;要擁有對標國際化標準的本領,深入研究創新創業教育國際規則與要求等內容,加大力度培養國際化師資隊伍,組織人員編寫國際化與本土化銜接教材,大力推進標準化、特色化與規范化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要擁有區域化服務的本領,深入解讀“一帶一路”倡議、RCEP、金磚國家職業教育聯盟等國際性、區域性合作內容,構建創新創業教育國際人才庫、信息庫、項目庫、課程庫。

4.2.5 共享互惠,強化創新創業教育效力

共享是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原則。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要堅持政校地聯合共享原則,充分發揮政府、高校、地方社會資源等力量,持續完善創新創業教育政策文件、基礎硬件及合作機制建設,繼續探索合作辦學、共建實訓室;要堅持校行企聯盟共享原則,充分發揮高職院校專業智力、行業規范及企業資源等優勢,做好創新創業產教融合中心等共享性、互助性、活躍性的平臺建設,為青年學生提供更多有利舞臺與平臺;要堅持校院中心工作站聯系共享原則,聚焦創新創業教育主題,加強高職院校、科研院所、研究中心、工作站等在人才資源、生產標準、項目合作等方面交流,并發揮高校智庫研究力量,成立創新創業教育研究聯盟,提升創新創業教育服務區域競爭力。

猜你喜歡
綠色院校高職
綠色低碳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改革與創新
高職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探討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院校傳真
關于提高高職人才培養質量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