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數據聯盟下一種分布式光伏資源共享算法設計

2024-05-03 08:16劉洋劉吉成
沈陽工業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資源共享價值鏈

劉洋 劉吉成

摘要:為了提升分布式光伏資源利用率,提高時均用電效率,提出大數據聯盟下分布式光伏資源共享算法。依據光伏發電-電-用電價值鏈建立資源共享目標,并在約束條件下利用線性電力系統網絡模型建立主導節點選擇矩陣,劃分資源共享集群。針對集成的分布式光伏資源,依據大數據聯盟理論,將資源共享分為兩種資源共享模式,建立資源共享動態模型,實現資源共享。結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資源共享效果較好,能夠有效提升資源利用率,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分布式光伏資源;資源共享;價值鏈;資源利用率;時均用電效率

中圖分類號:TM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1646(2024)01-0109-06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能源的需求不斷增長,引發了越來越多的環境問題。以非可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無法滿足環保需求,因此,人們將目光轉移向風力、光伏、水電等清潔能源,尤其是光伏資源具有分布范圍廣、開發潛力大等特點,成為最受到關注的能源??紤]到光伏能源的分散性,分布式光伏資源的集中共享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相關學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羅首權等根據可調度資源的歸屬主體,明確區域可調度資源種類,在保證主體利益平衡的基礎上,建立以用電滿意度最高為目標的雙層優化共享模型。通過目標級聯分析法不斷調整調度資源量,實現分布式資源的集中分配。但是,該算法需要調度大量聯動的硬件資源,運行成本較高,時均用電效率較低。付文杰等為了解決分布式資源集中共享問題,設計一種雙層規劃模型,該模型能夠實現分布式資源容量優化。雖然方法按照強對偶理論將規劃模型轉化為數學公式進行求解,但是方法以鏈式結構為設計基礎,要求執行過程不能中斷,導致其抗干擾能力較差。陳瑞捷等從光伏出力不確定性人手,設計一種以模糊集理論為核心的兩階段調度模型。根據歷史數據設計資源調度的約束條件后,優化調度模型,得到合理的資源共享方案。但是,該方法分階段調度過程中相互之間缺少協調機制,應用后資源利用率依舊較低。以解決上述共享算法的不足為目標,本文基于大數據聯盟理論,設計了一種分布式光伏資源集成共享算法,力圖解決當前存在的問題。

1 算法設計與應用

1.1 建立光伏資源共享目標約束條件

在資源集成共享算法設計中,首先需要建立共享目標約束條件,在此基礎上完成后續計算。針對分布式光伏資源的運行模式,可以得出光伏發電一儲能一用電價值鏈。資源共享目標約束條件的建立需要從價值鏈節點活動人手。光伏發電-儲能-用電價值鏈節點之間的互動關系如圖1所示。

根據圖1可知,在價值鏈中通過光伏節點進行發電,為儲能節點、用電節點提供能源支持。而儲能節點的主要職能是保存日常供電后剩余的光伏資源,也是資源共享的主體。以此為基礎建立目標約束條件,具體包括兩個優化目標,分別是能源交易總利潤和用電效率。

實際計算過程中,選取固定時間段,根據資源共享收益和光伏資源產生成本得到資源共享總利潤,計算表達式為

式中:λ為光伏資源共享總利潤;M為配電網內用戶數量;i為某用戶;T為集中共享時間段;t為時刻;,為用戶在選定時刻通過共享向外輸出的資源量;B為用戶在選定時刻通過共享向內輸入的資源量。

用電效率是所有用戶總用電量與光伏資源總發電量之比,需要注意的是總用電量的計算需要用總用電量減去外部買入電量,即

式中:θ為用電效率;F為光伏電網用電量;J為光伏資源發電量;D為從外部電網購買電量。在上述兩個共享目標的約束下進行光伏資源集中共享研究。

1.2 分布式光伏資源共享集群劃分

考慮到分布式光伏資源會受到外界因素干擾,存在不確定性,為了達到更好的資源共享效果,針對分布式光伏集群進行動態劃分,實現光伏資源集成處理。文中設計的光伏集群劃分方法主要包括兩個環節:一是主導節點選擇;二是集群劃分?;诠夥Y源共享區域的電壓偏差調節配電網節點的無功電源出力,選取區域內二次指標最小的節點為主導節點。計算過程中,利用線性電力系統網絡模型建立主導節點選擇矩陣,結合靈敏度矩陣進行線性處理,便于集群劃分計算,規?;植际焦夥潆娋W線性化矩陣可表示為

式中:S1、S2、S3、S4為節點靈敏度矩陣;AX為擾動增量;△Y為控制增量;△C為負荷節點的電壓增值;△V為負荷節點無功功率的變化量??紤]到光伏資源共享區域內往往包含多個負荷節點,為了準確選取主導節點,設計主導節點η的目標約束條件G為

η(G)=min(φ△C△V) (4)

式中,φ為對稱權值。主導節點選擇結束后,需要根據分布式光伏的調節能力、響應速度等特點進行集群劃分,分布式光伏場站的可調容量是集群成員選取的依據。將光伏并網逆變器感性無功功率約束區間表示為

2 共享效果驗證與分析

2.1 實驗背景與場景設置

在分布式光伏規?;l展、多點接人配電網的發展背景下可知,分布式光伏資源共享的關鍵問題在于共享集群劃分,因此,要充分考慮資源共享區域內電壓偏差問題,搭建“高光伏出力、低系統負荷”場景驗證所提方法的有效性與可行性。采用MATLAB仿真軟件搭建分布式光伏的典型配電網拓撲結構如圖2所示。

由圖2可知,運用MATLAB軟件搭建的仿真模型中共包含38個可觀測節點,9個光伏電源以及1個變電站。參考分布式光伏的接入電壓規模,可以將其劃分為35kV、10kV、380V以及220V四個等級。按照集群劃分結果,對配電網內分布式光伏資源進行集成共享處理。配電網內分布式光伏電源的接入信息如表1所示。

根據表1可知,本次實驗從裝機容量、通信方式兩方面描述光伏接入狀態。其中,觀測節點16、27、29、35所接入的光伏電源采用無線局域網進行通信,其余光伏電源的通信方式則是光纖通信。結合國家制定的供電標準,在測試實驗進行過程中,設置每個觀測節點的電壓標值在[0.93,1.07]之間。

2.2 實驗數據來源

以國電電網電子商務公司的光伏運維數據為基礎,根據1.1節中建立的光伏資源共享目標約束條件,從中抽取能源交易總利潤和用電效率相關數據進行實驗分析。具體的實驗數據如表2所示。

2.3 實驗結果分析

2.3.1 時均用電效率分析

在上述實驗設置場景下,展開資源共享效果測試。結合式(2)得出資源共享后仿真系統的時均用電效率,并以此來反映文中設計算法的有效性。選用文獻[3]方法和文獻[4]方法在仿真環境中進行光伏資源共享處理,同樣計算優化后24h系統時均用電效率,得到圖3所示的用電效率對比圖。

根據圖3可知,相比其他兩種共享方法的優化結果,所提方法的時均用電效率得到了明顯提升。所提方法在資源共享處理之前劃分了分布式光伏資源共享集群,準確選取主導節點,有效提升了時均用電效率。

2.3.2 光伏資源利用率分析

為了進一步驗證所提方法分布式光伏資源集成共享效果,將資源利用率作為評價指標,以表1中分布式光伏節點16、20、23、29和35為目標,驗證3種方法對上述節點的資源利用效果,結果如圖4所示。

根據圖4可知,所提方法的資源利用率高于文獻[3]方法和文獻[4]方法,通過該方法處理后,光伏資源的利用率始終高于92%,說明其能夠有效提升光伏資源的利用效果,有利于緩解資源浪費問題。所提方法結合分布式光伏的響應速度、調節能力等特點對光伏集群進行了劃分,然后再進行集成處理,提升了光伏資源利用率。

2.3.3 資源共享抗干擾效果分析

由于分布式光伏資源會受到外界因素干擾,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從抗干擾效果出發驗證不同方法的資源共享效果。通過電壓偏差反映抗干擾效果,其計算表達式為

式中:U為實際電壓;UN為電網標稱電壓。根據式(15)計算得出不同方法的電壓偏差,結果如圖5所示。

根據圖5可知,在實驗開始階段3種方法的電壓偏差變化趨勢明顯,其中,文獻[3]方法呈現出快速下降的特點;文獻[4]方法呈現出快速上升的特點;而所提方法的電壓偏差則保持在相對穩定的變化區間。通過對比可知,所提方法的電壓偏差較為穩定,說明在分布式光伏資源共享中,所提方法不易受到干擾因素的影響,抗干擾效果較好。本文針對分布式光伏集群進行動態劃分,并結合靈敏度矩陣進行線性處理,避免了傳統方法以鏈式結構設計為基礎,要求執行過程不能中斷的問題,使方法的抗干擾性能得到了提升。

3 結束語

針對分布式光伏資源的集成共享問題進行研究,提出一種新的共享算法。根據實驗結果可知,所提方法有效提升了配電網的時均用電效率,達到了提升光伏資源利用率的目的,同時提升了資源共享的抗干擾效果,說明所提方法的資源共享效果較好,能夠有效提升資源利用效果。下一步研究重點是將用戶不確定性因素融入到共享算法中,實現日前市場與實時市場的資源協調調度。

(責任編輯:景勇 英文審校:尹淑英)

猜你喜歡
資源共享價值鏈
交通運輸數據資源共享交換體系探究與實現
淺談低碳價值鏈構建——以A公司為例
福建省交通運輸信息資源共享平臺
基于價值鏈會計的財務風險識別與控制
醫療器械包裝發展價值鏈
試析基于價值鏈理論的成本管理模式
衛康與九天綠資源共享
“中國制造”:助力“一帶一路”價值鏈的提升
教育部第一批“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公布
基于價值鏈的房地產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