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第三次陳列改造的實踐與思考

2024-05-04 02:59張曉麗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4年5期
關鍵詞:陳展軍墾陳列

張曉麗

摘 要:陳列展覽是博物館、紀念館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綜合實力的直接體現。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博物館是國家二級博物館,第三次陳列改造提升工程榮獲第二十屆(2022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文章對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第三次陳列改造的實踐進行回顧和思考,以期對中小型博物館、紀念館的陳列改造有所裨益。

關鍵詞: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陳列改造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5.019

博物館、紀念館代表著一個地區文化發展水平和歷史人文沉淀,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精神生活需求也不斷提升,博物館、紀念館已然成為人民群眾高質量文化生活的打卡勝地。陳列展覽作為博物館、紀念館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溝通博物館、紀念館與人民群眾的橋梁,也是展示文物藏品、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新時代背景下,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以傳承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己任,進行了第三次基本陳列展覽提升改造工程,加固修復了舊址原貌,優化了場館空間布局,提升了展陳方式,以更加豐富、新穎的展覽全方位呈現了“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屯墾戍邊歷史展”。展覽榮獲2022年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展覽重點推介項目,第二十屆(2022年度)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獎,受到社會各界一致好評。本文以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為研究對象,對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第三次陳列改造的實踐進行總結和思考,以期對中小型博物館、紀念館的陳列改造有所裨益。

1 陳列改造的必要性

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是以新中國新疆屯墾戍邊革命史為主要研究及陳展內容的國家二級博物館,也是全國第一批免費開放的博物館,迄今為止共接待國內外參觀者600多萬人次,榮獲“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全國文明單位”“全國百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之一”“中華民族文化基因庫(一期)紅色基因庫試點單位”等稱號,已成為宣傳兵團歷史、弘揚軍墾精神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新時代新要求,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需要精神文化也與之相匹配。作為黨和國家紅色基因庫的革命紀念館,需要承擔起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職能,傳承好紅色基因,確保紅色江山永不變色。2010年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第二次陳列改造開館至今十余年,場館建筑舊址陳舊,陳列展廳的布局老套,展品數量有限,展板圖片與布展陳列形式多年來一成不變,展示內容無法全面再現新時期新疆兵團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精神風貌。為全面開發和有效弘揚軍墾文物所蘊含的革命傳統和兵團精神,加大新疆兵團紅色資源的傳播利用,打造新時代新疆兵團的紅色旅游教育基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亟須對紀念館內陳展內容、方式進行全面系統提升,對公共配套資源進行整修。

2 陳列全面改造提升,打造紅色精品展覽

2.1 精準定位展覽主題,全面展示兵團精神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下簡稱“新疆兵團”)的發展史,既是一部共產黨人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史,也是一部軍墾戰士屯墾戍邊、愛國守邊的奉獻史。此次改陳內容定位為全面展示新疆兵團各個時期的歷史與成就,傳承好革命傳統和兵團精神,發揮好紅色基因庫、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黨史學習教育基地的作用,努力踐行第三次新疆工作座談會精神,成為新時代兵團奮進的精神動力和文化潤疆的陣地,讓紅色基因綻放時代光芒。

在兵團黨委的高度重視和全力負責下,由新疆兵團黨校、新疆兵團史志部門、新疆兵團高校、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的相關專家、學者組成了大綱撰寫小組,經多次全封閉式會談交流,確定了展覽主題并撰寫陳展大綱,確保陳展內容的準確性和權威性。此次展覽主題確定為“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屯墾戍邊歷史展”,陳展內容按照歷史編年體與專題相互結合、相互輔助的體例展示,陳展內容為“前廳”“安邊固疆”“艱苦奮斗”“開拓進取”“走進新時代”“尾廳”六大部分,以歷史發展為縱線,以各發展階段成就為橫線,全面、準確展現新疆兵團近70年屯墾戍邊的歷程和偉大成就,弘揚了新疆兵團精神、老兵精神和胡楊精神,展示了新時代為實現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做出的新貢獻。

改陳延伸了展覽歷史的長度,起點向前推至歷代屯墾內容,展示了秦、漢、唐、清各個朝代開發邊疆、鞏固國防的戰略舉措,歷代相襲。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對多民族國家的統一、邊防鞏固、促進新疆發展、保障絲綢之路暢通、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發揮了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

展陳內容終點向后延至新時代黨的十八大以來的相關內容,展示新時代新疆兵團取得的各項成就,增加了習近平總書記親臨新疆和新疆兵團考察調研,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談會發表的重要講話內容、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研究部署新疆兵團深化改革和向南發展,為做好新時代兵團工作指明了方向。

2.2 精心設計,科學策展

博物館、紀念館的陳列改造是運用多種展示手法對陳展內容進行生動、豐富的展示,在準確把握陳列內容的前提下,對陳列手法、陳列氛圍、科技含量進行通盤、細致、周密、科學的考慮,最終實現陳列內容的藝術升華,達到最佳展示效果。此次陳列改造在綜合各方因素后即采用了傳統的展示方式,又運用了現代先進的展示手法,以文物、圖片為基礎,綜合運用油畫、國畫、雕塑、復原場景、微縮場景等多種藝術展示手法,外加科學運用新媒體數字化技術。改陳后的展廳陳展面積6000平方米,展線900米,通過1500件(套)文物、1600張圖片、25塊多媒體顯示屏、8塊觸摸互動屏、17處復原場景、10處油畫真實、生動、全面地展示了幾代兵團人艱苦創業、屯墾戍邊、維護民族團結、促進邊疆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

一是重視序廳的藝術展示效應,全力營造視覺氛圍。序廳是一場展覽的門臉,既是整個展覽主題濃縮后藝術語言的深刻詮釋和展示,也是觀眾走進展覽觀展的第一印象。藝術的展示手法能夠瞬間吸引觀眾的視覺,視覺的沖擊力進而帶來心靈的震撼,達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序廳設計了氣勢磅礴的主題雕塑《當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近10米高和寬的大型群雕映入觀眾眼簾。該群雕通過寫實與寫意相結合、圓雕與浮雕相結合的雕塑語言,以層層遞進、多元內涵構成雕塑組團形式,以32個新疆兵團各個發展階段有代表性的優秀人物為原型,層層展示了新疆兵團“開墾、建設、孕育、希望、收獲、展望”六大主題內容。通過不同人物組團形象的刻畫以及時空交錯的空間構成,講述了一代代軍墾人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描繪了在軍墾精神激勵鼓舞下的美好建設藍圖。大型群雕與兩側的LED幕墻構成一個氣勢宏大、莊重肅穆的空間,在顯要位置用權威、精煉的前言文字概述了新疆兵團的歷史貢獻、重要作用和地位。并配合新疆兵團十四個師的分布圖和簡要介紹,使觀眾能夠迅速了解展覽主題和新疆兵團組成分布情況。

二是圖片、文物陳展達到和諧統一,與陳展主題緊密融合。改陳始終堅持在準確、熟練把握陳展主題內容的基礎上,挑選出能夠深刻反映主題內容的圖片、文物,通過陳列設計的藝術性處理,實現圖片、文物與主題內容三者的無縫結合,形成流暢、合理、舒適的展線。為了滿足改陳需求,派出專業征集小組赴新疆兵團機關各部門和各師團的宣傳部門、紀念館、團史館征集補充圖片資料和實物。圖片資料是紀念館展示的重要組成部分,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歷經多年的征集、收集,館藏圖片已有萬余張。如何在萬余張圖片中挑選出能夠深刻反映展覽主題內容的經典圖片成為設計面臨的重要問題,經過商討,確定挑選原則為是不是同一內容題材里面最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畫面且整體較好。經過層層篩選,挑選出1600余幅圖片,保證了選出的圖片是同類內容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最能展示主題內容的、畫面整體較好的。

文物是紀念館陳展的點睛之筆,更具有說服性和生動性。在文物挑選上堅持經典和匹配的原則,展出的文物不強調數量,而在于經典、精致,能夠突出的表達主題內容,與展板圖片、文字和整個展線高度匹配。此次改陳挑選展出的1500件(套)文物,比之前的展覽增加了400多件,既有國家一級革命文物如第八師122團老軍墾戰士王德明穿過的打了296塊補丁的軍大衣、山東女兵姜桂芳的女式軍棉衣、第六軍贈給“二十二兵團成立大會”的錦旗、第九軍人事通令、中共新疆軍區委員會贈給中共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屆代表大會錦旗、和平解放證明書等;也有為了改陳內容新增加的仿復制文物、借展文物,如專門從新疆軍區檔案館、新疆兵團檔案館復制的1952年毛澤東主席發布的《軍委關于部隊集體轉業的命令》、仿制的1950年彭德懷等致電第一野戰軍一兵團二軍五師十五團的電文等珍貴文物,從石河子大學博物館借展的漢斜紋毛布片、漢銅花卉配飾、漢花卉紋銅扣、唐聯珠紋團花錦、唐紅色絞纈絹片、唐彩繪陶碗、唐骨簪、唐陶紡輪、唐獸面紋瓦當、清菱形花卉瓦當、清一束蓮銅鏡、清壽字紋銀簪、清同治粉彩博古大盤、民國水彩人物蓋罐等17件(套)歷代屯墾文物;還有精選出的有代表性的文物,如王震閱讀過的《共產黨宣言》、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員陶峙岳的黨費證、1979年新疆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二政委張仲瀚《憶新疆》手稿、第六軍十七師師長程悅長的剿匪日記、二軍五師十五團戰士在橫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時使用過的軍號等。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增加了展廳的歷史凝重感,增強了展品對觀眾的吸引力。

為了更好地凸顯文物在展覽中的核心地位,展柜、燈光依照文物的體量、材質、顏色專門設計,通過改進文物組合及擺放形式等方式,大大提升了文物展示效果。改造提升后的文物展柜有臺上柜、桌柜、沿墻通柜、四面獨立柜、壁掛柜、壁龕柜、夾框等80余個,這些大小不一、形式各樣的展柜或依靠于展墻,或獨立于展墻,或鑲嵌于展墻內,錯落有致地與展覽圖片、主題內容、展線融為一體。根據文物表征定制高低錯落有致的展臺展具,讓觀眾的視覺聚焦文物,實現文物的最佳組合與展示,增強了文物展示的現場效果。讓每件文物在展柜內都擁有最適宜的陳列方式,提升了文物的觀賞性。

三是利用新科技,豐富陳展形式。新的改陳提升突破了“圖片+文字”的傳統模式,積極引入了“尊重傳統、重塑空間、現代氣息、科技手段”的現代展示理念,克服場館舊址陳展空間的狹小,采用多種現代展覽展示手法,全面提升展覽的展示效果。改造提升后,展廳多媒體顯示屏25塊,滾動播放冰封五姑娘、補丁軍大衣、軍功馬、周恩來總理視察石河子、堅守邊防、絲綢之路、大美新疆、今日兵團等視頻、音頻資料。觸摸互動屏8塊,觀眾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興趣,選擇性了解20世紀初進疆的女兵、支邊青年、知識青年、復員軍人、兵團版畫、兵團文化、伊吾保衛戰歷史事件等相關老照片及資料。

場景復原17處,主要包括二軍十五團戰士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進軍和田、青石板上烙大餅、地窩子公共洞房、王震書屋、軍墾二代露天學習、巨幅半景畫《屯墾戍邊》、墾荒結束洗個澡、招聘湖南女兵等場景復原。二軍十五團戰士橫穿塔克拉瑪干沙漠進軍和田場景再現了戰士們徒步穿越死亡之海、平定叛亂的英雄壯舉。地窩子公共洞房場景還原了墾荒初期軍墾戰士艱苦樂觀的生活,沒有房屋,挖地穴居,結婚時只能使用公共洞房。巨幅半景畫《屯墾戍邊》長47米,高12米,因受觀眾喜愛被保留下來,并重新提升了聲、光、電的展示效果,用景、畫結合的視覺效果與現代科技結合,重現了軍墾戰士在戈壁荒原屯田開荒的場景,讓觀者動容。這些場景復原突出主題內容,直觀、生動地展現主題,讓觀眾進入強烈的代入感和沉浸式的體驗,激發了觀眾的觀展興趣。為陳列增添了許多鮮活的因素,起到圖片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使展覽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貼近觀眾的認知和情感體驗,增加觀眾的互動,提升展覽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

四是運用合適的色彩基調,烘托展示氛圍。陳列展覽的色彩運用是基本陳列展覽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展覽成功的關鍵①。在陳列改造中,圍繞陳展主題和內容,準確、恰當地選擇和運用主色基調,能夠生動、鮮明地體現陳展內容,烘托陳展的主題立意和藝術表達,營造出良好的陳展主題氛圍,提升陳展的效果。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結合陳展主題內容,整個基本展覽選擇運用紅色、黃色為主基調,棕色、灰色、米色為輔助色彩,即凸顯革命類展覽莊重、肅穆、沉穩的主體氛圍,又傳達出對軍墾前輩的尊重和緬懷。

五是加固修復舊址原貌,優化場館空間布局。因場館是舊址復原利用,此次陳列改造在經過建筑舊址的加固保護和修復風貌的同時,優化了場館的空間布局。此場館為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十二兵團官兵在石河子新城建成的第二十二兵團機關辦公樓舊址,由上海聯合顧問建設工程事務所的趙琛設計:主樓四層,蘇式尖頂,兩翼兩層,建筑呈對稱的“凸”字形磚木結構的樓房。作為石河子第一棟蘇式樓房,常被人們稱為“軍墾第一樓”。該舊址2013年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此次陳列改造,對于“軍墾第一樓”舊址外部進行加固修復、保持原貌。內部按照現在建筑標準,進行抗震、消防安全處理,并按照陳列改造需求進行全新的空間建設,打通了辦公區房間、馬道,以達到舊址展覽空間利用的最大化需求。并按照“以人為本”的陳列改造思想,設置兩部電梯,方便游客參觀。在外部,石河子政府將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人民電影院、艾青詩歌館、軍墾廣場建設為“軍墾1949文化旅游景區”。并建造軍墾地窩子群和軍墾元素的雕像群,在人民電影院進行新疆兵團題材的舞臺劇《燃情歲月》《軍墾爹娘》的展演。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為了更好地融入軍墾1949文化旅游景區,在博物館南門小廣場放置兩架大型軍墾飛機,在場館北側增設大型軍墾文物陳列展臺,使得館外陳列的大型軍墾文物成為軍墾1949文化旅游景區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3 新疆兵團軍墾博物館第三次陳列改造的思考

一是踐行“以人為本”的辦展理念,打造一支專業素質過硬的文博隊伍。新時代,博物館、紀念館已成為傳播、展示、弘揚歷史文化和革命傳統的宣傳陣地,文博工作者承擔著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的重任,肩負著為人民群眾推出更多更好優秀展覽的職責。讓更多的人民群眾通過優秀的展覽,感悟傳統文化,弘揚革命精神。好的展覽需要博物館各部門通力合作,需要調動陳列展覽部門、藏品部門、研究部門、征集部門、講解部門共同參與展覽策劃,這就需要打造一支專業素質過硬、有共同的辦展理念和奮斗目標的文博隊伍。

二是做好展覽規劃,完善展覽途徑。博物館、紀念館要堅持做好展覽規劃,對標“全國博物館十大陳列展覽精品”項目,結合國家博物文物發展規劃,超前謀劃未來五至十年的中長期展覽規劃,確保展覽工作的可持續性。做好文物征集和陳列展覽工作,加大各級博物館的合作,積極推出、引進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專題展覽,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

三是增強文物研究的力度,做好文物內涵闡釋。博物館、紀念館應重視文物研究工作,文物研究通過挖掘文物蘊含的價值,更好地為文物展示、宣教服務。學術研究是很多博物館、紀念館的弱項,也是綜合實力的衡量標準。做好文物研究,深刻詮釋文物所蘊含的內涵,既是展覽策劃的基礎和理論支撐,也是宣傳教育的基礎工作,更能為宣教人員的講解工作提供理論遵循。

四是推進數字技術的運用,提升觀眾的體驗感。在數字化時代,傳統媒體已經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觀展需求,隨著新媒體技術廣泛運用,博物館陳列展覽迎來了體驗時代,加上觀眾多元、互動體驗需求的不斷升級,也迎來了新媒體交互技術的發展背景②。博物館、紀念館要重視和引進新媒體技術,豐富展覽內容,用寓教于樂的方式增強與觀眾的互動,讓觀眾在體驗中感悟領會歷史價值和革命傳統,激發觀眾的觀展熱情。

注釋

①趙濤,李文璟.博物館展陳設計中的色彩運用[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5):124-125.

②包晗雨,傅翼.試論體驗時代基于新媒體技術的博物館交互展示[J].中國博物館,2021(4):111-118.

參考文獻

[1]劉曉銳.樂山紅色文化資源保護經驗總結與利用策略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3(2):102-107.

[2]林鷹.淺談人物類紀念館的展陳設計:以南安黃仲咸紀念館為例[J].福建文博,2019(4):86-91.

[3]洪鈺翔.新媒體背景下革命紀念館展陳現狀及發展研究[J].新媒體研究,2019(16):104-105.

[4]葉真誠.博物館陳列展覽問題及對策研究:以上海市金山區博物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3(20):80-83.

[5]趙濤,李文璟.博物館展陳設計中的色彩運用[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15):124-125.

猜你喜歡
陳展軍墾陳列
兵團記憶
中國貨幣通史陳列
中國貨幣通史陳列
論革命紀念館陳展中的共情藝術
毓慶宮惇本殿明間原狀陳列的復原
民國時期北平古物陳列所的陳列展覽
時空觀視角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博物館陳展
多媒體交互設計在博物館陳展中的應用分析
視覺環境在博物館陳展設計中的運用研究
北大荒的脊梁——《老軍墾》獲獎感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