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北跨”高質量發展之渭河的機遇與復興

2024-05-05 05:31薛珺華趙小寧
陜西水利 2024年3期
關鍵詞:渭河西安生態

薛珺華,程 靚,趙小寧

(1.中國電建集團西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00;2.陜西水環境工程勘測設計研究院,陜西 西安 710018)

1 背景概述

1.1 北跨是西安市提升競爭力的機遇空間

西安作為“雙中心”城市、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北地區龍頭城市和關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利用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鏈接國際、 國內兩個市場的窗口優勢,將成為內陸國際物流和貿易樞紐。根據西安市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需求,研判西安拓展空間條件,西安提出“南控、北跨、西融、東拓、中優”戰略。面對秦嶺生態保護的剛性約束,“北跨”渭北地區是完善都市圈功能的重要發展空間,承載中心城區功能疏解,是提高西安城市能級的最大潛力空間[1]。渭河作為北跨戰略的樞紐,依托良好生態景觀本底,推動先進制造業升級和擴大對外開放交往互相促進,將成為西安國際化功能提升的新興平臺。

1.2 “北跨”發展需求下渭河的重要作用

渭河流域孕育了燦爛的文化,滋養了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渭河流域的高質量發展與系統治理是“北跨”戰略實施的關鍵一環,建設渭河綠色生態廊道是西安發展的必經之路。通過西安“北跨”完善都市圈功能的重要發展空間,提升西安國家中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加大渭河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提升渭河城市核心段兩岸生態景觀和建設品質,“把渭河打造成西安城中河”的擁河發展模式,是區域合作協調發展的需求。

2 現狀問題調查

2.1 渭河水資源配置及開發利用方式有待優化

渭河屬不對稱水系,北岸支流洪枯流量相差懸殊,泥沙含量大。南山支流較短,數量多,比降較大,水流湍急,水力資源較為豐富。渭河徑流年內分配不均,且多集中于汛期,徑流年際變化較大,且20世紀90年代后有明顯減少趨勢,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受限。渭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已超出警戒線,加之經濟社會發展用水擠占了河道生態環境用水,徑流銳減,造成河道生態水量不足,生態基流難以保障,影響河流生態。渭河流域地表水調蓄措施單一,部分區域地下水存在超采現象,水資源的高耗低效問題突顯,再生水、雨洪水利用率較低。

2.2 河流泥沙淤積明顯,水土流失風險依然存在

秦嶺北麓是渭河水量的主要補給源之一,涇河流域是渭河的泥沙主要來源。渭河洪水以高含沙、強沖淤為特點。自三門峽水庫建成以來,渭河下游泥沙淤積日益嚴重。懸河態勢加劇,主要河道河床抬升了1 m~5 m,連年引發漫溢、決口災害。堤外采砂坑汛期存在滲漏隱患,長期滲漏可能形成管涌。灘區高低不平、汛期內洪水漫灘、泥沙落淤、行洪不暢[2],河口支汊淤堵,心灘消失。下游河道總體以沖刷為主,淤積現象明顯,汛期沖淤現象有所變化。

開發施工與人類擾動對渭河生態環境水土流失等產生的影響較大。渭河兩岸的生態破壞,河灘開挖擾動,嚴重破壞了原生的河流生態環境。

2.3 局部水質存在污染風險,水生態環境有待復興

目前渭河全線排口已整理完畢,無直排排污口,但個別區段水質仍存在水體污染風險,仍有改善空間。其中港務區段由于早期采砂對原有灘地造成一定破壞,導致灘地呈現破碎化和功能退化的現象;現存坑塘水面連通性較差,水體得不到交換,水生態環境不佳;灘區內分布的自墾農田,導致灘地生境碎片化,侵占野生動植物生存空間;防浪林局部缺失,樹種單一,樹形高大,阻隔堤岸觀河視線;河道總體風貌與城中河存在較大差距等。

渭河西安段原有部分開發建設活動存在過度開發、人工化痕跡過重問題,與新時期“推動黃河流域從過度干預、過度利用向自然修復、休養生息轉變 ”治水思路相悖,堅持綠色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才是適合新時期渭河發展思路。

2.4 渭河是北跨的銜接點,功能和交通鏈接偏弱

隨著西安南部城市功能逐漸飽和,城市發展空間跨渭河向北拓展是總體的發展需求?!氨笨纭睂⒁龑屑壙臻g格局優化,形成渭北制造業產業集群,并引導人口疏解,形成北部重要發展極[3]?!氨笨纭蔽急逼瑓^是西安未來10年~15年人口城鎮化、產業升級、國際交往功能的集中承載區。作為北跨的重要銜接帶,渭河兩岸地區是特大城市從集中連片發展到外圍組團過渡的區域,也是市區外向化功能的延伸區。作為奧體中心和高陵副中心兩大副中心的幾何中心,渭河是城市向北交通銜接的重要節點,具有重要的功能鏈接作用。實施北跨戰略,渭河作為聯系兩岸的重要功能板塊其功能的聯系與銜接、道路交通能力及規模的提升非常重要,但目前渭河的功能和交通鏈接偏弱,與發展需求不符。

3 發展目標研究

3.1 擁河發展,渭河復興

過去的幾十年間渭河作為“城郊河”,生態基底完善、文化資源豐富、生態景觀良好,但在新一輪“北跨”戰略中,渭河作為關鍵節點,結合城市發展需求把渭河變成西安的“城中河”至關重要。在西咸一體化發展和北跨戰略中,擁抱渭河發展拉大城市骨架,擁河發展,渭河復興,將河岸納入新城建設規劃,通過人水共融、和諧發展,以渭河為軸線輻射南北,帶動兩岸以及渭北新區產業文化經濟發展。

3.2 打造“生態人文會客廳、絲路交往新平臺”

結合渭河特性及沿岸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統籌規劃、科學布局、合理開發,全面推進渭河防洪保安、生態治理、水污染防治、水經濟提振,盡快提高渭河防洪能力,帶動沿線經濟產業快速發展,以河流治理帶動區域發展,以區域發展促進河流治理開發。遵循“安瀾惠民、健康和諧、環境改善、持續發展”的理念,通過加寬堤防、疏浚河道、整治河灘、水量調度、綠化治污、開發利用,將渭河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生態人文會客廳、絲路交往新平臺”。

4 治理策略與實施路徑

4.1 優化水資源配置,保障發展需水,平衡生態需水

堅持用水總量和用水強度雙控,推動水資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以流域為單元,系統考慮水資源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污水處理與再生水利用,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深入發揮水的約束引導和服務保障功能[4]。

利用漫灘低洼地、淺丘緩坡等自然地形條件排蓄結合,補充地表水生態基流。通過改造污水處理廠尾水提升泵房,新建中水補水管網,將尾水提升至水系液面最高點補充地表水。提升地表水利用效率,通過灞河引水、雨水收集和再生水利用“多源互補”提升濕地水量、養護濕地水環境。

建立渭河干流及主要支流、水庫、取水口控制斷面的生態水量、流量指標體系,劃定渭河生態用水補給河流,保障渭河干流的生態流量,限制或禁止對其水資源進一步開發利用。充分利用跨流域調水工程的生態供水量、富余棄水、向城鎮供水回歸河道的水量,增加河道生態流量,加強水源保障。將再生水、雨水、苦咸水、礦井水等非常規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提高非常規水利用比例。

4.2 生態友好的綜合措施保證河湖安瀾

渭河西安段整體防洪達標,河勢總體穩定,主河槽蜿蜒且主要頂沖北岸,根據沖淤分析涇河入渭段河道逐漸向西北偏移,灞渭匯口河岸局部區域向南偏移。為提高中水河槽穩定性,提高河道行洪能力,結合渭河中水治導線對渭河主河槽進行局部疏浚。

由于主槽存在擺動趨勢,險工段及易沖灘區需采取加固措施、建設導控工程。河道整治結合采砂及堤防加寬擴大主槽行洪能力。結合渭河未來經濟社會發展需求,提高防洪標準,續建加固工程,推進礙洪橋梁改建工程,全面提升渭河干流堤防防洪能力。以堤防為基礎,形成便捷暢通的沿渭交通圈,服務于沿岸經濟產業和社會文化發展。對于堤內防浪林存在局部缺失的情況,進行補載,完善植物防護措施連續性。在河口河灘地處,對堤外采砂遺留點需進行加固修復、生態治理并開發利用,沿線修建生態護灘工程。在重點區域通過蓄滯洪區及放淤區建設工程完善防洪體系。

4.3 基于自然的生態保護與整合

對于渭河進行生態保護與整合,以生態保護為前提,構建自然安全的本底空間和藍綠網絡[5]。積極營造護堤護渠林、生態景觀林和特色經濟林,保護低洼地,提高自然空間蓄治功能的使用效益,為生物提供生物鏈條空間。通過限制河道兩岸 200 m生態控制區域、禁止開發建設保護渭河生境。對現狀沙土堆積體、礙洪高坎就近平整,回填采砂坑、遺留干塘,破碎化嚴重或者功能退化的自然灘地進行綜合整治和修復,改善灘區雜亂面貌,利用草花、水生植物等措施修復灘涂生境[6],對河道臨水側護堤地防浪林帶整體提升,對灘面水域之外及平整后擾動區域開展生態修復。對現狀坑塘進行修邊、破梗、連通,優化水域形態,打通滯水區,增加水體流動性,豐富生物多樣性,增強水域生態功能和碳匯功能。

通過對渭河流域水量、水質實施統一管理。實施入河污染物總量控制,保障渭河水質;實施污染物排放指標有償使用制度,嚴格污染物排放管理;進一步提高污水處理廠出水的水質標準,加快配套污水收集管網設施、中水回用能力建設,加強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實施入渭排污口控制數量及排口控制,同時在排污量較大支流上或灘地上,設置人工濕地治污工程,對污染物進行生物凈化。

4.4 高效構建跨河交通聯系,優化復合功能組合

從渭河兩岸現實發展邏輯出發組織兩岸功能, 構建多層次的公共交通系統,鏈接南北,提升能級。一方面,搭建快速路以協助服務組團建城市交通快速聯系,規劃主干路構建城市骨架網絡,建設濱渭河景觀大道展現城市特色界面。另一方面,將公交線網、慢行步道,軌道交通、鐵路聯絡線等集中布局;結合TOD設智慧交通管控中心,建構渭河兩岸”觀光公交 + 快捷公交 + 組團公交“三環嵌套公交體系,加大地區多功能的混合開發,增加彈性發展控制。最后,集約化利用跨河通道,增加使用效率,完善綜合立體交通設施,串聯現有景觀節點與文旅資源,推進沿河生態經濟文化旅游的發展。

5 結論與建議

本文提出通過渭河生態經濟文化廊道建設推動渭河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統籌實施西安“北跨”空間戰略,以河流安瀾為底線、生態格局為基礎,打造濱河景觀、串聯歷史文化、提升城市形象,把渭河打造成關中防洪安瀾的堅實屏障、路堤結合的濱河大道、清水悠悠的黃金水道、綠色環保的景觀長廊、區域經濟的產業集群,重現渭河新的歷史輝煌。

猜你喜歡
渭河西安生態
西安2021
Oh 西安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來?
退耕還林工程對渭河洪峰流量的影響
追根溯源 回到西安
渭河故道恢復濕地生態的引水方案創新
生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