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文化類深度報道寫作技巧

2024-05-06 16:54周孟娟
中國地市報人 2024年2期
關鍵詞:東源講故事稿件

周孟娟

作為一種獨特的報道形式,文化類深度報道在其創作技巧和表現手法上也有獨特之處。四川《自貢日報》文化周刊推出的文化類深度報道封面版稿件,主要以“大文化副刊”的視覺,聚焦文化現象、反映文化事件、報道文化人物、介紹文化遺存,以此來折射當代自貢人對歷史和文化的深刻認識、體驗與反思,具有十分明顯的文化意味。它有利于地域形象的塑造,有利于弘揚歷史文化的恒久魅力,強化人類命運的共通感,引發人們對于文化的向往;也是讓外界通過文字、圖片認識一座城市或地區的途徑。

提煉主題 尋找靈魂

主題是一期文化類深度報道的核心價值所在,也是我們制定選題的目的意義。

一處遺跡、一件文物、一個文化景觀、一個文化現象所折射出的內涵是什么,它對于今天的人們、今天的社會究竟存在什么意義,只有較好地提煉出稿件的主題,記者的采寫過程才會有方向。

幾百年來,遍及自貢市富順縣及周邊的戲曲班社、鼓樂班、民間社火都將嗩吶作為伴奏和獨奏的主要樂器。這一流傳民間的曲藝形式,在童寺當地尤為盛行,在民間傳統文化不斷被都市文明邊緣化的今天,當地人將這始于幾百年前的樂器延續至今,對于我們來說,鄉村嗩吶已經遠遠超出了作為樂器的基本含義,它已經成為代表一個地區的文化符號,這是自貢人的驕傲和自豪。正是基于這樣的主題意義,筆者才選擇童寺嗩吶作為報道對象,在自貢日報發表《童寺嗩吶 吹動“三寨九里”鄉村風情》文化類深度報道。

再如,自貢作為清代四川商業與移民的重要地區,共有以西秦會館為代表的20余處會館建筑星羅棋布地建立在這片土地上。會館是一種在自貢市常見的文化建筑,西秦會館作為鹽都會館的經典之作,與自貢這座城市同呼吸共命運,見證了歷史的印跡和城市的發展,在其歷史上幾經重建,它憑借什么屢屢得以死而復生?它與自貢這座城市究竟有著什么樣的聯系?這正是筆者采寫名為《西秦會館:“收藏”千年鹽都歷史》這篇文化類深度報道的主題所在,在創作過程中也始終圍繞著這一主題前行。

以點透視 豐滿全局

有了提煉出來的主題,文章就找到了靈魂,圍繞主題取舍內容就有了方向。

如何進行內容的取舍,簡單地說就是兩個字:典型!具體到稿件內容,筆者從三個方面入手:即典型的人,典型的事,典型的物。

例如,由筆者采寫的稿件《東源井地質構造與三峽大壩齊名》,本稿立意之初,筆者將選題鎖定為自貢天車。自貢在近兩千年的鹽業生產過程中,遺存有一大批古井、天車,鼎盛時期,數以萬計,天車井架十分壯觀,不管從采鹵或者古建筑角度來說,都是鹽都自貢特有的、不可多得的文物,使得天車作為自貢獨特的文化符號屢屢被媒體關注。其次,該主題立意太廣,加大了記者采訪寫作難度,必須有所取舍,將入口縮小,才能更好地有的放矢,升華主題。

采訪過程中,筆者將切入點放在了鹽井典型、歷史上的“六大名井”之一東源井上。東源井投產120年來一直保持穩產高產,其產氣量名列自貢鹽場氣井之冠,產氣時間更是全國最長。筆者通過對鹽史專家等典型人物的采訪,深入作業現場的親身體驗,挖掘出21世紀初,中國政府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展出中國地質研究成果時,展出的兩個模型,一個是三峽大壩及其地質結構,另一個便是自貢的東源井地層剖面結構的新聞事件。通過這些典型的人、事、物將東源井這個奇特地質構造造就的全國產氣時間最長,至今仍在生產的百年老井生動豐滿地展示出來,起到了選擇重點、展示復雜、以點透視、豐滿全局的效果。

起承轉合 布局結構

所謂謀篇布局,就是思考文章的整體架構,是指對即將寫的文章內容進行結構的布局。進行謀篇布局的好處就是使所寫的文章結構言之有序,脈絡清晰,有章可循。在寫的過程中依步驟圖而行,胸有成竹,這往往才能寫出結構完整而精致的報道文章來。文章的謀篇布局,就跟我們平時講故事一樣,要有個條理、順序,其實并不難。但是,沒有思考肯定是不行的,而思考,需要有足夠的新聞資訊、學科知識的積累。因此,謀篇布局的前提是采訪深入。

結合深入的采訪,筆者的謀篇布局在起、承、轉、合四個方面下足功夫。

(一)起,是整篇稿件的切入點。一般來講,稿子的開篇應該是先聲奪人,起到吸引讀者眼球的效果。在寫稿過程中,筆者將一些稿件以拋出問題的方式切入,同時也為接下來展開主題拋出一條線,貫穿整個主題。如深度報道《30年風雨滄桑 自貢“女神”走進320萬市民心中——“牧羊女”創作者與原型共憶〈鹽泉〉雕塑創作始末》稿件,以自貢第一座城市雕塑《鹽泉》為寫作題材,記者在構思文章結構時,并沒有按照傳統的寫雕塑創作始末的時間順序布局,而是以鮮為人知的“牧羊女”雕塑原型為切入點,巧妙地拋出問題,以“尋她 站了30年的牧羊女你在哪里?”作為文章首段,起到吸引讀者眼球的效果。

(二)承,是整個稿件的支柱。筆者在這一部分的采寫中主要采用了講故事方式。稿件通過一處遺跡、一件文物、一個文化景觀背后隱藏的故事來豐滿我們的主題。

(三)轉,是整篇稿件的高潮。是經過整體敘事鋪墊后的升華。恰當的“轉”不僅在行文上可以產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靈動感,而且在主題的表達上會產生升華和意境遞換的層次感。例如,《東源井地質構造與三峽大壩齊名》稿件連續用“轉”,從仍在生產的百年古井,再到漫長歲月的鹽場傳奇,用倒敘的方式,將東源井的歷史層層挖掘,讓讀者直觀上看到東源井是怎樣由一個山丘上的小井,通過三朝開采至今名震四方,成為世界罕見的奇跡。還有一些稿件采用整體鋪敘,一“轉”達到高潮的方式。例如在采寫《讓錦繡鹽都從美麗構想中走來》的稿件中,筆者用了整體篇幅敘述主人公——自貢市教授級高級規劃師劉亮暉為自貢規劃建設做出的貢獻。稿件中對自貢市城市規劃發展情況以及劉亮暉的執著付出作了大量敘述,然而在文章高潮的選擇上,筆者沒有定格在城市規劃成果上,而是一“轉”落腳在主人公熱衷的讓城市彰顯文化的根脈的主題上,稿件就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高潮,既符合封面版的大文化風格,又升華了稿件本身的意義。

(四)合,是稿件的落腳點。對于稿件來說,在經過起、承、轉的過程后,其中所蘊含或折射的意義得到了總結和揭示。例如《高桌獅燈舞動民間絕活》報道中,一直遵循著民俗、發展、傳承的主線進行。在最后段描述中,筆者特地提出這一民間技藝隨日益發展的社火,逐漸在民間消失的問題,并尋找相關部門找到了一些出臺保護措施,這樣我們就找到了對自貢市挖掘出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報道的意義所在,喚起大家的關注,以此來加強對這門古老技藝的保護,也就是在稿件結構布局中起、承、轉、合的“合”。

引人入勝 講好故事

如何在新聞中講故事?請不要覺得“講故事”很神秘、離我們很遠,新聞中“講故事”其實就是新聞敘事,當記者寫下稿子的第一個字的時候,就已經在講故事,當記者的稿子讓編輯看得興味盎然的時候,其實就講了一個很棒的故事。

這里筆者所說的“故事”實際上分三個層次。

(一)有頭有尾、有人有事的故事。例如,筆者采寫《高桌獅燈舞動民間絕活》的過程中,就找到了一個內容豐富而且生動的故事:流傳童寺民間舞獅的傳說。故事放在全文開頭,讓讀者帶著好奇心走進文章。

(二)有情節、場景的故事。例如,《童寺嗩吶》中,筆者就選擇了20世紀60年代,古佛鎮有一家人辦喪事,為表孝順之心,兒女們各自請了幾個嗩吶班子,輪流上陣,像打擂臺一樣吹打了三天三夜的故事,用一系列場景描寫作為敘述方式,讓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三)用細節講故事。如果沒有上述兩種情況,那么對細節進行講述同樣是“故事”。對一件新聞作品來說,細節能起到塑造典型、強化和提升主題、具有震撼人心的藝術力的作用。善于抓住和運用好細節,既是對記者采訪能力的考驗,也是對記者撰寫稿件能否提升稿件質量的重要標志,學會用小細節去反映大主題;用細節去表現主題、主體,就會使稿件質量有大幅度提升。

對于新聞事件報道來說,細節描寫最突出的作用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報道的事件清晰可見,使讀者如臨其境;另一方面,細節描寫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事物表象下的真實。這種手法在筆者的稿件中運用非常普遍,例如,《走進一段舊時光 探尋鹽都最后的筒子樓》,文章中筆者大量運用細節描述和講述,將讀者帶進筒子樓居民的真實生活場景。

通過以上的論述,可以看出細節的使用可以使文章增色不少,達到深化主題的作用,但在新聞報道中只是整篇報道的一個組成部分、一個枝節,所以要把握細節的度,以免造成以次為主或喧賓奪主。

文化類深度報道封面版稿件采寫過程中,力求在深度、廣度上做文章,但是筆者認為主題提煉、素材內容的取舍、結構布局、講好故事是關鍵要素,它們會為做好封面版稿件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歡
東源講故事稿件
錄用稿件補充說明
東源順天鎮榮獲省第二屆 《鄉村振興大擂臺》“十強鎮”稱號
聽冬神講故事
你 真 美
Max講故事——逃跑的熊
Max講故事——殺手算命
Max講故事——溫柔的鬼故事
Shan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Visitor Professor Donald Grierson*
本刊歡迎下列稿件
特約稿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