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為區域教師隊伍建設提供專業支撐

2024-05-07 04:32王冬凌陳振國
遼寧教育 2024年6期
關鍵詞:研訓教研區域

王冬凌 陳振國

(大連教育學院,大連教育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

2022 年4 月,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對新時代高質量教師隊伍建設作出安排和部署。目前,我國基礎教育已經進入高位均衡、內涵發展、提質增效的新階段,亟須培養造就更多的大國良師。由此,支撐區域教師隊伍建設的教師專業發展機構面臨著新的使命與挑戰。

一、善育大國良師,筑牢教育根基

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堅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一批又一批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養一代又一代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當下教育事業的根基所在。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培育一批又一批服務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大國良師,是教師專業發展機構的核心價值與使命擔當。

何謂“良師”?2023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致信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強調教師群體中涌現出一批教育家和優秀教師,他們具有心有大我、至誠報國的理想信念,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的道德情操,啟智潤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學篤行、求是創新的躬耕態度,樂教愛生、甘于奉獻的仁愛之心,胸懷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現了中國特有的教育家精神。這一重要論述是對教育家精神的全面深刻的闡釋。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教師提出了殷切期望——以教育家為榜樣,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既是引領廣大教師躬耕教壇的行動指南,又是區域教師專業發展機構發揮專業支撐作用的基本遵循。踐行教育家精神、爭做教育家精神的堅定信仰者與模范踐行者,為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專業支撐與智力支持,這是研訓工作的核心目標。

二、培育教師的核心素養

當下,教師專業發展機構有必要對新時代教師核心素養進行思考與定位,應重點關注并培育教師以下四個方面的素養。

(一)政治素養

政治素養具體表現為家國情懷和敬業奉獻。政治素養是新時代教師素養的核心內容。中小學教師的政治素養包含政治方向、政治意識和政治信仰,對于厚植愛國情懷、涵養高尚師德的意義重大。教師應始終將教育與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堅定“躬耕教壇、強國有我”的志向和抱負,將家國情懷貫穿于敬業奉獻、教書育人的職業生涯。

(二)知識素養

知識素養具體表現為專業知識和人文底蘊。中小學教師應當成為學科專家,深諳學科本質,理解學科知識的產生與來源、關聯與結構、作用與價值,以及學科的思想與方法。教師是否擁有扎實的學科知識、寬廣的專業視野以及厚重的文化底蘊,決定著育人的高度。因此,教師應不斷涵養人文底蘊,培育科學精神,把人文素養融入教育教學實踐。

(三)教育素養

教育素養具體表現為因材施教和啟發誘導?!肮示又?,喻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學記》對教育規律有其深刻闡釋。新時代的中小學教師應當具備多種教育素養,善于開發課程、善于設計教學、善于選擇教法,且應珍視每一個生命,尊重每一名學生,長善救失,循循善誘。這既是教師的神圣職責,也是教師的職業幸福。

(四)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具體表現為信息理解和技術應用。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網絡學習資源發達的時代,高效獲取和使用教育資源,主動適應人工智能、信息技術等智慧教育變革,成為未來教師職業發展的必備能力。在“互聯網+”環境下,教師應適時、適當地應用AI 等信息技術,充分發揮翻轉課堂、慕課、微課等作用,以便改進教學,提升效能,促進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結合,提升學生多方面能力。

三、指向核心素養培育的區域研訓工作策略

近年來,大連教育學院的研訓工作堅持以服務區域為使命,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一流業績為目標,以融合發展為支撐,聚焦課改落地、素養培育、“雙新”國家級示范區建設、“雙減”落實等,以扎實且富有創新性的工作培育了區域研訓工作品牌與經驗。

(一)研究驅動,理念引領

在教研與培訓工作中,教師專業發展機構應尤其關注教師的全面發展,在喚醒教師主體意識的同時,著力提升教師學習的動機與意愿、情緒與情感等因素,增強其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和職業使命感。大連教育學院基于多向度理論研究分析與多年研訓工作實踐,創新性提出“燃情教育”區域教師教育理念,整合心理學、社會學、哲學的相關知識,融合教師成長所需的內在動力與外在影響,將對教師情緒、情感、情懷的關照納入教研、培訓工作設計與實施,以“整全性”目標、“生成性”內容、“主體性”實施、“人文性”評價引領區域教師教育專業實踐。

(二)標準先行,文本指導

對研訓工作而言,在“現場引領”之外的“文本指導”,影響更為深遠持久?;诖?,制定與教師專業能力發展相關的標準規范,運用評估認證工具,為各地、各校規劃實施教研培訓、設計開發教育資源、開展專業項目評估等提供依據,是區域教師發展機構專業化的路徑。近年來,大連教育學院不斷推動教師專業標準的體系完善與理念踐行,制定了《大連市教師專業標準實施細則》,引領教師專業精進;深化學業質量標準的解讀與指導,研發了《大連市小學初中作業設計指南》,引領學習評價改革;堅持以終為始、結果導向,制定了《大連市教師培訓項目績效評估標準》,引領教師培訓創新升級;堅持一區一品牌、一校一特色,制定了《大連市校本研修指導方案》,引領校本研修內涵生長。

(三)制度規范,流程創新

運用系統論的觀點構建研訓工作的制度與規范,深入研究制度的價值目標、組織結構、功能耦合,洞悉制度運行機理,把握制度建設規律,為教師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是高質量開展研訓工作的重要前提。近年來,大連教育學院基于理論研究與實踐需要,制定或更新了系列專業制度,旨在以全過程管理、項目化運行、校本化實施等舉措,引領研訓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開展。例如,出臺了《大連市教研工作規程》,規范教研的職責、內容、流程與標準等,推動教研工作轉型;出臺了《大連市教師培訓項目管理辦法》,規范項目的設計、運行與評估等,推動培訓工作升級;出臺了《大連市校本研修工作規程》,規范研修的主體責任、主題選擇、工作流程等,推動基于校本的教師發展。

(四)體系建設,資源整合

教師的專業學習發生在復雜的教育系統之中。建立健全目標統一、職責清晰、上下貫通、運行高效的研訓工作體系,是高質量開展研訓工作的保障。近年來,大連教育學院在市、區兩級教師進修院校協同發展方面,通過整合工作項目、互鑒工作模式、共享工作資源,推動教研指導、師訓干訓、教育科研、評估監測等一體化發展,形成系統集成、重點突出、各具特色、互促共進的業務功能體系和創新發展模式。在遼寧教育學院的示范與引領下,大連教育學院整合區域內優質學科資源、人才資源以及科研資源,積極融入省域研訓工作體系,不斷完善上聯國家、省,下掛區(市)縣、學校的“五位一體”研訓工作新格局。

(五)典型引路,全域聯動

面對豐富多樣的教師發展需求,常態化開展以點帶面,以強帶弱,最終實現全域聯動,是區域研訓工作的必然選擇。近年來,“關注優質、傾斜薄弱、以校為本”成為大連教育學院研訓工作的基本路徑。創新開展普通高中“雙新”國家級示范區建設,聚焦課程變革與課堂創新,探索新時期教研新機制新路徑;基于行為改進理念,持續更新迭代“領雁工程——培訓者培訓項目”,不斷彰顯其在教師培訓方面的示范與引領作用;組織實施大連市“十四五”基礎教育領軍人才培養工程,以名優校長、名優教師工作室為陣地,建立輻射全域的校長、教師專業成長助力系統;加強“百千萬”工程人才培養指導,以提升骨干教師的專業引領力為抓手,發揮城鄉優質教育資源的示范引領作用;實施鄉村教師“耘夢”工程,線上線下結合,“輸血”“造血”并舉,向農村學校發展傾斜;積極落實“一區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的校本研修工作要求,補強教師專業發展的基層支持力量。

(六)成果導向,輻射影響

教師專業發展機構應堅持追求一流業績,在貫通教研、培訓、科研領域,推動先進理論向具體實踐轉化的過程中,瞄準教師教育發展前沿,產出多項在區域內外具有影響力的一流的研究成果,并依托各類成果展示、研討交流,推進研究成果的轉化、應用與推廣。近年來,大連市有大量的課例入選部級精品課例;區域多次在國培、省培項目中交流遞進式培訓項目設計模式、進階式培訓課程設計模式、基于行為改進的教師培訓項目績效評估等經驗;大連教育學院入選全國首批“國家級教師培訓管理者發展研究中心”創新實踐單位;大連研訓工作經驗多次被《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媒體報道。

今后,大連教育學院將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為區域教育改革發展提供專業支撐、智力支持和知識貢獻為價值導向,促進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研訓教研區域
研學農谷 產教研學
構建校本研訓模式 提升教研活動實效
2020年創新教育實踐線上研訓系列活動持續開展
2018 年婦女/性別研究研訓班在京舉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分區域
淺談校本研訓管理
基于嚴重區域的多PCC點暫降頻次估計
新型教研——說題的感悟
區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