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同方言古語詞例釋

2024-05-07 16:31曹婷婷郭端平
關鍵詞:集韻大詞典鼻涕

曹婷婷,郭端平

(1.山西大同大學文學院,山西 大同 037009;2.中央民族大學文學院,北京 100081)

很多學者都曾對古語詞的概念進行過界定。黃伯榮、廖序東(1979)認為:“古語詞包括一般所說的文言詞和歷史詞,它們來源于古代文言著作?!盵1](P241)胡裕樹(1995)認為:“古語詞是指現代漢語中少用而多見于古代文獻的詞?!盵2](P246)劉叔新(2005)則認為:“古語詞是產生于古代而只在現代書面語中沿用下來的詞語?!盵3](P280)根據《中國語言地圖集》(漢語方言卷)(2012),古語詞指現代漢語中仍使用的那部分古代漢語的詞語,包括一切文言詞、歷史詞等,它們來源于古代漢語。[4](P12)我們在文章中所討論的方言古語詞,指的是在文獻典籍中有記載,但是沒有進入普通話,而僅僅保留在方言中的詞匯。

大同地處山西省西北部,人口以漢族為主,也有滿族、蒙古族、回族等少數民族雜居。大同方言屬于晉語大包片,其中保留了大量古語詞,有的至今還保留著古義,例如“敧、齈帶、央及”;有的在大同方言中已發展出其他義項,例如“業已、懆”。本文擬對大同方言中的上述五個古語詞進行考釋,謹求正于方家。①

一、【敧】[?i41]

敧:用筷子夾食物,后面可以有賓語,也可以沒有賓語。例:

(1)再給我攲兩個餃子,沒吃飽。

(2)你想吃啥一個人攲上吃哇,甭拿心

(客氣)。

“敧”在文獻中又作“攲”“?”“槣”“?”。

《康熙字典》:“敧,《廣韻》《集韻》并居宜切,音羈,以箸取物,或作槣?!盵5](P473)

“敧、攲”異體字。二者聲符相同,“敧”字意符是“攴”,小篆字形為,下面是一個手字,說明“攴”這個字和手部動作有關。說文·攴部》:“攴,小擊也。從又卜聲”“攴”指輕輕地擊打?!皵尅钡囊夥恰爸А?,小篆字形為,下面也是一個手字?!墩f文·支部》:“支,去竹之枝也。從手持半竹?!薄爸А敝溉サ糁褡拥闹θ~,也是一個手部動作。從“攴”和從“支”的字都與手部動作有關?!墩f文·支部》:“攲,持去也,從支奇聲。去奇切?!盵6](P59)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攲,持去也。支有持義,故持去之攲從支。宗廟宥座之器曰攲器。按:此‘攲’當作‘?’。危部曰:‘?、??也?!吨癫俊贰纭栵垟?,此‘攲’亦當作‘?’。箸必邪用之,故曰飯??!稄V韻》:‘?,不正也?!队衿吩唬骸當?,今作不正之?。從支奇聲。去奇切?!盵7](P229)“宥坐”出自《荀子·宥坐》篇:“孔子觀于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鬃訂栍谑貜R者曰:‘此為何器?’守廟者曰:‘此蓋為宥坐之器?!鬃釉唬骸崧勫蹲髡?,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盵8](P472)“宥坐之器”指古代帝王國君放在自己座位右邊的一種盛水的器皿,空著的時候它便傾斜,注入適量的水時它就會端正,注滿了水就會傾覆,英明的君主以此作為鑒誡,警醒自己做事有度?!板蹲鳌庇纸小皵屍鳌?,“攲”當作“?”,有不正之義。用筷子夾東西時筷子會傾斜,所以筷子又叫飯?。又《說文·竹部》:“箸,飯攲也。從竹者聲?!盵6](P91)“攲”從支奇聲,支有持義,“攲”這一動作也與持有關,指拿筷子夾食物?!帮垟尅笔敲~,指筷子,“攲”在大同方言中沒有名詞用法,只可作動詞,指用筷子夾東西。

“敧、槣”也是一組異體字?!皹湣痹谇宕墨I中有一用例:

(3)昨日霎嫌那豬肉沒點好塊兒,雞肉槣了不夠幾塊兒,又說煮爛了海帶兒,又說蒸生了燒賣兒,少油沒鹽的涼菜兒。(《聊齋俚曲集·禳妒咒撻廚》)

《康熙字典》:“?,《玉篇》《集韻》并俱為切,音媯,戴也。又《集韻》居義切,音寄,義同。又《集韻》《韻會》并居宜切,音羈,以箸取物也,與攲同?!盵5](P450)“?”表示以著取物這一義項與“攲”字是完全相同的。

二、【齈帶②】[n?31t?e24]

齈帶:指鼻涕。例:

(1)我夜兒個(昨天)黑夜(晚上)洗完澡頭發沒干就出去了一趟,今兒個(今天)早起(早晨)起來就流清齈帶。

(2)一感冒我就打嚏噴(噴嚏)流齈帶,沒個十天半個月好不了。

在大同方言還中還有一些與“齈帶”相關的熟語,例如“齈帶過河”表示鼻涕流過嘴,可以用來形容人邋遢的樣子?!扒妪P打帶”表示形容人因為天氣冷而流出鼻涕的樣子。例:

(3)今兒個天氣真冷,出去一趟凍得我齈帶過河了。

(4)看看把個孩子冷成啥了,清齈打帶的。

齈,中醫指一種鼻病,鼻涕多。許慎《說文解字》中未見“齈”字。據《康熙字典》:“齈,《集韻》:‘奴冬切,音農?!队衿罚骸驱P也?!都崱罚骸遣??!帧稄V韻》《正韻》并奴凍切,音癑?!稄V韻》:‘多涕鼻疾?!盵5](P1531)《漢語大詞典》“農”字條:“厚?!稌ず榉丁罚骸r用八政?!讉鳎骸r,厚也。厚用之,政乃成?!追f達疏:‘政施于民,善不厭深,故厚用之,政乃成也?!?,楊樹達《積微居小學金石論叢》卷一:‘重聲竹聲農聲字多含厚義。厚謂之農?!鄙蚣媸浚?933)認為:“農,耕也。無濃厚義,故《文始》謂其‘蓋出于乳’,乳于古亦為泥紐音,故農借為乳而得濃厚之義。,腫血也。禯,衣厚貌。?,《字林》:‘多毛犬也?!瘽?,露多也。醴,厚酒也。又《方言》十‘郺’,‘’多也。南楚凡大而多謂之郺,或謂之。按凡泥紐字多含重滯不流利之義?!盵9](815)從“農”得聲之字,多有“厚、大”義,而“農”本身沒有此義,表示厚大,屬于假借?!昂瘛迸c“多”義近,所以《廣韻》里訓“齈,多涕鼻疾”,“鼻”是表義素,“農”是核義素?!镀n惥帯ぞ戆恕罚骸斑?,虎梗切,音亨上聲,以手捻鼻,俗擤齈也?!盵10](P49)“擤”指捏住鼻子,用氣排出鼻涕?!斑钡姆辞猩献帧盎ⅰ笔菚阅改m嶉_口一等字,而“擤”的聲母[?]的其中一個來源就是曉母字。

(5)他是個齈鼻子,一些香臭也不懂的。(《元曲選·漢高皇濯足氣英布雜劇》)

(6)“這孩兒幾個月也?”“九個月了,不到一生日里。捧了他齈帶揩的干凈著?!保ā稑阃ㄊ轮V解》中)

(7)耳病曰害?,鼻窒曰齆齈,目汁凝曰眵。(《札樸》)

例(5)中“齈鼻子”指鼻子有毛病,不能識別氣味;例(6)“齈帶揩的干凈著”即把鼻涕擦干凈;例(7)“齆齈”指因鼻涕堵塞鼻孔而發音不清。

《山西方言調查研究報告》(1993)把“齈帶”記作“膿帶”,[11](P248)《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太原方言詞典》記作“濃帶”:“濃帶:濃鼻涕?!盵12](P216)“膿”“濃”“齈”是同族詞,聲符都為“農”,且都是亦聲字,聲符也有表意功能,都可看作“鼻涕”一詞在方言中的記音字。

三、【央及】[i?41?i]

央及:1.懇求2.請求原諒。例:

(1)我想縫條棉褲不會縫,央及我嫂子給縫了一條。(表懇求)

(2)男朋友惹我生氣了,看在他央及我一下午的份兒上,我就原諒他了。(表請求原諒)

“央及”在大同方言中有時會疊用,例:

(3)你快去央及央及你叔叔,讓他給你做個風車。(表懇求)

(4)你看你又把你妹妹惹惱了,快去央及央及哇。(表請求原諒)

“央及”在《漢語大詞典》中有兩個義項:1.請求、懇求。例:

(5)他京里臨起身時節,那般磕頭禮拜央及我,限至周年,本利八兩銀子,寫定文書借與他來。(《樸通事諺解》上)

(6)昨日他的家公因害時疫死了,這閻婆無錢津送,停尸在家,沒做道理處,央及老身做媒。(《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2.連累、拖累。例:

(7)恐怕邊關透漏,央及家人奔驟。似箭穿著雁口,沒個人敢咳嗽。(《漢宮秋》第二折)

“央及家人奔驟”指連累家人逃跑躲避戰火?!稘h語大詞典》認為“央”通“殃”,有時直接寫作“殃及”。例:

(8)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檄梁文》)

北方其他方言中也有“央及”?!冬F代漢語方言大詞典·西寧方言詞典》:“央及:央求。不管我阿么央及,家總是不去?!盵13](P174)意思是“不管我怎么央求,他就是不去?!薄冬F代漢語方言大詞典·忻州方言詞典》記作“央記”:“央記:央求、懇求。伢(人家)扯不扯(輕易)不來,你央記伢去哇!”[14](P208)山西萬榮方言中單用一個“央”字,《現代漢語方言大詞典·萬榮方言詞典》:“央:懇求,委托。娃大啦,他急得央上人給說媳婦。/女家不甚的(不很)愿意,正央人說著哩。/這事情你各人(自己)不好說,還是央一外人去吧?!盵15](P352)

但是據李景泉,溫斌(2008)考證,“央及”是“??”二字的假借,且“央及”與“殃及”并非相通,“殃及”寫作“央及”實為誤作,“央及”一詞并無“連累、拖累”義。[16](P79)“央”有“勸”義,例:

(9)我今日吃這婆子言來語去,央了幾杯酒,打熬不得夜深,只得睡了罷。(《水滸傳》第二十一回)

其中“央了幾杯酒”就是“勸了幾杯酒”?!把搿边€可引申出“求”義,因為“勸”本義是求人(聽從),二者屬于同作用的引申。[16](P78)大同方言中“央及”的“懇求”義是沿用了古義,表“請求原諒”則應該是從前者引申出來的意義。

四、【業已】[iɑ?3i53]

業已:又作“業以”,表示事情已經發生,不會因條件不同而改變,接近于副詞“反正”?!皹I已”一詞在大同方言中習用,現代漢語普通話口語中少用。例:

(1)我業已是走呀,你們想在在哇。

(2)業已哪也去不了,安安心心就在家待的哇。

大同方言中有一句熟語“業已也是個業已了”,例:

(3)業已也是個業已了,我看你也別去了,安心在家等的哇。

(4)我就這德性,業已也是個業已了,你能把我咋滴!

“業已也是個業已了”表示事已至此,暗含“再做什么都無濟于事”的意思,如例(3);有時在語境中還有一種破罐子破摔的言外之意,如例(4)。

“業已”一詞在文獻中出現的時間很早,表示“已經”,一直沿用到現代漢語,但是現在僅保留在書面語中,口語中幾乎不用。

(5)項王、范增疑沛公之有天下,業已講解,又惡負約,恐諸侯叛之,乃陰謀曰:“巴、蜀道險,秦之遷人皆居蜀?!保ā妒酚洝ろ椨鸨炯o》)

(6)頃之,諸呂有一人醉,亡酒,章追,拔劍斬之而還,報曰:“有亡酒一人,臣謹行法斬之!”太后左右皆大驚,業已許其軍法,無以罪也;因罷。(《資治通鑒》第十三卷)

例(5)句中項王、范增擔心沛公據有天下,然而鴻門之會已經和解了,又擔心諸侯背叛,不愿意違背約定,其中“業已講解”指“已經和解”;例(6)中劉章趁呂氏中有一人喝醉逃避再喝之時追上去將其拔劍斬殺,呂太后及身邊的人知道后雖然震驚,但是有已經允許劉章行軍法之事在先,也不好處罰劉章,所以這事只能就此了結。

以上用例中的“業已”都表示“已經”,意思是事情業已經過,不會因條件不同而改變,然而在大同方言中“業已”更接近于副詞“反正”。張誼生(2014)把“反正”歸類為評注性副詞,[17](P21)表示堅定的語氣,也含有不因條件不同而改變的意思,在這一義項上,“業已”和“已經”“反正”是相通的,正因為如此,大同方言中的“業已”才會從“已經”義發展出“反正”義,甚至現在“反正”義已經完全取代了“已經”義。

大同方言中的“業已”表示“反正”是語法化的結果,由“已經”義進一步虛化為“反正”義,實現了由時間副詞向意義空靈的評注性副詞的轉變,凸顯了言者的主觀意圖,主觀性更強。

五、【懆】[???o53]

懆:因為同一件事情做多了而導致厭煩情緒。例:

(1)我讓他氣懆了,屢教不改!

(2)我小時候吃糕吃懆了,這會兒(現在)不能聞見別人炸糕,一聞見就惡心。

“懆”在大同方言中還可以疊用,比單用程度更深。

(3)我讓他氣得懆懆兒的,再也不想跟他打交道了。

(4)我們家孩子不學好,我這二年讓他爭點(折磨)得懆懆兒的。

“懆”出現的語境中一般所做的事情原本就不令人愉悅,例如例(1)—(4),但也有例外:

(5)我小時候就喜歡吃燒茄子,我媽天天給我做,硬把我吃懆了。

(6)我爸爸以前就喜歡看《亮劍》,看了八百次,這會兒終于看懆了。

上面兩例中“吃燒茄子”和“看《亮劍》”都是主語原本很喜歡做的事情,但是因為多次重復,也出現了厭煩情緒?!皯ā痹谟行┱Z境可以用普通話中的“膩”來替換,例如例(2)、例(5)、例(6),但是當“懆”前面的動詞是“氣”的時候,就不能用“膩”替換。

“懆”在文獻中出現很早。

(7)念子懆懆,視我邁邁。(《詩經·小雅·白華》)

(8)尋修軌以增舉兮,邈悠悠之未央。山風泊以飆涌兮,氣懆懆而厲涼。(《蔡中郎集》)

例(6)句意為“對你的思念使我愁苦不安,你看到我卻不高興?!崩?)中“氣懆懆”指心緒不安,“懆懆”形容憂愁不安的樣子。

(9)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詩經·陳風·月出》)

《正字通·心部》認為此處“慘當作懆,誤作慘。據此說,懆慘字異音亦異?!盵18](P59)朱熹《詩集傳》也認為“慘當作懆,憂也?!盵19](P109)此處“慘”解釋為因思念愛人而心情煩躁?!墩滞ā泛汀对娂瘋鳌范颊J為此處“慘”當為“懆”字之誤。

《說文·心部》:“懆,不安也,從心喿聲?!盵6](P221)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懆,愁不安也。當依《韻會》本作‘懆懆’,愁也。懆訓愁,慘訓毒,音義皆殊,而寫者多亂之?!栋兹A》作懆。見于許書……且毛傳曰:‘懆懆,憂不樂也。懆懆,猶戚戚也?!秊樵S說所本?!盵7](P913)段玉裁也認為“懆”“慘”音義皆不同,但是人們經?;煊?。

近代出現很多以“懆”作為構詞語素的詞,如“憋懆”“焦懆”“懆暴”等,例:

(10)氣的我心下焦,空憋懆,莫不姻緣簿上,前世暗勾消。(《全元曲·小梁州·朱顏綠鬢少》)

(11)太公心下實焦懆,把一個皮棒槌則一下打做兩半個。(《全元曲·耍孩兒·莊家不識勾欄》)

(12)小哥,你不要懆暴,我且門外看一看。(《全元曲·羅李郎大鬧相國寺)

例(10)“憋懆”指氣惱、兇狠;例(11)中“焦懆”義同“焦躁”;例(12)“懆暴”指暴躁粗魯。同一件事多次重復做,人會產生焦躁不安的情緒,進而產生厭煩之感,大同方言中“懆”的義項即是由此而來。

雖然我們在地理上對方言進行了分區分片,但實際上方言的使用情況非常復雜,很多古語詞都不是僅限在一個方言點使用,文章中的幾個方言古語詞也只是筆者以自己的母語——大同話為切入點進行溯源和考證的。

大同方言中保留了相當數量的古語詞,有的仍然保留古義,有的在歷史發展中詞義和用法都發生了改變。研究大同方言古語詞可以為方言詞匯研究提供更多的材料和例證,為探討語言的發展演變規律提供更多的線索和參考。

注釋:

①本文用直音法對本字不明的方音字詞注音。直音之字是被注字在大同方言中的同音字或音近字,不能按普通話中該直音字的字義解釋被注方言詞。文章中的方言例句為筆者根據自己語感自擬,并通過身邊非語言專業的母語者進行判斷;古代文獻例句檢索自CCL語料庫。

②為方便分析字形,文中“齈帶”詞條下的“農”字都用繁體字形“農”。本文詞例的釋義多參考網絡版《漢語大詞典》,網址為http://www.kaom.net/book_hanyudacidian.php。

猜你喜歡
集韻大詞典鼻涕
尋找“鼻涕王”
荊璞《五音集韻》之形制
流不盡的鼻涕
《集韻》征引《說文》過程中的幾個問題
《漢語大詞典》“籀”釋義辨證
《集韻》征引《廣雅》研究
采集鯨魚大“鼻涕”
《集韻》編撰的起訖年代考辨
大象會吃到自己的鼻涕嗎?
關于《突厥語大詞典》漢字譯寫偏誤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