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永遠的紅軍大院

2024-05-07 15:55冉阿麗
祖國 2024年6期
關鍵詞:老紅軍戰役長征

石家莊是我軍解放戰爭時期解放的第一個大城市。

20世紀50年代中期,工程兵部隊在素有石家莊發祥地、有上千年歷史的古村落休門正南方向,建起了一個二十幾畝地的大院子。院子坐南朝北,東西兩邊各分布著兩橫九縱、中間三排一縱共21排平房。沿著圍墻,是一排高高的大葉楊,像哨兵一樣,列隊護衛著這個看似營房又不是營房的院子。院墻的外面,則是大片無垠的農田。

1957年9月,在冀中大平原一片金黃秋收在望的時候,這個院子迎來了39家特殊的住戶。他們衣著沒有領章帽徽的舊軍裝,有的拄著拐杖,有的行動遲緩,但是舉手投足,都流露著訓練有素的軍人氣質。

他們是誰?是軍人無疑,但不是一般的軍人,他們是來自全軍各部隊、參加過長征和抗戰的、為了民族的解放事業,在槍林彈雨中沖鋒陷陣,九死一生的老革命。因為39戶中有28戶是老紅軍,11戶是老八路,所以周圍的居民們習慣地稱其為紅軍大院,彰顯著那個時代人們對英雄的尊崇和對英雄主義的價值認同。

(一)

“銀鞍照白馬,颯踏如流星。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庇美畎走@首《俠客行》的詩句,來表現這個老革命群體的高尚情操很貼切。

1949年,新生的人民共和國,為了加強軍隊現代化正規化建設,經過歷時5年的準備,于1955年3月,中央軍委發布了《關于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1955年9月,人民解放軍開始實行軍銜制。這是人民解放軍的榮耀時刻,是祖國對人民子弟兵的最高褒獎,也是一個軍人的最高榮譽。

首次授銜,共授予了10大元帥,10大將軍,55名上將,175名中將,800多名少將、數10萬名校尉級軍官。據說,考慮到紅軍在我軍建軍史的特殊地位,結合長征時期紅軍干部年齡偏大,職務偏低的現狀,軍委專門出臺了“紅軍不下?!钡奶厥庖幎?。在這個原則指導下,3000名紅軍時期基層干部被授予少校以上軍銜。

就在全軍上下歡欣鼓舞的高光時刻,卻有這樣一群軍人,在授銜前夕,遠離耀眼的光環,脫下穿了幾十年的軍裝,帶著老婆孩子,來到華北石家莊這座新興城市,成為華北軍區軍官休養團二分團的一員。

正如著名軍旅作家王樹增所描述的,“在那次人類歷史上罕見的歷經艱難險阻的遠征中,他們與敵人進行了600余次戰役戰斗,穿越了被稱之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攀越了40余座其中有20余座是海拔在4000以上的高山險峰!他們用血肉之軀,征服了人類極限,創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而華北軍區軍官休養團二分團的老紅軍們,就是這個奇跡的踐行者、創造者!

殘酷的戰爭環境,沒有摧垮他們的意志,卻嚴重損害了他們的健康,28人中有4人是不同等級的殘疾軍人。他們的共同特點是:資格老,年齡偏大,身體偏弱,文化偏低。所以授銜前,他們服從組織安排,有的是主動要求離職休養,把職位讓給了年輕同志。他們在功名利祿面前寧靜淡泊,悄然隱退,為軍隊精簡整編,實現現代化年輕化,再次奉獻了自己的力量。

同他們一樣做出犧牲的,還有13位老紅軍的妻子。她們是抗戰時期參加革命的連排級干部。有的是收發文件的機要員,有的是后方醫院的護士,都無一例外地經歷了生死考驗。1955年授銜前夕,軍委一聲令下,她們就毫無怨言,拿著每月幾十塊錢的生活補助,脫下軍裝復員回家當了全職家庭婦女。

王茂斌,是這28個老紅軍中職務最高的一個。離職前為天津警備區后勤部政委。曾擔任紅軍大院的黨支部書記、河北省第五屆政協委員。他1900年出生在湖南省東安縣,大革命時期就參加了農民運動,任家鄉農會主席,1928年上井岡山投身革命,加入了紅軍第四軍十師28團。192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第一、二、三、四、五次反圍剿戰役和開辟福建根據地斗爭。開國上將楊成武是他在福建長汀招的兵。

吳登發,是這群老紅軍中資格最老的一個。1893年出生在江西省弋陽縣,1927年加入共產黨并加入工農紅軍,同年參加了著名的“八一”南昌起義,走過了25000里長征,參加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功勛卓著。

李文樂,1900年出生在安徽宿縣一個雇農家庭,8歲父母雙亡,1925年加入馮玉祥的西北軍,并參加了北伐戰爭。1931年,參加了江西寧都暴動,追隨董振堂將軍加入工農紅軍。長征途中,他參加了強渡湘江、突破臘子口和飛奪瀘定橋的著名戰役。飛奪瀘定橋戰役中,他是緊隨十八勇士之后的十幾名大刀隊員之一。

余本華,安徽六安人,1931年參加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參加了漫川關突圍、百丈關戰役以及抗戰時期的百團大戰。1950年調入華北空軍,參加了著名的解放海南島戰役。

鄭炳金,湖北紅安縣人,1929年投身工農紅軍,參加了四次反圍剿戰役和抗戰期間著名的夜襲陽明堡機場戰斗。

姜啟達,江西省寧都縣人,1931年參加共青團,1932年參加工農紅軍。曾參加過攻克遵義城、飛奪瀘定橋、陜西直羅鎮等戰役,身負重傷,是三等甲級殘廢。

祝東海,四川甘孜州瀘定村人。1933年參加紅四方面軍,兩次爬雪山,三次過草地,參加過漫川關和嘉陵江等戰役。

廖和清,貴州桐梓人,1934年加入工農紅軍,參加過飛奪瀘定橋、攻克婁山關等戰役戰斗,牽著戰馬,守護著藥品和器械走完長征。

還有1927年從湖北大悟縣參加紅軍的鄧漢文、1929年從安徽六安參加紅軍的董加瑞、1929年從江西永新參加紅軍的劉發基、1930年從湖北黃安參加紅軍的鄧運興、1935年參加紅軍的河北安平李同喜……

這些世紀老人,個頂個兒都是骨灰級的老革命,國家和民族的大英雄!

在炮火連天的戰爭中,他們浴血奮戰,為了理想信仰同敵人殊死拼殺,需要勇氣。而在硝煙散盡、執掌江山社稷的時候,卻放棄地位、權力以及由此帶來的種種榮耀,激流勇退!這不僅需要勇氣,更是一種境界,一種永葆初心、一心向黨的赤子情懷!如此胸襟氣度與操守,惟這些歷經磨難、人品高潔的紅軍老前輩是也!

(二)

毛主席曾經說過,“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钡拇_,長征高舉的是革命英雄主義的旗幟,弘揚的是不畏犧牲、不畏任何艱難險阻、為了理想信念勇往直前、永不言敗的大無畏長征精神,傳播的是工農紅軍改天換地的革命理想以及顧全大局、嚴守紀律、緊密團結的集體主義思想。而紅軍大院的老紅軍們,正是英雄主義、理想主義和集體主義精神的踐行者。他們篳路藍縷,半輩子在槍林彈雨里度過,提著腦袋跟著共產黨打江山。革命勝利了,卻選擇離職休養。更為可貴的是,他們休養不改初心,沒有躺在功勞簿上享清福,而是把平凡的休養生活,當作繼續為人民服務的新平臺,開始了新的長征。

在休養團黨支部的領導下,他們組成了各種類別的服務小組。每天早飯后,像上班一樣,分赴各自崗位。有的去副食店幫助店員賣菜,有的去繁華路口指揮交通,還有的挎著柳條筐去馬路上撿糞。

熊篤啟,1929年從河南商城參加工農紅軍第25軍,一直在徐海東大將身邊工作,曾擔任警衛班長、排長、連長和營長,參加過商潢戰役和庚家河等戰役,1959年從華北軍區后勤部離職。

他是撿糞組最積極的一個,每天一早,就背著柳條筐去馬路上撿糞。當時石家莊馬路上還允許馬車通過。撿回來的糞碼在自家院子里,拍得方方正正,攢多了就推個排子車,同老伴一起,送到休門大隊生產小隊的農田里。

在橋東區解放路商場,有一個獨特的景觀引人駐步。商場門前十字路口,有一個60開外的交通警察,站在紅白相間的崗樓前,手握交警棒,目光炯炯,熟練地使用交警肢體語言,為來往的汽車和行人疏通交通。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赤日炎炎,都雷打不動。這個盡職盡責的老交警,就是紅軍大院的老紅軍梁紹臣。他1935年參加紅25軍,后改編為八路軍115師,參加了抗日首戰平型關戰役,隨后又轉戰山東,在冀魯豫戰場擔任一線部隊指揮員,1957年離職休養。他在編外交警這個崗位上,堅持了八年之久。

紅軍大院的大門外,有一條7米多寬3米多深的小河,下雨時水流湍急。河上有一座幾塊木板拼著的小木橋,沒有扶手,年久失修,走上去搖搖晃晃的。河對面是師范附小、休門人民公社和國家某部委的研究所。上下班時間,過往行人多,曾有一位小學老師不小心掉進了河里。這引起了老紅軍們的高度關切。經過多次合計,他們決定自籌資金自己設計重新在河上架一座橋,消除安全隱患。

說干就干。他們有的去實地勘察,有的畫圖紙搞設計,有的去買材料。經過一個多月的艱苦施工,一座結實帶扶手的小木橋就橫跨在小河上了,極大方便了上學的學生和過往行人,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紅軍橋”。

(三)

建國初期,老紅軍享受的是政府供給制,物質生活是有保障的。但他們心系民生,為國分憂,體諒國家剛成立,底子薄,人口多,依然保持著戰爭年代簡樸的生活作風,衣食住行能簡則簡,能省則省,把節省下來的糧食衣物,送給更需要的人。

大躍進年代,他們在自家院子里建起小鋼爐,拿出自家鐵質的家伙什兒,大煉鋼鐵;三年困難時期,他們在院子里開荒種地種菜,養雞養鴨,收獲的糧食蔬菜全部送給休門村的農民兄弟;1969年珍寶島事件后,毛主席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反侵略戰爭準備基本方針,他們積極響應,自籌資金,買來木料、水泥、沙子和磚頭,精心設計,在院子里挖了一條100米長、三四米深的拱形防空洞。

支部書記王茂斌生活簡樸,30多年沒添置過一件新家具,所有用具都是組織配發的。但是1965年河北邢臺發生地震時,他毫不猶豫地捐了2000元。紅軍大院的老同志相繼去世后,他從自己工資里掏錢對其中有困難的3戶遺屬定期資助,累計5000多元。他堅持言傳身教,弘揚黨的光榮傳統和長征精神。從離休到1984年去世,給部隊、工廠、機關和學校做革命傳統報告200多場。

劉木舟,湖南平江人。1927年加入共產黨,1928年參加了中共平江縣委組織的平江農民暴動。暴動失利他遵黨指示轉入地下。1930年跟隨彭德懷滕代遠領導的紅五軍第三縱隊,登上井岡山,成為中央紅軍紅三軍團的一名紅軍戰士。經歷了五次反圍剿,參加過湘江戰役、飛奪瀘定橋以及平型關戰役等??箲饡r期一直在聶榮臻元帥身邊工作,是8個孩子的父親,妻子陳英是抗戰時期參加革命的老八路,授銜前復員回家,生活異常簡樸。但邢臺地震時,他卻慷慨捐出了3000元,是當時整個橋東區捐款的總和。

黃成仁,江西吉安人,1929年參加工農紅軍,經歷了五次反圍剿戰役,從江西瑞金走完了25000里長征。他非常注意對孩子們的傳統教育。每到夏天,他一定親手給三個兒子每人打一雙草鞋,讓他們體會當年紅軍穿草鞋長征的艱難。他告訴孩子們,現在的生活是多少仁人志士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來之不易?,F在國家還不富裕,我們應該為國分憂,珍惜一粒米一寸布。

還有其他的老革命。

70多年過去了,隨著省會石家莊的飛速發展,當初的紅軍大院,已經成為橋西區的中心地段。雖然院子還在,但已面目皆非。一排排平房已被十幾座磚混結構的樓房代替,周圍的菜地、小河已蕩然無存,代之而起的是林立的高樓、商鋪、學校和政府機關。當年享譽全市的紅軍大院,現在更名為四中路68號院。院子的主人28位老紅軍都已駕鶴西去。只有2位老紅軍、4位老八路的遺孀還健在。

采訪中筆者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一生坎坷、只講奉獻不會享受的老軍人,卻大多數享有七八十歲的高壽,還出了3個百歲老人。陜北藍田入伍的老紅軍陳鳳玉壽終于108歲。這大概與他們豁達的胸襟、堅強的意志、感恩的心態、奉獻型人格有關系吧?!

走在繁華的四中路上,看著匆匆的路人,突然心有所悟:按照物質不滅定律,人的肉體可以消失,但是精神卻可以永存!

謹以此文,紀念那些為了心中的理想信念、為了踐行為人民服務宗旨,那么虔誠地、無怨無悔地拼殺過、奉獻過、生活過的世紀老人!

愿他們用生命和鮮血所凝練的紅色基因——長征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傳!

作者簡介:

冉阿麗,女,1976年12月入伍,長期在軍事院校工作,曾任軍隊院校學報主編。業余時間創作的隨筆散文和報告文學作品多次獲獎。

猜你喜歡
老紅軍戰役長征
我們為參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長征”
戰役中的你
老紅軍
我家有個老紅軍
三任總書記哀悼105歲老紅軍
長征五號首飛成功
“翱翔之星”搭長征七號順利入軌
長征六號為何能快速發射?
百歲老紅軍 關愛譜新章
備而不發,功不可沒——評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