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社會治理格局下地方政府公共關系構建研究

2024-05-07 18:09唐凱
國際公關 2024年5期
關鍵詞:公共關系輿情群眾

唐凱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要 “完善社會治理體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地方政府是落實黨的各項發展政策的主體,也是直面基層社會治理問題的重要單位。新媒體廣泛普及、人民政治參與意識的提升、構建智慧型政府等要求對地方政府公共關系提出了挑戰。地方政府公共關系構建到我國治理體系的完善,因此,在新型社會治理格局下應該進一步推動增強政府的服務功能,擴大溝通和交流渠道,加強相關輿情管理,調動公眾參與,重構地方政府關系,增強基層政府在社會治理中的效能,為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水平提供保障。

關鍵詞:新型社會治理格局;地方政府;公共關系

地方政府在中央政府的領導下承擔著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推動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1]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及時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把持續完善基層社會治理體系的各項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提升社會治理效能。[2]新型社會治理體系的建設關鍵在于提升基層政府的社會治理能力?;鶎由鐣碴P系是展現基層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地方政府公共關系不和諧,會增加社會治理中的矛盾,影響基層地區的穩定,因此應該進一步探索地方政府公共關系構建的策略,形成新型社會治理格局。

一、新型社會治理格局、政府公共關系的內涵

新型社會治理格局主要特點就是共建、共享和共治。黨的十八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和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重申要健全社會治理體系。共建共治體現了我國人民當家作主的本質,共享體現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果要惠及廣大群眾,推動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的特色。

政府公共關系是政府為了促進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利益、增強其在人民群眾中的公信力、爭取人民群眾的支持和理解、利用各種傳播手段協調公眾之間關系的行政管理行為。[4]政府公共關系可以分為有效的公共關系和無效的公共關系,二者的根本區別在于能否維護政府權力和治理的合法性。[5]

二、新型社會治理格局下政府公共關系構建的作用

(一)樹立良好的政府形象,推動各項工作的開展

政府形象是政府在公眾潛意識中的印象。良好的政府形象是政府的有效資源。[6]行政機構是我國的權力中心,也是資源配置的重要主體。[7]基層政府承擔著落實國家各項政策、推動地區各項事業發展的重要職能?;鶎诱婕懊裆I域的熱點問題以及重點問題,其基層性決定了政府形象的重要性。新型社會治理格局下政府公共關系構建可以進一步增強政府的服務意識,促進政府不斷轉變治理理念,將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政府治理的最主要目的,樹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利于推動國家各項方針、政策的落實。

(二)協調社會矛盾,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目前,我國社會的基本矛盾已經成為人民群眾的美好需求與社會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8]怎樣促進基層地區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基層政府的工作難點?;鶎又卫砀黜梿栴}比較復雜,協調不到位,就會激發基層社會的矛盾,影響基層地區的治理水平。在新型社會治理格局下加強政府公共關系重構可以推動基層政府和基層大眾的交流和溝通,促進基層政府了解基層大眾的需求,在落實各項工作或者采取措施時能夠結合區域實際進行調整,滿足基層大眾的實際需求,從而緩解社會發展中的矛盾,推動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三)維護人民群眾的合法權利,提升政府公信力

政府的公信力主要表現在政府的威望以及政府的服務職能兩個方面。[9]在計劃經濟時代政府的威望體現在政府幾乎負責一切社會工作。[10]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政府改革,政府逐步將部分權力讓渡給社會,調動社會組織和機構參與社會管理中,凸顯了共建和共享理念,人民群眾當家作主的社會地位得到進一步體現。社會群體與地區治理可以進一步彌補政府服務或者政府財政等方面的不足,通過資源整合,推動基層地區各項事業的發展,不僅進一步保障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提升基層地區大眾的生活質量,也進一步提升基層政府的影響力和領導能力。

三、新型社會治理格局下政府公共關系重構面臨的挑戰

(一)基層政府對公共關系作用和功能認知不全面

我國政府公共關系相較于西方的發展起步較慢,我國最早是在中央政府中開始實踐,地方對公共關系的起步較慢,在對公共關系認知方面存在不足。[11]近年來,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信息的跨空間傳播,地方政府公共關系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地方政府雖然也逐步加強對公共關系的重視,但是由于缺乏對公共關系的正確認知,對其在社會治理中的功能、角色定位不準確,政府缺乏公關意識,難以認識到政府公共關系在政府基層治理中的重要性。地方政府很少設立專門的政府公關部門或者公關部門流于形式,沒有真正參與到處理社會公共事務等方面的工作,影響了基層政府形象的塑造。

(二)缺乏完善的溝通機制

溝通是一種雙向對話的行為,有效溝通可以促進雙方的理解。但是在政府公共關系中往往政府機關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受長期的封建專制高度集中的政治管理觀念的影響,我國廣大人民群眾合法合理的知情權被忽視。即使我國法律對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知情權明確保護,在現實生活中,知情權也經常被侵犯。公民意見表達渠道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這兩種制度在表達民意時會經過層層環節,所花費的時間太長,并且其中某一部分沒有整體性和有效性,牽制了公民意見的表達。信訪制度是我國公民表達自己意見的重要渠道。信訪的準則是 “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做到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縣”。信訪部門卻歸屬于黨政機關,公民進行上訪想要投訴的對象,就是黨政機關里的工作人員,所以群眾對于信訪部門是存在疑慮的。

(三)公眾參與意識與能力不足

長期以來受政府權威以及權力等方面的影響,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不高,缺乏社會參與管理的能力?;鶎尤罕娀镜奈幕仞B水平在不斷提升,但是對國家方針、政策缺乏全面的了解,因此在參與社會管理中難以充分表達自身的看法或者提出的問題多是一些表面性的問題,難以真正參與到相關討論中,導致公眾參與社會管理流于形式,沒有發揮實質性的作用。

(四)政府對相關輿情缺乏科學的處理手段

信息技術的發展、網絡參與人群的增多、網絡虛擬性等特點,導致地方政府相關的輿情事件不斷發生。輿情處理不到位,不僅會影響政府的形象,也會激化社會與基層大眾的矛盾。地方政府沒有將對自媒體的監管作為政府工作的一個模塊。在信息現代化迅速發展的時期,大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沒有對自媒體進行監管的概念,他們的認知落后于互聯網時代的腳步,會令自媒體網絡更加難以監管,進而影響基層政府的公信力,導致政府工作比較被動。

四、新型社會治理格局下政府公共關系重構的路徑

(一)轉變政府職能,推動服務型政府的建設

在新型社會治理格局下,要進一步提升政府的履職能力,進一步轉變履職觀念,就要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要摒棄傳統的官本位思想,要想人民所想,謀人民所謀,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要關注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美好需求,創新履職思路,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需求。[12]政府要增強廉政意識,加強黨的思想建設,明確政府部門職能責任,加強責任意識,要調動人民群眾參與政府決策,積極聽取群眾的意見,相信人民群眾,依靠人民群眾,為人民群眾謀福祉。在強化服務的同時,政府也應該加強對管理職能的認知,要堅持法治理念,構建法治政府。調動新聞媒體以及社會大眾對政府部門開展監督,防止政府部門的越位或者缺失。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推動服務的均等化。政府應該根據地方實際需求制定公共服務的供給類型、標準以及模式,加大對偏遠地區、落后地區的服務力度,改變部分地方政府服務不足的情況。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應該量力而為、盡力而為,將維護區域公共安全作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維護社會的穩定,為人民群眾創造和諧的生產生活環境。

(二)制定完善的交流溝通機制

政府工作人員一定要將信息流通的渠道疏通,推動政務的公開。加強政府信息公開制度以及法律建設,地方會議決議或者決策及時公之于眾,以便公眾了解政府工作的各項工作重點和難點。在政府進行各項決策前可以采取社會調查或者召開聽證會、詢證會等方式聽取群眾的意見。政府部門應該推動智慧型政府的建設,設立基層政府門戶網站、基層政府融媒體平臺,設立政府工作熱線等各項工作,擴大基層群眾與政府交流和溝通的渠道。社會大眾能夠根據自身的需求來獲得政府工作的相關信息,與政府相關人員進行互動,傳達對政府工作的意見,了解民生基礎領域內的一些工作。政府部門應該轉變被動獲取信息的觀念,深入到田間地頭、企業或者基層組織中進行交流,傾聽對政府工作的要求和意見,增強共治和共建意識,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和監督權。

(三)調動公眾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和能力

群眾的法律素養和意識直接關系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體系的構建。因此,應該進一步加強宣傳和引導,促進基層群眾參與地方政府事務。通過豐富基層的精神活動,通過文藝表演或者社會衛生服務等措施來加強對地方工作內容的宣傳,促進基層群眾加強對政府工作內容的了解。應提升政府的社會管理綜合治理能力,基層根據國家政策制定未來工作發展規劃,發揮社區廣播站鄉村大喇叭的作用,潛移默化引導人們對基層政府的關注,調動基層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通過政府監督、公民討論會、公眾投票或者意見反饋箱等方式來擴大基層群眾參與社會治理的路徑。

(四)加強對輿情的監管和引導

為了避免網絡輿情的不利影響,網信等相關部門應該建立網絡輿情聯動應急機制,通過監測、預警來加強對網絡輿情的管理。第一,要正確認識網絡輿情。地方政府要意識到輿論情況預測的重要作用,利用輿論情況監察手段,提升輿論情況預測的實力,盡量做到將輿論情況中不好的消息及時發現并解決,防患于未然。第二,要做到處理輿論情況時從封閉或者是消極處理到直面問題。要向廣大人民群眾公布事件真相和解決的全過程,使用最有效的手段來處理網絡輿論情況。地方政府要提升應對網絡社會輿論情況的能力,利用網絡與廣大人民群眾交流,切實可行把控社會輿論情況的走向,站在黨和國家以及人民的立場上,正向引導社會輿論,真實有效處理社會問題。按照傳播學的定律,輿論領袖左右觀眾想法的情況是十分顯著的,廣大人民群眾中需要有官方科學性、權威性的輿論核心來推動他們作出正確的判斷,要切實發揮廣大基層黨員的 “領頭雁”作用。

五、結束語

推動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體系建設是我國社會治理未來發展的方向,政府公共關系處理關系政府形象構建和區域矛盾協調等問題,因此應該重構基層政府公共關系,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增強為民服務意識,完善動態交流和正向溝通機制,調動公眾參與社會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對輿情的監管和引導,為增強基層政府的治理能力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礎。

參考文獻:

[1] 張曉燕.新型社會治理格局下地方政府公共關系構建探析[J].公關世界,2022(6):32-33.

[2] 陳友林.公共危機視角下的地方政府公共關系[J].區域治理, 2019(46):58-59.

[3] 李煥.新媒體背景下我國地方政府危機公共關系研究[D].合肥:安徽大學,2021.

[4] 董玉明.全媒體時代網絡輿情傳播及政府輿情應對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23.

[5] 張合斌.重大突發公共事件中地方政府輿情應對研究[J].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學報,2023(2):22-23.

[6] 張志海.新時代政府公共關系:視域、問題與對策[J].黨政論壇,2020(9):55-56.

[7] 崔璨.新媒體環境下我國政府公共關系優化路徑[J].區域治理,2019(38):55-56.

[8] 高旭紅.治理視域下地方政府危機公關問題與對策探析[J].未來與發展,2017(7):55-56.

[9] 郭俊希.新媒體時代下的地方政府形象塑造[D].長春:吉林財經大學,2016.

[10] 姜露.國家治理新要求背景下的地方政府公共關系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11] 趙億.突發性事件中地方政府輿情回應機制和構建[J].編輯學刊,2016(4):35-36.

[12] 付雪松.社會化媒體時代地方政府應對公共輿論的策略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6.

猜你喜歡
公共關系輿情群眾
多讓群眾咧嘴笑
公共關系(博鰲)合作組織名單
公共關系功勛獎
公共關系創新領軍人物獎
公共關系創新領軍品牌獎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輿情
輿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