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蟲身人倫”與“蟲身人心”

2024-05-08 13:35張旻旻
讀寫月報(高中版) 2024年3期
關鍵詞:高爾變形記格里

張旻旻

【導學設想】

《促織》與《變形記》均被部編版高中語文教材收錄,列入高一必修下冊第六單元第14課。本單元的學習主題是“觀察與批判”,所選擇的五篇(部)中外小說,皆通過虛構的人物形象與故事情節反映社會生活,描摹人情世態,共同表達對人生的思索。

《促織》是中國清代文學家蒲松齡創作的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文言短篇小說,它通過主人公成名一家的遭遇,反映了統治者荒淫無道、橫征暴斂的社會現實。小說情節曲折離奇、跌宕起伏,描寫細膩生動、情態畢現?!蹲冃斡洝穭t是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說名作,小說借主人公格里高爾變為甲蟲這一荒誕故事諷刺了世人唯利是圖、對金錢頂禮膜拜、對真情人性不屑一顧的現實,反映了資本主義制度下真實的社會生活。

這兩篇小說均篇幅較長,敘事具有跳躍性,而且包含了大量心理描寫,如果僅從情節入手梳理作品,可能無法統納作品的豐富內容。而且,這兩篇小說都描述了人變為“蟲”的變形故事,可作為對比閱讀的抓手。在《促織》中,成名之子化身為“蟲”(蟋蟀)之后仍不忘身為人子的職分責任,所變之蟲“輕捷善斗”,不僅在蟋蟀界打遍天下無敵手,斗雞也大獲全勝,為成名贏得了富甲世家的家產。他雖為蟲身,卻恪盡人倫之責,故可稱其為“蟲身人倫”。而《變形記》中的格里高爾,雖因不堪生活壓迫而變形為大甲蟲,卻仍不能擺脫家庭、社會加予其身的諸多重負,心理負擔尤其沉重,故可稱其為“蟲身人心”。在設置學習任務時,可緊緊抓住兩篇小說所共有的“異化”情節,比較其異同,引導學生學習把握兩篇作品的高超敘事藝術,并進而探究其豐厚的文化內涵。

【學習任務】

1.借助圖書館與網絡資源,了解傳統現實主義小說和現代主義小說的不同特點。

2.細讀原作,關注成名之子與格里高爾變形前后的不同境遇。

3.分析小說中的藝術形象,分析作品中“人化蟲”的內在原因,以及兩篇小說所表現的歷史與現實生活的異同。

【學習過程】

學習任務一:梳理故事情節,探尋化蟲之后人物的變形

問題1:梳理小說情節發展脈絡與主人公的境遇變化,填寫表格,完成人物簡歷。

學生答卷一:

問題2:成名之子與格里高爾分別變成了怎樣的蟲子?

學生答卷二:

學習任務二:追根溯源,探究化蟲的內在原因

問題3:在小說中,成名之子和格里高爾都變成了蟲子。請思考:成名之子為什么要化蟲?格里高爾為什么會化蟲?

學生答卷三:

我認為“要化蟲”有明顯的主動色彩,是“我”出于主觀意愿想要變成蟲子;而“會化蟲”則是較為被動的說法,是“我”并不知情,被迫無奈變成了蟲子?!洞倏棥分?,成名性格迂訥卻被逼迫擔任要以“鐵腕手段”征收促織的“里正”,如延誤了差事,不僅要賠光家產,還會有性命之虞。當千辛萬苦得來的促織被兒子不小心撲殺致死后,完成差事、保全家庭的希望破滅,成名之子唯有自己變身促織才能拯救父母和家庭,所以他是具有化蟲的主動意愿的。而在《變形記》中,格里高爾是家里的頂梁柱,他在主觀上并不想變成無用的甲蟲。

學生答卷四:

我發現《促織》中,成名之子化蟲之后“翹然矜鳴,似報主知”,這是因為成名九歲的兒子弄死促織后對父母十分愧疚,要救全家,只能魂化為蟲,以供達官貴人乃至皇帝賞玩。這說明他的“變蟲”有犧牲自我、主動選擇的成分在。與之相反,《變形記》中格里高爾變成笨拙、痛苦的甲蟲是一夜之間的突變?!拔野l生什么事啦?這可不是夢啊”,說明他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時,無法逃避而被動接受變為甲蟲的事實的。

問題4:請結合小說文本的故事情境,分析成名之子和格里高爾變形為“蟲”的深刻內在原因。

學生答卷五:

《促織》展現的是一個“皇帝好促織”、官吏多諂媚、百姓深受其害的社會環境。小小的促織,不會言語卻能讓君王為之悲為之喜,使得層層官員狐假虎威、欺下媚上,致使百姓為之家破人亡。成名算是個例外,他借促織取得了富貴功名,但他的富貴騰達要靠皇帝和達官貴人的余蔭,也是他九歲稚子幾乎失去性命,魂化促織以滿足統治者喜好換來的?!耙蝗孙w升,仙及雞犬”是以喪失人的意識、泯滅人的價值為代價的。成名之子化為應節起舞、屢戰屢勝的“蟲”,實質是淪為了統治者的玩物。

學生答卷六:

在《變形記》中,格里高爾變成笨拙、痛苦的甲蟲也是有其合理性的。變形前,格里高爾的生活狀態就充滿壓抑。他承載著為父母還債的心理壓力,受老板的氣,遭到壓榨、猜忌、猜疑、歧視。格里高爾不能支配和主宰自己的生活,在處理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方面也是笨拙無力的,他的潛意識是要逃避這復雜的社會、令人窒息的工作和沉重的家庭責任。這是他變成甲蟲的主觀的、內在的原因。

學生答卷七:

我對比了格里高爾變形前后的狀態,格里高爾在變為蟲子后顯現出的似乎是異乎尋常的平靜。對工作的憂懼、緊張壓倒了一切,以至于對自身軀體的巨大變化難得一顧。文中洋洋灑灑、連篇累牘地出現了格里高爾的五次“我想……”,除了第一次是想“我發生什么事啦?”后面幾處想的都是工作和生計:工作很辛苦,生活苦,沒有友情,老板難伺候……格里高爾的“變形”是因為社會需要一只巨大的甲蟲嗎?不,恰恰相反,社會不需要這樣一只龐大、笨拙、丑陋的昆蟲。作者將格里高爾設置為“甲蟲”,也就斬斷了他和外界溝通的可能,最終也斬斷了他的生路。

問題5:《促織》中,對于成名之子變為“蟲”的過程寫得十分簡略,更無一字寫他的心理;《變形記》中的格里高爾則不同,他即便變成了“蟲”,也仍保留著人的意識,背負著沉重的心理負擔?!蹲冃斡洝窞槭裁匆@樣寫?

學生答卷八:

我認為,是因為作者需要通過這些心理描寫,來細膩逼真地展現格里高爾化蟲的經過,揭示“變形”的前因后果,所以,他即便變身為“蟲”,也仍和變形前一樣,承受著巨大的壓力,陷入無止境的焦慮。格里高爾的“人性”是逐步退化的,究其原因,也許是作者需要將格里高爾推向一個越來越孤絕、封閉的境地。作者所關注的,是格里高爾處于無法與外界溝通的蟲身之下的人心。格里高爾是旅行推銷員,干的是一個“多么累人的差事”,他每天4點鐘就得起床趕火車,成年累月在外奔波,飲食很差又不定時。由于工作關系,連個知己的朋友也沒有。他暈頭轉向,“癡癡呆呆”。格里高爾面對的就是這樣一個環境、這樣一份職業。人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變得麻木、機械、萎縮,成為工具、成為“非人”。人變甲蟲的情節設計看似荒誕,但尖銳而深刻地揭示了社會逼迫人“異化”的可怕的殘酷。

教師小結:

成名之子為什么自愿、主動變身成促織?《促織》的這一情節設計出人意料卻又在情理之中?!盎x”前成名經歷的“征蟲—尋蟲—獲蟲—失蟲”的情節鋪敘,使人們明了如果成名找不到出類拔萃的蟋蟀,他就將難逃責罰,將陷入絕境。但好不容易抓到的蟲子被他的兒子誤殺,依據現實世界的邏輯成名已無脫身之計,因此,只好借助超現實的“魂化”來實現情節的突轉。成名之子魂化促織之后,雖身材短小、其貌不揚卻驍勇善戰、本領超凡。這種由“人”變成“非人”的魂化,以失去人的童真與意識為代價,去實現對蟲界的超越,天下異蟲皆“無出其右者”,不僅打遍天下無敵手,還有“每聞琴瑟之聲,則應節而舞”的奇技。成名之子的“魂化”徹底扭轉了家庭命運,以喪失人性為代價獲得蟲性的他,不僅拯救了父母,還使家門生輝。為“蟲身”者仍具“人倫”,故事荒誕而又寓意深遠。

《變形記》中的格里高爾雖然同樣是以身化蟲,卻沒有任何“奇跡”發生。他的身軀龐大而笨重、丑陋而脆弱,雖仍存“人心”,卻漸漸失語。失去了語言功能,使得格里高爾失去了與外界溝通的途徑和可能。格里高爾變成了甲蟲,但工作奔波的艱辛、養家糊口的重擔、人際關系的擠壓依舊對他步步緊逼。失去了交際能力卻無法脫離既有環境,失去工作能力卻沒法擺脫謀生的困頓,失去了為人的價值卻仍然經受著心靈痛苦的煎熬。連家人都以冷漠、嫌棄、憎惡的態度對待他,也越加顯出格里高爾處境的孤絕。這樣的異化后,“蟲身人心”的格里高爾,連做“多余人”的資格都沒有,他成了“多余之蟲”,只能在受傷后死去。

學習任務三:見微知著,分析“異化”情節的本質

問題6:同樣是情節荒誕的陌生化表達,我們閱讀《促織》和《變形記》時,卻會有不同的心理感受?!蹲冃斡洝芬愿窭锔郀柕氖軅廊榻Y局,是赤裸裸的悲劇。那么,你認為《促織》的故事是一部悲劇,還是一部喜???

學生答卷九:

的確,格里高爾在變成甲蟲之后發生的事情很是悲慘,所以,《變形記》講述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悲劇故事。從表面看,《促織》有一個“大團圓”的結局:半年后,成名之子恢復了神智,靈魂返回肉身后,更是闔家其樂融融,同享榮華富貴??h宰“免成役”“俾入邑庠”,撫軍“亦厚賚成”,“不數歲,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一出門,裘馬過世家焉”。成名得上天如此眷顧,這不是一個因禍得福的喜劇故事嗎?但我們不能只看這個虛擬的喜劇結局,而應看《促織》的全部故事。我以為,《促織》實際上是個悲劇故事,甚至是更大的悲劇。因為,成名之子化身為蟲、戰勝天下蟋蟀、歲余后“精神復舊”,這里的每個環節都是虛幻的假設,這樣的故事在真實的人世間是不會實現的,真正的結局只能是成名一家的完全毀滅,因此,虛設的幻象更襯托出現實的殘酷。就像《竇娥冤》里,無論是竇娥的三樁誓愿,還是竇天章多年后為竇娥平冤昭雪,還竇娥清白,都只是劇作家虛擬的情節,一個美好的幻想,在現實生活中是不會發生的。劇中人的悲劇結局,稍具文學鑒賞能力的讀者都不難猜想得到。

教師小結:

馬克思曾對“異化”做過解釋,指出它是物對人的統治,死的勞動產品對活的勞動的統治,對生產者的統治。成名之子變成“輕捷善斗”的蟋蟀,格里高爾變成笨重的甲蟲,異化之身形雖大為不同,卻都是在社會環境、生存競爭的高壓下失去了自我,不僅無人的尊嚴可言,就連軀體也難保全。從這一點來看,兩部作品書寫的都是非人的悲劇。

《促織》雖看似講了一個以喜劇結尾的故事,卻給了“官貪吏虐”時代的老百姓以深切的同情,我們亦可見出作者深刻的諷刺和對社會的批判。以超現實的虛構所表現的,仍是對底層現實的深切關注,也正是現實主義志怪小說的魅力所在??ǚ蚩ǖ摹蹲冃斡洝肥潜憩F主義小說。小說中保留了格里高爾作為“人”的意識,卻讓他喪失了語言的功能,從而深刻表現描摹其內心世界,通過心理描寫,運用心理獨白,以荒誕變形的寓言形式來書寫小說主人公內心的孤獨,揭示社會重壓對人的剝奪,致使“人”向“物”異化。作品引導讀者走向人的內心世界,探尋現代人內外交困的處境,體現了現代主義小說的典型特征。

學習任務四:觀照現實,引發思考

問題7:生活在當代社會的我們,閱讀《促織》和《變形記》,會得到怎樣的啟迪?

學生答卷十:

閱讀《促織》和《變形記》,不僅讓我們了解歷史,也讓我們觀照現實,進行思考。比如異化現象,在我們讀過的小說中,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其實挺常見。比如《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其實也是被裝在套子里的“甲殼蟲”,被有形和無形的專制枷鎖所轄制,完全喪失了正常的人性,失去了自我;又如《祝?!分械南榱稚?、柳媽以及魯鎮的其他許多人,也是被異化了的,封建禮教使人成為“非人”,最終被那個罪惡的時代所吞噬。

我們生活在一個全新的時代,黨和國家以創造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為現代化的奮斗目標。但是,美好生活不是一天就會實現的,社會矛盾也不可能一夜就消失。有時,我們會覺得以甲蟲形象示人的格里高爾挺讓人親近的,因為我們的內心有時也和甲蟲很像,我們也會處在工作和生活的焦慮中?,F在有一個流行詞匯叫作“社畜”,指的是社會上的一些人,承受著工作、家庭、人際交往等方面的重壓,以“畜”稱人或自稱,表達的也是內心的真實的痛苦。所以,要引起社會各方面的警惕,我們最終追求的,唯有人的幸福,而不是其他的東西,比如很優秀的成績、很多的物質財富,或是他人的艷羨與夸獎等等。人的幸福,不能也不應該被異化。

教師結語:

學習了《促織》和《變形記》,大家對文學、歷史、人生都有了更多的思考?!洞倏棥放辛藦幕实坶_始,直到貪官虐吏,自上而下對老百姓的欺壓,揭示了封建社會“吃人”的殘酷現實?!蹲冃斡洝肥强ǚ蚩▽ΜF代資本主義社會中人的處境的呈現,人與人之間隔膜很深,并進而造成人的孤獨、絕望乃至死亡。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傳》中寫道:“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熱愛生活?!眱晌蛔骷覍λ麄兯幍臅r代進行了無情的針砭批判,引發我們對人在面對黑暗社會時的無能為力的思考?,F代社會中,仍存在使人變形為病人,變形為“蟲”的危險。我們閱讀表現荒誕現實的小說,是為了更好地觀照自我,共同創造更好的生活。愿我們每個人都能更加熱愛生活,樹立自我意識,實現自我價值,主宰自己的命運。在人生的途中,能慨然而歌、翩然而舞!

(作者單位:江西省上饒市第一中學)

猜你喜歡
高爾變形記格里
探討《變形記》中“甲蟲”的結局
黑天鵝格里布
變形記
甜甜圈變形記
西湖綺夢
變形記
“去”字變形記
暾欲谷碑所見古突厥文詞彙“騰格里”()釋讀
拼音大比武
《變形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