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校之橋,融通親子之隔

2024-05-08 23:20王明波
師道·教研 2024年4期
關鍵詞:小木同學老師

王明波

一、問題描述

上初中以來,小木在學業上表現散漫,成績相對落后但還不至于墊底。

小木經常因為打架被找來談話,談話過程中她的言行舉止沒有孩子該有的稚氣,反倒有些與她年紀格格不入的成熟,稍有一點不合意就會暴怒。問及打架原因,大多是因為其他同學的嘲笑,她無法忍受“缺乏家教”“沒有媽媽”等與家庭有關的評論,又無從辯解,就與人交手,也不顧后果。在一次談話中她還主動說出六年級暑假遭遇性侵的經歷。

經過一段時間對小木本人的轉化,她的情緒稍微平穩一些,與家長、老師和同學的矛盾減少,也能接受一些適當的批評,但夜不歸宿的情況還時有發生。這個看起來無所顧忌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心事。在一次愛心寄件主題活動中,小木向爸爸媽媽坦言自己的失望和無助。

二、分析總結

小木從小與爺爺奶奶一起,本就缺乏與父母共同生活的感情基礎,父親經常因工作外出,母親則一直把小木當作大人看待,要求她照顧弟弟妹妹,很少考慮到同樣是小孩的她也需要關懷。

小木在家庭關系中沒有獲得歸屬感,安全需要和歸屬需要也因此得不到滿足。一方面,這相當于給周圍的人提供傷害她的機會——安全感和歸屬感是小木最缺乏的,嘲笑她的同學和實施性侵的人正是抓住了這一弱點,利用小木的沖動和信任;另一方面,這嚴重阻礙小木形成尊重和自我實現的需要——“破罐子破摔”的她逐漸對學習失去信心,對生活失去興趣,對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一切滿不在乎,毫不在意。

青春期的孩子既渴望獲得獨立,又渴望與父母親近,這時候父母的關愛要把握好“度”,即在維護孩子獨立性的前提下,針對性地提供指導和幫助。本案例中,小木的父母屬于缺乏關心的一端,三個孩子本身就讓他們有些分身乏術,更何況年幼的弟弟妹妹占用時間和精力更多,分配給小木的關心和愛護當然就大打折扣,再加上他們對青春期子女的教育知之較少,固有拳拳愛女之心,也苦于找不到合適的方式與小木溝通。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小木的父母自然有責任。

三、解決方案

“解鈴還須系鈴人”,小木的問題根源在于家庭,尤其在于與父母的關系,因此對小木的轉化,除了從小木本人著手,更重要的是加強與小木父母的溝通。

出于對情況復雜性的考慮,我邀請心理老師參與診斷,老師通過課堂活動對小木的危機進行初步判斷后,建議小木到咨詢室進一步聊聊,但小木拒絕了,于是溝通的任務落到我身上。作為小木的情感輸出口,我一點點開導她打開心扉,并耐心地聽她訴說,讓她發泄壓抑情緒的同時增進彼此的信任。聯合各科任老師,說明小木的基本情況,提議通過提供回答問題機會、降低作業要求、適度包容、低調處理等方式給予她更多課堂支持。結合小木的設計特長,我還請她擔任新學期黑板報的總負責人。這是一次特別的板報,每個人在賀卡上寫一段話,然后將所有賀卡粘貼在黑板上,小木第一次將自己的心緒公諸于眾,也在策劃和組織中收獲了別樣的成就感。見時機成熟,我與小木共同制定了現階段的專屬發展計劃,即養成良好習慣,按時回家;提升自理能力,控制情緒;培養學習興趣,勞逸結合等。

與小木家長的溝通首先要打開他們的心結,讓他們充分信任老師,主動告知事情的前因后果,與老師站在同一戰線,一同探索小木的轉化之道。我告訴小木的父母,或是因為弟弟妹妹出生后,本該完全屬于她的父愛母愛被“瓜分”了,心理落差較大,而且童年經歷曾在心理留下創傷,導致小木性格比較暴躁,與老師同學相處存在困難。但事情發展至此,也不只是小孩的問題,倘若爸爸媽媽能夠放低姿態,主動與孩子溝通,傾聽孩子的訴求,或許能從根本上轉化小木。在我的勸說下,小木媽媽開始主動與我聯系,察覺小木離家出走時及時向我詢問。平時我會積極與小木家長交換孩子的成長信息,并指導他們正確進行家庭教育。

通過學校老師和家庭父母的共同努力,步入初三的小木有了明顯的轉變,打架現象幾乎銷聲匿跡,情緒管理能力“更上一層樓”,很少與同學爭吵,也不會跟老師頂嘴,而且能夠在幫助老師同學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

在這場成長的長跑中,老師堅持以朋友的關系與小木相處,成為小木的傾訴對象,在學習和生活方面成為小木在校的后盾,同時堅持與小木父母溝通,使學校教育的成果在家庭教育中得到鞏固,從源頭上解決小木的問題。

責任編輯? 鐘嘉儀

猜你喜歡
小木同學老師
筆畫游戲:漢字橡皮泥
捕風者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多一份關注,多一株花開
老師,節日快樂!
老師的見面禮
六·一放假么
神秘的瑪雅文明
應接不暇 騎虎難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