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動生涯:基于情動理論的中學生涯教育策略

2024-05-08 23:20劉雪艷
師道·教研 2024年4期
關鍵詞:情動項目組體悟

劉雪艷

一、情動理論及其在生涯教育中的應用

“情動”作為一個哲學概念源于荷蘭哲學家巴魯赫·德·斯賓諾莎(Baruch de Spinoza),他在《倫理學》中提出,情動是一種身心與感覺相關聯的狀態。從一般意義上來看,情動是指能量差異引發的存在力的流變,是觀念生成的一種內部動因。德勒茲認為感動、情動是“一個生成之中的知覺”。德勒茲的情動理論揭示了人的潛能的激發,這種潛能蘊藏在感知過程中,在與他人或身體的互動過程中激發出來,即有關主體性生成的理論。

情動理論應用到生涯教育中,遵循學生的身體發展規律,通過創設動態情境、促進多感官交互,使學生從生涯活動的“動手”“動腦”,過渡到“動心”“動情”,在互動中產生愉悅感和成功反饋,獲得最優體驗,激發深度學習和探索的潛能。增強了生涯教育的生活性、情境性和實踐性,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體驗、移情共鳴、體悟育德,從而實現知、情、意、行等品格因素的優化,幫助學生實現生命的成長。

二、基于情動理論的生涯活動設計

“情動”在斯賓諾莎的《倫理學》中是一種身心同感覺、情緒相關聯的狀態。德勒茲和加塔利在《資本主義與精神分裂(卷 2):千高原》中將“情動”概念進行了創造性的闡釋,將情動概念納入“流變—生成”的理論體系,發出“積極情動”的面向。在中學生涯活動設計上,從強調動手、動腦到強調積極情動,使生涯活動設計上升到更高階段。

(一)感受生涯情境,體悟情動之美——情境設置

情動即身體首先感受外部表象,再觸動已有認知,通過積極調試轉化為清晰而充分的觀念,使生涯體驗的過程更具教育意義和價值。生涯活動不是單純的知識教育,而是融情感教育、價值觀教育、信仰教育于一體。在生涯活動中通過創設情境,營造真實的或虛擬的動態情境,學生參與其中成為情境體驗的主體,聯系到對人、對事、對生活的感受和體驗,進而融入情境,觸動情感,感受情動之美,從而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動態情境創設方式可以多樣,如實景呈現、實物展示、情景再現、畫面感染、音樂渲染、靜態沉思、表演體會等,以此達到使學生情動的設計目標。如,在生涯職業體驗活動中,通過創設情境“穿越古今”,打造文化長廊,展示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讓學生與古代名人“對話”,體會職業的發展和傳承,增強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創設畫面感染情境時,畫面中的人物容貌、微觀表情等表象都可以成為情動的載體。在教育活動中,營造一定的氛圍和情境是非常有效的策略,只有在恰當的情境中,道德文化、道德信念才能與學生的期待和心境相契合,激發震撼人心的力量,從而使學生的心靈在感動中升華,加強道德認識和共鳴,進入一定道德境界。

(二)促進感官交互,體悟情動之用——生涯喚醒與生涯游戲

在生涯教育中,利用“U”型理論模型,通過多感官交互,實現生涯喚醒,以情動感知正在生成的未來。心靈、思維和意志是生涯喚醒的關鍵詞,“U”型理論的關鍵特征就是把這三個關鍵特征結合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癠”型理論的底部就是每個人的盲點,只有正視這些盲點,將看得見的過去和看不見的未來相連接,才能面向喚醒自我,走向未來。通過構建“U”型模型,對話自己,對話生涯,將下載(過去的模式)與收獲(通過實踐取得的成績)的通道打開。一個最簡單的“U”型過程分三步,左邊是觀察,右邊是行動,中間則是靜修與反思。

在“U”型理論模型中,面對問題,學生在安靜的環境中與內心對話,尋找答案。深刻感知自己未來要做的事,希望成為的人,以此類推,要想達成這樣的目標,則要具體到接下來的一周、一個月、一年要做的事。這種體驗不僅是在內心深處看自己,也是在上帝視角看自己,進而放開思維,放開心靈,更放開意志,將內心喚醒,最終能越走越高,越走越寬廣,到達某一個高點后打碎重組,以一個分享者的心態為他人賦能。

在生涯活動設計時,將生涯活動游戲化的效果是非常不錯的。 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性,以學生生活體驗為基礎,構建情境,結合生涯學習的內容設計游戲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僅是參與者,更是設計者、策劃者,既是導演又是演員,學生會自主思考,深入交流,挖掘和感知游戲中蘊含的道理,體悟和生成情感。游戲活動形式可以多樣,可采取角色扮演、無組織論壇、焦點問題解決、情緒情感發展等活動方式,在游戲中融入愛情、親情、友情、合作、責任、獎懲等因素,引起情感共鳴,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度,讓學生充分融入游戲中。在游戲活動快要結束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梳理任務線或進行關鍵問題回顧,打通從游戲現場到實際應用的轉化通道,幫助學生跳出游戲角色,關注生涯活動的最初目標。

在游戲化的生涯活動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情感激發充分,會產生多樣化的感悟和深刻的體驗。在設計活動過程中,通過內容任務化、任務游戲化、游戲主題化、主題回溯化幾個環節,最終達到讓學生在游戲中生成與成長的目的。例如,在進行職業探索時,通過引入“穿越時空”“對話20年后的自己”“生涯小劇場”“大咖成長記”等游戲,將探索活動游戲化,讓學生帶著各自的任務進入游戲環節,尊重學生的差異表現,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游戲中找到自己合適的角色,提高體驗感,增強勝任感,進而產生強烈的自主感。

(三)理解生命共情,體悟情動之力——提升情感強度

情動理論提出,可以通過激發情緒、情感、情狀、觀念等非理性經驗的生產性力量,形成一種更強調情感和情緒效用的知識路徑?!懊慨斘覀兛疾煨撵`的思索能力之時,也必須努力確認與之相應的身體的行動能力”,這也是情動理論的“實踐”向度,心靈通過表象情動、生成觀念,而這種生成的觀念又會反過來作用于身體,用《尼采與哲學》中的話來說即“生成—能動”。在生涯教育中,引用ORID(即焦點呈現法)可以提升情感強度,實現生命共情。

ORID:焦點呈現法,是一種用于模式化交談的工具,主要用于聚焦式談話。也是很好的自我思考工具。通過思考事物客觀、主觀不斷完善自我認知。中學生生涯教育中的探索自我,確定目標,其實質和核心是引導學生通過自我認識,促進自我成長,確定未來的目標和方向,最終達到生涯規劃的目標。情動理論下的生涯教育強調師生共同發展的過程,生涯教育的課堂應當是師生共同覺察、反思,探尋心靈成長的空間。

如在進行高一生涯啟蒙第一課時,播放視頻《規劃點亮人生》,看完后,通過四個層面的問題,進行生涯啟蒙。

O(實踐—客觀事實):視頻給我們展示了哪些行業的優秀工作者?視頻里的哪個畫面讓你印象最深刻?

R(感受—情緒情感):你的什么經歷使你對剛剛的畫面印象深刻?你曾經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I(思考—事實分析):這個視頻想告訴我們什么?視頻中哪些畫面可能會影響你?

D(行動—下一步行動):看完視頻后,你下一步準備怎么做?

焦點討論法引導學生經歷一種開放的、聚焦的 “發現對話”,經過一定的反思階段,幫助師生一起思考。在實施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當下的狀態,體會學生的內心感受,從學生角度出發設置問題,實現互動交流,讓學生從身體的情動過程過渡到認知的涌動,產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提升情感強度,從而激活潛能,實現生命的成長。

(四)內化生涯理解,體悟情動內涵——基于學生需求的成長支持課程

情動理論認為,教育應該提供能夠滿足學生需要的各種活動,有了滿足學生需要的各種課程和活動,學生的情緒情感的力量才會產生,才有動機嘗試,學習也才變得真正有樂趣。情動德育的一切活動,都嘗試著根據學生的需要設置,能否把握學生的需求是活動設計的基礎,在課程設計之初,采用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形式,了解學生的需求,進行調查結果分析,對需求進行整合歸類,由各支持項目組設計支持方案進行有效支持。從學業成長支持、人格成長支持、身體成長支持三方面,最終讓學生學會關愛生命,關心生活,關注生涯。目前已形成十大支持項目:社會實踐支持項目組、高校游學支持項目組、運動技能支持項目組、藝術培育支持項目組、生活技能支持項目組、學業提升支持項目組、心靈健康支持項目組、講座講堂支持項目組、領袖成長支持項目組、家庭教育支持項目組等。十大項目共同指向對學生的成長支持課程,包括沉浸式生涯活動環境的營造、體悟式主題班會的研發和“自主體驗式”生涯活動范式的凝練。

情感是學習的引擎和控制器,學生的學習建構過程不是一個純理性的過程,情感作為一個重要因素參與了人的認識活動與建構活動。生涯教育工作適合在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沉浸式”教育中開展。而當我們思考學生如何能夠在日常的班會、團會、生涯活動中激發出情感時,多是從教育者、教材、課程、教學目的等角度思考,卻容易忽略受教育者本身的情感期待和需求。教育情境中的角色、景觀、情節等作為情動預設的觀念而存在,受教育者的情感情緒是由情境中的預設引發的,被引發的情緒又受到受教育者的聯想、習慣、傾向等所激發或強化。

責任編輯? 錢昭君

猜你喜歡
情動項目組體悟
CSCO生物統計學專家委員會RWE項目組簡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數字化平臺的項目組管理實踐
郎世寧的心聲與體悟
體悟偉大夢想 汲取創新力量
綴文須情動,情動而辭發——談考場作文基礎等級之“感情真摯”
書鋪站讀,情動老人
體悟書法
不一樣的體悟 2014 RFC國際雨林賽后記
情動瞬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