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據語文要素 助力文本理解

2024-05-08 11:33葉玉玲
師道·教研 2024年4期
關鍵詞:魚鉤班長革命

葉玉玲

革命傳統教育的課文有著強烈的政治情感與思想意義,同時擔負著對革命傳統、革命精神的教化作用。革命傳統、革命精神都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部分,不容忽視,更不可抹殺。因此,傳承與弘揚革命文化,在語文教學中不能脫離語文要素。下面我就以革命文化的文章為例子,談談我在落實文本理解方面的思考和做法。

一、解讀文本,把握閱讀要點

1.準確定位,明確閱讀出發點

統編課本中的有關革命傳統知識的文章中,有的都是革命領導人的事跡。例如,《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文章,說的就是毛總書記領導青年戰士們在挖井時,克服了鄉下們吃水艱難的實際問題;另外一個故事《朱德的扁擔》說的是朱德總司令與勇士們共同挑糧,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

有些講述的是革命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如《金色魚鉤》中的老班長、《為人民》中的張思德、《狼牙山五壯士》中的五位英雄,他們都忠于革命斗爭工作事業,不惜犧牲自我。他的事跡一直為后世人所銘記。

2.了解學生,把握閱讀興奮點

讀書的興奮點,可能是我們讀書的盲點、情節的矛盾點、與主要內容的矛盾點等等,例如在教學《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篇時,為調動學生的讀書興致,我創設了一種"課本劇創編形式",指導學生挑選自己最感興趣的人物,然后進入人物內心戲,再進入敘事中,進而演繹戲劇。設計具體情景,通過描述故事中的情景,以此激發啟發學生的讀書興趣點,產生興趣。

二、立足文本,做好閱讀理解

1.借助資料,加深理解

革命傳統教育類課文講述的內容,由于相距學生時間比較久遠,中小學生也不易于掌握。為了加深學生的理解,在教學設計中,要多角度、多側面地去挖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思考探究。

例如,在講授《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時,出示圓明園原來的樣貌和被毀滅的圓明園圖片,啟發學生的思維了解時代背景,并理解課文閱讀中的疑難問題。并引導學生查找相關資源,共同探討知識,訓練學生查找資源、主動合作的能力。

2.聚焦重點,拓寬理解

不同的課文,哪些地方需要提示他們在最有討論意義的地方上,必須抓住一點,就能有效的感受課文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講授《金黃色的魚鉤》一文中,我引導學生理解“魚鉤”為什么是金色的?我引導學生聚焦重點,利用思維導圖。

通過對書文中“老班長”的活動和心理狀態的關注,同時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自然而然地理解“老班長”的戰斗精神,從而了解戰士們對老班長的崇敬與思念。它使他們在自身的生命經驗中體會到別人的誠摯愛心,煥發出強烈的感激之情!

三、圍繞文本,落實語文要素

1.整體著眼,各有側重

統編教材最突出的特點是一條核心理念就是“閱讀與表達并重”,在教學中老師一定要給他們動筆的時間和條件,把語言要求落到實處。革命中的語文教育擔負著思想道德教育的重任,在教學時應避免過分偏重思想道德知識,而忽視了語言文字的培養。

因此,在教學《開國大典》一文時,教師不僅要指導學生通過欣賞新中國建立的七十周年國慶活動錄像,體會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同時還要注重于選取經典片斷,指導學生對學習場面描寫,以培養學生語言文章的應用才能。再如,在講解《圓明園的滅亡》文章中,抓住了與同類型文章比較,引導同學發現文章中的優點,從而培養學生文章欣賞技能和語言表達才能。

2.引導質疑,突破難點

根據教材的特點,在再講《橋》一篇時,故意隱去文章結尾,引領學生展開兩方面的閱讀,以加深他們對人物形象的了解。

第1層次,隱去原文末尾,引導學生體會老漢“黨支部書記”的形象——這是一個什么樣的老漢?老漢的哪些語言、動作深深地感動了你?

第二個層次,揭開事件結幕,感受老漢父親的人格光芒——他是你的孩子,你為何要將排在隊里的所有孩子都“揪”出來?你為什么要對他如此大聲地“吼”?為什么對他“兇得像只豹子”?

責任編輯? 黃博彥

猜你喜歡
魚鉤班長革命
金色的魚鉤
差一點兒當班長
班長的煩惱
看不到魚鉤的魚
油改水革命誰主沉浮
魚鉤
革命人永遠是年輕
粉紅革命
每天一個新班長
特制魚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