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創新積分制應用現狀與模式分析

2024-05-09 07:42四川省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四川省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王瓊瑤
內江科技 2024年2期
關鍵詞:高新區精準科技

◇四川省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四川省高新技術產業研究院) 庹 峰 王瓊瑤 趙 源

企業創新積分制是促進科技企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旨在構建新型政策工具以用來對科技企業的創新進行精準支持,通過指標量化的方式,對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進行評價,實現對科技型企業的精準扶持。本文首先對企業創新積分制的發展歷程進行基本介紹,然后分析積分制工作的進展、典型模式和現有問題,最后對全面開展企業創新積分制提出相應對策建議。

1 引言

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20〕7號)[1],促進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打造新時期適應高質量發展新要求的政策工具,科技部火炬中心于2020年開始實施“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工作。企業作為我國科技創新的主體,是促進科技和經濟緊密結合的主要力量,是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企業技術創新作為一種不確定且周期長的高風險活動,具有投入沉沒、過程不可逆、產出不定等特點,容易受到高調整成本和高融資成本的問題困擾,因此創新發展需要新型金融工具的支撐。

企業創新積分制來源于張家港市率先探索企業科技創新積分,2015年11月,張家港市啟動創新積分管理工作,通過對科技企業的創新行為進行指標量化打分,企業可依據評價積分兌現創新資助[2]。構建支持和鼓勵企業創新的科技體制機制,是促進科技創新的關鍵舉措,張家港市進行探索主要為解決優化資源配置、激發企業創新熱情、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優化創新環境等問題。2019年4月29日,科技部火炬中心調研張家港市科技創新工作,充分肯定了張家港市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企業科技創新積分管理,并就試點推廣創新積分制進行了研究。

2020年,火炬中心在成都高新區、杭州高新區等13家國家高新區開展首批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工作,2021年底在46家國家高新區啟動了第二批試點,2023年2月新增第三批74家高新區。目前,全國共有133家國省級高新區參與企業創新積分制,其中國家高新區101家,省級高新區32家。其中,江蘇省高新區數量最多,達到33家。四川省現有6家國家高新區進入試點,其中成都高新區第一批進入試點,樂山高新區和內江高新區第二批進入試點,綿陽高新區、德陽高新區和瀘州高新區第三批進入試點。

2 實施現狀

2.1 積分基礎

一是建立積分核心指標體系。2021年9月,科技部火炬中心發布《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工作指引》(國科火字〔2021〕131號),設置技術創新類、成長經營類、輔助類3大類指標。2022年,火炬中心發布《關于進一步做好“企業創新積分制”工作的通知》(國科火字〔2022〕154號),從指標的價值發現性、可獲取性、可比較性、可量化性和可解釋性等方面,制定量化評價企業創新能力的積分指標,重點突出企業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方面的評價,現有核心指標共涵蓋3類一級指標以及18個二級指標。試點高新區能夠結合地方實際情況,在火炬中心提供的核心指標體系基礎之上,繼續擴充具有地方特色的企業創新積分指標。

二是劃分不同類型積分企業。根據企業成長階段和行業領域,識別與篩選高新區內不同發展階段、不同規模、不同屬性的企業,分類計算企業創新積分,提高積分結果可比性,兼顧不同產業發展。積分試點工作開展的高新區可根據實際情況設置指標的各類權重和積分計算方法,面向積分企業開展分類指導和精準服務,加速企業成長。

三是建立數據填報協調機制。企業創新積分須按照“放管服”要求,主動打通地方科技、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的企業數據資源,實現對企業數據的自動獲取,盡可能無需企業填報數據,在切實減輕企業負擔的同時保證數據客觀性。高新區可自主開發建設企業創新積分信息管理平臺,實現全流程網上操作,有效支撐高新區統計評價工作。

2.2 基本原則

根據科技部火炬中心相關要求,開展企業創新積分制應滿足以下幾點原則,一是科技部火炬中心制定了統一的核心積分指標和評價模型,根據地方報送的企業核心指標數據,開展高新區內科技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能力的量化評價。二是國家和省級高新區、地方科技管理部門可依據核心指標并結合地方的實際情況,自主開展科技企業創新積分評價工作。根據對創新積分量化評價的結果,要重點對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實行分類分層分級管理,并對企業進行精準畫像,引導政策支持導向,提高科技企業創新能力和發展質量。三是國家和省級高新區以及地方科技管理部門應該主動銜接當地支持企業創新的人才、住房、土地、項目等支持政策,利用企業創新積分,以精準量化的方式支持創新能力突出的科技企業,增強企業政策獲得感。四是積極對接商業銀行和政策性金融機構,投資機構和資本市場等主體,提升其對創新積分企業的主動增信支持,撬動金融資本等各類社會資源大力支持高新區科技企業,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

2.3 應用成效

一是緩解科技企業融資難問題。由于科技類的企業普遍具有高成長、高風險和輕資產等特點,不易判斷其科技含量,且抵押物不足,財務指標不夠優質,在市場中較難獲得金融機構的投融資支持。企業創新積分制可以有效解決投資機構、資本市場和科技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企業創新積分制實施以來,已為眾多企業帶來各類財政支持。2021年,實施企業創新積分制的園區對積分企業提供財政資金支持達56.3億元,各大銀行機構對全國首批2.23萬家積分企業增信授信289.9億元。預計全國范圍內積分企業在2022年達到8萬家,專項貸款超過千億元??萍疾柯摵瞎ど蹄y行啟動“十百千萬”專項行動,支持北京中關村、上海紫竹高新區等10家高新區一同建設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有效帶動全國上百家高新區創新政府和銀行的合作模式,每年從中選取上千家高新技術企業進行重點支持??萍疾炕鹁嬷行倪€與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等建立季度性科技金融數據的交互共享機制,建立科技金融數據庫,以全國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體,匯集了三十余萬家科技企業的信貸、研發、財務等數據,對進一步開展科技金融合作提供支撐[3]。

二是推動企業創新政策精準落實。企業創新積分制推進政策資源的整合和精準化支持,通過將分散在多個政府部門的涉企政策與創新積分相掛鉤,有利于強化精準對接,同時提出針對不同成長階段企業的分類指導方案,推進創新政策落地落實,引導技術、資本、人才等各類創新要素資源向企業集聚,解決企業在創新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三是打造企業創新積分金字招牌。2022年5月,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企業創新積分制首批試點國家高新區創新積分500企業名單》(國科火字〔2022〕103號)[3],根據首批試點國家高新區企業積分數據,對參與積分的2.23萬家科技企業進行標準量化和積分排序,并將企業榜單定向推送至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金融機構,銀行通過設立針對企業創新積分的專項金融產品,使創新積分成為表現企業創新能力的金字招牌。據統計,積分排名前500位的企業僅占積分企業總數的2.2%,貢獻了總研發投入的29%,總營業收入的20.8%,高新技術產品總收入的28.6%,PCT專利申請總量的41.1%[4]。

3 典型模式

3.1 成都高新區

成都高新區于2020年第一批進入企業創新積分試點,結合企業服務平臺系統,推動“金熊貓”科技企業創新積分平臺建設等工作。2021年9月發布創新積分評價系統,科學設置了四大類1級指標,在此框架細分了41個二級指標(除核心指標外,增加企業創新性與成長性權重,對技術創新、成長經營和輔助指標分別進行創新擴展,增加如風險投資、未上市公司估值/上市公司市值、成都高新區高層次“四派人才”數量等21項成都高新區特色指標)。

成都高新區于2021年接入參評科技企業4551家,2022年增加至6767家,并在試點期間豐富拓展創新積分應用場景,一是定期發布“金熊貓”科技企業創新榜。2022年9月發布了創新積分總榜、生物醫藥企業榜、電子信息企業榜、新經濟企業榜、雛鷹企業榜、瞪羚企業榜、高新技術企業榜、成立5年內企業榜、未上市企業榜九大榜單,實現企業精準分類排序,入圍榜單企業同步向簽約創投機構推薦。二是升級科技企業“金融賦能”產品。通過創新積分排名,引導各類要素資源向入圍榜單企業聚焦。升級“積分貸”應用,設立“積分貸”融資服務產品包,持續對接中國工商銀行落實“十百千萬”專項行動,與多家金融機構對接,為創新積分評價企業提供50萬元普惠性基礎授信,給予納入評價企業授信共計30多億元[5],為參評企業制定個性化信貸服務方案,已上線積分貸產品80余項,與成都銀行達成全面合作,聯合推出“積分換授信”定制化積分貸產品,首期為200多家參評企業提供了8億多元信用授信。推動“積分投”應用,積極引入各類投資機構,建立起科技企業和相關機構的專業對接平臺,為百余家科技企業提供股權融資對接等相關科技服務。三是開展政策差異化、精準化推送,實現政策“免申即享”?;诔啥几咝聟^“高新通”企業服務平臺積累的豐富企業數據,創新積分評價系統根據企業創新積分情況和標簽,對參評企業實行政策差異化、精準化推送,實現政策“免申即享”。四是構建“科技企業辦公載體空間對接”直通車。新增上線科技載體服務版塊,涵蓋了13家成都高新區科技載體房源信息,企業可享受科技載體項目咨詢、在線申請、精準對接、入駐落地等服務。

3.2 蘇州高新區

蘇州高新區在2020年進入第一批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名單,將試點工作分為“政策梳理與指標體系設計、信息系統建設與共享共用、創新積分評價與結果運用”三大任務,成立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加強組織領導,統籌創新試點工作,推進資源優化配置與綜合集成。

在政策梳理與指標體系設計方面,由科創局牽頭,各職能部門對高新區出臺的各項創新創業扶持政策進行梳理匯總,確定納入高新區“企業創新積分制”指標體系的政策內容,著重考慮對全區經濟科技拉動作用明顯、持續性較強的政策,同時考量政策與指標的對應關系、指標換算成積分的可操作性等方面情況,分階段、逐步將現行的區級各項創新政策納入指標體系,共設置兩個類別43項。積分系統按照基礎數據庫、操作平臺、微信小程序的“1+1+1”基礎架構,主要包含企業信息管理、積分計算、政策匹配推送等模塊。積分系統為各部門、板塊設置賬戶,并開放相關數據查詢、更新、核實等功能。

在創新積分評價和結果運用方面,蘇州高新區將每年對企業反饋創新積分的得分情況,根據積分試點工作進展情況發布積分排名前列企業名單。根據企業發展積分得分和排名情況,企業可獲取不同維度的企業畫像,訂閱相關政策推送服務。積極引導投融資機構、資本市場參與積分試點工作,在平臺引入投融資機構資源,對參與創新積分的科技企業給予增信支持,創新運用多個現有金融產品,滿足企業多元化融資需求。

3.3 溫州高新區

溫州高新區在2021年進入第二批企業創新積分制試點名單,按照三個基本原則開展企業創新積分制工作,一是逐步擴展原則,在工作開展初期,將重點企業群體納入被評價范疇,后續實現全區企業全覆蓋,并積極對接市級相關部門推動創新積分制工作推向全市。二是精準支持原則,圍繞企業創新積分制工作開展目標,以科技企業創新和未來發展相關需求為導向,匯集金融、政策等各類要素,充分引導創新要素資源支持積分高能力強的企業,在引導企業樹立創新發展導向的同時,增強創新企業精準扶持力度。三是雙線推進原則。搭建溫州高新區企業創新積分信息系統,依托信息系統實現線上企業基礎數據采集、創新積分計算、創新積分查詢、創新積分展示以及部分應用場景鏈接等功能,同時加強線下企業走訪指導,實現“線上+線下”雙線推進企業服務的創新模式。

溫州高新區共設置32個創新積分評價指標,優先選取規上工業企業、規上服務業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省科技型中小企業、有研發投入的企業、有知識產權申報或授權的企業、有市級及以上研發創新平臺的企業等七類企業開展評價試點工作。根據企業營業收入規模,將企業分為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擴張期、成熟期五個階段,并針對不同階段企業設置差異化評價指標體系。

在應用場景方面,一是通過企業創新積分結果,挖掘發現一批創新能力強、成長潛力大的創新型中小微企業。依據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規上工業企業、科技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隱形冠軍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省市級企業研發機構等認定條件,從創新積分評價32個指標中遴選出與各類企業和研發機構認定標準相近的若干個指標,并對所有企業進行排序,精準遴選得分高的企業形成培育庫,提高培育申報成功率。二是政策精準扶持方面,運用企業創新積分年度評價結果,統籌放大對高積分企業的有效支持,對成熟期、擴張期、成長期的企業分類補助;優先將高積分企業納入各類評先評優、各級平臺申報、各類科技計劃項目或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遴選范疇,并在用地、用房、用電、用能等要素保障方面基于傾斜或優惠支持。三是企業金融服務方面,探索建立基于創新積分的科技企業信用新模式,將企業積分結果作為評定企業信用的重要參考,形成基于企業創新能力的企業增信機制。四是產業載體管理方面,基于企業創新積分,加強對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等各類產業載體的管理和考核,將各產業載體內入駐企業指標進行匯總統計,得出各載體入駐企業總體指標情況,并將其作為對各類產業載體考核的重要依據。五是企業個性化服務方面,依據不同階段企業發展需求,針對不同類型企業開展差異化服務,針對種子期、初創期企業,提供商業模式頭腦風暴、投融資對接等相關服務;針對成長期、擴張期企業,提供投融資對接、創新場景打磨、市場資源鏈接、新經濟培訓等相關服務;針對成熟期企業,支持企業開展全球化業務、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全方位推動創新要素資源匯集到優質科技企業,共同助力科技企業高質量發展。

4 問題與建議

4.1 現有問題

一是創新積分系統建設不夠充分。各高新區參與企業創新積分均需要建設企業創新積分系統,高新區應盡量實現企業數據零填報,但部分高新區的特色指標數據需企業在系統內填報。數據填報涉及范圍廣、指標細、年限長,各維度數據掌握不夠詳實,數據來源需充分擴展,要求企業及各職能部門積極配合。系統內各項功能模塊有待優化,需加強自動統計、智能分析等功能探索,可在省級層面建設企業“零負擔”操作的企業創新積分系統,對企業創新積分填報工作統一管理。

二是創新積分應用場景不夠豐富。目前,企業創新積分制與地方政府和高新區的涉企支持政策在對接和匹配方面還不充分,參與積分企業對政策的獲得感不足,政策精準輸送存在困難。需進一步加強政銀企對接,使金融投資機構、資本市場運營主體等積極參與企業創新積分工作,探索以創新積分為基礎的金融產品,需在更高層面進行整體部署謀劃,打破部門間的障礙,充分發揮創新積分應用效果,實現企業創新積分將應用范圍擴展到最大。

三是對企業創新積分制不夠了解。企業創新積分制在全國范圍開展的時間尚短,目前試點只限于部分高新區,加之對企業創新積分的宣傳較少,不少高新區特別是省級高新區對此項工作的開展情況不了解,企業對創新積分的重要意義理解不夠。部分高新區逐步增加園區范圍,大量企業尚未納入火炬統計,為創新積分工作開展增加困難。

4.2 對策建議

一是開發高新區企業創新積分系統?;诳萍疾炕鹁嬷行钠髽I創新積分評價體系,并結合各高新區高質量發展評價相關要求以及高新區實際情況,科學設置地方特色指標和企業不同階段的分值權重,全面反映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創新點或潛在創新因素。同時基于各地區科創服務公共平臺,開發高新區企業創新積分信息系統,建立高新區企業創新積分數據庫,推動基礎信息部門共享和企業數據自動獲取,實現對企業創新積分工作的統一管理。

二是強化企業創新積分結果運用。高新區應主動對接人才、稅務、市場監管等部門,為企業創新積分結果的運用提供政策保障支撐,實現創新積分和適用政策的有效匹配與落地落實。進一步強化與政府科技創新基金以及社會金融機構合作,充分發揮其撬動作用,開發創新積分專屬信貸和金融產品,為積分企業提供創新資金支持,特別是要針對不同階段企業開展個性化和增值化服務,實現梯度培育分類指導。

三是加強企業創新積分宣傳推廣??偨Y現有高新區的實踐經驗,在全國高新區中進行全面推廣運用,加強企業創新積分制與各類科技企業培育計劃的有機結合,將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等創新主體培育納入積分系統進行全面管理。同時深化與新聞媒體的合作,定期發布高新區企業創新積分評價結果以及高新區分產業領域的企業創新榜單,入榜企業將優先推薦承擔國家、省市重點科技研發計劃項目,擴大企業創新積分社會影響力。

猜你喜歡
高新區精準科技
聊城高新區多措并舉保障貧困戶“居住無憂”
精準防返貧,才能穩脫貧
遂寧高新區
精準的打鐵
科技助我來看云
高新區:全國“雙創”示范生
精準扶貧 齊奔小康
科技在線
精準扶貧二首
科技在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