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理論意義

2024-05-09 18:53周文
紅旗文稿 2024年7期
關鍵詞:新質生產力理論

周文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堅持高質量發展作為新時代的硬道理,一以貫之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經濟邁上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之路,生產力水平實現了巨大提升、突破性發展,形成了生產力發展的新質態。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系列重要論述,深刻回答了“什么是新質生產力、為什么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怎樣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指明了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著力點,體現了對生產力發展規律和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的深刻把握,是對我國經濟建設規律的認識深化和深刻總結,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一、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體現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

生產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生產力是人類改造自然時從事實踐活動的生產能力。生產力是由很多因素共同決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練程度,科學的發展水平和它在工藝上應用的程度,生產過程的社會結合,生產資料的規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條件??梢钥吹?,生產力是一個復雜的系統性概念,基本要素是勞動者、勞動資料和勞動對象。另外,自然、管理、科技等要素在生產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資本論》中,馬克思還把協作作為生產力的要素,“結合工作日的特殊生產力都是社會的勞動生產力或社會勞動的生產力。這種生產力是由協作本身產生的”。 馬克思把自然力也作為生產力發展的要素,認為大工業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學并入生產過程,如利用水力、風力發電,利用太陽能等。

馬克思尤其重視科學技術及其運用,認為科學技術屬于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強調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在馬克思看來,生產力不僅以物質形態存在,而且以知識形態存在,自然科學就是以知識形態為特征的一般社會生產力??茖W技術也可以直接參與生產過程,成為直接的生產力,主要通過轉化為勞動者的勞動技能,物化為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的方式實現。正如馬克思所說,固定資本的發展表明,一般社會知識,已經在多么大的程度上變成了直接的生產力。馬克思揭示了科學技術對人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帶來的巨大改變。馬克思指出,自然科學和現代科技正通過工業日益在實踐上進入人的生活,改造人的生活,并且,勞動生產力是隨著科學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而不斷發展的。為此,恩格斯強調,在馬克思看來,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生產力不是靜態的,而是發展和變化的,生產力的發展是社會歷史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人們所達到的生產力的總和決定著社會狀況。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的狀態,當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發展不相適應時,就會出現矛盾,就會阻礙生產力發展。因此,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構成了社會形態發展的根本動力。

新質生產力在理論上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生產力理論,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同新時代我國生產力發展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中國化時代化。

新質生產力的產生符合生產力與生產關系運動規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背景下,傳統生產力無法突破技術制約繼續提供經濟發展的新動能,而隨著我國在大數據、人工智能、5G通信、量子科技、生物技術等領域不斷取得顛覆性技術突破,新質生產力應運而生。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必然要求新的生產關系相適應,圍繞創新驅動推進體制機制變革,使生產關系更好地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我國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不斷成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完善,特別是新型舉國體制和新的科技體制,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新質生產力理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生產力中也包括科學”的觀點,更加強調科技創新為引領,突出技術、信息、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在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中的核心作用??萍紕撔伦鳛橐环N滲透性要素,是新質生產力的內生動力,必須融入生產的每一個環節,與其他生產要素結合起來??萍寂c傳統生產要素的融合可以進一步提升勞動者的技術水平、豐富勞動資料的內容、擴大勞動對象的范圍,有利于社會生產力進一步發展。

新質生產力理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關于人與自然關系的思想,強調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新質生產力理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關于生產要素及其有機結合的觀點,強調新質生產力以勞動者、勞動資料、勞動對象及其優化組合的躍升為基本內涵。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廣泛采用數字化智能化的生產工具,不斷擴大新能源和新材料的使用范圍。同時,通過對各種要素資源的優化整合,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推動生產力水平的整體躍升。

二、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指明生產力發展的新方向

人類社會現代化的歷史進程,就是一部生產力發展的歷史。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新的生產力會不斷取代舊的生產力,成為推動經濟社會進步的主要動力。每一次新的生產力的躍升,都以傳統生產力發展到一定水平為基礎和條件,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實生產力終將被未來更新的生產力所替代,這是一個持續不斷迭代的過程。從西方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可以看到,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是各國邁入現代化的突出標志,而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因是生產力的發展。18世紀蒸汽機的改良和廣泛運用使機器生產代替手工勞動,推動人類社會逐漸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20世紀四五十年代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應用實現了生產的自動化,引領人類社會從工業社會邁入信息社會。隨著現代的、先進的生產力不斷替代過去傳統的、落后的生產力,人類社會不斷走向了現代化。

科學技術的創新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關鍵,每一次生產力的巨大躍升都以一系列開創性的科學發現和技術突破為先導。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由重大科技創新為起點,新的科學技術對傳統生產工具進行改良,形成新的生產方式,導致生產力發生質變。產業革命總是伴隨科技革命出現,新技術的廣泛運用推動了社會整體生產力水平的提升。第一次工業革命以“珍妮紡紗機”的發明和蒸汽機的廣泛使用為標志,機械力全面取代生物力,機器大生產推動生產效率極大提升;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發明和使用、內燃機的大范圍應用為標志,大規模集中的生產使社會生產力水平躍上新的臺階;第三次工業革命以電子計算機、原子能、生物科技的發明和應用為標志,信息技術革命推動形成了更先進的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主導、實現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而產生的生產力。沒有科技發展的關鍵性突破,就沒有新質生產力,先進科技是新質生產力生成的內在動力。

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新”與“質”。所謂“新”,是指不同于一般意義上的傳統生產力,以新技術、新經濟、新業態為主要內涵的生產力。所謂“質”,是強調把創新驅動作為生產力的關鍵要素,以實現自立自強的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突破為龍頭的生產力躍升。因此,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區別于依靠大量資源投入、過度消耗資源能源的生產力發展方式,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先進生產力,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

當今世界,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全球進入一個創新密集時代。哪個國家率先在關鍵性顛覆性技術方面取得突破,形成新質生產力,哪個國家就能夠塑造未來發展新優勢,贏得全球新一輪發展的戰略主動權。歷史的教訓、現實的趨勢都啟示我們,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我們必須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盡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真正掌握發展主動權。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復雜的內外部環境,無論是當前提振信心、推動經濟回升向好,還是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關鍵都在科技創新,重點在關鍵性顛覆性技術的突破。202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考察時強調,要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對接,加強以企業為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不斷以新技術培育新產業、引領產業升級。2024年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再次強調,要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創新,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梢哉f,新質生產力的提出,體現了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構筑新競爭優勢、贏得發展主動權的信心和決心。

黨的二十大明確指出,我國已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F在,我國的前沿性、基礎性、原創性技術創新及其能力已經有了很大提高。但一些發達國家借助自身的技術壟斷,不斷制造各種沖突和脫鉤,企圖以不公平的手段拖慢我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的發展??梢哉f,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大國競爭加劇以及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等重大挑戰在當下形成歷史性交匯,這也為我們創造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我們必須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構筑競爭新優勢,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搶占發展制高點,贏得發展主動權,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茖W技術通過應用于生產過程、滲透在生產力諸多要素中而轉化為實際生產能力,將促進并引起生產力的深刻變革和巨大發展。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我們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從根本上說,還是要依靠科技創新?!?/p>

三、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彰顯中國話語和中國理論的世界意義

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社會主義相對于資本主義的優越性就體現在能夠更快、更好地發展生產力。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領導人民僅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工業化歷程,推動我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奇跡,極其重要的一點就是始終堅持將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與中國實際情況和時代發展要求相結合,不斷深化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高度重視和始終堅持不斷發展生產力,不斷增強社會主義國家的綜合國力。

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新征程上,我們要立足中國實踐,全面總結中國經濟發展經驗,努力揭示中國經濟發展偉大成就背后所蘊含的規律性認識,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而這一切,歸根結底就是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F在,新質生產力已經在實踐中形成并展示出對高質量發展的強勁推動力、支撐力,需要我們從理論上進行總結、概括,用以指導新的發展實踐。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就是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從中國話語和中國理論視角闡釋中國如何通過生產力發展的飛躍,實現從大國到強國、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新質生產力的提出,為我們推進和構建中國話語和中國理論提供很好的示范。這一理論把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與當代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相結合,深刻總結我國生產力發展的實踐經驗,把握世界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規律,從實際出發進行理論總結、理論創新,不僅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理論指導,而且具有重大世界意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最根本的是要實現生產力的現代化。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不僅有助于中國發展,也將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注入更多更強動力,為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樹立典范,使新質生產力理論成為引領世界發展的中國理論。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幾百年走過的發展歷程,我國經濟發展進程波瀾壯闊、成就舉世矚目,蘊藏著理論創造的巨大動力、活力、潛力,要善于從我國豐富實踐中提煉和升華理論,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發展。

(作者:復旦大學特聘教授、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

責任編輯:孫 劍

猜你喜歡
新質生產力理論
尋找新質生產力
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先鍛造新質思維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構建訓練傷一體化防治模式 為新質戰斗力生成提質增效
把“風景”轉化成“生產力
基于體系仿真試驗床的新質作戰能力評估
人口紅利與提高生產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