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端交流平臺”內涵、構建思路與關鍵問題
——國家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臺構建研究項目論證會綜述

2024-05-09 15:15
信息資源管理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交流平臺研究員高端

林 鑫 杜 瑩

(華中師范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武漢,430079)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作出了“構建國家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臺”(下面簡稱“高端交流平臺”)的戰略部署,并將其與科技創新中心、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科學大數據中心和高端科研儀器設備等并列作為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充分體現了國家對科技信息工作的高度重視。為推進這一重大戰略任務的完成,學界和業界快速行動,積極開展了相關研究與實踐探索,并取得初步進展。為進一步推動高端交流平臺構建的研究與實踐探索,華中師范大學依托曾建勛教授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臺構建研究”(項目編號:22ATQ006),于2023年9月25日—26日在華中師范大學召開了國家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臺構建研究項目論證會。會上,曾建勛教授依托課題研究作了專題報告,闡述了項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現狀與內容框架;之后,夏立新教授、孫坦研究員、陳建龍教授、陳超研究員、陳傳夫教授、蘇新寧教授、潘云濤研究員、袁偉教授、汪東波研究館員、梁冰研究員、錢慶研究員、武虹研究員、李勇研究員、張建勇研究館員等14位來自高校、館所、科協和企業的專家圍繞這一主題進行了深入交流討論,探討了高端交流平臺的內涵及構建思路,提出了高端交流平臺構建中需要突破的關鍵問題。

1 項目背景與內容框架

會上,曾建勛教授首先闡述了高端交流平臺構建任務提出的歷程和時代背景,分析了我國科學交流平臺建設的現狀與高端化發展的困境,并在此基礎上匯報了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國家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臺構建研究”的內容框架。

1.1 項目研究背景

2020年9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要辦好一流學術期刊和各類學術平臺,加強國內國際學術交流”。同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首次明確提出要“構建國家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臺”。此后于2021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采納了這一建議,將其作為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建設任務列入“第四章 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之后,黨和國家對這一工作持續關注,習近平總書記在2022年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指出,“要加強學術資源庫建設,更好發揮學術文獻信息傳播、搜集、整合、編輯、拓展、共享功能,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學術資源信息平臺”;在2023年2月21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又強調,“要加快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文獻和數據平臺”。

回望高端交流平臺構建這一重大任務提出的過程,可以發現其具有特殊的時代背景。其一,我國科學研究與科技創新仍然嚴重依賴國外科技文獻與科技信息資源[1-2];其二,逆全球化思潮抬頭,科技安全風險急劇上升[3];其三,開放科學成為國際潮流,使得依托開源開放渠道進行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采集更具有現實可行性[4];其四,數字化與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數字出版、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在為高端交流平臺構建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提出了新的挑戰[5-6]。

經過多年來的文獻資源與科技信息平臺建設,我國已經形成了一批涵蓋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發布、文獻保障、科技情報分析的、不同類型的科學交流系統平臺,具備了向高端交流平臺升級發展或支撐新型高端交流平臺建設的初步基礎。但是,我國多數科學交流平臺是上世紀末甚至是近些年才開始創建的,與國際上主流的高端交流平臺相比,仍然存在多方面的差距。其一,科技期刊、預印本、知識倉儲、會議論壇等原創科研論文發表發布平臺的質量不高,且以中文資源為主,從源頭上制約了科學交流的效率和質量[7]。其二,我國外文科技文獻保障缺乏系統完整性和充分均衡性,資源加工的深度不足,支撐高效交流的數據基礎仍然較為薄弱。其三,尚未形成自主可控的科技情報計算分析平臺體系,科技信息分析挖掘嚴重依賴國外工具平臺,從而使得基于深度分析挖掘的科學交流能力受限、安全風險陡增[8]。其四,科技信息業務鏈條發展不均衡,科技情報產業體系尚待培育,以開源開放為核心的產業生態還未形成,使得國家、文獻情報機構、企業主體、科研用戶間的良性互動機制不夠健全。其五,近年來高端交流平臺建設、升級方面的國家投入不足,使得CALIS、NSTL等機構難以有效發揮公益性行業機構在高端交流平臺建設方面的引領能力。

1.2 項目研究框架與內容

曾建勛教授認為,國家科研論文與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臺建設,需要滿足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發展戰略要求,與開放科學背景下科技信息交流模式相適應,形成涵蓋科技信息全生命周期的平臺體系布局;探索多主體協同的平臺建設模式,完善科技信息服務體系;同時開展行業生態機制建設,探討與新時期科技情報事業相融合的高端交流平臺可持續發展路徑。因此,項目組將研究內容設置為以下5個方面。

(1)立足科技自立自強的高端交流平臺理論研究。立足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發展要求,全面解讀高端交流平臺的提出背景和戰略要義;針對美國等西方國家發動的“科技脫鉤”現實,詮釋高端交流平臺的內涵與外延;通過對比分析國內外典型科技信息交流平臺建設與服務差距,探討高端交流平臺建設目標與功能定位;設計既“安全可控”又“開放融合”的科技信息交流體系。

(2)基于開放科學架構的高端交流平臺構成要素研究。立足開放科學的演進路徑與發展趨勢,研究高端交流平臺構建的組成要素;研究科技信息資源(數據)有序整合、軟硬件設施(系統)互通聚合、信息能力(服務)融合、知識組織算法(工具)創新組合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手段;研究高端交流平臺資源、服務無縫銜接數字科研管理過程的方案,勾畫科技信息高端交流的產品構成、服務功能與平臺體系。

(3)基于科技信息生命周期的高端交流平臺體系布局研究。針對不同用戶群體在不同層面的服務需求,分析高端交流平臺整體布局及不同層面的構建目標,研究集中與分布相結合的高端交流平臺服務框架;立足原創科研論文國內首發,探尋科研論文發布發表平臺的體系構成;面向公益服務,探究科技文獻集成保障平臺的構成機理;基于信息深度組織,剖析科技信息整合平臺的分析功能;基于情報智能計算,探索科技情報監測預警平臺的系統目標。

(4)基于統籌規劃的高端交流平臺構建模式研究。面對公益及產業等多樣化的應用需求,統籌推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系統研究不同平臺所需構建目標;針對不同服務主體,探索不同性質主體構建平臺的實施路徑,充分發揮體制制度及市場配置作用各自優勢;探索高端交流平臺適應政產學研的多主體協同創新模式,設計立體化、多層次產品體系,推進特色化精準信息服務。

(5)基于科技情報新視野的高端交流平臺生態機制研究。跳出傳統科技情報工作范疇,探討科研人員信息匯交和論文出版的規范要求和激勵措施,推進多方面信息資源集成化、規范化、開放化管理,更好地服務科研人員;著眼于“大情報觀”,探索跨系統、跨領域、跨學科地的平臺間種群培育、競合、版權利益、標準化、數據和服務融合的聯盟機制,推動科學交流、信息流通和知識傳播;探索科技信息高效流動途徑,著眼于高端高效的科技信息交流生態機制,推動科技情報工作平臺化、智能化、智慧化發展。

2 高端交流平臺內涵及總體構建的思路

為完成高端交流平臺構建的戰略任務,需要完整、準確、全面地理解高端交流平臺的豐富內涵,在此基礎上立足我國的體制機制、平臺基礎、現實困境進行總體思路設計。

2.1 高端交流平臺的內涵

圍繞“國家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臺”這一核心概念,除了曾建勛教授進行系統闡述外,陳建龍、袁偉、李勇、汪東波等專家也進行了深入探討,解讀重點了“國家”“科技信息”“高端”“交流”的內涵。其中,“國家”明確了高端交流平臺的構建應當是國家出面協調和支持的,面向全國、全社會提供服務,為國家科技創新提供支撐,正如陳建龍教授所強調的“主體是國家,不是一個省,不是一個行業,某個領域,不是誰都可以用‘國家’名義”;“科技信息”則說明交流的內容較為廣泛,包含政策法規、新聞動態、機構人員、產品信息等類型,以及科學信息和技術信息兩類主題;“交流”則明確了平臺的功用目標是促進信息的交換、傳播,包括不同的主體、不同的形式等,潘云濤和袁偉兩位專家還分別強調“交流不局限于保障”“交流是互動型的”;高端則對交流平臺的質量提出了要求,包括平臺匯聚資源的高質量、平臺應用技術的高水平、平臺提供服務的高體驗、平臺交流方式的高效率、平臺交流內容的高適應性、參與交流用戶群體的高層次等[9-10]。

鑒于科技信息交流貫穿于科學研究與科技創新的全過程,而在知識生產、流動、擴散、轉移、評價等不同環節,以及原始創新、技術創新、應用創新、集成創新等不同任務背景下,用戶對交流的內容、方式、對象等具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高端交流平臺不應是單一的信息系統,而是由各層次、各領域、各系統、各形態的系列信息平臺共同構成的交流體系。既應有以科研論文、研究報告、專利、標準、圖書等為主的基礎性科技文獻保障交流平臺,也應有涵蓋科技文獻與科學數據、儀器設備、工作流、科技實體、軟件工具、實驗及教材課件等資源類型的多門類科技信息服務門戶;既應有語義型的知識服務平臺,也應有計算型信息分析系統;既應有掃描式的信息跟蹤系統,也應有智庫型的情報監測平臺;既應有數據資源整合系統,也應有計量評價工具,還應有可視化展示平臺;既應有以延時、異步交流模式為主的系統平臺,也應有促進用戶間實時、準實時交流的系統平臺。

2.2 高端交流平臺構建研究與實踐的基本思路

綜合各位專家的意見,立足我國科學交流平臺建設的基本現實,為加快形成布局完善的高端交流平臺體系,需要采用“一條主線、兩個結合、六個注重”的總體思路。

(1)一條主線。高端交流平臺構建研究與實踐應遵循“實踐→理論→再實踐”的路線。陳建龍教授強調,需要在開展平臺構建實踐探索基礎上進行學理化歸納、分析,形成相關理論成果;陳超研究員則強調,“需要虛實結合完善頂層設計,點面結合地促進行業實踐”。

(2)兩個結合。高端交流平臺構建研究與實踐中,一要實現新建與轉型升級相結合,既新建有特色的創新性信息交流平臺,又充分利用現有基礎,對現有平臺進行整合集成和高端化升級,而不是完全的另起爐灶;二要實現新型舉國體制與市場配置資源相結合,既發揮新型舉國體制的優勢,以系統思維方式統籌規劃,又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實現各類高端交流平臺建設主體的有效聯動。潘云濤、錢慶、夏立新、陳超等多位專家都強調了這一觀點。

(3)六個注重。高端交流平臺構建涉及到數據資源、交流模式、平臺建設、行業生態、體制機制、資金保障等,相關研究與實踐中需要結合各方面的特點找準關鍵點。第一,數據資源方面,應注重國家政策與技術手段的聯動,提升科研論文和各類科技信息資源采集的全面性、完整性、及時性及深度加工能力,并有效規避知識產權問題的掣肘。第二,交流模式方面,應立足新的信息環境、技術環境和用戶環境進行創新,兼顧正式交流與非正式交流機制,既重點滿足國內產學研跨界交流需要,又能夠疏通國際循環交流通道。第三,平臺建設方面,應注重以工程化促進流程規范化,將高端交流方案轉化為切實可行的途徑;深入貫徹落實需求驅動、體驗驅動的原則,提升高端交流平臺的可用性、易用性;持之以恒、與時俱進、突出特色,不斷適應技術革命和市場需求。第四,行業生態方面,應注重有利于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的基礎環境和治理機制建設,形成多元、開放、協同、共享的自適應生態體系。孫坦、袁偉、武虹、汪東波、陳超等專家都特別強調了生態建設的重要性。第五,體制機制方面,既要注重跨部門、跨機構的協同,又要能處理好多對矛盾關系。潘云濤研究員強調,需要重點關注“產業與公益、基礎保障與增值服務、社科與科技、安全與開放、新技術引發的機遇與挑戰、開源架構與封閉架構”等多對重要關系的處理。第六,資金保障方面,既需要國家加大投入,設立高端交流平臺建設專項,又需要強化社會投入和市場稅收、金融等政策的支持,推進作為數據生產要素的知識資產流通。孫坦研究員強調,“我們的技術是有的,但是沒有轉化成創新行動,因為沒有項目資助,科學院系統、醫科院系統、CALIS也沒有新增的研發經費,無法把技術探索固化、轉化成平臺或者產品”;錢慶研究員也強調,“資金投入跟研發結合在一起,是交流平臺建設非常必要的條件”。

3 高端交流平臺構建研究與實踐中需要突破的關鍵問題

高端交流平臺建設盡管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資源、技術、系統基礎,但建設過程中仍有諸多難題需要進一步突破,既包括宏觀指引層面的,也包括具體落實層面的,還包括組織保障層面的,概括起來包括科學交流模式設計、頂層設計、資源建設、服務創新、關鍵技術研發、信息安全、構建模式、體制機制、生態建設等九大問題。

3.1 科學交流模式設計問題

促進以科技創新為目標的交流是高端交流平臺構建的根本目標,因此高端交流平臺的功能體系與交互機制設計應當以契合科技人員的交流模式為準繩,在吸納、保留科學交流實踐中已經形成的有效模式基礎上進行優化創新。李勇、袁偉、蘇新寧、武虹等專家認為,應針對當前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與專家交流機制不暢通、科研人員尤其是高水平專家間的有組織交流不足、科學交流效率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領域國內外交流不暢等現實痛點,開展針對性的科學交流模式創新。夏立新、潘云濤、張建勇等專家認為,還應立足AIGC、大模型等新技術的涌現和發展預期,進行技術驅動的科學交流模式創新,以充分發揮技術進步對科學交流效率提升的潛力。

3.2 頂層設計問題

高端交流平臺建設是一項規模龐大、技術復雜的重大工程,僅依靠自底向上的自組織模式也難以實現效率與效益的平衡,因此需要突破高端交流平臺構建的頂層設計問題。首先,要進行高端交流平臺的多視角審視,形成高端交流平臺構建的目標圖景。梁冰研究員提出,除了從圖情視角外,還可以從政府部門、科研、出版等角度進行審視,統籌規劃高端交流平臺的體系布局,覆蓋科技創新的全流程、科技信息產業鏈的全鏈條、科學交流的全模式。其次,需要堅持從國家全局出發進行頂層設計。梁冰、張建勇、汪東波、陳超等專家一致認為,由高校承擔這一項目具有獨特優勢,能夠跳出部門或單位的視角,從國家層面上進行總體規劃,研究相關機關部門的重點分工,設計跨部門協同機制及溝通協調機制,以便于形成合力。最后,需要立足國情進行頂層設計。梁冰研究員指出,“國外高端交流平臺基本從底層經過多年經營,是市場以及市場跟政府協調衍生下的產物。我國還是需要從國情出發,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強化政府主導,研究如何從國家頂層去貫徹”。

3.3 資源建設問題

資源建設一直是圖書情報領域研究與實踐關注的重點方向,已經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模式、積累了較為豐富全面的資源內容體系,但為更好支撐高端交流平臺構建,還需要著重突破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其一、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外文資源建設問題。錢慶研究員指出,“一旦出版商斷供,那我們的數據來源也將受到重大影響,現在跟PubMed談長期保存,無法談攏”;張建勇研究館員指出,“科技論文這個方面還是很薄弱,需要加強國產化或者本土化長期保存”。其二、開放網絡環境下高質量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高效采集問題。陳傳夫教授強調,科研論文資源建設要加強時效性,縮短論文發表、數據庫加工等環節帶來的時滯,以更高效地跟蹤國際科技前沿;李勇研究員提出,“從數億的科研論文中怎么把其中的高水平論文匯集起來,把高質量科技信息匯集全,就涉及到評價的問題”。其三、國內科研成果的全面、及時開放問題。孫坦研究員指出,“社科基金、自科基金、科技部資助的以及各大部委資助的項目,數據應該強制存繳”;錢慶研究員認為,“現在項目驗收時,只認可正式發表的論文”,導致通過預印本平臺發布的積極性不足。其四、海量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的碎片化、結構化加工問題。孫坦研究員提出,應推進回溯數據的本地化、碎片化、結構化,做成預訓練語料庫、知識庫;蘇新寧教授強調“把文章進行片面化、片段化、章節化,是非常重要的”。其五、知識組織工具、成果的深度應用問題。蘇新寧教授提出,“既然要做到高端的信息服務,那就需要在知識組織上體現圖書情報的專業特色”,推進主題詞表、分類法等工具的大規模應用。

3.4 服務創新問題

立足我國科學交流平臺建設的基本現實,為形成與高端交流平臺相適應的高端化服務體系,需要推進面向智能化、知識化、高效化服務的高端化轉型。其一,需要開展用戶的類型細分及高端交流需求研究。陳建龍教授強調“高人(即權威專家)的目的又不一樣,他們要發現新人、培養新人”;潘云濤研究員提出“真正的科學家的群體不需要這種廣泛、普通的文獻服務,一般有自主的專屬領地,直接去盯著‘小文獻、小情報’;李勇研究員指出,“這么多年來,我們還無法完全把握用戶創新發展的需求,進而制約了我們的服務成效”“一般的中小型科技企業對科研論文原文的需求并不是那么緊迫,希望能夠把這些論文、資源中包含的新知識通過技術手段提煉出來”。其二,需要開展知識化、智能化的服務功能創新。陳傳夫教授提出,高端交流平臺應該能夠回答“科技類卡脖子技術到底在哪里、做到什么程度,突破性技術能否預測”等問題;蘇新寧教授提出,“我們既然是高端的平臺,對中外文的成果要能夠進行自動化比較分析,給出國內外差距、特點,甚至給科研人員指明研究方向”。其三,需要開展面向實時、高效、有組織交流的服務功能創新。蘇新寧教授建議構建支持行業專家進行交流的虛擬空間;李勇研究員提出“開展高端科研人員的匯集及其組織化,讓他們圍繞國家或者省域區域的重點任務進行實時交流”;袁偉教授強調“要通過互動型交流,把科學家的新思想沉淀下來,然后再釋放出去,為廣大科學工作者、為社會、為企業去服務,這個平臺才有靈魂、才能落地、才有未來”;武虹研究員提出,“既然叫高端交流,那么就要精、準、快”,解決交流的時效性問題。

3.5 關鍵技術研發問題

為實現高端交流平臺的自主可控,提升科學交流服務的質量,需要突破基礎設施建設、面向海量數據的技術實用性升級、新技術應用等關鍵技術問題。其一,需要研究面向海量科研論文和科技信息的實用技術方案。盡管圖書情報學科圍繞信息組織、抽取、分析、挖掘、服務利用、系統集成已經開展了多方面的技術探索,但如何提升海量數據環境下的技術實用性仍需要進一步突破。蘇新寧教授指出,“不論是分類法、主題法,現在都沒有真正應用到大型平臺上,還在延續手工標引、分類,不論是知網還是萬方、維普,這些分類都是表面的,都沒有真正發揮分類技術和主題技術的價值”。其二,需要研究新技術應用問題。在探討以ChatGPT為代表的語言大模型技術帶來的新機遇和新挑戰時,潘云濤研究員強調“不能像計算機領域的部分專家所認為的那樣,大模型訓練不需要標注、標引,只需要數據即可,要關注大模型的底層邏輯”;孫坦研究員提出要關注“如何開源架構、結合新的人工智能,在應用平臺上加大創新”。

3.6 信息安全問題

高端交流平臺構建與運行中,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安全問題。潘云濤研究員指出“相關部委調研中,對科研人員標識系統反響特別強烈”,擔心會影響國家科技安全;陳傳夫教授也強調“安全問題如果不解決,再好的平臺,其結果也是誰都不敢啟用”;張建勇研究館員強調要注重國家安全與開放的平衡;汪東波研究館員也提出“信息安全不可小覷,是數據開放的核心問題”,建議從信息安全技術應用、信息安全治理機制、信息安全風險管理等方面加強研究。

3.7 構建模式問題

為提升既有系統平臺高端化轉型升級及高端交流平臺新建的效率和質量,需要在公益性平臺與產業化平臺雙軌制的總體建設思路下,分級分類開展最佳實現模式探索。其一,需要開展案例研究。梁冰研究員提出應“參考國外的相關成功經驗和案例,剖析其轉型升級的過程、關鍵舉措,總結其轉型升級中的經驗教訓”。其二,系統辨識影響既有科學交流平臺高端化轉型升級的關鍵因素與主要障礙。梁冰研究員強調要搞清楚“第一是我們服務誰,第二誰來做服務,第三是服務什么內容”;錢慶研究員結合NSTL的實踐,認為“不同類型的整合、不同系統的整合難度很大”,實踐中需要重點關注協同機制建設。其三,針對新建高端交流平臺,探討不同性質主體構建平臺的實施路徑。夏立新教授提出,“商業公司、公益性機構、行業組織等不同性質的主體,應結合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身的平臺建設模式”。

3.8 體制機制問題

高端交流平臺構建離不開政府部門指導和參與,從已有的交流平臺高端化轉型與新建實踐來看,也存在一些亟需優化完善的體制機制問題。其一,需要研究跨部門議事協調機制問題。潘云濤研究員認為部門內及部委間的政策協調問題,是當前推進預印本平臺建設與運行需要突破的重要問題。其二,需要研究資源共享、開放中的體制機制問題。孫坦研究員提出“在數據層面上,需要探討合作機制建設”;為提升資源建設的全面性,武虹研究員也強調“所有的破題應該首先從機制上著手”。其三,研究面向高端交流平臺建設的制度協同問題。孫坦、錢慶、陳傳夫、汪東波、陳超等專家都很關注這一問題,并提出應圍繞科技評價中的預印本認可機制、研究成果和研究數據的強制呈繳與開放機制、科技作品的版權登記確認機制、元數據的知識產權管理機制、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知識產權管理機制等開展進一步研究。其四,需要研究科技信息產業的國家治理問題。陳傳夫教授提出,“CALIS、NSTL、萬方、CNKI等都為國家信息服務做出巨大貢獻,國家也需要支持這些機構健康發展、規范運行”。

3.9 生態建設問題

為推動高端交流平臺的價值實現與長期健康發展,多位專家提出要跳出傳統科技情報工作范疇,從生態角度開展相關利益主體及外部環境的治理。孫坦研究員特別強調“最關鍵的是解決開放創新的生態問題”。研究推進中,專家們認為應重點關注以下三個方面。其一,需要研究生態運行機制問題。陳超研究員強調,“支撐高端交流平臺運行的生態體系應是國家-市場-社會三元的”,應研究三類主體在高端交流平臺建設與運行中的定位,梳理不同類型主體之間、同類主體間的生態關系。其二,需要研究高端交流平臺建設聯盟問題。孫坦研究員提出“可以由NSTL、CALIS,上海圖書館、深圳圖書館等公共圖書館,以及武大、南大和華中師大等高校聯合組建新技術和新產品創新開發聯盟”,以更好推進高端交流平臺建設。這一觀點得到了潘云濤、錢慶、梁冰等專家的認可,并建議圍繞聯盟的宗旨定位、業務范圍、會員組成、運行模式、工作機制等問題展開進一步研究,為實現基于聯盟的高端交流平臺構建提供支撐。其三,需要研究高端交流平臺的運營盈利模式問題。袁偉教授提出要加強“高端交流平臺未來的持續發展機制研究”,武虹研究員也強調“可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很重要”,并以超算平臺的例子進行了佐證。

猜你喜歡
交流平臺研究員高端
高端油品怎么賣
賈康研究員
蔣保江研究員簡介
郭占恒研究員
高端制造業向更高端突圍
“澳”式無雙開啟高端定制游
交流平臺
夏啟斌研究員
交流平臺
交流平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