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韓丹 一直在路上

2024-05-09 09:31丁燁
攝影之友 2024年5期
關鍵詞:爛尾樓攝影家航拍

丁燁

在捕捉生活細節與情感紋理的攝影世界里,杭州攝影師韓丹以其獨到的視角和深刻的社會洞察力,令其作品《村 BA》和《樓上橋下》分別獲得了第 29 屆全國攝影藝術展紀錄類組照評委推薦及入選榮譽。這些作品不僅記錄了時代的印記,更折射出普通人的生活狀態。今天,讓我們走近韓丹,聆聽他鏡頭背后的故事,探索那些被定格的瞬間背后的深遠意義。

韓丹發給我兩組作品的時候,我有點兒訝異。印象中的韓丹總是踩在潮流的點上,不停地求新求變,攝影、航拍、商業視頻……朋友圈里的他始終風風火火,充滿沖勁。如今發來兩組視覺形式迥異的攝影作品,一組依然體現著他的求新,一組似乎回到了他做攝影記者之初。為什么會是這兩組作品?它們對他來講意味著什么?為什么又是在這個時間點發給我?表面上互不相關的兩組作品有著怎樣的前因后果?在這期間,一位曾經的新聞攝影記者經過了哪些思考?他又是如何面對自己的當下呢?一連串的好奇促成了本次訪談。

訪談過程中,“一直在路上”這幾個字自然滋生出來。簡歷中的那些獎項未能將韓丹留在某處,他在不停地換方向,開啟新的道路,盡管深知后續道路并不容易,但他還是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接下來他會途經什么,去往哪里,我不得而知,能做的就是拭目以待。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臺盤村的一場籃球賽,徹底出圈,火爆全球。

1因為比賽不賣門票,沒有搶到座位的觀眾只能在比賽場地外圍搭建一圈梯子,觀看比賽。

2苗族節日眾多,這是苗族姊妹節,姑娘們穿上漂亮的服飾游街。

3觀眾異常熱情,把家里的不銹鋼盆拿來當歡呼的道具。

4女子籃球氣氛更是火爆,女子籃球的比賽規則是沒有規則,只要不把籃球抱回家就行,投進就得分。

“村BA”爆火之后的臺盤村——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

2022 年夏天,一場村級籃球比賽,幾萬人圍觀,進而引來網絡上幾十億的瀏覽量,在線上和線下,蔓延成一場“現象級”的全民嘉年華,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這個叫臺盤的苗寨舉辦的籃球賽,被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譽為“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

隨著村 BA 的持續走紅,“村 BA”成了貴州乃至全國的熱詞,臺盤村成了燙金的名片,像星星之火一樣點燃了鄉村群眾全民健身熱潮的“村 BA”,似乎成為所有鄉村籃球賽的統一稱呼,中國鄉村體育運動的激情奔涌在振興道路上,而這個村寨,已經成為鄉村振興的一個樣本案例。

為此,我多次深入這個距離首都北京2000 千米,祖國大西南深山里的傳統苗寨,想用影像的方式,全方位記錄這里因為“村BA”的火爆而產生的變化,試圖解開“破圈”的文化密碼。

我看到了和我一樣來這里的學者專家,看到了僅僅為看一眼網紅球場而打卡的游客,看到了回鄉創業的青年,而看到更多的,是鄉村建設的熱潮,一座上百個房間的中國村 BA 大酒店拔地而起,一條貫穿全村的石板路正在鋪設,很多村民在主動修建自家的房屋,就連附近的村落也動了起來,一起和臺盤村,接住這潑天的流量,而他們要做的更多的是,要把這流量轉變為“留”量,真正讓老百姓的錢包鼓起來。

看到球場旁邊,全村最高的一棵樹,鳥兒在自由飛翔,我想,它們應該也看到了,美好的未來就在眼前!

我會持續記錄這個小小村子的巨變,“村 BA”方興未艾,臺盤村未來可期。

理想與現實——淺嘗 AI 生產圖片與實拍照片縫合表達現實問題

都說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這是很意向的表達。怎樣表現爛尾樓這個選題,我一直沒找到好的方式方法,直到遇見了AI繪圖,我才理解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不知不覺,中國的住房市場化已經實行了超過 30 年,商品房正式的概念是在1978 年的 9 月份到 12 月份之間提出來的,而真正從商品房的實際投入和使用的年代,我們將它稱之為 20 世紀 80 年代比較合理。

1998 年商品房改革,中央政府確定了城鎮住房的市場化、貨幣化、商品化改革方向之后,住房消費和開發規??焖偬嵘?。如今,商品房遍地,很多家庭都住上了商品房。

自從中國住房進入商品房時代以來,有一個長期存在、普遍存在,并且錯綜復雜、難以解決的風險難題,那就是“爛尾樓之殤”!

近年以來,因房企資金緊張引發項目停工,購房者買到爛尾樓的風險有所加大。

提起“爛尾樓”,想必大家并不陌生,它的形象與“鬼樓”、半截樓甚至房地產泡沫聯系在一起,成了中國城市化進程中不那么光彩的一幕,不管哪個城市總能找出幾棟當地盡人皆知的爛尾樓。

幾乎所有的爛尾樓身后,都有一段狂熱的往事,而幾乎所有爛尾樓本身,都標記著那些草草收場的雄心。

爛尾樓作為被凍結的建筑,在外人看來是城市奇觀,而身處其中的人,卻備嘗等待的煎熬。

很少有爛尾樓能順利達到它設計之初的建造目的:它們是那么富麗堂皇,那么讓人神往。

所以,在面對眾多爛尾樓的圖片素材時,我想用 AI 生成的手法,將幾乎不可能的事情變為可能,將它們裝修起來,看看人們預想的它的模樣。我又將 AI 生成的圖片與實拍圖片并置縫合起來,用圖片直觀地表達現實的骨感和理想的豐滿。

INTERVIEW攝影之友×韓丹

本期影人?韓丹Han Dan

記者、短片導演、攝影師、策展人。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杭州市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浙江省攝影家協會航拍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杭州市攝影家協會航拍分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杭州市錢塘區攝影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最早使用無人機航拍的攝影記者之一。

在你給我作品時,你選了《臺盤村》與《理Han Dan想與現實》這兩組作品。你為何會選這兩組作品,請簡單介紹一下它們。它們對你來講,分別代表了什么?

《臺盤村》是我去年拍攝的《中國村BA》后續,或者說是拓展外延。

2022 年夏天,一場村級籃球比賽吸引了幾萬人現場觀看,網絡上更是涌進了幾十億的瀏覽量,線上及線下均形成了現象級的全民嘉年華,臺盤村老百姓成功地讓世界的目光聚焦于此。是什么樣的比賽讓時任外交部發言人的趙立堅在推特上發文點贊:The rural basketballmatch in Guizhou is on! What a greatatmosphere?。?貴州農村籃球賽正在進行!這是多么美妙的氣氛?。?/p>

為此,2023 年, 我前后 6 次去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臺江縣臺盤鄉臺盤村的籃球場,試圖把這里發生的“村BA”故事,用攝影專題的形式呈現給我的讀者。

這組專題后來獲得了一些業內的認可,它入選了第 29 屆全國攝影藝術展,并獲得了評委推薦獎,還入選了第五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還在平遙國際攝影節、麗水攝影節、西雙版納攝影節上展出……這些反饋引發了我繼續深入拍攝的想法——是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土壤,產生了“村BA”這樣的故事呢?我以臺盤村為觀察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窗口切入點,拍攝了現在這些照片。它是一個長期的拍攝項目,我期望能夠從多角度、多層面來拍攝這個祖國大西南的一個傳統苗族村寨,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因為一顆籃球而發生的巨變。這個系列也是我之前紀實攝影的拍攝態度與形態的一個體現。

《理想與現實》是我的一個嘗試,試圖用當代攝影的手法表現現實故事。眾所周知,爛尾樓現象在 2023 年上了熱搜,它也成為我新的拍攝計劃,我一直在尋找一個適合的表達方式,表現這些已經存在很多年并將繼續存在的爛尾樓,直到 AIGC的出現,我眼前一亮。

在我的了解中,很少有爛尾樓能完全呈現出設計之初的模樣,它們曾是那么富麗堂皇,那么讓人神往。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樓爛尾了,但是那些買房人對生活的憧憬呢?在我的眾多圖片素材的基礎上,我用 AI 生成的手法完成那些未能完成的事情,重現它們在人們心中原本期待的模樣。

可這并不夠,顯得過于單一了。我又將 AI 生成的圖片與實拍圖片并置縫合起來,用圖片直觀地表達現實的骨感和理想的豐滿。對我個人而言,這組作品是我從傳統紀實攝影向當代攝影的一個過渡。

在你的拍攝經驗中,你恒久關注的話題是什么?你的切身經歷與此有什么關聯嗎?

我從 2003 年入職《都市快報》擔任攝影記者。當時《都市快報》的社會新聞在業內比較有影響力,熱線電話是真的很熱?!抖际锌靾蟆返臄z影部是不分線的,攝影記者經常是從一個新聞現場趕到另一個新聞現場。很多現場是悲劇性的,一次又一次讓我感受到人的無助與無力。記得在一家醫院的急診室,一位父親跪在孩子的病床前,緊緊握著孩子的手,孩子一動不動。孩子在他倒車時被撞倒擠在墻上,送來時已經沒了呼吸。孩子的父親是小貨車司機,外地來打工的,日子過得原本就很艱難,偏偏又遭遇這樣的橫禍。這些經歷也讓我養成了持續關注人的生存狀態,尤其是普通人,被很多人認為是“小人物”,常被忽略的群體的喜怒哀樂。

是什么讓你選擇以攝影為職業呢?攝影在你生活中占比是怎樣的?

我這個人不喜歡一成不變,我喜歡有挑戰性的工作,而做攝影,每天可以和不同的人事物打交道,因為這個原因,選擇了以攝影為職業。

最初攝影成為工作時,我非常興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特別是新人的不斷加入,推著我這樣的新聞攝影老兵必須突破與改變。2009 年,我選擇了航拍攝影這一新技術來應對職業競爭。那時,航拍設備還不像現在隨處都可以買到。拍攝設備還需要自己研究,自己生產,自己組裝。沒想到的是,因為生產航拍器的零部件,我還小賺了一筆。當大疆的航拍器普及到普通攝影愛好者群體后,我轉而成為這個群體的組織者與策劃人,在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擔任航拍專委會副主任兼秘書長,在杭州市攝影家協會擔任航拍分會副主席兼秘書長等職務。這些職務讓我有機會集合更多的力量,超越個人拍攝的局限,嘗試更多的可能。2022 年 8 月 13 日,杭州攝協航拍分會聯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浙江總站,組織 100 多位航拍攝影師進行接力直播,完成了史無前例的 15 小時新媒體航拍大直播活動,我在其中擔任總策劃的角色?;顒娱_始之前,我們對所有攝影師進行培訓,直播技術、航線規劃,操作手法改變等,讓大家用每個人的愛好,經過系統規劃,來完成大家都認為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為此,我還寫了一篇論文,刊登在《中國記者》上,其他省份電視臺的同行還特意到杭州來取經。

隨著航拍器以及微單相機功能的完善,攝影與攝像功能合二為一,我從攝影領域逐漸擴展到了短視頻拍攝的領域。最近兩年,我又重回到了純粹的攝影領域?,F在的狀態比我在剛剛擔任《都市快報》攝影記者時候,還要瘋狂。那時候是工作,而現在轉為深度熱愛了,熱愛的力量是無窮的。

聽起來,你做了不少拓展,也做得風生水起。是什么讓你從商業視頻回歸攝影?

短視頻,特別是商業短視頻,是團隊作戰的產物,策劃、導演、攝影、燈光、道具、美術、化妝、場務、音樂、配音、演員……這些都遠遠超出了一個普通的平面攝影師能夠玩轉的范疇。我從 2015 年開始接觸商業短視頻,主攻旅游宣傳片這個陣地,也確實有不少片子在浙江省獲得了獎項。然而,我漸漸發現商業視頻可以采用社會化分工,方便快捷并高質量完成商業視頻作品。于是,我個人就有了足夠的時間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在短視頻的時代,攝影的位置在哪里?

在當下,短視頻在傳播上是有著非常大優勢的,特別是一些話題性的短視頻,會瞬間產生潑天的流量,譬如“村 BA”,就是一個很好的案例。但攝影也依然會因它的獨特性擁有自己的位置,攝影可以給觀眾畫面之外的內容,這是,相當多的短視頻無法給到的。這也是我回到攝影這條看似沒有前途的老路上的原因。

優質的短視頻,經過前期策劃,精心細致的拍攝及后期,也有非常好的作品呈現。但是,在流量為王的大訴求下,更多的短視頻都是一蹴而就的,只為博取觀眾當時的眼球,但劃走之后并未留下什么。對于一個認真的影像創作者來講,這與創作本意相悖太多。

攝影創作則完全可以自己掌控,不被流量牽著鼻子走。我擁有更多自主的時間與空間。我可以反復思量,“我為什么呈現它,我怎樣呈現它,除了呈現看得到的東西,怎樣讓觀眾通過我的畫面,產生額外的聯想并擊中其柔軟的內心,得到共情?!庇^眾也可以靜下心來品讀攝影作品中的細節,當然那幅攝影作品首先要足夠豐富與耐看。

在你看來,一雙攝影的眼睛需要具備哪些能力?你是如何磨煉這些能力的?

攝影眼,是每位拿起相機、拿起手機拍攝的人都要具備的能力。它能讓我們在紛雜的日常事務中,發現不尋常的一點,也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發現非凡。而這一點,就是我們拍攝好照片的開始。鍛煉這種能力需要多看,一是多看你的拍攝對象,另一方面是多看藝術史,攝影史上是怎樣表現類似事物的,從中尋找靈感。

你是如何看待攝影的媒介屬性?

除了攝影創作,我現在還逐漸向策展人轉變,很多想法也在發生改變。很多事物,其實并不是只有攝影這一種表現手法,或者說純粹的、傳統的攝影表現手法之外,還有很多好的手法。它為我展示出更多的可能,面對自己的拍攝想法,我會盡力找到目前可以想到、可以實現的、自認為最好的表達方式。一種好的表達方式,是與作者的拍攝主題、拍攝意圖相適配的表達方式,作者的主觀性是首要的,作品的視覺與內涵是相輔相成、能夠發生光合作用的。

攝影給你的現實生活帶來了哪些影響?令你產生了哪些改變?

攝影讓我思考得更多了。攝影記者和攝影家最大的區別就是攝影記者是無論什么選題都必須拍到,而攝影家是有選擇的。那攝影家首先要想的就是選題,想清楚為什么要拍攝這個選題,要表達什么,如何表達。攝影也是與人打交道的工作,它增強了我與人的溝通能力。為了拍好這個選題,要與各方面的人接觸,至少要讓被攝對象同意拍攝,遇到不同意不愿配合的時候,就需要想怎么解決這個問題。拍攝完成之后的呈現也需要與各方面的人溝通交流,這些都是對我的鍛煉,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豐富自我的過程。具體到現在,我每天都想著攝影這個事,現在的拍攝更需要作為創作者的“我”先行,不是沖在前面,而是向內探尋,這個過程更難。

聽你說,你學習了很多藝術史、攝影史的知識,滿腦子都是當代攝影。能具體說說對你產生影響的書籍資料嗎?在你看來,當代攝影是什么?

蔣勛的《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推薦攝影人都看看,通俗易懂。我認為,學習藝術史,攝影史,不會立竿見影讓你拍到你想要的圖片,但如果你學進去了,它會在你不覺察的地方幫助到你,這和治標與治本有點兒像。

我認為當代攝影是一種強調表達的攝影,創作者是有話要說,他會通過攝影技巧、圖像內容、話外之音,委婉地讓觀眾感受到他要說什么。而我認為好的當代攝影作品,表達的是人類大同層面的觀念,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及觀點,引發大眾的共鳴。

在你過往的經歷中,一直以新聞攝影為主,它與你心中的當代攝影的交匯處是什么?或者說,你轉向當代攝影的難點有哪些?

新聞攝影直觀地把事件清晰明了地呈現給讀者,而當代攝影是更側重作者的表達,這種表達可能每位讀者品讀出來的都不同。在我看來,這也是當代攝影的可愛誘人之處。

我對自己轉向當代攝影的難點較為清晰,我太缺少哲學的思維模式了,這應該是我未來努力的方向。

你曾獲得不少獎項,獲獎與創作之間是什么關系?哪個獎項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

創作作品,當然不能以獲獎為最終目的,但獲獎絕對是幫助作品更好傳播的辦法。其實我參加的所有比賽,我認為那些獎項對我來說都是重要的,每個獎項的關注點都不同,這可以讓我從不同角度,看待攝影創作這件事。

關于重新做回自己喜歡的事情,你對自己有什么期待嗎?

在不惑之年,重新做回自己喜歡的事情,可悲又可喜。悲的是對攝影認識的太晚了,翻看我之前拍的新聞照片,接觸到的題材那么好,那么廣泛,但當時怎么那么傻,拍得一塌糊涂。喜的是現在對攝影有了新的認識,還不算太晚,傅擁軍說,開竅了。我希望能按照現在的思路,一直拍下去,做紀實攝影家,但帶著觀念去拍。

猜你喜歡
爛尾樓攝影家航拍
航拍下的苗圃與農場
住爛尾樓的人
大攝影家
大攝影家
大攝影家
大攝影家
難忘的航拍
《航拍中國》美得讓人想哭
陜西畫報航拍
奇跡“爛尾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