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的現實依據、內在意蘊與實踐要求

2024-05-10 01:04
關鍵詞:胸懷世界歷史

孫 開

(北京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44)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突出強調,“必須堅持胸懷天下”[1]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并將其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之一。堅持胸懷天下歷史經驗既是對“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大我情懷與責任擔當的現代性詮釋,也是連接歷史傳統、民族智慧、人文精神、思維方式、道德理念,并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實現其在當代的運用與轉化的重要維系,科學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的博大胸襟與深邃視野,進一步回答了“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的時代之問?!爸袊伯a黨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黨,也是為人類謀進步、為世界謀大同的黨?!盵2]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堅持胸懷天下,既彰明了在堅守中國本土立場下中華文明所蘊蓄的深厚民族基因與鮮明特征,又放眼于世界舞臺而表現出符合人類發展整體格局的一般性特征。本文擬從現實依據、內在意蘊和實踐要求進行整體分析與探討,以厘清堅持胸懷天下應解決的重大理論與現實問題。

一、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的現實依據

從人類發展大潮流、世界變化大格局、中國發展大歷史的視角理解堅持胸懷天下由宏觀到微觀的具體轉換,是一個脈絡清晰的承接理路。從某種意義而言,大潮流、大格局、大歷史都是厘定作為“主體的人”“現實的人”所處的時代境況或歷史方位的客觀表達,體現為規律的不可逆性。馬克思、恩格斯所言“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3]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 卷[M].3 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76.,表明堅持胸懷天下要以不斷變化發展著的客觀實際為根據,順應人類歷史發展潮流,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黨的具體實際與階段性特征,應勢而動、應勢而謀、應勢而變,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人民幸福而奮斗。

(一)立足人類社會發展潮流,應勢而動

堅持胸懷天下的歷史經驗,要宏觀把握人類發展潮流之“勢”。這一潮流之“勢”可理解為人類整體的發展實際,包括過去發生的、現在正在發生的和未來即將要發生的情勢。中國共產黨以崇高的責任擔當踐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為全人類發展描繪了美好藍圖,為實現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全人類共同價值而不懈奮進。馬克思主義以改造世界、求得人類解放作為根本任務,“馬克思科學揭示了人類社會最終走向共產主義的必然趨勢”[4]習近平. 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6.,并將其作為人類社會發展憧憬的長遠理想。恩格斯以社會革命論思想闡發無產階級必將打破各國人民間的民族隔閡與對立,從資產階級的統治和剝削中擺脫出來,“完成這一解放世界的事業,是現代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5]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66.。而經濟全球化作為一種“普遍化”趨向,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趨勢,不僅給世界其他國家和民族貢獻資金、技術、資源的支持,使其國力極大提升,也將全人類命運緊密交織。

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客觀性不以某個政黨、國家、組織意志的改變而改變,相反,這一不可逆轉的歷史潮流使得人們之間的交往漸趨頻繁而密切,相互之間產生利益的依賴也逐步增強,從而“地域性的個人為世界歷史性的、經驗上普遍的個人所代替”[6]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38.,未來社會將成為一個人與人之間休戚相關的利益共同體,呈現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狀態。人類自由解放這一價值目標的實現在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概念中得到闡揚,這得益于人們物質生活、精神境界、智識能力的全面發展與提升。由此看出,在尊重人類發展規律的基礎上謀和平、求發展、促合作已然成為當前世界形勢日益復雜化下人類的普遍共識。摒棄零和思維,抵制西方社會在虛假民主制度的掩映下所宣揚的“普世價值”,以人類普遍適用的價值準則為依循,尊重各國歷史文化傳統、社會制度、發展水平的差異,共同維系國家根本利益,實現我國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在交流合作中的良性互動。

(二)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勢而謀

馬克思對世界歷史本質、發展動力、必然趨勢等進行了深邃闡發,這也構成其世界歷史理論的核心內容。世界格局的急劇調整反映了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也透射出馬克思、恩格斯所強調的建立人類社會的“真正的共同體”——共產主義社會這一目標指向。面臨波譎云詭的國際環境和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改變了國際力量的對比。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威脅世界和平與發展、逆全球化思潮的抬升,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涌現疊加,表明世界百年變局不再以單個國家的稱霸為主要特征,而是將世界各國人民連接為一個命運共同體,也說明堅持胸懷天下的現實緊迫性??v覽全球整體視野,世界格局從單極稱霸向多極聯合加速演變,處于第三世界的發展中國家歷經世界民族獨立運動而開始從全球治理體系的邊緣向世界舞臺的中央靠攏,通過自主發展與他國戰略合作而實現民族振興,世界經濟重心也逐步向非西方國家發生偏轉,打破了以美國為首的單極世界格局,國際力量處于相對平穩均衡的態勢,這預示著一種更為公平、普適、多元的世界體系的來臨。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本質上看,當今世界亂象紛呈,是因為發展、思想、治理出了問題,歸根結底是和平與發展這個時代主題沒有解決好的反映?!盵7]中共中央宣傳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 習近平外交思想學習綱要[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99.毋庸置疑,世界各國因具體國情、發展道路、思維模式的差異,在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的推移擁簇下牽涉諸多矛盾與分歧,影響了國家主體利益的實現,加之諸如生態環境惡化、同盟分裂等不和諧因素的出現,各種矛盾激化的可能性不斷增加,主要表征為西方資本主義極力在世界變局不定的情勢中凸顯自身政治話語體系的統攝性與排他性。在如此迷亂的發展境遇下,首先,中國必須堅持胸懷天下,既要堅守中國立場,牢牢把握發展的主動權,也要利用自身制度的優越性尋求機遇,于變局中開拓新局。其次,認清國際格局的復雜多元及在各種文明交流中不同思想文化碰撞的現實處境,認真吸取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運用歷史思維方法審視當前時勢,顧全大局,始終站在人類進步的一邊,確保人類利益獲取的公平性。再次,充分利用全面深化改革這一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實現經濟的跨越式發展,為世界總體發展穩定貢獻力量,以防止在蕪雜叢生的國際環境中迷失。

(三)立足黨的具體實際與階段性特征,應勢而變

堅持胸懷天下是對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的當代繼承與弘揚,也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經驗依循。堅持胸懷天下不僅要清晰中國所處的具體實際和總體目標,同時還要瞄準不同歷史階段的主要特征并予以經驗總結和戰略制定。黨的百年奮斗歷史融入人類社會發展理論并予以具體化而應用到不同時期、不同階段的探索實踐中,清醒意識到推動世界歷史向前邁進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深度關聯,從而歸結出以堅持胸懷天下為重要經驗。

從黨的應運而生這一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到引領中國人民不懈探索,順應時代之變,以胸懷全局的戰略視野分析革命具體實際,找到適合屬于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了道路前提。中國共產黨為實現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前仆后繼、英勇拼搏,取得了全面抗戰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爸腥A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也是順應時代大潮的產物”[8]習近平.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4.,反映出堅持胸懷天下所涵括的將本民族解放置于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大潮中并以此為出發點的內在要求。鑒于當時國力不穩、生產不濟的現狀,黨和國家以對內將恢復發展生產力作為主要任務;對外則參與一定國際事務,但因受限于意識形態影響及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并未完全發揮我國在國際上的應有效用。黨以胸懷天下的情感立場,審時度勢地制定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際相適應的對外交往政策,開展同外部世界的互聯合作,并根據變化著的外部環境調適戰略策略,保持與周邊國家的外交關系,以獲取更多的外部支援力量和發展機遇,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夯實穩固的外部基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確立、支援亞非拉民族獨立運動等重大外交事件,足以突出我國在冷戰格局的激烈對抗中保持戰略主動、贏得更多國際話語權的顯著優勢。鄧小平指出:“我們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政策,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積極擴大對外交流?!盵9]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黨對時代形勢科學研判與深刻洞察,也是順應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的明智選擇。這正合乎黨堅持胸懷天下從主體自覺邁向主體自信的發展軌跡,主要表現為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主動吸引外資、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毫不動搖地走和平發展道路、構建和諧世界等,為中國逐步參與國際事務、增強綜合國力奠定物質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基于中國自身發展以及同世界關系的根本轉變作出的重大論斷,也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這一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10]習近平.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9.,這一目標指向表明在新發展階段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發生實質性轉變,從追求單一的高速度發展到注重質量與效益整體協調發展的根本轉變,體現出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貫徹創新理念、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堅定決心,以及為世界總體發展注入鮮活動力、提供更多發展機遇的獨特優勢?!拔覀円卣故澜缪酃?,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11]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世界各國人民的聯系必然會因時代的向前推移而日益緊密,這是人類發展的客觀趨勢。當前,我國已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實現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完成整體消除絕對貧困的艱巨任務,譜寫了人類反貧困事業新篇章。立足新時代,挑戰和任務更為艱巨,仍不可松散懈怠,一方面,要將重點致力于解決社會主要矛盾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作為主要方面,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實現經濟社會的全面協調發展;另一方面,必須清醒認識我國正處于從大國向強國轉變的關鍵時期,必須堅持胸懷天下的歷史經驗,吸收國外先進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壯大自身實力,更好地將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相融合,將中國的發展與世界的發展相統一,推進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更大的歷史性成就。

二、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的內在意蘊

深刻領會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的科學內涵,要準確把握其內在意蘊,即以堅持開放、不搞封閉為基本依循;以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為核心要旨;以堅持尊重包容、交流互鑒為價值訴求。理解黨堅持胸懷天下的內在意蘊,是我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

(一)以堅持開放、不搞封閉為基本依循

堅持開放、不搞封閉,以開放的姿態擁抱世界,融入世界發展潮流。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導致落后,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歷程總結的重要鏡鑒,體現了堅持胸懷天下歷史經驗所秉持的忠誠立場?;赝詠碇袊c世界聯動的發展軌跡,歷經從曲折被動到順遂主動的發展理路,表現了事物發展的曲折性與前進性的統一。鴉片戰爭被迫國土淪喪,一度陷入完全被動無權的境地。林則徐、魏源、嚴復、康有為、梁啟超等志士仁人奮袂而起,直面民族危機,致力于“睜眼看世界”,將目光轉投國外而進行從器物、制度、技術等層面的效仿復制,以此來尋求救國救民的思想和道路,但最終仍以失敗告終,究因于領導階級的軟弱、群眾基礎的乏力和社會制度的腐朽。隨后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也未能有力撼動社會根基。探尋適合中國革命道路落到了早期中國共產黨人身上,諸如陳獨秀、周恩來、劉少奇等人積極求學于國外,以宏闊的世界視域思慮擺在中國的現實問題。十月革命的勝利改變了中國早期知識分子觀察世界的思維與視角,五四新文化運動雖有本身的歷史局限性,但“它開創了社會主義思想在中國光大傳播的道路”[12]吳葆樸,李志英,朱昱鵬. 博古文選·年譜[M].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1997:281.,給國人以精神鼓舞與思想啟迪。毛澤東肯定了以俄為師的合理性,從而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道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鑒于我國基本國情的特殊性,加之蘇聯模式的弊端漸露端倪,開始強調以蘇為鑒,走好自己的路。由于當時我國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缺乏而走了不少彎路,直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出改革開放偉大決策促使中國與世界市場的接軌,利用國外技術資金壯大自身經濟發展。黨的十二大提出“走中國自己的道路,我們叫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13]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3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5.的重要命題,以獨立自主的精神原則推進改革持續深入,在空間布局上逐步形成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加快對外開放步伐,并向內陸拓展;在決策部署上堅持“摸著石頭過河”與頂層設計相結合的改革模式,充分用好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將我國的對外開放水平提升到更高臺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跨世紀之交對世界多極化形勢予以深度剖析,認真思量如何同世界繼續深化合作的重要問題;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洞悉審視中國同世界關系日益緊密的前提下,提出構建持久和平、普遍安全的和諧世界的偉大構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續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昂首前進,以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目標開創對外開放新格局,以胸懷天下的非凡氣度和深遠智慧繼續保持同世界其他國家的交流互鑒,搭建暢通各國人民友誼的橋梁,為實現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提供了重要動力。正是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開放的姿態同世界展開交流合作,才讓中國逐步從弱小到強大,成為國際舞臺上的主角。

(二)以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為核心要旨

馬克思曾說:“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同他們的利益有關?!盵14]馬克思,恩格斯.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 卷[M]. 2 版.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87.在和平與發展時代主題勾勒的未來圖景中,中國與世界,世界與中國,彼此勾連,相輔相成。中國古代社會的“天下一家”思想為中國與世界的溝通交往提供了文明借鑒,厚植“以和為貴”理念才能在當下逆全球化思潮的裹挾激蕩中站穩腳跟。堅持互利共贏、不搞零和博弈是在中國與世界交融的關系基礎上作出的理智選擇,更是旨在以開放包容、合作共贏交往理念下促成更多與世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戰略協作,打破單邊主義、自由主義舊有框架的邏輯束縛,為維護世界各國的和平發展提供系統解決思路。從理論維度看,一方面,謀求互利共贏要堅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主要依據。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中國共產黨處理對外交往關系所遵守的基本準則,是突破單一性思維、推動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重要根據,彰顯中國共產黨主動參與國際事務、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的不懈努力與堅定追求。另一方面,謀求互利共贏是基于各個國家和民族對共同發展觀的踐行與遵從。共同發展觀超越了零和博弈對利益獲取的絕對性,而是緊密圍繞共同協作、戰略對接,讓資金、技術等要素充分涌流,以實現各個國家的整體聯動?!肮餐l展需要提供全球發展的公共物品?!盵15]鄢一龍. 中國道路與中國道理[M]. 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21:271.公共意味著共享,共享聯接著不同主體的利益實現。從實踐維度看,中國不斷同周邊國家建立良好的外交關系,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貿易往來,摒棄小圈子的束縛,破除了一些不良勢力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阻遏。新時代,中國仍堅持以親鄰、睦鄰、安鄰外交方針增強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合作交流,用對話合作取代零和博弈,合理吸取西方實現現代化的有益經驗,提升自身整體實力,增強國際競爭力,并積極支援經濟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彰顯了中國在國際上的大國擔當。

(三)以堅持尊重包容、交流互鑒為價值訴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盵1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85。.胸懷天下是建立在對本民族歷史自覺與文化自信的基礎之上,不僅蘊蓄著強大而厚重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底蘊,是黨百年奮斗歷史經驗的智慧凝結,更是肩負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發揚光大中華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使命擔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表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論述的矛盾的特殊性原理,體現中華文明的獨樹一幟與世界文明的豐富多彩。因而可以在不同文明對話的場域中揚長避短,增進以文明互鑒推動社會進步、維護世界和平。中國共產黨在國際事務中恪守公平正義的價值立場,堅持主持公道、伸張正義,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為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建言發聲。其一,堅持胸懷天下須堅守民族性立場與方向,即如何運用底線思維合理有效地同世界其他國家進行溝通、交流與合作。而堅持獨立自主、維護民族利益和尊嚴則是中國共產黨對外交往所秉持的原則底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持獨立自主,就要堅持中國的事情必須由中國人民自己作主張、自己來處理?!盵17]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699.不容許他國插手和阻攔,堅決反對霸權主義與強權政治,維護世界和平。此外,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還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科學審視與其他國家的往來,杜絕教條式地對待馬克思主義,而是靈活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各國具體條件相結合,制定出符合中國與世界其他國家利益的合作框架與戰略協議。其二,倡議以和平公正為準則的全球普遍交往秩序。其中,和平意味著安全穩定、公正意味著利益獲取的均衡和諧,這與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所指出的“弘揚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18]習近平.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6.相耦合。

縱覽中國在世界傳播中國聲音的話語體系,如何讓身處不同文化的國家和地區達到彼此尊重、認同與互容是實現互利共贏的關鍵議題。文明交融觀恰好提供了一種適應不同文明間交流對話的可行方案,是維系多元文化差異樣態的重要紐帶,“超越了文明沖突論與多元文化主義”[19]鄢一龍. 中國道路與中國道理[M]. 北京:中國方正出版社,2021:272.,凸顯了文明之間的包容性。譬如,2019 年在中國舉辦的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就是一場關乎文明多元共存、互通有無的盛會,打破了某些西方政客極力鼓吹普世價值的文化專制和憂懼打壓,以及階級偏見和文化拘囿,進而轉到以實現價值共通、貢獻各國智慧與方案的實踐進路上來。

三、中國共產黨堅持胸懷天下的實踐要求

堅持胸懷天下的歷史經驗貫穿于黨的百年歷史進程中,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提供引航動力。因此,要將歷史經驗落實轉化到實踐行動過程中去,深化理解對世界歷史發展潮流的認知,以目標與過程相統一的方法論作為有效指導,堅持胸懷天下的實踐要求,即要以借鑒國外經驗與承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濟,提升文化自信;堅持立足中國國情,以大歷史觀思維同發揮歷史主動精神并舉,推進民族復興;堅持以推動自身建設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進,共建和諧世界。

(一)以借鑒國外經驗與承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并濟,提升文化自信

胸懷天下既表現在對中華文化的自我體認層面,又涵蓋對外國先進理念與經驗的合理借鑒。胸懷天下本身就包含著對中外文化的科學認知與有效取鑒。首先,泱泱中華文明孕育了燦爛悠久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20]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十九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83.,也是我們搏擊驚濤駭浪時代考驗的重要籌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蘊著豐富的治國理政思想。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韜光養晦,以海納百川的胸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精華與養分,先后繼承了天人合一、天下大同的和合思想,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思想,自強不息、革故鼎新的改革思想,德主刑輔、禮法兼治的法治思想等,并不斷與中國具體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實現中華文化的當代轉化與發展。其次,以俄為師、以蘇為鑒道路經驗的辯證吸收,為我們提升道路自信及文化軟實力提供了理論準備。因此,一方面我們應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堅定文化自信,“把馬克思主義思想精髓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華貫通起來、同人民群眾日用而不覺的共同價值觀念融通起來,不斷賦予科學理論鮮明的中國特色”[21]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8.;另一方面,堅持“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22]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厚實文化底氣,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與國際影響力。此外,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有益精髓運用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為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供精神動力,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注入強大智力支持,也為我國在復雜的國際局勢和激烈的文化交鋒中筑牢根基。

(二)以大歷史觀思維導向與發揮歷史主動精神并舉,推進民族復興

推動民族復興偉業是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也是中國人民的共同目標。質言之,胸懷天下從本質上可以理解為主觀見之于客觀的能動作用,即作為主體的人依據已有的客觀事實,通過發揮主觀能動建構聯系而進行的自覺的能動性活動。堅持胸懷天下要以大歷史觀為思維導向,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長遠的眼光把握世界歷史的發展脈絡和正確走向[23]習近平. 不斷深化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取得更為豐碩的理論創新成果[N].人民日報,2023-07-02(1).,把握歷史與現實和未來的比較,用發展的、長遠的思維審視問題,進而做出合乎實際的、符合社會走向的正確判斷。同時,還要順應世界整體發展潮流,統籌本國具體實際,結合唯物史觀原理,將發展主體的根本利益作為踐行目標,通過歷史與現實、國際與國內的橫縱比較,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合理預判和有效應對,從而掌握主體對象對未來走向的邏輯思路,拓展其對人類歷史脈絡的全局視野。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樹立大歷史觀,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24]習近平. 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4.,這是我國當下及未來在把握歷史大勢、掌握國際國內整體格局所應秉守的歷史思維和方式方法。因此,首先,需要在認清世界局勢的復雜性及各種風險挑戰高度頻發的境況下,提高戰略定力和分析能力,以大歷史觀為科學導向,破除各種疑慮猜忌傾向,把準發展路向與時代脈搏,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理性分析中國崛起是憑借政治昌明與經濟繁榮,“而且來自其享有的政體文明的正當性與文教智慧的優異性”[25]張廣生. “文明-國家”的自覺:中國道路與中國政治話語建構[J]. 浙江社會科學,2017(2):13-19.。其次,抵制歷史虛無主義不良思潮的浸染,加強思想引導,并以人民群眾作為推動歷史車輪向前發展的主體力量,充分發揮其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將全面深化改革落向實處,為民族復興行穩致遠貢獻力量支撐。再次,積極轉變中國在國際社會的角色定位,擔當起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時代重任,發揚歷史主動精神,真正握緊制定國際規則的話語權,逐步成為引導世界發展潮流的中堅力量。

(三)以推動自身建設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并進,共建和諧世界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始終將國內經濟發展作為主要任務,從而在壯大自身整體實力的基礎上實行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一方面,打開國門,面向世界,將本國發展融入世界發展,拓寬戰略眼界,開誠布公地同世界其他國家開展交流合作;另一方面,立足國內發展,錨定中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充分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以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奮斗目標,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積蓄強大能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讓國際格局深刻調整、重新洗牌,徹底改變了西方國家以資本邏輯為主導謀求經濟利益,使世界日益成為一個命運與共、休戚相關的共同體。由此觀之,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更是世界各國人民的理想追求,“這為構建新型大國關系、世界文明秩序提供了不同于‘民族-國家觀念’的另一種文化選擇”[26]馬軍海. 從文明自覺論中國道路的意蘊[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80-85.?;谟押媒煌?、合作共贏的價值吁求所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實踐,打破了西方人固有的地緣政治思維,轉而以架構交流發展平臺,以平等的身份權利互相磋商,造就了雙贏或多贏的良好局面。此外,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保證本國經濟社會的和諧有序發展,以解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目標訴求,同時胸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遠理想,秉持平等互利、包容互鑒的交往準則捍衛了國家核心利益,“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27]習近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1.。

四、結 語

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就是一部堅持以胸懷天下為歷史經驗而不斷守正創新的歷史。實踐表明,無論哪一個國家和民族都不可能脫離世界整體而存在。堅持胸懷天下為中國主動融入世界并謀求共贏發展提供了有益借鑒,是豐富完善人類文明新形態、引領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有效經驗。在新的趕考之路上,黨和國家一方面要繼續堅守胸懷天下的歷史經驗,尊重人類歷史發展規律,發揮歷史主動精神,確保黨和人民始終沿著中國式現代化的人間正道行穩致遠;另一方面要繼續加強對外交流,促進不同文明的互學互鑒,在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普遍共識下與世界整體發展共融共通,以期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引領支撐下探索更遼遠的未來。

猜你喜歡
胸懷世界歷史
胸懷軍旅夢
胸懷 情懷 不曾忘懷
我愛你和世界一樣大
胸懷 情懷 不曾忘懷
新歷史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數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歷史上的6月
歷史上的八個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