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文化思想方法論探析

2024-05-10 15:34
天中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中華民族現代化

錢 燕 娜

(國防大學 政治學院,上海 201602)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圍繞文化建設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并以此形成了深邃宏闊、內涵豐富的習近平文化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不僅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遵循,更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實的思想保證和精神支撐。深入學習習近平文化思想,要求我們在全面領會其精髓要義的同時,準確把握其蘊含的多維方法論。本文試圖從方法論角度探討、研究習近平文化思想,理解、把握其理論精神,以有助于推動黨的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發展。

一、堅定文化自信

2014 年2 月24 日,習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以“增強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1]。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 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對“三個自信”進行了補充和擴展,提出中國共產黨人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2]?!八膫€自信”的提出,將我們的“文化建設提升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3]。

“文化自信,從本質上來講是一種自覺的心理認同、堅定的信念和正確的文化心態?!盵4]21文化自信是“一個事關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前途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問題”和“一個事關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大問題”[5]24。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體布局中,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得以有機地結合起來的。文化自信具有“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6],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穩步推進提供了智力支持和精神動力。

(一)文化自信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最基本精神力量

國家的繁榮昌盛需要堅定文化自信。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自覺肩負起領導中國革命和中國建設的重任。經過百年奮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已展現出光明的前景。當前我國經濟總量已居世界第二,在科技創新、服務貿易等領域均居世界前列,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且前進的道路并不平坦。尤其在當下世界貿易保護主義勢力有所抬頭、“顏色革命”時有發生的背景下,我們更需要堅定文化自信,強化精神力量的引領,用文化自信凝聚社會發展共識,增強社會發展的精神驅動力。

文化既是支撐國家發展的基本力量,也是民族精神的重要支撐。中華民族創造了光輝燦爛的文化,為世界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優秀中華傳統文化的流傳促進了世界各民族的人文交流、文化交融,形成了影響久遠的“華夏文化圈”,且延續至今。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在經歷了百年屈辱之后,以頑強的毅力重新站立起來,并塑造了一個新的世界,創造了新的發展奇跡。這表明文化內涵彰顯的精神力量始終是支撐中華民族奮起的關鍵所在。因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僅要展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潛力和活力,更要展示中國文化的內涵之美,在堅定文化自信的過程中,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的偉大創造力和生命力,從而形成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文化自信是維護意識形態安全最堅固的思想防線

有效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需要堅定文化自信。當前,國際局勢復雜多變,尤其是在國際社會話語權被西方國家掌控的形勢下,抹黑中國成為西方敵對勢力的常態化行為。一些西方國家時常炒作“中國崩潰論”,惡意詆毀“一帶一路”倡議,誹謗、誣稱中國航天偷竊美國技術等,以冷戰思維和意識形態偏見看待中國的發展和取得的成就。西方敵對勢力一直都企圖利用這些手段混淆視聽、迷惑大眾,企圖從根本上動搖中華民族進行現代化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的思想基礎和精神支柱。因此,保護本民族共同的思想根基免受威脅和傷害,就成為維護文化安全的重要任務。

加強意識形態安全建設,需要文化自信的強有力支撐。文化自信表現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的堅定信念和自豪感。這種自信既源于對自身發展道路和內在文化力量的深刻理解,也是對自身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確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有了文化自信,才能在全球化的大潮中堅持走自己的路,既不會被其他強勢文化所同化,也不被其他聲音所誘惑。堅定文化自信,是維護我國文化安全最堅固的思想防線,只要我們共同堅守的思想基礎和價值導向不動搖,堡壘就不會從內部攻破。這就需要我們深刻讀懂中國道路的“文明基因”,深刻認識當代中國歷史選擇的必然性,牢牢把握未來中國發展的主動權。同時,加強意識形態安全建設,還需要我們堅決打擊敵對勢力利用網絡傳播危害國家安全言論的行為,依法加強網絡空間治理和網絡內容監管,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一切人類優秀文化成果引領文化建設、滋養人心,營造風清氣正的文化環境。

(三)文化自信是堅持走中國道路的最根本精神依托

堅持走自己的道路,是黨經過百年不懈奮斗得出的歷史經驗。中國共產黨成立100 多年來的歷史證明,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選擇正確的道路是關鍵。100 多年來,在不同歷史時期,黨面臨的任務各不相同,完成這些任務從來沒有教科書,更沒有現成答案。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長期實踐中逐步發展起來,它既繼承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優秀文明成果,又充分吸收了世界各國制度的優點。堅定文化自信,體現了我們對自己道路選擇的認同,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的精神依托。

只有賡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道路才能具有深厚的歷史底蘊、文化內涵和文化主體性。中國歷史文化的連續性和傳承性,使得中國道路在實踐中具有了強大的認同感和主體性;正是這種源自歷史文化深處的主體性,才使得我們能夠在與世界多文明交流中更好地展示中國文化的魅力,增進同世界各國的友誼與合作,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構建。

二、秉持開放包容

開放包容是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精神品質,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習近平指出:“只有充滿自信的文明,才會在保持自己民族特色的同時包容、借鑒、吸收各種不同文明?!盵7]

(一)秉持開放包容,豐富和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既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棲息地,又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歷久彌新,凝聚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積淀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中華民族為人類社會發展、世界文明進步做出了卓越貢獻。習近平文化思想在把握世界文化多樣化發展趨勢的基礎上,適應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踐新要求,立足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根本利益,從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高度推進文化建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譜寫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新華章,以開放的姿態、包容的胸懷廣泛參與、推動世界文明交流對話,充分展示了中華文化獨特魅力。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宏大的視野、深邃的思考引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指引中華文化走向新的高峰,開辟了人類文明發展新境界,塑造了人類文明發展新形態,為推動當代人類文明進步提供了中國方案、中國智慧。

(二)秉持開放包容,深化全人類文明交流互鑒

習近平文化思想秉持對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開放胸懷,著眼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文明交流互鑒,促進了人類文明進步。習近平文化思想科學準確地把握了人類文明發展規律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演進趨勢,強調開放包容始終是文明發展的活力來源,為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新形勢下如何理解不同人類文明形態的價值意蘊和深刻內涵、文明之間如何相處、人類文明向何處去等重大命題給出了中國答案。面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習近平指出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要尊重不同國家人民對自身發展道路的探索,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化成果,通過文明交流消除不同文明之間的隔閡,以達成共識;通過文明互鑒化解文明之間的矛盾,以實現共同進步;通過文明包容打破文明優越感,以促進和諧共生。習近平文化思想從文化文明角度回答了時代之問、世界之問,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匯聚起磅礴的文化文明力量。

(三)秉持開放包容,推動世界社會主義發展

習近平文化思想結合新的時代特點和歷史條件,深刻闡述了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并通過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深入研究和掌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這一成果不僅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文化理論,也深化了科學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理論,從而推動世界社會主義向前發展。

三、堅持守正創新

“對文化建設來說,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盵8]11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發展觀鮮明回答了何為“守正”與為何“守正”、何為“創新”與如何“創新”等理論及實踐問題。

(一)守正創新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動力

守正創新秉持馬克思主義理論旨趣,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方向指導?!笆卣笔腔A和前提,意味著堅守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堅守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創新”是必須、是方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和實踐創新,為中國式現代化的創新發展提供方向指導。中國共產黨以守正創新的姿態,開辟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明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方向和目標。

守正創新賡續中華民族文化血脈,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文化根基。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以守正創新的精神,積極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以此賦予中國式現代化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個過程中,古老的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不僅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強大動力,也使其煥發出勃勃生機。

守正創新以一種歷史主動精神為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動力支撐。所謂歷史主動精神,即洞察并順應歷史規律,積極投身歷史發展潮流,毫不動搖地走在歷史前進的道路上,主動擔當、積極進取的精神。我們黨緊緊把握歷史主動性,立足于實際,深植于中華文化的沃土,充分展現了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在新的征程中,我們要以守正創新為指引,以史為鑒,不斷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自覺,為我國現代化進程提供堅實的動力支撐。

(二)守正創新鍛造中國式現代化的獨特優勢

守正創新貫穿于中國共產黨100 多年的歷程,鍛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領導優勢。黨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特征和最顯著優勢,這一優勢源于黨始終堅守為我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中國式現代化才能穩定地錨定奮斗目標、不斷向前發展。只有這樣,才能激發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強大驅動力,凝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礴力量。

守正創新凝練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鍛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價值優勢。中國共產黨立足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場,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從正本清源入手,守正創新,不斷在理論和實踐的探索上凝練、融會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確保中國式現代化以造福中國人民、服務世界人民為最終價值追求,鍛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價值優勢。

守正創新凝練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特征,鍛造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優勢。中國式現代化以其獨特的守正創新品格凝練出其基本特征,并鍛造出其發展的獨特優勢。這種現代化,既具備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又彰顯著我國的特色。在堅守現代化發展的一般性規律的同時,中國式現代化走出一條與西方現代化不同的發展道路。

(三)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踐中正確處理守正與創新的關系

新時代新征程,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要在守正創新中統籌兼顧、系統謀劃、整體推進,處理好原則與發展的關系。一方面要堅守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不動搖,維護黨的全面領導,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守中國式現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始終確保中國式現代化萬變不離其宗;另一方面要堅持發展,善于吸收人類文明的一切優秀成果,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發展。

發展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對既往成果的繼承和對發展模式的創新,這就要處理好繼承與創新的關系。為此,就要回答如何繼承既往優秀成果、如何開創未來發展新局面的時代命題,既以辯證的態度繼承傳統的一切有益文明成果,又要融會貫通古今中外的智慧,把握規律性,體現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科學性。

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和基本特征蘊含著堅持現代化發展的科學真理和追求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在其發展過程中要求處理好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的關系。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蘊含著現代化發展的客觀規律。不同于西方現代化,中國的現代化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以增強人民生活的幸福感和獲得感、追求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為目的,體現了尊重發展規律和堅持人民至上的辯證統一。

猜你喜歡
中國式中華民族現代化
邊疆治理現代化
中國式民主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不要讓中國式焦慮,廢掉了你的孩子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中國式失敗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