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路徑探索

2024-05-10 06:58張美玲
江蘇科技報·E教中國 2024年4期
關鍵詞:生活化情境生活

張美玲

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探索更為豐富多樣的教學模式,將其融入教學活動中,進而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語言運用等多項能力。為此,本文對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展開了探索,分析如何有效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一、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現實意義

1.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學習意識差,自控力不強,容易對傳統模式下的語文教學感到厭倦,因此無法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但如果教師將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引入語文課堂,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元素營造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就能使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下激發出自身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同時也能讓語文教學的范圍更為豐富和多元化,更貼近社會和生活實際,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2.有助于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低年級學生正處在形象思維的發育時期,他們對抽象語言與情感的理解能力比較弱,因此傳統的灌輸式語文教學法無法獲得很好的效果,但將語文教學內容和實際生活融合起來,則可以帶領學生在真實情境中感悟語文知識,讓書面化的知識變得更為豐富、形象和鮮活,從而減輕學生的學習與理解難度,引導學生理解和感知語言文字所隱含的意境和感情,讓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

3.有助于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在生活化教學模式中,將語文教學和實際生活相結合,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還能引導學生利用課后時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利用語文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促進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

二、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策略

1.在教學中融入生活元素

在生活化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將生活元素融入課堂中,通過創設別具匠心的課堂,給學生展示一個全新的生活空間,將課文內容與生活情境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和參與興趣。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口語交際“長大以后做什么”一課時,教師首先可以向學生拋出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對未來生活的暢想以及自己的職業理想,然后鼓勵學生積極分享自己的想法。學生對這樣的話題會很感興趣,也更愿意打開話匣子積極參與。之后進入正式課程學習時,學生對這一主題有了切身的體會,也更容易進入課堂學習中,加深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課后,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針對“自己長大以后想干什么”這一話題進行拓展教學,例如引導學生閱讀和自身理想相關的課外書籍,幫助自己更深入地理解理想的意義,并思考如何讓理想照進現實。然后在下一階段的鞏固學習中,學生就可以開展小組討論和分享活動,強化對這一主題學習的印象,鍛煉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2.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教師可借助多媒體課件,將教學素材由簡單的文字表現形式轉化為生動活潑的動態表現形式,創設具有生活化的真實場景,這有利于學生感知真實情境和畫面,進而深入理解課文。

例如在一年級上冊《四季》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學習特點,利用多媒體課件把一年四季的美景利用動態表現形式,形象逼真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感受四季變化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改變,利用真實情境引發學生聯想和思考。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對課文產生濃厚的興趣,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懷。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將豐富的情感融入課文朗讀中,幫助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感情,有效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與審美能力。此外,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學生還能獲得一定的生活常識,實現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創建目標。

3.開展生活化實踐教學

小學語文教學不應該局限于課堂,還要不定期地安排學生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語文學習帶來的快樂,充實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增強其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例如在二年級下冊《找春天》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制定出合理的活動方案,明確活動目的,安排學生進行戶外實踐活動。通過參加戶外實踐活動,將課文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能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接著教師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觀察春天里不同植物的形態及變化,感受風、空氣、雨滴的變化……然后教師可以拋出一系列問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深入觀察和思考,了解春天和其他季節的不同之處,并進行記錄,為課堂學習準備充足的生活素材。

在之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交流觀察結果,并把觀察結果與課文內容進行比較,提高分析比較和歸納總結的能力,擴大知識面。

教師通過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進自然,進行自主探究和觀察,能很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思考能力,加深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還可以通過自身實踐,體會語文學習的樂趣。

4.布置生活化作業

在課程結束后,教師還可以結合教學主題布置生活化作業,鼓勵學生通過自主觀察和實踐,拓展和積累課外知識和實踐經驗,為寫作課積累豐富的素材。例如在教學完《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利用課外或周末時間,找一種自己喜歡的植物進行觀察,將植物的生長變化記錄下來,利用文字、攝影和繪畫等多種方式記錄植物成長過程,制作植物成長手冊。當實踐任務結束后,教師可以組織類似主題的比賽,比比誰的成長手冊制作得最科學完善,誰的知識點整理得最豐富,然后邀請學生對自己的觀察和實踐過程進行分享,再由教師進行分析和點評,評選出優秀獎,給予學生適當獎勵。

借助實踐作業的形式鼓勵學生走出課堂,去探尋大自然的奧秘,能更好地活化知識,讓理論知識變為生動有趣的實踐活動,這不僅滿足了這個階段學生對大自然奧秘的強烈探索欲望,也為學生今后的寫作積累了豐富的生活素材。通過完成具有生活氣息的實踐作業,學生也感受到了語文知識和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培養了自主探索和學習的意識,提升了實踐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了語文綜合素養。

總之,開展生活化教學能更好地激活語文課堂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實踐操作和語言表達等多種能力。希望一線教師能夠將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落到實處,不斷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升。

猜你喜歡
生活化情境生活
情境引領追問促深
初中生活化寫作教學實踐
不同情境中的水
如何讓數學教學生活化
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初探
如何將數學知識生活化
護患情境會話
漫生活?閱快樂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生活感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