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興產業發展,如何行穩致遠

2024-05-10 13:25朱克力
檢察風云 2024年8期
關鍵詞:新興產業消費經濟

朱克力

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實施產業創新工程,完善產業生態,拓展應用場景,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發展。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加快前沿新興氫能、新材料、創新藥等產業發展,積極打造生物制造、商業航天、低空經濟等新增長引擎”。

當前,國內不少新興產業頗具發展優勢,無論在市場、產品、技術還是就業、效率等方面,皆有較大增長潛力。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代表的新經濟新動能不斷成長壯大,投資結構和供給結構加速優化,主導未來市場的產業格局越發清晰。

科創引領、數智賦能新興產業

產業是經濟發展的關鍵所在,新興產業則是關鍵中的關鍵。要收獲更大的新興產業“大周期”新紅利,必須依靠科創引領、數智賦能,著力推進消費內循環和科技內循環。在此過程中,通過新一輪改革開放,練好內功,實現消費、制造、科技、投資、服務、金融等全方位循環,釋放未來內需潛力。

消費是經濟大循環的“壓艙石”。在穩定外部需求的同時,以滿足國內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打通國內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盡管我國傳統人口優勢正在消退,但在提升人力資本、新型城鎮化以及數字經濟等新技術新產業領域,還有可挖掘的巨大潛力。線上線下融合創新催生的消費新業態新場景,供應鏈整合和渠道營銷創新帶來的消費新模式新服務,正在成為推動消費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與新力量。

科技是經濟大循環的“驅動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方興未艾,數據成為舉足輕重的新生產要素,在新基建牽引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云計算等新技術,以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為抓手,補短板與鍛長板齊頭并進,助推產業鏈向中高端躍遷。在此過程中,一方面,加快突破硬核科技和卡脖子技術,實現自主可控;另一方面,將產業基礎再造與產業鏈提升結合起來,鞏固傳統產業優勢,強化優勢產業領先地位。

從微觀機理來看,受外部形勢等變量影響,短期的需求萎縮可能是需求的變化或轉移,比如線下轉向線上,以及品類或平臺間的轉移。因此,通過“四維整合”即有效整合和運用好相關政策、技術、模式、場景等要素,通過改革創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提高企業供給能力,滿足用戶獨特價值需求,成為保持戰略定力、挖掘內需潛力的關鍵恒量,也是企業和城市在雙循環格局下贏得先機的不二法門。

倘若說,科創引領旨在提高企業的技術含量和產品質量,數智賦能則有望全生命周期促進企業降本增效,二者共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數智賦能貫穿于數字化轉型全過程。其核心在于,發揮數據要素對經濟發展的放大、疊加、倍增作用,賦能企業在降低運營成本、加速流程再造、提升生產效率等方面獲得全要素全周期全鏈條的紅利。但作為中小企業而言,決不能盲目追求數字化,應遵循經濟發展規律與產業內生邏輯。在此基礎上,應著眼于企業降本提質增效,以綠色發展為出發點、高質量發展為目標,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促進企業流程再造和供應鏈協同創新,加快產業迭代興替,真正實現轉型升級。

新基建與新消費加速同頻共振

處于“大周期”的新興產業發展趨勢,主要表現為五方面的持續深化:一是新技術驅動,二是新需求牽引,三是新基建支撐,四是新模式迭代,五是新場景落地。新興產業的發展成果,最終還是要反映到消費上來??梢哉f,新興產業本身涵蓋的是從前端基建到終端消費的整個市場大鏈條,暢通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關鍵,在于促進新基建與新消費的同頻共振。

新消費和新基建為市場兩翼推動產業融合創新(圖/IC photo)

如果說,作為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代表,新基建是促進科技和消費創新的驅動器,那么新消費則是進一步穩住和夯實經濟發展基本盤的壓艙石。新基建與新消費何以實現同頻共振?主要是基于二者共同的數字內核和智能機理,加速產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產品附加值和市場占有率,促進企業流程再造和供應鏈協同創新,加快產業迭代興替。

具體而言,在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新基建具有兩方面的意義和價值。一是,新基礎設施與新生產要素、新市場主體、新協作方式、新治理體系等一起,共同構成了新經濟發展的五大動力來源,新基建居于其中的基礎位置,主要建設內容就是新經濟基礎設施,尤其是面向“云、網、端”即以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為代表的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基礎設施。二是,其有助于應對全球經濟衰退對中國的傳導性影響以及自發性影響。從短期來看,最大考量就是新基建能否拉動大量需求,以對沖外部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實現穩投資穩增長穩就業等目標。

隨著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以新基建與新消費為需求載體,供給側改革、需求側管理和制度創新賦能,將進一步打破傳統物理邊界和要素市場化體制機制約束,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產業深度融合、治理能力提升;以新消費和新基建為市場兩翼,推動產業融合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將不斷構筑以新基礎設施為運行基礎、新生產要素為內在源泉、新市場主體為有生力量、新協作方式為組織形態、新治理體系為長效支撐的新經濟生態系統。

在新基建的環境下,消費端將產生積極變化。舉個例子,對于企業而言,5G直接帶來的效用是帶寬與傳輸效率的大幅上升,比如直播行業和短視頻社交,其成本最高之處,是攤付越來越高的帶寬費用,而5G的普及會大幅降低網絡延遲,相對帶寬成本也會大幅下降,在為企業減輕成本壓力的同時提高效率。而對于消費者來說,新基建支撐的AI、5G、數據處理等將惠及普通生活服務。當然,新基建與新消費加速同頻共振,在可能帶來百萬億級產業互聯網大市場的同時,也有望形成以改革為新經濟拓空間、以新經濟為改革添動力的可持續良性互動新格局。

激發政策與市場雙輪驅動

新興產業如何更好地行穩致遠?重在激發政策與市場的雙輪驅動力。

各地在執行過程中要盡量規避三個方面:在新賽道布局方面,應避免短期思維和重復投資。要以戰略眼光、前瞻思維和差異化策略,搶抓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基于各自資源稟賦及優勢布局本地新興產業重點技術方向和發展領域。在新主體培育方面,應避免只重技術不重人的傾向。要堅持以人為本,為人才創新創業、安居樂業創造良好環境,弘揚企業家精神,涌現一批耕耘新興產業的科創企業家。在新場景供給方面,應避免與中長期發展需求脫節。要打造適合新興產業發展的賽場和場景,以較大的潛在市場需求為牽引,搭建產業新生態載體,優化場景供給流程,形成產品接入、場景實測、推廣示范的全流程場景生長鏈條,加速技術轉變為現實生產力。

與此同時,新興產業發展進入“大周期”,對于科技含量高的新興產業相關企業而言,這恰恰是亮功底、展實力、見真章的關鍵窗口期。要以科技創新為關鍵變量,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錨定新興產業核心價值,在創新中穿越周期,在發展中規避風險。具體而言,包括三個要點:一是“放大格局,提升使命”,立足國家戰略需求和新發展格局謀求發展。二是“死磕痛點,創變價值”,善于捕捉用戶不斷轉移的痛點,創新商業模式滿足其實際需求與獨特體驗,持續做商業社會的造物者和創變者。三是“抱團取暖,眾志成城”,與智者同行、與善者同頻、與高人為伍、與賢良共生,與產業鏈上下游攜手協同。唯其如此,新興產業發展才能“避險于未發,制勝于無形”,從容應對市場和外界未知的變化。

(本文作者為國研新經濟研究院創始院長、新經濟智庫首席研究員)

編輯:薛華? ? icexue0321@163.com

猜你喜歡
新興產業消費經濟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國內消費
新的一年,準備消費!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40年消費流變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新消費ABC
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大國崛起
新興產業市場績效提升的現狀及建議
在新興產業看小元件如何發揮大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