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思政背景下中職學科育德功能路徑探究

2024-05-10 15:08張妮娜
課堂內外·高中教研 2024年3期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職

張妮娜

摘? 要:課程思政作為中職學校構建思政教育協同育人新格局的重要渠道,需要以學科教師為主體對象,在課程思政理念的指引下加強中職學科育德功能,但這同樣對學科教師的育德能力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诖?,文章結合課程思政對中職學科育德功能提出的新要求,研究了課程思政背景下中職學校學科育德功能路徑,旨在促進課程思政與中職學科育德功能實現有機融合,通過構建學科“課程思政”元素體系、建立德育一體化教師培訓平臺、重組中職學科育德課程、深化頂層設計等有效措施提高學科育德成效。

關鍵詞:課程思政;中職;育德課程

在課程思政改革的新時代背景下,以德育人、立德樹人逐漸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遵循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學中必須將學生德行品質的培養視為首要目標,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品德和品質。因此,廣大教育工作者必須重新制訂人才培養方式及培養策略,在學生身心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引導其形成正確的思想品質,積極響應相關政策和文件精神,將課程思政滲透中職學科育德的全過程。

一、課程思政對中職學科育德功能提出的新要求

(一)突出熱點問題的正向引導

課程思政需要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結合德育目標落實課程思政教學計劃。因此,在中職學科教學中應以課程思政為核心,圍繞當下流行的社會熱點問題發揮各專業課程的育人功能,從而起到正面積極的導向作用。在中職學科教學中滲透思政元素時,教師可以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熱點問題,利用方便快捷的互聯網渠道收集相關信息資料,并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呈現背景資料,如小組討論法、案例分析法等。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為學生帶來豐富的課后實踐活動體驗的同時,不斷深化學生的視野和眼界。此外,組織學生探討國民經濟和民生領域相關的熱點問題,可以使課程思政與中職學科育德功能達到相輔相成的狀態,并在中職學科專業教學中融入思想政治元素,進而豐富各專業學生的理論知識儲備,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綜合實踐能力以及培養責任意識、擔當意識。

(二)將知識講授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

在課堂思政視閾下應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職學科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過程、全方位、全面育人的基本目標,因此在中職學科教學中必須著重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相結合的重要性。中職學校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應有意識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幫助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并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滲透思想政治教育。

在思想政治理論教學中,既需要重視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宣傳和講解,又需要結合專業學科的教學要求適當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從思想層面發揮兩者融合所具有的價值引領作用,同時熏陶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從根本上避免學科理論知識與思政教育元素相脫節的問題。

(三)強調隱性育人目標

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滲透中職學科育德功能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導學生的思想行為,靈活運用課堂教學技巧實現隱性育人的基本目標。但面向中職學生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工作時,必須遵循思政教學特點、學生成長規律,結合課程思政的定位不斷豐富學科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充分發揮育德功能,以學生的現代化學習需求為出發點,幫助學生快速適應課堂教學節奏,結合各專業學科的教學特點科學融入思政元素。

(四)深入挖掘學生的實際需求與情感體驗

中職學生的心理發育和思想認知并不成熟,對社會熱點事件普遍缺乏深入思考的能力,由此導致學生的價值觀和思想意識極容易受到影響,進而產生偏差。課程思政為師生雙方的互動交流提供了渠道和空間,在雙方互動實踐過程中,教師必須認真觀察每位學生的主觀情感,深入挖掘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情感體驗,結合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狀況,為學生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學科育德指導。

二、課程思政背景下中職學科育德功能路徑

(一)構建學科課程思政元素體系

思政教育是意識形態傳播的主渠道,而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學科課程思政元素體系建設過程中主要起到精神層面的引領作用,并且該理論體系的完善程度還決定著問題研究的深度與廣度。與此同時,大中小學的德育目標可以反映大中小學德育活動的實踐成果,這也是大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關鍵點,直接決定大中小學德育的未來發展方向和價值取向。因此,在學科課程思政元素體系建設過程中可以參考大中小學德育總目標。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綱領中明確提出必須將立德樹人這一目標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等環節,而最新的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也為學科課程思政元素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此外,課程思政改革還對教師的育德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如愛國守法、愛崗敬業、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等教師必須遵守的職業道德與教師育德能力要求相適應,因此,以上內容同樣可以作為學科課程思政元素體系建設的理論基礎。

(二)建立德育一體化教師培訓平臺

中職學科育德功能具有一定的系統性、連貫性特點,但對學生的德育不應僅由思想政治教師負責,其他學科教師同樣需要發揮育德功能,本著教書育人、示范引導、交流啟發等原則,充分發揮課程思政的育人功能,這同樣對學科教師的道德情操、品行、知識技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全體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起到良好的榜樣表率作用。

基于此,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可以構建學科教師德育一體化培訓平臺,在全員培訓體系建設過程中重點提高學科教師的育人能力,構建市級、區級、校級聯動培訓機制,以師德培育為核心建立優質課程資源庫。在此基礎上還可以成立班主任工作室、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德育實踐示范基地等研究場所,從而打造集深度實踐、成果區域輻射于一體的協同互動模式。建立學科教師德育一體化培訓平臺,既有助于深化學科教師的育德意識、突破育德課程的局限性,又能在培訓過程中提高教師的育德能力,進一步提升中職學科育德功能的發揮空間。

(三)基于多個維度構建中職學科育德課程

在中職學科育德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應參考發達城市一線教師積累的教學經驗,基于多個維度構建中職學科育德課程,以教師綜合素養培養為中心,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落實中職學科育德教育,圍繞著設計、實施、評價等模塊打造中職學科育德一體化教學課程體系。

在課程思政視角下,可以從模塊、目標、課程資源、課程實施四個維度入手,其中模塊包括心理健康、行為規范、價值取向、職業生涯規劃等教育主題;課程目標需要以真實的心理案例、理論規劃以及實踐內容為參考;課程資源指心理健康教育、線上線下專題培訓、微課資源、網絡教育平臺等渠道提供的資源;課程實施包括校區級共享課程、骨干教師培訓基地、德育實踐示范基地。

基于以上四個維度推動中職學科育德功能建設,有助于解決教師育德能力培養遇到的瓶頸和技術問題,為教師提供實踐、體驗學習的機會。

(四)結合課程思政要求優化頂層設計

基于課程思政背景深化中職學科育德的頂層設計具有重要現實意義,有助于充分發揮統一領導、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積極作用,從思政課程順利過渡轉變為課堂思政。

首先,校領導應對中職學科育德功能的發揮給予足夠的重視,結合各專業學科特點制訂階梯式的人才培養計劃,真正將德育融入各專業學科教學的全過程。由于不同專業學科的特點不同,因此各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側重點也存在明顯差異。其中低年級階段的課程思政建設應注重公民基本政治素養、基本道德素養等基本素養的培養,而高年級階段的課程思政建設則需要側重于人文教育、職業價值觀教育。在畢業前一年,學校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實訓實習活動,在真實的實踐場所培養學生的職業精神、職業道德及職業規則。

其次,在教務處與各級部的聯動作用下,以課程思政為導向營造良好的學科育德氛圍。教務處應及時將人才培養計劃貫徹到各級部,由各級部落實該計劃,結合本級部的學科發展特點制訂更具有針對性的人才培養計劃,并將其交由教務處審核。在此過程中,各級部應定期監督、考核學科教師的育德效果,并將最終的考核結果上報給教務處。

(五)基于學科育德功能建立評價制度

首先,在中職學科評價體系建設過程中應融入立德樹人的基本目標,以專業內容和授課技巧為出發點,進一步延展人文素養、思政品德等模塊。在評價中職學科育德效果時,專家、教師、學生應對中職學科育德功能作出客觀評價。

其次,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并根據作業反饋實時觀測學生的思想變化,通過最終的學業成績考核,推斷學生的學習態度以及敬業精神等。

最后,建立完善的職稱晉升評價體系。傳統職稱晉升評價體系主要考查教師的學術型科研能力,使教師將大量時間與精力耗費在學術研究上,忽視了對教師教學科研能力的評價,從而導致中職學科教學過程性評價結果過于片面,教師也缺乏在日常教學中滲透學科育德功能的意識,不利于學科教師育德功能的提高。因此,在職稱晉升評價體系創新過程中,既需要注重教師教學質量與效果評價,又需要加強教師的教學科研能力評價,從而督促全體學科教師自覺提高自身育德能力。

(六)提高學科教師的理論學習能力

首先,中職學校應定期組織學科教師參加思想政治教學研討會,要求學科教師積極學習最新的理論知識,熟練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轉變傳統過時的教學觀念,在馬克思主義觀點的指引下,不斷優化全體教師的文化底蘊和科學精神。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教師不但需要落實教書育人的任務目標,還需要充分發揮學科育德功能,結合“四有”好老師要求有針對性地提高自身育德能力,在學生成長階段起到良好的引領作用。

其次,構建系統的理論知識框架。學科教師的知識結構主要集中于數理知識、管理知識、哲理知識三個模塊,其中數理知識指教師具備較高的業務知識水平,在思想政治方面的管理知識卻相對較弱,從而導致教師的課堂管理、學生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同時,大部分學科教師在思想政治方面的哲理知識運用也有所欠缺,這也是學科教師能力素養低下的根本原因,需要學科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哲理知識體系。

最后,深化課程思政理論研究,在中職學科教學中提煉其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基于學生的學科專業認同,培養學生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責任意識與使命感。教師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切入點,結合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話題、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以及職業崗位要求,將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融入學科專業教學,避免兩者之間的融合工作流于形式,甚至出現學科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脫節的問題。此外,教師還需要積極向學生滲透公民道德、理想信念、民族精神等觀點,要求學生時刻遵守學校規定的日常行為準則及文明規范,并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真正將育人為本、育德為先的教育理念貫徹到學生的生活實際之中。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學校的教育工作者應緊抓課程思政改革帶來的新機遇,在課程思政背景下加強中職學科育德功能教育,將課程思政與全員育德能力的培養相結合。但當前階段的中職學科育德仍然存在理論研究不到位的問題,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以批判的眼光看待現實問題,從而在發展中不斷完善中職學科育德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張穎. 新時代中職學?!罢n程思政”建設有效路徑的探究[J]. 現代職業教育,2021(26):34-35.

[2]趙林林,鄒瑄,董菁. 教師“課程思政”育人能力模式研究[J]. 公關世界,2023(04):144-146.

[3]杜佳樂,劉保慶. 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協同育人的辯證關系、生成邏輯和實踐理路[J]. 西部素質教育,2022,8(24):30-33.

[4]畢鳴. 探索職業教育思政課程“五大提升”工程[J]. 江蘇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22(02):63-66.

[5]陳英葵,孫國偉. “三教”改革視域下中職課程思政建設路徑研究[J].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3,39(05):14-20.

(責任編輯:孫曉林)

猜你喜歡
課程思政中職
基于OBE理念的航空醫學課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討
學好質量管理,鍛造品質人生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湖南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湘繡專業實施課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淺談中職英語教育三部曲
中職高考與教學研究
果真是“誤了百萬中職生”嗎?
構建中職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用“第三只眼”看待中職學生
關于中職與高職銜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