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者

  • 基于聚焦解決模式的腎移植受者自我管理干預方案的構建與應用
    ,自我管理是KT受者移植腎存活及生活質量的重要保障,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受者排斥反應發生率和移植后再次住院率更高,更容易發生移植物衰竭。目前KT受者自我管理現狀并不理想,50%以上處于中、低等水平,存在明顯改進空間[6-7]。聚焦解決模式(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SFA),又稱為焦點解決模式,由Steve Shaza于20世紀70年代后期提出,其核心在于尊重患者、相信患者,通過利用優勢和成就來激勵患者,最大程度地挖掘個體的力量和潛能

    遵義醫科大學學報 2023年9期2023-10-11

  • 腎移植受者自我管理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
    。如何改善腎移植受者的長期預后、提高其生活質量愈來愈受到重視。研究證實,受者生活質量及其移植物的存活情況與其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密切相關[2-3]。自我管理水平差的受者排斥反應發生率和移植后再次住院率更高,更容易發生移植物衰竭[3-4]。尤其是服藥管理不良者,其急性排斥反應的風險將增加1.5 倍,移植腎失功的可能性會增加65%[5]。由此可見,如何提高腎移植受者的自我管理能力,是腎移植領域亟待解決的健康管理問題,而提高自我管理水平的關

    上海護理 2023年6期2023-08-08

  • 135例腎移植受者移植物丟失的原因分析
    年代以來,腎移植受者移植腎存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絕大多數腎移植受者仍會出現腎功能逐漸惡化,最終移植腎功能衰竭[1]。因此,總結腎移植受者移植物丟失的原因是必要的。近20年來,有關這方面的研究報道不多,研究顯示移植物丟失原因主要是排斥反應[2,3]或者是受者帶功能死亡[4],其結論不一致,可能與其樣本量低有關(均不超過50例:如邱敏[2]曾報道27例、李曉北[3]曾報道47例、曾東揚[4]曾報道47例等)。2002年國內學者孫圣坤[5]曾報道159例移植腎

    南方醫科大學學報 2023年1期2023-02-27

  • 體外膜肺氧合在心臟移植術后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礙中的應用
    去幾十年心臟移植受者的整體圍手術期管理得到了顯著改善,但仍有5%~10%的30 d死亡風險,這主要與早期移植物衰竭有關[2-3]。根據病因早期移植物功能障礙(early allograft dysfunction,EAD)分為原發性移植物功能障礙(primary graft dysfunction,PGD)和繼發性移植物功能障礙(secondary graft dysfunction,SGD)[4]。SGD病因明確,如超急性排斥反應、肺動脈高壓或已知的手術

    器官移植 2023年1期2023-02-03

  • 腎移植受者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最新進展
    星 李月紅腎移植受者長期應用免疫抑制藥,常合并多種疾病,感染新型冠狀病毒后有更高的重癥風險。疫苗接種是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有效方式。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以來,已產生了多種亞型如奧密克戎型,但有關腎移植受者接種疫苗保護力的研究較少,現進行相關綜述,以期為腎移植受者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接種提供參考。1 腎移植受者接種新型冠狀病毒疫苗的重要性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暴發之初,法國器官移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注冊項目納入了279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腎移植受者(243例需住院

    器官移植 2023年1期2023-02-03

  • 終末期心力衰竭受者術前肺動脈壓對心臟移植圍手術期預后的影響
    斷更新,心臟移植受者預后越來越良好[1-2]。相關研究顯示術前肺動脈壓過高是原位心臟移植的禁忌證,是導致心臟移植術后右心室衰竭的重要危險因素[3],而終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病程相對較長,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動脈高壓,因此,術前應對心臟移植受者術前肺動脈壓進行可逆性評估,以便更好維護受者術后右心功能[4],改善受者預后。本研究回顧性分析在海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臟移植手術受者的臨床資料,首次在國內以肺動脈平均壓(mean pulmonary

    器官移植 2023年1期2023-02-03

  • 血型不合造血干細胞移植患者術后血型鑒定及輸血策略的研究進展
    原不一致HSCT受者移植后出現抗D同種免疫的總發生率可達5%[3]。供受者存在ABO血型不合和偶然的非ABO血型不合對移植起著重要的影響,尤其會導致移植后受者的輸血治療更加復雜化[1,4]。因此,本文擬針對血型不合HSCT術后血型準確鑒定及輸血策略的最新進展進行總結和探討,以期能為血型不合HSCT受者術后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輸血治療。1 血型不合移植模式的分類及血型轉變特征1.1ABO血型不合HSCT模式 通??煞譃?種類型[1-3]:(1)主側不合,移植

    國際檢驗醫學雜志 2022年14期2023-01-04

  • 移動醫療在腎移植受者自我管理中的應用進展
    研究表明,腎移植受者(kidney transplant recipients,KT受者)術后自我管理是移植物功能長存和病人生命長存的關鍵。腎移植術后第1年管理重點是免疫抑制劑藥物的使用和各項生化指標的監測,而遠期管理重點是心腦血管疾病、移植后糖尿病、高血脂、骨病、腫瘤等疾病的預防[4]。研究顯示,腎移植受者由于居住環境、文化知識、所受教育、獲得自我管理信息的途徑等差異,導致自我管理效果不佳,用藥依從性降低、體重增加、因感染、肌酐升高等并發癥導致非計劃再入

    全科護理 2022年4期2022-12-27

  • 成年肝移植術后死亡受者145例臨床特征分析
    術發展,移植術后受者的存活率不斷提高[1]。但因肝移植受者大多病情重,感染的發生風險高,且肝癌患者行肝移植的占比越來越高,使得肝移植術后并發癥復雜,成為影響其預后的主要因素[2-5]。對肝移植術后患者死亡原因及臨床特征進行分析,可為肝移植受者術后的早中遠期管理提供參考依據。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了本中心肝移植術后145例死亡受者的死亡原因及臨床特征,為提高肝移植術后臨床管理水平,改善成年肝移植受者術后預后提供經驗。1 資料與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器官移植中心2016

    精準醫學雜志 2022年5期2022-12-25

  • 評估肝移植預后與供體和受體代謝環境的相關性:大泡性脂肪變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時影響了肝移植的受者和供者兩類人群。目前,尚不清楚大泡性脂肪變供肝植入后是否受肝移植受者代謝環境的影響。美國學者回顧分析了OPTN 登記的2004 年1 月1 日至2020 年6 月12 日接受肝移植的受者,包括5 167 例NASH 和26 289 例非NASH 受者。供者中12 569 例供肝無大泡性脂肪變(<5%),16 140 例輕度大泡性脂肪變(5%~29%),2747 例中度至重度大泡性脂肪變(≥30%)。將患有NASH 的受者與傾向評分匹配的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22年2期2022-11-28

  • 心臟移植受者癥狀經歷的研究進展
    方法之一,可改善受者病情,延長其生存時間,提高受者的生活質量[1]。據文獻報道,心臟移植術后1年、5年和10年的總生存率分別為84.8%,72.4%和53.5%,平均生存時間可達14.8年[2]。隨著生存期的改善,心臟移植受者的生活質量成為心臟移植成功的主要評價指標之一。但由于原發終末期心臟病、術后并發癥和終生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等原因,心臟移植受者會存在較復雜的癥狀經歷,部分癥狀可同時發生且彼此關聯,影響其生活質量[3-4]。因此,評估癥狀經歷、減輕癥狀困擾

    護理與康復 2022年1期2022-11-25

  • 肺移植受者肺康復知信行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被推薦用于肺移植受者。已有研究顯示,通過多學科綜合門診PR 治療,可使肺移植受者術后早期運動能力、骨骼肌和呼吸肌力量、生活質量、身體和心理狀態均得到顯著改善[4]。臨床醫護人員主要結合呼吸功能訓練、運動訓練、健康教育、心理干預等開展康復指導,其康復效果較好[5]。本研究通過調查肺移植受者PR 知信行現狀及其影響因素,旨在為后期制訂肺移植術后個體化PR 方案提供參考。1 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于2020 年10 月—2020 年12 月選取無錫市人民醫

    護理研究 2022年2期2022-02-23

  • 供者來源性感染對腎移植受者預后的影響
    培養結果和腎移植受者術后早期感染的情況,來探討DDI對腎移植受者預后的影響。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與分組情況回顧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取的82例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獻供者(共獲取164個供腎,9個供腎被分配給其他移植中心)及其對應的148例腎移植受者的臨床資料。7例受者由于未收集灌洗液進行培養而被排除在研究之外。供者資料:82例供者中男50例,女32例,年齡(43±16)歲,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

    器官移植 2021年6期2021-11-15

  • 伏立康唑對肺移植受者術后早期他克莫司血藥濃度影響的研究
    4023)肺移植受者術后早期患侵襲性真菌感染(IFI)的風險很高[1],伏立康唑(VRC)被推薦作為IFI的一線治療藥物,主要由細胞色素P450(CYP) 酶CYP2C9、CYP2C19、CYP3A4代謝,同時它也是這些酶的抑制劑,因此VRC與很多藥物之間存在藥動學相互作用[2]。他克莫司(TAC)是移植患者免疫治療方案中的首選鈣調磷酸酶抑制劑,肺移植受者術后需長期使用,其主要通過CYP3A4和CYP3A5代謝。TAC的治療窗窄,個體差異大,需要常規進行藥

    中南藥學 2021年10期2021-11-01

  • 腎移植供者和受者HLA抗原頻率配合度回顧性研究分析
    面世,提高腎移植受者的遠期存活率成為臨床研究的重點方向。理想的人類白細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配型有益于移植腎長期存活已經成為臨床共識,HLA錯配程度是刺激同種免疫應答的基礎。受體和供體的HLA不匹配引發的細胞和抗體介導的排斥反應成為影響器官移植生存期的主要免疫障礙[1]。由于HLA系統具有高度多態性,導致移植受者在尋找供腎時難度較大。本研究旨在通過研究腎移植供、受者HLA-A、B、DR、DQ抗原數據,了解HLA抗

    中國療養醫學 2021年12期2021-10-28

  • 慢性移植肺功能障礙的診斷與治療現狀
    是肺移植術后限制受者遠期結果的最重要因素,約一半的受者在術后5年內可能罹患CLAD,這直接導致了肺移植受者5年總體生存率僅為54%[1-2]。作為一個“包羅萬象”的術語,CLAD被用來描述一系列肺移植術后肺功能顯著且持續惡化的臨床表現[3]。閉塞性細支氣管炎綜合征(bronchiolitis obliterans syndrome,BOS)和限制性移植物綜合征(restrictive allograft syndrome,RAS)是CLAD兩種最主要的表型

    器官移植 2021年5期2021-09-24

  • 不同抗腫瘤治療方法對肝癌肝移植術后復發轉移的療效比較
    ,我國肝癌肝移植受者5年生存率僅為46.8%,5年累積復發率為36.7%[9-12]。如何改善肝癌肝移植術后復發轉移受者的生存仍是一大難點,目前仍無有效改善生存的方法,尤其是多部位的復發轉移。本研究單中心回顧性分析比較不同抗腫瘤治療方法對肝癌肝移植術后復發轉移的療效,旨在為臨床治療提供參考。1 資料與方法1.1 一般資料回顧性分析2015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145例肝癌肝移植受者的臨床資料。其中男137例,女8例,年齡(48±10)歲,原發病

    器官移植 2021年3期2021-05-20

  • 微血管侵犯對肝癌肝移植受者預后影響的臨床研究
    標準的肝癌肝移植受者術后5年無復發生存率(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為68.2%,總體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為71.3%,復發率為11.1%,且大多在肝移植術后1~2年內復發[3]。微血管浸潤(microvascular invasion,MVI)是肝癌肝切除或肝移植術后復發的危險因素[4-5]。MVI難以通過術前影像學確定,只能通過腫瘤標本來評估。MVI與肝癌肝移植受者生存狀態相關[6-8]。目前將

    器官移植 2021年3期2021-05-20

  • 肝移植受者延續護理中應用遠程隨訪管理系統的效果研究
    種有效的手段,且受者術后1年、5年生存率也有大幅度提升[1],然而受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知識和技能依舊偏低[2]。有資料指出,肝移植受者出院時在護理方面有極高的需求,尤其是對自我檢測、飲食和藥品服用,占比依次為81.6%、94.7%、97.4%[3]?,F如今,醫院隨訪仍然是我國肝移植受者的主要延續護理模式,而醫院也提供了多種輔助方式,譬如居家訪視、電話隨訪等[4]。然而,這些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譬如成本高、信息不全等,無法使受者術后需要得到切實滿足[5]。

    全科護理 2021年11期2021-04-22

  • 肺移植術后早期急性腎損傷的危險因素及預后分析
    首例肺移植術,但受者術后很快死于腎衰竭。1983年加拿大多倫多總醫院首次成功進行肺移植,且受者長期存活,開啟了人類歷史上肺移植的新歷程[1]。迄今,肺移植逐漸成為終末期肺部疾病及肺血管疾病患者的唯一有效治療方式。根據2018年國際心肺移植學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Heart and Lung Transplantation,ISHLT)報告[2],截止至2017年6月30日,全球累計完成的肺移植例數>10萬。盡管隨著外科手術

    器官移植 2021年2期2021-03-17

  • 多源化巨細胞病毒DNA定量檢測在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后巨細胞病毒肺炎診斷中的應用
    癥之一,嚴重影響受者預后,其中CMV肺炎是造血干細胞移植失敗和受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2]。CMV肺炎占移植后CMV病的40%~60%,病死率高達30%~50%[3]。CMV肺炎診斷的金標準為肺活組織檢查(活檢)中檢測到典型病毒包涵體,或通過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原位雜交檢測到細胞內病毒。然而,肺活檢風險較高,目前CMV肺炎的確診主要依賴于氣道分泌物中找到病毒包涵體、特異性抗原或DNA片段,其首選檢查方法為纖維支氣管鏡鏡檢+肺泡灌洗,由于纖維支氣管鏡鏡檢受到受

    器官移植 2021年1期2021-01-16

  • Eplet匹配對腎移植術后供者特異性抗體產生及急性排斥反應發生的影響
    展,使器官移植供受者選擇達到了更為精準的層面。近年來,在腎移植領域涌現出了大量關于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功能性表位(Eplet)的報道[3-4]。研究發現,HLA匹配程度與腎移植長期存活密切相關[5]。良好的HLA匹配,不僅可減少腎移植患者免疫抑制劑應用劑量,還可降低患者致敏程度[6]。目前,臨床器官移植主要的HLA匹配方式有HLA抗原匹配、氨基酸殘基(Res M)匹配和HLA Matchmaker匹配。HLA抗原匹配和Res M匹配僅需要HLA血清學分

    山東醫藥 2020年34期2020-12-09

  • 影響移植受者生存質量的相關護理因素及對策
    或改善器官功能,受者術后的主觀感覺和情感認知、社會能力,即生活質量己成為一個公認的療效評價指標[2]。但由于每個人的心里健康和治療方法不同,受者不僅要從生理上接受異己的器官,在心理上也經歷著一個適應過程。此外,受者在移植手術后還要受到免疫抑制藥物不良反應、潛在排斥反應、術后并發癥、昂貴醫療費用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受者身心健康面臨著不小的壓力,心理負擔加重,生活質量下降[3]。這些問題不僅制約著受者的日常生活及個人發展,也增大了術后受者死亡風險,造成手術失敗和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20年3期2020-12-08

  • 腎移植受者接受護理診斷與干預的回顧性研究
    為了明確腎移植受者接受護理診斷與干預的作用,土耳其學者開展了一項回顧性研究,分析2008 年1 月— 2016 年12 月接受腎移植患者的護理計劃,收集醫院信息系統登記的患者信息表和護理計劃。研究共納入100 例腎移植受者的護理計劃,受者中59%為男性,平均年齡(42.56 ± 12.40)歲,81%接受活體腎移植。腎移植術后最常見的問題包括肌酐水平升高(61.6%)和尿路感染(18.6%)。對腎移植受者的護理診斷最常見的分別是:感染風險(100%)、知識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20年3期2020-12-08

  • 延續性個案管理干預在術后腎移植受者中的應用
    劑的應用,移植腎受者存活率顯著提高,但早期康復過程中排斥反應、腎功能延遲恢復、感染及并發癥的發生嚴重影響受者的遠期存活率和相關生活質量[3-4]。目前,針對腎移植居家康復期受者,多采取來院復診、醫護人員電話隨訪進行管理,單向、標準化傳遞疾病信息的傳統管理方式難以滿足受者健康需求。延續性個案管理是在醫院到家庭的過渡期為患者提供完整、連續、有效的新型管理照護模式,在改善患者行為和促進患者健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5]。目前個案管理在癌癥[6]、糖尿病[7-8]、

    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 2020年5期2020-10-19

  • 肝移植受者術后生存質量影響因素分析
    ,近6 年肝移植受者生存率顯著上升,術后5 年生存率高達80%[2],移植后最長存活時間已超過20 年。醫療技術的提升以及醫學模式的轉變,也讓肝移植相關問題的研究由提高手術成功率及術后生存率逐漸轉為提高肝移植受者的生存質量[3]。我國肝移植相關方面的研究起步相對較晚,關于肝移植受者術后生存質量的研究也相對較少[4],以致現有的研究成果有限。國內外現有研究表明,肝移植受者生存質量與其原發病、教育水平、就業狀態、社會支持以及經濟收入水平等因素存在相關性[5-7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20年3期2020-07-21

  • 買賣合同法中繼續履行規則的完善
    義務的情況時,買受者就可以要求出賣者賠償其損失,若出賣者已知延遲履行義務但仍然沒有在規定的期限內履行義務,則買受者就可以主動解除與出賣者的合同關系。但相關法律法規中沒有明確對合同解除,賠償及救濟方面權利的規定,相關法律還有很多不足之處。因此完善買賣合同中繼續履行規則是不可或缺的。一、完善遲延履行中繼續履行規則在《合同法》中明確規定,在買賣雙方中發生出賣者在履行義務時出現問題時,買受者可以按照法律規定的要求讓出賣者繼續履行義務,若出賣者依舊沒有根據買受者規定

    職工法律天地 2019年8期2019-12-13

  • 腎移植受者閑暇時間體力活動、久坐現狀及其相關因素分析*
    術極大改善,術后受者生存期延長,腎移植手術的人群數量逐年增長[2]。然而,由于手術創傷性大,加之受者在術后需長期堅持服用免疫抑制藥物,免疫功能低下,術后可能會出現感染、排斥反應、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以及代謝綜合征、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等問題[3],使受者移植腎失功。體力活動(physical activity,PA)是指由于骨骼肌收縮導致機體能量消耗明顯增加的各種身體活動[4],可分為職業性、交通性、家務性和閑暇性體力活動[5]。其中,職業性、交通性和家務性體力

    現代臨床護理 2019年9期2019-12-13

  • 預處理對ABO血型不相合腎移植受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要作用,是腎移植受者免疫狀態的重要評估指標[6-9]。但ABOi腎移植對外周血淋巴細胞及細胞因子的影響仍不清楚。因此,我們進行了一項前瞻性隊列研究,通過比較ABO血型相合(ABOc)和ABOi腎移植受者外周血淋巴細胞、細胞因子及免疫球蛋白的變化,探究ABOi腎移植及其預處理對受者免疫狀態的影響。對象和方法研究人群 選取2014-09-12~2018-11-11華西醫院泌尿外科采用基于受者初始血型抗體效價的個體化預處理方案,已成功開展ABOi腎移植55例,并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2019年3期2019-07-26

  • 204例肝移植受者服藥依從性單中心分析
    報道顯示,肝移植受者術后出現排斥反應的概率可高達25%~50%[2],其中,服藥依從性差是導致器官移植后排斥反應發生的主要原因[3]。依從性是指一個人的行為(包括服藥、飲食及生活方式)與醫療及指導建議的符合程度[4],提高受者的服藥依從性,對預防肝移植術后排斥反應的發生及提高受者的長期存活率至關重要,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對肝移植受者的服藥依從性現狀進行調查,并初步分析其相關影響因素,旨在為提高肝移植受者的服藥依從性提供相關依據。1 材料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19年2期2019-05-08

  • 初始血型抗體效價對ABO不相合腎移植的影響
    索出一套根據每個受者的初始血型抗體效價水平來制定個體化預處理的方案,截至2017年11月共完成ABO血型不相合活體腎移植40例?,F將初始血型抗體效價水平對ABO血型不相合活體腎移植臨床結局的影響總結如下。對象和方法研究對象本研究納入2014年9月至2017年11月在華西醫院接受ABO血型不相合活體腎移植的40對供、受者。供腎者均為受者的直系親屬或配偶,所有供腎者系自愿、無償將其一側腎臟捐獻給受者,并經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倫理委員會和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審批同意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2018年6期2019-01-18

  • 腎移植受者免疫抑制藥物治療滿意度的調查分析*
    術的完善,腎移植受者存活率得到顯著提高,術后1年存活率在90%以上,5年存活率也超過了70%[3],再者,人們的健康觀念和生命價值觀在不斷發展,醫務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受者滿意度、生活質量等指標。SHIKIAR等[4]指出,藥物治療滿意度是患者對藥物治療過程及藥物治療相關結局的評價和感受,范圍更為狹窄,應與其他方面的滿意度區分開來。腎移植受者為了保證移植器官的長期存活,術后需終身服用免疫抑制藥物(immunosuppressive medication,ISM

    現代臨床護理 2018年11期2019-01-12

  • CYP3A5*3基因多態性對穩定期腎移植受者他克莫司血藥濃度及腎功能的影響
    性對穩定期腎移植受者他克莫司(TAC)血藥濃度和腎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1995年3月-2014年12月于我院行腎移植術并于術后接受以TAC為基礎的三聯抗排斥方案(TAC+麥考酚鈉+醋酸潑尼松)治療且行定期門診隨訪的穩定期腎移植受者98例,收集其2016年1-12月的隨訪信息。采用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檢測腎移植受者的TAC血藥谷濃度,并計算經體質量和日劑量校正的標準化血藥濃度(C/D)值;采用干化學法檢測血肌酐(Scr)水平;采用聚合酶鏈反應-限制性片

    中國藥房 2018年2期2018-07-13

  • 溝通延遲導致的供體來源感染性疾病
    溝通障礙是否會對受者造成可避免的不利影響。本研究回顧了來自器官獲取與移植網絡以及疾病傳播咨詢委員會提供的2008年1月— 2010年6月所有潛在供者相關感染性事件,分析了供者中心、OPO與移植中心溝通障礙的病例。這種溝通不利會對受者造成影響。研究評估了56例感染性事件(包括168例受者),其中18例感染性事件 (48例受者)與溝通不利有關。12例感染性事件中69%的受者(20/29)出現不良結果,其中6例患者死亡。及時準確的提供感染性事件及檢驗報告可以將受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17年2期2017-04-01

  • 應用感染或定植耐碳青酶昔革蘭陰性菌供者器官移植的結果報告
    (14/30)的受者接受了血培養陽性或移植器官感染被定義為供者傳播感染性疾病的高風險組。53%(16/30)的受者接受了移植器官無細菌定植或感染被定義為供者傳播感染性疾病的低風險組。由于供者感染未被充分認識、估計不足或沒有及時溝通,高風險組中有4例受者被證實出現供者傳播的感染。這些受者接受了延遲、短期或不恰當的術后抗感染治療。而高風險組由于接受了適當和及時的抗感染治療,而且療程至少持續了7天的受者并沒有出現供體傳播的感染性疾病。保證應用存在多重耐藥菌的供者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17年2期2017-04-01

  • 腎移植受者術后睡眠質量及非藥物干預的研究進展
    科研綜述·腎移植受者術后睡眠質量及非藥物干預的研究進展楊士來,王曉霞綜述腎移植受者術后早期睡眠質量現狀和影響腎移植受者術后睡眠質量的因素,以期提高腎移植受者術后早期睡眠質量,改善腎移植受者的預后。腎移植受者;睡眠質量;術后;非藥物干預;預后;失眠全球每年死于慢性腎臟疾病、終末期腎病人數高達約73.5萬人[1]。相對于透析治療,腎移植手術作為治療終末期腎病的另一主要手段,不僅降低了終末期腎病病人的死亡率,也提高了病人的生存質量[2-3]。睡眠障礙會導致病人日

    護理研究 2017年27期2017-02-28

  • 抗人類白細胞抗原抗體對腎移植術后長期存活受者移植腎功能的影響
    移植術后長期存活受者移植腎功能的影響賈保祥1, 2康穎2劉杰2徐秀紅1于清2目的 研究抗HLA抗體對腎移植術后長期存活受者移植腎功能的影響。方法回顧性分析 1993至2006年于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行腎移植,并于2007年檢測抗HLA抗體為陽性的143例受者臨床資料。受者均于2010至2011年再次檢測群體反應性抗體,觀察腎功能和存活情況。結果 143例受者中,抗HLA-Ⅰ類抗體陽性13例,抗HLA-Ⅱ類抗體陽性107例,抗HLA-Ⅰ+Ⅱ類抗體陽性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 2016年1期2016-01-23

  • 不同器官來源腎移植受者術后焦慮、抑郁狀態分析
    同器官來源腎移植受者術后焦慮、抑郁狀態分析韋 宏,王天瓊,朱世凱 (四川省醫學科學院·四川省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四川 成都 610072)目的 探討不同器官來源的腎移植受者術后心理狀態的差異,為實施腎移植受者術后的心理干預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112例腎移植受者按不同器官來源分為活體供腎(LD)組、尸體供腎(CD)組、心死亡供腎(DCD)組,比較三組腎移植受者術后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分情況。結果 三組腎移植受者SAS、SDS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5年6期2015-06-23

  • 美國活體肝移植受者的終末期腎病風險
    移植(LDLT)受者的生存率與尸體肝移植(DDLT)受者相近,甚至優于后者。但LDLT術后受者ESRD的發生率報道較少。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學者分析了器官移植科學注冊系統(SRTR)和美國腎病數據系統(USRDS)中2002年2月27日至2011年3月1日首次接受單獨肝臟移植且術前MELD≤25分未接受透析治療的受者,分析LDLT后ESRD的發生率并與DDLT受者ESRD發生率相比較,該研究共納入28 707例DDLT和1 917例LDLT受者。LDLT受者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15年4期2015-04-02

  • 活體供腎移植急性排斥反應發生與供受者年齡的關系
    排斥反應發生與供受者年齡的關系王 振,錢葉勇,李 昆,柏宏偉,李 鋼,范 宇,劉路鵬,常京元,石炳毅解放軍第309醫院 全軍器官移植研究所泌尿二科,北京 100091目的探討活體供腎移植受者發生急性排斥反應(acute rejection,AR)的年齡因素。方法對本移植中心2006年1月-2013年12月327例行活體供腎腎移植受者隨訪,供者年齡≥55歲定義為老年供者,受者年齡<30歲定義為年輕受者。記錄供、受者的臨床基線特征;移植后第1、3、6、12、2

    解放軍醫學院學報 2015年10期2015-03-21

  • 活體肝移植術后肝臟的再生:A2ALL的結果
    和353例肝移植受者納入研究,術后3個月肝體積的潛在預測因素包括全肝體積(TLV)和標準肝體積(SLV)、受者終末期肝病模型(MELD)評分、殘肝及供肝大小、殘肝質量/供者體重比(RDWR)及移植肝質量/受者體重比(GRWR)、殘肝/TLV和移植肝/SLV。結果發現:供肝者術后3個月肝臟增長的絕對值為(676±251)g,百分比為80%±13%,肝移植受者GRWR為1.3%±0.4%,移植肝重為SLV的60%±13%。術后3個月肝臟增長的絕對值為(549±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14年5期2014-04-03

  • 腎移植術后患者新發DSA的預測因素及預防措施
    62例活體腎移植受者術后5年內dnDSA的發生率,研究dnDSA發生的預測因素及預防措施。所有患者術前均經過單抗原微珠法(SABA)檢測證實為非HLA致敏,但其ABO血型相容性各不相同。48%患者術前接受了利妥昔單抗治療,其中主要是ABO血型不合的腎移植受者?;仡櫡治龌颊吣I移植術后資料,結果發現562例受者中27例(5%)出現dnDSA。出現dnDSA的受者慢性排斥反應發生率為41%,明顯高于無dnDSA受者(6%,P<0.001)。dnDSA陽性受者腎功

    實用器官移植電子雜志 2014年3期2014-04-01

  • 腎臟配對捐獻系統
    ,由于活體腎移植受者移植腎平均存活要明顯優于尸體腎[2],因此,很多尿毒癥患者往往傾向于接受活體腎移植,縮短等待時間,獲得更好的移植效果和生活品質。然而,即使有愿意捐獻的活體供腎,供受者之間也存在無法匹配的問題,這種不匹配包括血型不匹配或受者體內存在針對供者的供體特異性抗體(DSA)。腎臟配對捐獻(KPD)是近年興起的用于解決活體腎移植領域供受者不匹配問題的新方法。KPD通常將2~3對或者更多不匹配的供受者之間進行供體配對交換,通過交換使得移植受者能夠獲得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2014年4期2014-03-21

  • 集束化護理對成人肺移植受者術后ICU監護治療期間心理干預效果的研究
    32 652例,受者術后1,3,5,10年累積生存率分別為79%,63%,52%,29%[1]。肺移植延長了受者的生存時間,同時也提高了受者的生活質量[2]。然而大多數研究僅關注生理指標,對心理指標的研究報道較少,目前國內也尚無預防和治療肺移植受者術后心理問題的干預標準。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無錫人民醫院胸科ICU對肺移植成人受者在ICU監護治療期間進行集束化護理,取得了良好的心理干預效果?,F報道如下。1 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 2013年4期2013-09-17

  • 他克莫司代替環孢素治療對肝移植受者新發腫瘤發病率的影響
    的人群,器官移植受者發生腫瘤的風險較高。隨著手術技術的提高、圍術期管理的優化、更優良的免疫抑制劑的應用,移植術后新發惡性腫瘤逐漸成為受者遠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研究報道,實體器官移植受者術后遠期10%~47%的死亡與新發腫瘤有關。肝移植受者術后惡性腫瘤發病率為2%~16%,大大高于同齡健康人群。免疫抑制劑的應用也是器官移植受者術后新發腫瘤的危險因素之一,既往研究發現,與使用他克莫司的腎移植受者相比,使用環孢素的腎移植受者腫瘤發病率較低。但上述兩種藥物對肝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肝移植術前使用索拉非尼與術后并發癥增加無關
    接受原位肝移植的受者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通過分析受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情況與生存率,評估使用索拉非尼與肝移植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的關系。2008年4月至2012年3月期間共有79例受者被納入研究(中位隨訪時間為19.7個月)。研究對象被分為兩組,15例受者在肝移植術前持續接受索拉非尼治療至手術當天(索拉非尼組),劑量為200~800 mg/d,根據受者耐受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進行調整;64例受者未接受索拉非尼治療(非索拉非尼組)。兩組受者年齡、性別、肝硬化程度、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 2013年3期2013-08-15

  • 中國心死亡器官捐獻與腦死亡器官捐獻腎移植受者預后比較
    ,DBD)腎移植受者的預后一直受到學界的關注。王長希等學者對2007—2012年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廣州醫學院附屬第三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實施的44例DCD腎移植和50例DBD腎移植受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分析,比較了兩組受者的臨床預后。研究結果顯示,94例受者平均隨訪時間為25.5個月,1年和2年移植腎存活率分別為96.8%和95.2%。共有26例(27.7%)受者發生了移植腎功能延遲恢復(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其中3例發展為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 2013年2期2013-08-15

  • 夜間手術與腎移植受者的不良預后無關
    要通宵進行。因為受者手術時間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供者的死亡時間,如果為了安排受者的日間手術而延遲供者手術,可能造成供者循環系統不穩定進而導致供器官功能喪失。冷缺血時間是預測腎移植術預后的一個重要指標,尤其對于接受尸體供腎的受者,供腎冷缺血時間應在18 h以內,超過18 h,則移植腎存活率將顯著下降。為了盡量縮短冷缺血時間,腎移植術通常作為急診手術通宵進行。但是,目前關于夜間手術對腎移植受者預后的影響還存在爭議。為了確認這個問題,澳大利亞Innsbruck醫學院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 2013年4期2013-08-15

  • 實體器官移植長期效果
    內容編譯、整理為受者及移植物的長期存活情況、影響實體器官移植長期效果的因素、改善受者健康相關生活質量及移植物功能三部分內容,供國內移植同道們學習、交流。1 實體器官移植長期效果1.1 腎移植長期效果截至2012年5月29日,美國器官獲取和移植網絡(Organ Procurement and Transplantation Network,OPTN)最新資料顯示[1]:兒童腎移植受者存活率極佳,成人腎移植受者存活率明顯低于兒童受者,兩者移植腎存活率相近,至移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 2012年3期2012-12-13

  • 老年腎移植受者的預后及相關因素
    。與此同時,移植受者等待腎移植的時間不斷增加,人類期望生存時間不斷延長,接受腎移植的受者年齡不斷增大,此時,老年腎移植受者所占的比例不斷增加,尤其我國正在邁入老齡化社會之際,如何對待和處理這一特殊群體也成為移植界所面對的重要問題。老年腎移植受者的預后究竟如何呢?這曾經是一個頗受爭議的問題,它關系到老年ESRD患者是否能夠接受腎移植。2005年,美國ESRD患者已近半數>60歲,出于安全和方便的考慮,老年ESRD患者以往傾向選擇透析治療,但1999年新英格蘭

    腎臟病與透析腎移植雜志 2012年3期2012-05-10

  • 活體肝移植解剖外旁路血管重建能否挽救移植肝?
    移植肝動脈通常與受者肝動脈直接吻合,即解剖性肝動脈重建。但是,外科醫生在血管重建時經常會遇到一些難題,例如肝癌患者術前多次介入治療導致自身肝動脈損傷或者既往肝臟手術導致肝動脈硬化、狹窄等。這時候,就不得不將移植肝動脈與受者另外的動脈進行重吻合,也就是解剖外旁路血管重建。這種情況下,肝動脈的供血可能受影響,移植肝的肝內膽管可能會發生壞死,以至產生不良后果。日本九州大學的研究者回顧性分析了在他們中心采用解剖外旁路血管重建的LDLT受者的預后情況。研究入選199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 2011年1期2011-08-15

  • 擴展標準心死亡供者肝移植受者近期療效
    。為了確保肝移植受者安全,DCD的選擇標準相當嚴格。為進一步緩解器官短缺,研究者考慮適當擴展DCD篩選標準。對此,英國學者報道了他們的經驗。經過嚴格篩選共63例DCD供肝用于移植手術。所有受者按照不同的DCD選擇標準分為兩組:標準DCD組(n=33;年齡≤60歲,體質量指數<30 kg/m2,熱缺血時間≤30 min,冷缺血時間≤8 h)和擴展DCD組(上述標準DCD組4項指標中有1~3項超標。n=30;年齡≤69歲,體質量指數≤37 kg/m2,熱缺血時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 2011年4期2011-08-15

  • 感染和免疫抑制劑相關神經毒性可能不是引起肝移植后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的主要因素
    性引起。將肝移植受者免疫抑制方案從三聯改為單用一種藥物或者降低劑量可能有助于減少藥物相關神經毒性,從而降低CNS并發癥發生率。美國學者分析了1999—2008年單中心395例肝移植受者術后CNS并發癥的發生率、臨床表現、病因和結局。這些受者的術后免疫抑制方案采用維持較低血藥濃度的他克莫司。該研究納入的CNS主要臨床表現包括持續的精神狀態改變、神經系統局灶征、嚴重的頭痛和癲癇。結果395例受者他克莫司12 h血藥谷濃度均維持在目標濃度內。共64例(16.2%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 2011年4期2011-08-15

  • 肝移植受者焦慮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
    應等問題給肝移植受者的康復帶來負面影響,許多受者在術后產生各種不良情緒。焦慮是肝移植受者術后最常見的負性心理反應,不僅使受者的治療依從性降低,還極大地影響受者的術后生存質量[3]?,F以成年肝移植術后受者為研究對象,調查其焦慮狀況并分析其影響因素。1 對象與方法1.1 研究對象 2008年 5月—2008年10月在廣州市某三級甲等醫院隨訪的肝移植受者。將肝移植受者按時間段分組:第1組為術后1個月~6個月,第2組為術后6個月至1年,第3組為術后1年~3年。①研

    護理研究 2010年31期2010-09-25

  • 1例二次活體親屬腎移植受者圍術期護理1)
    提高,但仍有部分受者由于各種原因出現移植腎失功或者丟失,需要再次腎移植。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再次移植是移植腎失功后的最佳選擇[1],但再次腎移植術后各種并發癥發生率又高于同期首次腎移植[2]。此外,首次和第2次腎移植均為活體親屬供腎比較少見,受者的心理壓力較大,圍術期的護理問題比較突出。護理人員應積極采取措施幫助受者平穩度過圍術期。2009年5月我院對1例活體親屬腎移植后移植腎失功的受者進行了二次活體親屬腎移植,現將護理體會報道如下。1 病例介紹病人,男,4

    護理研究 2010年25期2010-08-15

  • 中國肝癌肝移植現狀
    中國內地對肝移植受者選擇標準尚未達成共識。中國肝移植受者相當大一部分為肝癌患者,其中約一半超出米蘭標準。我們采用中國肝移植注冊(China Liver Transplant Registry,CLTR)登記的數據,分析肝癌肝移植受者的病理學特征和預后,比較符合米蘭標準、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Francisco,UCSF)標準、杭州標準和復旦標準的肝移植受者預后情況。截至2009年11月,CL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 2010年4期2010-02-09

  • 活體供腎配對捐獻聯合脫敏治療有助于提高存在抗HLA抗體或ABO血型不合的受者腎移植療效
    型不相合的一對供受者與另一對出現類似情況的供受者交換供腎,以獲得相容的匹配完成移植。以此類推,供腎交換或傳遞可在多對供受者之間進行,又稱為多米諾配對捐獻。脫敏治療目前主要有兩種方法,大劑量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漿置換聯合小劑量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隨著更復雜的免疫表型檢測技術的發展以及對KPD和脫敏治療的進一步認識,研究者可以預測不同表型的供受者更適合采用哪種方法來提高移植成功率。美國霍普金斯醫學院的研究者就這些方法的臨床應用進行了綜述。KPD通常適合免疫因

    中華移植雜志(電子版) 2010年2期2010-02-09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