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作者

  • “差別感受性”寫作教學如何聚焦“人性”
    知曉,那么作為寫作者如何去接近并走入他人,從而完成他者心靈圖景的描摹與刻畫?哲學家萊爾對此問題也有過概述,引起了眾多學者的研究與探尋,這就是著名的“他心問題”,當然這一概念的內涵與外延比我們寫作上的研究更廣闊?;氐皆掝}上,人性描寫如何落地,我覺得不是簡單的猜測,也不是傳統意義上通過動作、語言、外貌來揣測。萊爾在最后也說了:“外在的種種智力行為,并不是研究心靈活動的線索,它們就是心的活動?!彼?,人物的行為舉止就是這個人心靈圖景的物流活動,也是人性的一種外顯

    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 2022年3期2022-03-02

  • 白馬
    倦了城市生活。寫作者決定離開望城一段時間,去卡爾里海嘗試另一種生活。臨行前,寫作者坐在居所的花園里。他仿佛聽到花園里有人在和他傾訴著:夜之邊境。雨后,花園呈現頹之美。植物和假山,人造風景,在雨霧中,在夜境中。隱秘的坍塌,隨時都可能發生。塑像,不能還原成人。塑像再一次死亡。更多的,隨著隱秘的坍塌,接踵而至的是更多的死亡。我聽見卡爾里海呼喚我。那寫作者在虛構中命名的海??柪锖?。我同樣沉浸在虛構的迷霧之中。詞語懸崖上的監獄,懸空在那里。我是其中的一個囚徒。我企

    滿族文學 2022年1期2022-01-21

  • 體裁分析視角下記敘文文體中寫作者聲音的建構
    二、記敘文中的寫作者聲音寫作者聲音(voices)是目前二語寫作研究領域中的熱門話題。很大程度上,對寫作者聲音的研究可以說成是對寫作者身份(writer identity)研究的補充。目前,學界對寫作者身份概念的研究由來已久,大部分的研究主要是通過對寫作文本的研究來分析文本寫作者是如何建立自己身份的(Hyland,2008;Zhao,2017)。 而關于“身份”這一術語的研究是二語習得研究領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從社會文化這個角度看,“身份”不是單一而孤

    現代英語 2021年17期2021-11-22

  • 才盡的恐懼
    造力是造化賦予寫作者的一項卓越天資,寫作者具有這一稟賦之后,便再也無法接受自己有一天會失去這種能力。江郎才盡的擔憂,會像夢魘一樣,時刻縈繞在每一個寫作者的心頭。然而,如同江淹在夢里被郭璞索回五色筆,從此詩作再無佳句的例子比比皆是。曾為英國文學偶像、引領先鋒主義的王爾德,人生后期落魄到熟人一看見他就躲,喝酒都要賒賬的地步。他于困厄中寫信告訴朋友,做夢死后去到天堂,天使抱著一大摞書攔在門口問他,王爾德先生,你還有這么多書沒寫,怎么就來了?其實他不是不想寫,而是

    中國新聞周刊 2021年42期2021-11-22

  • 淺析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議論文寫作中的寫作者身份構建
    、引言近年來,寫作者身份(writer identity)構建問題一直是二語習得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在這一議題的研究中,寫作者聲音(voices)的研究也得到了廣大專家學者的重視。目前,關于寫作者聲音的研究已經日趨成熟,已經出現經過實證的寫作者聲音模型。寫作者聲音在很大程度上是寫作者身份的話語層面的展現,因此,文章試圖提出適合本次研究的寫作者聲音分析模型,并通過基于此分析模型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總結,最終找出影響非英語專業學生英語議論文寫作中的寫作者身份構建

    現代英語 2021年10期2021-11-20

  • 編者的話
    在大腦中。一個寫作者,面對生活的敏感和觀察之細致,在執筆為文時將會得到充分的表達。文學作品是生活經驗的一種表達。作者想要表達的,當然更多的是在文字之中或之外。要知道,作為文學,本身就是一門關于生活的學問,作者對生活的體悟就都在作品中了,是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經由寫作者的再創造,所以文學也離不開寫作者對生活的觀察和研究。怎樣將生活的體驗轉換為文字,再融入思想和藝術,這就考驗著一個寫作者駕馭文字的本領。作家書寫生活中遇到的人,書寫他們的經歷;書寫者的心思,早已蘊

    伊犁河 2021年3期2021-09-18

  • 以人為本乃寫作之本
    。言語依賴,指寫作者習慣于挪用或套用他人語言來表達自身情感?!蛾P于寫作》指出:“當你用他人的表達方式或語匯,試圖寫出自己的真實經歷,便等于跟你的所見所聞隔了一層?!碧子盟孙L格,寫作者也許會感到便捷,但寫出來的內容難免失真,因為它并非直接出自你獨特的原初體驗。例如,寫月光下含苞待放的荷花,很多人習慣把它比作亭亭玉立的少女,或是害羞的小姑娘。請看曹文軒《草房子》里的描寫:“幾支尚未綻開的荷花立在月色下,像幾支碩大的毛筆,黑黑地豎著?!鼻?,個性表達源自獨特的原

    閱讀(教學研究) 2021年3期2021-06-03

  • 引言:細語的眾聲
    學,可能是一個寫作者一生最好的時光??墒?,今天有多少寫作者有一個6月般激情熾烈的起點?又誰能保證,他們之中誰能經歷季節的鍛造走向11月的成熟,文學金屬般質地的成熟?這個專題也是早在計劃中。專題的題目“青年沖擊”(或者說“青年震蕩”),據說是一個20世紀60年代的舊詞,卻被選為《牛津詞典》2017年的年度詞語。好像有一段時間,中國的報紙雜志也熱心于選年度關鍵詞,比如《新周刊》。當然,這個詞怎么來的,它的來歷,有沒有什么《牛津詞典》選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這

    花城 2021年1期2021-03-24

  • 二語寫作中英語寫作者身份構建的理論及影響因素研究
    研究領域,英語寫作者身份(writing identity)這一問題日趨受到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重視。Ivanic(1998)[1]、Gee(2000)[5]以及Hyland(2005)[6]較為系統和深入地詮釋了寫作者身份這一概念。Tang 和John(1999)[7]以及Hyland(2002)[8]對如何構建研究寫作者身份提供了分析依據。Pittam 等(2009)[9]以及Kinder 和Elander(2012)[10]從寫作者身份信念的角度做了研究

    昭通學院學報 2021年1期2021-01-31

  • 主持人語(5)
    實地寫下了長期寫作者的一種刻骨體驗:失敗感,這其中包含了對所寫文字乃至寫作行為本身的懷疑。但可貴的是,他能把失敗感轉化為鼓舞的力量,并以之支撐自己繼續寫下去。寫作本身是一種西緒福斯式的反抗虛無的行為,正如詩人陳律所說:“寫作其實很虛無,可你又只能寫作。 如此,只能認為此種寫作的虛無于寫作者是珍貴的?!睂懽鞯你U撌揭饬x也于此凸顯。車前子還寫下他對“當代詩”的叛逆觀念,他理想中的詩不是“句子”,而是“字的放大”或“爆炸”,因為句子受秩序的規約,從而讓詩歌表達失

    詩歌月刊 2020年12期2020-12-23

  • 創作談
    ,和讀者、其他寫作者進行溝通交流?!昂谒{”帶給了我嘗試寫小說最初的標準和方向,豆瓣上的讀者則令我感到不孤獨。在這里我想重點談一下“黑藍”。我在高中時期開始關注“黑藍”,當時“黑藍”上涌現出了一大批認真進行小說寫作實踐的作者,他們不僅將此視為一件極為嚴肅的工作,亦秉持客觀、審慎、開放的態度對彼此的作品進行高效的探討。這也導致我很快放棄了這個論壇,因當時的自己并不能理解這樣的寫作與交流。當我開始學習小說——也就是差不多五六年之后,“黑藍”已經步入晚年,許多活躍

    雨花 2020年2期2020-11-22

  • 感知建構世界
    些獨特的密碼,寫作者與敘述者的分離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他總是將自己隱身于人物敘事之后,《微暗的火》中的謝德與金波特、《洛麗塔》中的亨伯特皆是如此。他們或是冥想世界,或是幻想自我,或是欲望他者,相同的是,他們都在寫作中重構了眼前的世界。由此,我們可以在納博科夫筆下不同人物的自我寫作中,了解到他們看世界的不同方式,并從不同人物對位的關系中,窺知納博科夫反諷的世界觀。關鍵詞:納博科夫;寫作者;感知;反諷作者簡介:付薇(1995-),女,漢族,四川樂山人,四川大學

    青年文學家 2020年30期2020-11-18

  • 與白紙的對話(創作談)
    唐力當一個寫作者坐在桌前,在傍晚的時分,他面對了一張白紙。當他寫作的時候,我不知道他是否面對心靈?但最為真切的、實實在在的,他面對了一張白紙,他將展開一場曠日持久的與白紙的對話。就如他將與一個內在的我對話?;蛘哒f,他將與另一個、看不見的、虛設的、潛在的靈魂對話。有時,在虛空中,他面對的是一大群的靈魂。他說話,對一大群靈魂說話。稿紙,是潔白的。在黑夜和白晝的間隔,白紙有一種曖昧的身份:它屬于白晝又屬于黑夜。仿佛將紙捅破,寫作者就由白晝進入到黑夜之中。反過來,

    陽光 2020年7期2020-07-09

  • 論寫作(創作淡)
    海 男寫作者要經歷許多事許多人更要走許多路,才可能成為一個作家,這是傳統賦予寫作者的說法。不錯,生活的體驗對寫作者們來說非常重要,但為什么那些經歷了眾多故事的人無法成為作家呢?除了宿命之外,我想說的是真正的寫作者,他們絕對是游離于蕓蕓眾生的另一群人。寫作者與蕓蕓眾生者的區別在于,一個俗世者看到一朵花的凋亡時看到的僅僅是一堆僵尸而已,而寫作者卻從一朵玫瑰的凋零聲中,傾聽到了黑夜中一朵花正在秘密中輪回轉世的場景……那么,如何去解決寫作與現實的沖突矛盾,這或許是

    星星·散文詩 2019年35期2019-12-29

  • 洛朗絲·柯賽:寫作是黑暗的事業
    不難想象。一個寫作者一生筆耕不輟,至死方休,又能得享高壽,備極哀榮,實在極為奇怪。然而,我們多見無數寫作者著作等身、功成名就,又是怎么回事?真相是,寫作者一直在重復自己,嚴肅的寫作早已死亡。絕大部分寫作者逃脫不了這種宿命。所謂大師,亦是如此。嚴肅寫作,重復即死亡。然而,不重復是何其之難。絕大部分寫作者,一生或許只寫了一篇文字,其余的都是重復。重復不是反復,一個寫作者一生會反復書寫同一主題,很正常。問題是,他關于此主題的闡釋千篇一律,他呈現此主題的敘述大同小

    文學教育 2019年35期2019-11-27

  • 深入生活的勇氣
    ,這個內核包括寫作者要關注的事物,關心自己內心的思考,思慮文章中各種人和事物之間的關聯。如此,作品才會呈現寫作者筆下的豐富和復雜。這不但有寫作技巧的支撐,同時也要有豐厚的生活積累,這樣的文章才能體現寫作者的追求和能力。二是有一種深度。寫作者往往表達的是一種較為個人化的心境、情緒,或者是發呆時的一個激靈,走路時一種偶降而至的靈感,閱讀時捕捉到的瞬間感覺。這些文章有的主題幽深,有的雖說清淺,但卻有寫作者對生活生命的深思,這是一種單線式的縱深,沒有普遍性。所以,

    新作文·初中版 2019年8期2019-09-25

  • 洛朗絲·柯賽:寫作是黑暗的事業
    不難想象。一個寫作者一生筆耕不輟,至死方休,又能得享高壽,備極哀榮,實在極為奇怪。然而,我們多見無數寫作者著作等身、功成名就,又是怎么回事?真相是,寫作者一直在重復自己,嚴肅的寫作早已死亡。絕大部分寫作者逃脫不了這種宿命。所謂大師,亦是如此。嚴肅寫作,重復即死亡。然而,不重復是何其之難。絕大部分寫作者,一生或許只寫了一篇文字,其余的都是重復。重復不是反復,一個寫作者一生會反復書寫同一主題,很正常。問題是,他關于此主題的闡釋千篇一律,他呈現此主題的敘述大同小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9年12期2019-09-10

  • “散文文體之辨”五人談
    可以團結大多數寫作者。一個詩人或許從未寫過小說,一個小說家也有可能幾乎不沾染作詩,但他們幾無可能繞過散文寫作。退一萬步說,他們總得寫寫創作談吧,這也算是一種散文了。散文如此之包容與廣泛,既有可能讓我們漠視了它,也有足夠理由讓我們認真揣摩它。本刊近年多次組織專題,討論散文的專業性、散文之真等多項議題,得到業界和廣大讀者的關注。這一期繼續推出相關話題,著眼于散文辨體,目的是進一步深化對散文寫作的認識。辨體,既是對散文體式的辨識,也是對這種體式的辯護,無論在哪個

    福建文學 2019年8期2019-09-01

  • 論寫作(創作談)
    海男寫作者要經歷許多事許多人更要走許多路,才可能成為一個作家,這是傳統賦予寫作者的說法。不錯,生活的體驗對寫作者們來說非常重要,但為什么那些經歷了眾多故事的人無法成為作家呢?除了宿命之外,我想說的是真正的寫作者,他們絕對是游離于蕓蕓眾生的另一群人。寫作者與蕓蕓眾生者的區別在于,一個俗世者看到一朵花的凋亡時看到的僅僅是一堆僵尸而已,而寫作者卻從一朵玫瑰的凋零聲中,傾聽到了黑夜中一朵花正在秘密中輪回轉世的場景……那么,如何去解決寫作與現實的沖突矛盾,這或許是一

    星星·詩歌理論 2019年12期2019-04-24

  • 云卷云舒間
    夜還是挺涼的。寫作者寫出來的小說,是大還是小,是編輯看稿子之后要做的判斷。有些寫作者有本事把一個特別小的事寫得讓人讀了覺得是看了一個大得了不得的故事。也有相反的,本來是個大題材,不知道怎么回事,寫出來的作品總看著局促,讀者也困惑,為啥這么大的題材,應該有的大格局偏偏沒架起來?寫作者在寫作的時候發生了什么,導致結果如此不同?還有一種情況,有些寫作者成功地把自己的性別隱去了,當讀者讀他們的作品的時候,總會忽視作者的存在,故事情節牽動讀者的感情走向,人物的一舉一

    星火·中短篇小說 2019年1期2019-01-07

  • 詩歌的誠意(隨筆)
    ?;蛘哒f,如果寫作者事先就沒有創作出(對,是創作)“未說出”的那部分,那么,讀者的閱讀之旅也將在文本的盡頭戛然而止。所謂的意外或驚喜,對于寫作者而言,其實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對于讀者,卻是另外一番感受。事實上,“未說出”的那一部分才是成就這首詩的關鍵,猶如海床與灘涂的關系,所有的平靜或洶涌都不是無中生有的。這一點,只有聰慧的有閱讀教養的讀者才會發現,他甚至還能由此開啟自己的經驗,用自己的理解來拓展或重塑這首詩的界面。所以,當詩人在創作一首詩歌的時候,他至

    星星·散文詩 2018年22期2018-12-29

  • 淺談寫作者面對的主觀和客觀
    一直沒有弄清楚寫作者面對的主觀和客觀是什么樣子的。寫作者都要面對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困擾,仿佛分清了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之后,寫作教學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于是,朱伯石先生提出了“三級飛躍”的寫作理論?!叭夛w躍”說的特點是,在物(材料、生活)到“意化”之間發現了“感知飛躍”這個中介,使得客觀生活、材料通過感知為意化創造了條件,使意化成為可能。并在意化到外化之間發現了內孕這個中間環節,實現意化向外化的轉化。但是,“三級飛躍”中的“內孕飛躍”與劉錫慶先生的雙重轉化

    語文教學與研究(綜合天地) 2018年9期2018-11-25

  • 機器詩人及其他
    煉,對于真正的寫作者來說,它會是生活本身?!盎睢钡绞裁淳辰?,“寫”就到什么境界。寫作的過程,是寫作者逐漸提升、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的過程;寫作的意義,是把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的過程里的種種傳遞給讀者,讓他們的生命生出光亮。詩歌寫作的難度,不在于語言和技巧,而在于寫作者自我的人生書寫。如葉燮《原詩》中所說,詩中見詩人面目是極高的一重境界。而此中難處,不在寫作者是否有呈現自己面目的意識和能力,更難在,作品中呈現的寫作者是否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

    新文學評論 2018年2期2018-11-13

  • 主編薦語
    有些寫作者出道時可用“橫空出世”“洛陽紙貴”來形容,眾人擁躉,接著流星般消逝在浩繁的文學星空的“暗處”,仿佛文學創作的宇宙里也有一個“黑洞”;有些寫作者成功之后,沒有更大的進取,在文本上反復復制自己,僅僅為了刷“存在感”,保住點“江湖名號”;還有的寫作者在第一搏擊結束后,養精蓄銳,再次登“華山之巔”拔劍迎戰。其實,文學創作的對手或“敵人”是寫作者自己,挑戰自己是寫作者最根本的文學競技。朦朧派代表詩人之一梁小斌先生當屬后者,近年來他雖暫別詩歌創作,但他依舊在

    詩歌月刊 2018年7期2018-09-18

  • 寫作者的世界
    陳應松寫作是寫作者唯一的世界,是因為,在你寫作的時候,在虛擬的過程中,你發現這個世界對于你,有著驚人的可操控性,這個世界是屬于你一個人的,可以擴展你身體所達不到的疆域,還可以為自己找到最舒適的位置。寫作帶給我們自我放逐和鞭策的快樂,讓記憶把我們內心久已封凍的溫情調動起來,從而串起一個真正屬于自己需要的、美好的、充滿了人道情懷和倫理高度的世界。寫作是讓我們深刻地領受生命和精神的缺憾,而不是盡情揮霍生命的圓滿。從這一點來說,寫作對于我們認識人類自己,認識我們生

    長江文藝·好小說 2018年8期2018-08-17

  • 英語寫作者身份建構研究:概念、理論與方法
    )0 引言1 寫作者身份的概念英語中,“identity”一詞源于拉丁語“identitas”,字面意思是“同一性”。根據《牛津英語詞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 “identity”意為“一個人或事物是其本身(而非其他)的狀態或事實”。但隨著時代發展,人們不再認為身份只是一種個人的、內在的、靜止的“狀態或事實”,而是在社會互動中不斷發展和變化(陳新仁,2014)。身份被看作是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受個體因素與社會因素影響,具有多維

    外國語文 2018年2期2018-05-26

  • 推薦人語
    怎樣,作為一個寫作者,她已經有了很多,余下的要我看,便是她自己在寫作上的造化能力了。陳 濤(散文家、文學博士):故鄉是永恒的創作母題,它為每個寫作者提供源源不竭的創作資源,對年輕寫作者而言更是如此。彭至純的三篇作品《風臨街的乞討事件》《墻上的“錢”》以及《葬禮隨想篇》或從少年記憶或從現實觀照入手,為我們呈現出故鄉小鎮的群像風貌與內蘊其中的世情人心。這三篇作品看似散亂,實則探討了一個共同的主題,即生存?!讹L臨街的乞討事件》寫乞丐為了生存的所作所為,以及奶奶對

    福建文學 2018年4期2018-05-24

  • 《身邊人》寫作指導
    一樣是為了考查寫作者的語文素養,而提示卻很少,想要創造性地完成寫作,寫作者要有很強的自我激發能力。寫作的“題中應有之義”有哪些呢?一、寫作要有創造性。1. 內容新穎。寫身邊的人,最好選與眾不同的人來寫,寫其與眾不同的一面,最好從一個能給人新鮮感的角度去寫。2. 情志真誠。對身邊人的情感的深度拿捏要準確,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具體、真切。3. 寫法個性。是要寫一個認識過程,還是一個鏡頭?是二人對比描述,還是群像描寫?是正面敘述,還是側面描寫?無論哪一種寫法,都最好

    廣東第二課堂·初中 2018年4期2018-05-08

  • 張煒稱寫作者要對時代表現出巨大的善意
    ,他始終堅信:寫作者要對這個時代表現出巨大的善意,而不是一般的善意?!皩懥怂氖嗄?,或許夠長了,但有時又覺得一切才剛剛開始,一切都很新鮮也很初步。有大量新作品等待寫出來,一時沒有精力或沒有準備好而已。從事寫作這種極復雜的工作,往往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時間才搞得明白一些技術層面的東西。就是說,到了六十歲左右才剛剛有一點成熟感,可惜身體遠不如過去了,再進行巨量的創作是不可能了。這是多么矛盾的一件事,但沒有什么好的辦法。從中國到外國,許多寫作者都感慨過這個事。心里

    文學教育 2018年2期2018-02-26

  • 促進學生發展的作文活動設計研究
    人組成;X 是寫作者;P是評價組)。這個寫作模式結合了傳統語文作文教學的經驗,采用了以合作為特點的學習方式,重在提高學生的寫作元認知能力,最終達到提升學生寫作能力的目標。整個寫作過程包括三個部分(寫作、修改和評價)和六個步驟(寫什么、怎么寫、朗讀與傾聽、建議與修改、成文與自評、展示與評價),具體內容見圖1。圖1 ZXP作文活動模式流程圖(1)確定“寫什么”,由3個左右問題組成。指導者可以靈活運用這些問題,啟發寫作者思考。另外,還可以用“還有”“假設”“但是

    上海課程教學研究 2018年1期2018-01-23

  • 機器詩人及其他
    煉,對于真正的寫作者來說,它會是生活本身?!盎睢钡绞裁淳辰?,“寫”就到什么境界。寫作的過程,是寫作者逐漸提升、完善自己,使自己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的過程;寫作的意義,是把成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的過程里的種種傳遞給讀者,讓他們的生命生出光亮。詩歌寫作的難度,不在于語言和技巧,而在于寫作者自我的人生書寫。如葉燮《原詩》中所說,詩中見詩人面目是極高的一重境界。而此中難處,不僅在寫作者是否有呈現自己面目的意識和能力,更難在,作品中呈現的寫作者是否是一個真正意義上

    中國詩歌 2017年12期2017-11-15

  • 寫作
    曾圣偉一個寫作者的內心通常極度堅強的脆弱。寫作本身就是一件孤獨的事情,他在喧囂抑或平靜,復雜抑或簡單,黑暗抑或光明的時代中醒來,醒來便是一件無比孤獨的事情。他見到了平靜背后的喧囂,簡單后面的復雜,光明之下的黑暗,實際上百無聊賴,如果他要活著,務必走進時代的囚籠中,關在一個鐵屋里,透過窗,看著時代前行而捶胸頓足,吶喊無聲,彷徨無措,便用一些文字作刀向時代砍去。文字有用嗎?寫作者的文字通常在這個時代百無一用,卻在下一個時代振聾發聵。所以,寫作者本人亦是一個孤獨

    臺港文學選刊 2016年3期2017-08-11

  • 名家V語
    一個安靜的寫作者毫無疑問蘇童是中國當代短篇小說的大師、巨匠,代表了短篇小說最高的程度?!穹翘K童是一個安靜的寫作者,他始終保持著一份平靜的心情,平靜的生活,他自稱是“老農”,像菜農一樣種自己的地,把菜提到市場上去賣?!惤üμK童的小說非常簡單,能用簡單的敘事去講述一個生活中并不簡單的事,沒有太多的技巧,也沒有微言大義,但讀后卻有很多有意思的東西讓你品味?!愃己?/div>

    文學少年(繪本版) 2017年4期2017-05-30

  • 不如尋找一個退出寫作的理由(創作談)
    寫小說,才能讓寫作者感受到不受約束的自在……小說沒那么重要,寫也不重要,但“寫小說”在個體的寫作者心目中可能怎么丈量都不為過。我可以在我的小說中破口大罵,喪心病狂,傾瀉滿滿的惡意,唯有小說可以讓一個人完全放松下來去跟這個世界較較勁兒。盡管我們知道,所有的較勁或者謾罵詆毀,都將以失敗告終,但有時候,不這樣做一做、試一試,不去卯足力氣推一把那個龐然大物,活著又有什么意思呢?我這樣說,不是說寫了小說活著就有意思了,恰恰相反,寫小說等一切藝術活動要證明的就是活著是

    西湖 2016年1期2016-12-08

  • 文學的可能性(散文觀)
    的歷史都只能是寫作者眼中的歷史。歷史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或者說,歷史有真相嗎?無論行走其間,還是行走其后,寫作者所看到和所書寫的僅是寫作者眼中的歷史而已。寫作者僅能呈現一種自己看到或想象到的可能性,更多的可能性必須交給讀者來完成。寫作者是一,讀者便是無窮,文學因此而多彩;寫作者是九,讀者便是零,文學因之而黯然失色。

    安徽文學 2016年2期2016-02-03

  • 詩空間
    這是一個成熟的寫作者所賦予語言的一種能力,它直達人心,卻毫不矯情。南方成名于網絡,但她沒有沾染網絡詩人常見的輕、躁、狂的毛病,她的詩清晰而明快,總能在輕言細語里擊中我們內心那片柔軟的地方。這組作品在承繼了她早期風格的同時,又加入了更多硬朗的元素,孕育出豐滿的人性力量。我一直關注許玲琴的寫作,總覺得她的詩過于“唯美”,缺少獨特的發現,但這次在讀了她的《良夜》等幾首作品后,感覺她有了變化,抒情不是問題,但控制情緒卻能體現一個寫作者的稟賦,惟有在承受無數次“敗筆

    長江文藝 2016年1期2016-01-06

  • 寫小說的理由(創作談)
    竹作為一個小說寫作者,我已經不太考慮讀者閱讀的理由了,只考慮自己寫作的理由。這不是無視讀者,而是不想將自己的意愿強加于人。因為小說并不是生活的必需品,一個人讀不讀小說無關緊要,讀與不讀都無需太多理由。但作為一個小說寫作者,我必須寫小說,盡管小說也不是我的生活必需品。那么,一個小說寫作者必須寫小說的理由何在呢?首先,小說寫作者不寫小說就不成其為小說寫作者。所以,可以這樣說,寫作是其存在的方式。這種存在無關生存,而是確立一種身份,即我是誰?對于我來說,這種身份

    大家 2015年5期2015-12-01

  • 上帝說要有光,就有了光
    。我一向認為,寫作者和他所面對的世界是一種敵對的關系(如果“敵對”這個詞有些嚴重的話,我可以換成諸如“對立”這樣相對溫和的詞),他天生帶著啄木鳥的目光打量出現在它面前的樹木和森林,即使再被贊譽為“盛世”的時代在寫作者的筆下也是傷痕累累的,魯迅那句“揭出病苦,引起療救的注意”雖然是不為人所喜的老話,卻是寫作者必須秉承的至圣法則。這部《饕餮綜合征》就是遵循這種寫作原則的產物,代表了我這段時間內的寫作方向。應該說,《饕餮綜合征》是一部關于信仰的作品,或者更完整一

    百花洲 2015年6期2015-04-18

  • 母語在二語寫作過程中的使用 ——一個雙語應用的體驗過程
    二語寫作過程中寫作者是如何運用兩種語言完成寫作任務的。研究采用了定性多個案研究方法,運用有聲思維、訪談等手段收集數據,進行主題分析。本研究分別在中澳兩個國家的,三所大學中,對24名二語寫作者的寫作過程進行分析研究。分析結果指出,二語寫作中非認知因素的影響不可忽視;二語寫作是一個雙語應用的體驗過程。二語寫作; 母語; 雙語體驗自上世紀80年代初起,二語寫作研究從專注于文本研究,開始了向關注寫作過程研究的轉向。這一趨勢至今,已經歷時30多年。在此期間,寫作過程

    語文學刊 2015年18期2015-02-14

  • 卷首語
    說寫作這件事。寫作者與日常生活的饒舌者驚人相似的一點是,他們都急于表達現實的壓迫、內心的欠缺、不滿、痛苦或者渴望,他們都有太多的話想說,只不過寫作這種方式,看上去既優雅又卸卻了很多言說的負擔和顧慮,而有使命感的生動傳神的文字,因為對時代色彩、生存本質、人心曲折的真實記錄,終究成為文學的意義。我常拿文學與宗教并論,我拿她們作比較,理由并非是很多寫作者視寫作為生存的宗教,不惜拿命相博,而是因為文學與宗教同樣為我們分辨善惡的能力加分,幫助我們在內心更好地建立起愛

    文學港 2014年9期2015-01-04

  • 本刊主編稱贊湖北高考作文題具有開放性
    以說有意義。從寫作者的角度來說,這個題目非常開放,它為考生提供了多種寫作的可能性,每個考生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去尋到自己最感興趣的主題生長點。再從命題者的角度來說,這個題目能拉開考生的距離,有利于高校選拔人才。它乍看上去很好寫,但要寫出佳作來卻并不容易。要寫出佳作,必須做到兩個融合,一是感性與理性的融合,二是情思與哲思的融合。怎樣才能實現這兩個融合?最重要的一點是,寫作者必須具有一定的想象力。有了想象力,寫作者才可能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結合

    語文教學與研究 2014年27期2014-08-15

  • 黑白
    記住,這其實是寫作者的一種悲哀。其二便是舉了一個例子來說明一個也許不成什么道理的道理。宋代有一本叫《墨客揮犀》的書,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有一位六十多歲的“郎官”,討了一堆老婆,因為“須已斑白”,便讓大、小老婆來幫他“鑷之”。結果大老婆怕他顯得年青,為小老婆們“所悅”,“乃去其黑者”;小老婆們希望他顯得年青,“乃去其白者”。這樣,不到一個月,此公的胡須便一根也不剩了,面額和下巴成了光溜溜的不毛之地(“不逾月頤頷遂空”)。就趣味而言,世上的人都是各有所好的,批評

    粵海風 2014年1期2014-02-12

  • 尋找內心的突圍
    能洞見到寫作對寫作者提出的要求。也許可以說,突圍是寫作對寫作者提出的核心要求之一。只是如何突圍,便順勢成為寫作者面臨的問題。個人的性情不同,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都會導致各種各樣的突圍方式。但這些方式不論如何繁復,終歸一點,那就是寫作者都必然面對自己內心的突圍。很難想象,寫作者失去內心的突圍,突圍是否還能成立。因為只有通過內心,才能打開寫作要求的開闊與悠遠,也才能打開寫作的綿密和持續。我們在編輯杜文娟和楚子的專輯之時,最大的感覺就是,這兩位作家都在各自的內心

    湖南文學 2013年4期2013-08-15

  • 中年,不僅僅是個概念
    實卻是,太多的寫作者在不知不覺地將術語轉變成引導。似乎沒有一個術語或概念支撐,自己的寫作就無以為繼。不可否認,“中年寫作”的確能構成概念,它也在事實上成為了概念。但我們稍稍將概念移開,也許更能發現,中年不過是將降臨到任何一個人頭上的時間單位。人到中年,免不了激情消褪,免不了更真切地體味到命運中的一些復雜感受。一個堅持寫到中年的人,當然會自然而然地出現和青春期不一樣的寫作走向。這種不一樣的走向或許才是真正的寫作走向,因為和青春期的自我凝視相比,中年的眼光已逐

    湖南文學 2012年10期2012-08-15

  • 寬闊的寫作
    我成為一個自由寫作者之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我用三分之一的時間閱讀,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各地游走,三分之一的時間寫作。同閱讀的寬闊、游走的曠野相比,一個反差強烈的感覺,從當下文學發展態勢看,寫作依然是那么狹窄,體裁的狹窄,題材的狹窄,視野的狹窄,這所有的狹窄緣于心靈空間的逼仄。閱讀中國,許多寫作者都在畫地為牢,自我設限,甚至以某一體裁中的某一小類的寫作者自居。對這樣的所謂“專攻”我充滿了懷疑。雖說是術業有專攻,但文學非“術業”,一個寫作者或許在某類體裁上有優勢

    語文教學與研究(讀寫天地) 2012年10期2012-05-10

  • 從故事到文學的轉化策略
    體裁化,還等著寫作者去進行加工處理,因此它還不能被稱為文學。它離文學還有十分遙遠的距離。筆者這里想探討的問題,實際上就是故事離文學究竟有多遠?也就是說,寫作者怎樣把故事轉化為文學作品。處于題材狀態的故事,讓寫作者感興趣的是藏于其中的文學含量,也就是它的文學可能性。故事的文學含量越高,寫作者對它的興趣越大。那么,什么樣的故事文學含量高呢?我認為,文學含量高的故事應該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特征。第一個特征是真實性。這個故事要么是寫作者親身經歷的,要么是寫作者親眼目

    創作與評論 2009年5期2009-12-01

  • 關于寫作者的一些困惑
    人感覺到了痛。寫作者,就是一些經常疼痛的人??捎腥苏f,那是無病呻吟。感知疼痛的能力有高下之分,有些人只輕輕撞了一下桌角,腿上就出現一塊淤青。有些人摔得人仰馬翻,拍拍塵土站起來,一點也不痛?,F實生活中,我們所需要推崇的是后者。然,于寫作者來說,沒有足夠的敏感,沒有一碰即痛的敏銳,就無法做一個疼痛的描述者,換句話說,寫作者更容易得病,或者說,寫作者比別人更快更清楚地感知到自己的病痛,同時寫作者通過自己的病痛延伸到別人的病痛,于是他為了所有的疼痛者,用自己的筆去

    十月 2009年1期2009-01-13

  • 創造之旅(外二則)
    。作品只不過是寫作者埋下的發現的路碑。同時,寫作者的汽車,因為發現的引擎和汽油,繼續向新的“風景”深入。發現什么?——發現真實!發現真實!現在,它如此激動和召喚著我的寫作。理解與想象理解力與想象力,是對寫作者恒久的考驗,也是致命的考驗。匱乏理解力與想象力的作品,是麻木、遲鈍、真正無才華可言和不值一提的作品。作品的高下優劣根本上是作者作品理解力和想象力所到達的程度。正是因為理解與想象的翅膀,寫作才發現了飛翔的道路,從而有可能接近寫作的目的。今天,我努力在自己

    青年文摘·上半月 1998年2期1998-12-31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