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院

  • 清漳文脈,書院傳承
    講學自孔子始,而書院之名則肇于唐代。開元五年(717),唐玄宗組織文士于東都洛陽乾元殿校理經籍,并于次年將乾元殿更名為麗正修書院(后又改稱集賢殿書院),這是目前已知正史中“書院”之名的最早出處。設立伊始,書院的基本職能是修書、校書、藏書,但其相應的文化傳承與學術研究的特質,也影響了后世書院的發展走向。此后,書院的屬性由官方修書機構向私人教育組織演進,即“私人藏書聚徒講學”之所,在歷經一千余年的漫長歷程中,逐漸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書院文化現象。岳麓書院、白鹿

    閩南風 2023年3期2023-04-10

  • 書院就是“輔導班”
    □ 胡樂樂書院最早出現于唐中期,為政府設立的官方機構,主要以收藏圖書的形式出現。不過,其中也有少數是私人設立,作為隱居讀書、聚徒教學的場所。到了元、明、清時期,書院越來越受到朝廷直接控制,逐漸淪為科舉的附屬機構,成了名副其實的“公務員考試輔導班”。此時,科舉考試的錄取率成為書院是否有名的主要標準,書院甚至時常舉行“模擬考試”。

    中外文摘 2022年11期2022-08-02

  • 書院千年流變,走在復興路上
    麓書院。視覺中國書院歷經千年,遍及華夏,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與教育史中居于重要地位,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璀璨明珠。書院之名,最早見于唐代,是中國古代士人的文化教育交流組織,也是中國傳統儒家傳道授業解惑的“大學”之地。自唐朝始到1901年清朝宣布實施新政,1200多年間,我國歷代創建的書院共有7500多所,大多數書院都是由最初的私人隱居讀書逐漸發展為辟舍建院、聚書收徒,講學傳道。設置的地點也多在依山靠林僻靜之處,像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河南嵩山南麓的嵩陽書院

    黨員文摘 2022年13期2022-07-09

  • 論地方志的書院文獻* ——以清代武寧縣為例
    松(南昌師范學院書院研究中心 江西南昌 330032)地方志(指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歷代方志)是書院研究的重要文獻來源,從區域書院研究到中國書院研究,從書院專題研究到書院史料整理,基于地方志書院文獻,產出了許多優秀的書院研究成果,早期如清乾隆時期王昶編纂《天下書院總志》[1],民國時期吳景賢著《安徽書院志》、王蘭蔭著《河北書院志初稿》《山東書院志初稿》[2],改革開放以來如李國鈞等著《中國書院史》[3]、白新良《中國古代書院發展史》[4]、陳谷

    九江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2年1期2022-03-21

  • 漫談書院
    類:一官,一私。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以私人創建為主,有時也有官方創辦的。其特點是:在個別著名學者領導下,積聚大量圖書,聚眾授徒,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從唐代、五代末到清末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書院對我國封建社會的教育產生過重大的影響。要談中國教育史,要研究現在的教育制度,就必須著重研究書院制度。從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有用的東西。書院這個名稱,始見于唐代。當時書院就已有私人辦與官方辦兩類。在最初,書院僅僅是官方藏書、校書的地方,有的只是私

    中學生閱讀·初中·讀寫 2020年1期2020-05-25

  • 淥江書院
    淥江書院,位于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始建于宋淳熙二年。株洲所轄各縣市歷來有重教興學傳統,其中辦學最長、影響最廣的便是淥江書院。淥江書院三面環山,面向淥水,占地近7000平方米。淥江書院早年從東正街青云山下遷至西山,宋明皆為學宮,清乾隆十八年正式命名淥江書院。李立三、程潛、陳明仁、左權等都曾在這里求學。1986年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曉曉

    科教新報 2020年13期2020-04-07

  • 傳統書院史研究綜述 ——發展趨勢分析
    用,因戰亂不斷,書院經歷各朝各代后清朝末期開始廢止,由現如今的學校予以代替。書院文化自清朝沒落后鮮有人研究,自80年代初我國文化復興開始受到學術界的重視,研究人群逐漸壯大,涉及的研究領域也不斷擴大。對于書院的傳承主要包括修復、游覽,也有少數書院加以利用與現代學校相結合重新成為教書育人的場所,如湖南長沙的岳麓書院,岳麓書院是至今為止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傳統書院,同時岳麓書院也被列為四大書院之一。古代書院與現在我們的學?;竟δ芟嘁恢?,院培養出許多知名學者。自唐

    安徽建筑 2019年12期2020-01-10

  • 宋初“四大書院”研究述論
    26)宋初“四大書院”在書院史研究中較易引人關注。由此,更有強調某種“四大書院”言說中某書院堪稱“天下書院之首”的論斷。由鄧洪波《中國書院史》相關論述的閱讀出發,本文試對書院史家于宋初“四大書院”及“天下書院之首”兩命題的界說與論證,稍作考量反思,以博方家一笑。一、宋初“四大書院”:一種稱謂而已《中國書院史》是鄧洪波先生書院研究的重要著作(1)鄧洪波將其《中國書院史》三個版本定名為:“上海東方本”(東方出版中心2004年版)、“臺北臺大本”(臺灣大學出版中

    運城學院學報 2019年5期2019-12-24

  • 漫談書院
    類:一官,一私。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以私人創建為主,有時也有官方創辦的。其特點是:在個別著名學者領導下,積聚大量圖書,聚眾授徒,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從唐、五代末到清末有一千年的歷史,書院對我國封建社會的教育產生過重大的影響。要談中國教育史,要研究現在的教育制度,就必須著重研究書院制度。從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有用的東西。書院這個名稱,始見于唐代。當時書院就已有私人辦與官方辦兩類。在最初,書院還僅僅是官方藏書、校書的地方;有的只是私人

    北方人 2019年24期2019-12-19

  • 漫談書院
    類:一官,一私。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以私人創建為主,有時也有官方創辦的。其特點是:在個別著名學者領導下,積聚大量圖書,聚眾授徒,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從唐、五代末到清末有一千年的歷史,書院對我國封建社會的教育,產生過重大的影響。要談中國教育史,要研究現在的教育制度,就必須著重研究書院制度。 ? 書院這個名稱,始見于唐代。當時書院就已有私人辦與官方辦兩類。在最初,書院還僅僅是官方藏書、校書的地方;有的只是私人讀書治學的地方,還不是真正的教育機

    科教新報 2019年28期2019-09-10

  • 漫談書院
    類:一官,一私。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以私人創建為主,有時也有官方創辦的。其特點是:在個別著名學者領導下,積聚大量圖書,聚眾授徒,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從唐、五代末到清末有一千年的歷史,書院對我國封建社會的教育,產生過重大的影響。要談中國教育史,要研究現在的教育制度,就必須著重研究書院制度。從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有用的東西。書院這個名稱,始見于唐代。當時書院就已有私人辦與官方辦兩類。在最初,書院還僅僅是官方藏書、校書的地方;有的只是私

    視野 2019年11期2019-06-03

  • 書院:從官署到學堂
    胡樂樂書院最早現于唐朝“書院”之名最早出現在唐朝。書院最初為讀書的書樓。貞觀九年(公元635年)設于遂寧縣的張九宗書院為較早的私人書院。官立書院起初是中央政府官方修書、藏書、校書偶爾也為皇帝講經的場所,性質為官署。唐代書院普遍不具有學校的性質。清代文人袁枚在其《隨園筆記》中謂:“書院之名起唐玄宗時,麗正書院、集賢書院皆建于朝省,為修書之地,非士子肄業之所也?!边@句話包含兩方面意思:一是認為書院之名起源于唐代的麗正書院、集賢書院;二是明確指出后代書院的核心功

    黨員文摘 2018年11期2018-12-04

  • 北京書院往事
    、研究員北京古代書院教育是一筆重要的文化遺產,其管理、教學等對當今學校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書院是我國古代社會一種介于官學和私學之間的特殊的教育組織形式,主要活動是講學,兼作藏書和祭祀場所。中國古代的書院萌芽于唐朝,本義是把院子用院墻圍起來用以藏書,所謂“院者,取名周垣也”,最初的書院即是藏書之所。隨著書院的發展,其功能和種類越來越多,按照功能來劃分我國古代書院的種類,有用于讀書的,有用于藏書的,有用于著述的,有用于講學的,有用于會講的,有用于科舉應

    北京觀察 2018年3期2018-06-01

  • 從官署到學堂 書院的歷史與演變
    用唐代以來出現的書院,通過各種方式進行扶持,使其替代官學,為國家培養人才,形成了一批頗有影響的書院。書院,近年來頻頻出現在清華、復旦等高校的招生簡章中,這一我國古老的高等教育專有名詞也由此重新進入公眾視線。書院作為中國教育史上一種獨具特色的學校教育制度,萌芽于唐,經五代,興盛于宋,延續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書院最早現于唐朝“書院”之名最早出現在唐朝,最初為讀書的書樓。貞觀九年(公元635年)設于遂寧縣的張九宗書院為較早的私人書院。官立書院起初是中央政府官方

    科學大觀園 2018年17期2018-05-30

  • 關于書院認識的誤區
    汪風園摘要:書院是中國古代高等教育的組織形式之一,它在傳承和弘揚中國傳統文化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很多人對書院的認識并不明確,甚至存在一些誤區,導致很多人對書院在當今社會的發展不贊同,本文力圖為此做一些佐證?!局袌D分類號】TU984.14一、關于書院認識的誤區筆者綜合相關資料,發現一般易對書院的認識產生某些誤區,它們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個是認為書院在古代是屬于普及形式的教育,另一個是認為書院在清末被改為學堂是其積弊已久,必須改制,還有一點是將現如今一些大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5年30期2017-09-27

  • 走進中國古代書院
    不叫大學,而是叫書院。書院的歷史之久,說出來也讓外國人大吃一驚,為什么吃驚?因為中國許多古代書院都是千年以上的學府。歷史上的書院是一種獨特的教育機構。它萌芽于唐,興盛于宋,延續于元,全面普及于明清,清末改制為新式學堂,延綿一千余年,對我國古代文化教育、學術思想的發展產生過巨大的影響。北宋有四大書院之說,南宋亦有四大書院之說,經元明至清末全國共有書院二千余所。今天許多歷史上著名的書院已不存,如麗正書院、麗澤書院、象山書院、徂徠書院等。滄海桑田,文脈存續。比如

    旅游 2017年6期2017-08-23

  • 漫話書院
    先圣自唐宋以來,書院的文化崛起成為中國文化的主流陣地。尤其到了宋代以后,漸漸由開始時期的民間性質過渡到官辦性質,星羅棋布地分布在各地山林湖邊幽靜之地的一個個書院,紛紛走出山林的幽靜,走到文化發展與普及的前臺。一直到明清時代,書院始終都是中國文化的重要脊梁,是中華文明書香漫溢的地方。確切地說,書院是私人或官府所設的聚徒講授、研究學問的場所。唐末至五代期間,戰亂頻繁,官學衰敗,許多讀書人避居山林,模仿佛教禪林講經制度創立書院,形成了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教育組織形

    初中生學習·低 2016年10期2016-11-25

  • 清代河北書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50)?清代河北書院的地域分布特征韓勤濤(河北省柏鄉縣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柏鄉055450)摘要:書院是中國歷史上一種獨特的教育組織形式,同時也是傳統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北省素有“燕趙”之稱,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文教事業也一直處于較為發達的水平。河北書院經過唐宋元明幾朝的發展,于清代進入鼎盛時期,成為當時最普遍的教育機構,且分布區域擴大到河北各個地區。關鍵詞:清代;河北;書院;地域分布河北書院的發展在地域分布上呈逐漸擴大的態勢,如宋元時期是點狀分布

    學周刊 2016年16期2016-06-23

  • 本來未來:千年書院的精神和靈魂
    書院是中華民族千年來文化的載體,不死的靈魂。書院是精神的殿堂,書院是理想的方所,書院是經史子集的薈萃,書院是談玄論道的禪機,書院的本來智慧的究竟,書院更是繼往開來的大成,書院是大師的道場,書院更是青年俊才的方舟。習近平主席強調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必須堅守“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span class="hl">書院是本來,書院更屬于未來。書院是傳統,書院更是傳奇。書院復興文化,書院更與時俱進。撫今追昔,書院,幾乎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夢文化的故鄉。從唐中葉開始至晚清教育改制,書院在中國延

    醒獅國學 2016年9期2016-05-14

  • 書院復興的關鍵是繼承與弘揚書院精神
    中國書院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百多年來,它們都面臨嚴重的挑戰。近些年來,在中國文化復興的大背景下,中國書院也得到人們的關注,傳承書院精神、復興書院的呼聲愈來愈高。許多傳統書院與新建書院也在從事教育與學術活動,主動承擔起中國文化復興的功能和使命。中國書院的復興,離不開下列幾個途徑:其一,修復現存的中國古代書院,繼續發揮它們在中國傳統文化的承傳和發展的功能。許多古代書院在歷史上就是傳統學術、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它們的復興與激活,具有特別重要的文化象征

    醒獅國學 2016年9期2016-05-14

  • 未來:現代書院的時代探索
    十年間興起的現代書院從創辦人的辦院理念、宗旨到教學內容及具體運營模式都還不夠成熟,對古代書院教育精華的借鑒仍處于探索期。以“書院”為名不是為了追憶,更不是為了復古,隨著社會形態和生活模式的改變,現代書院的功能、作用和教育形式必然不同?,F代書院不僅要在市場經濟的基底上找到其持續運營的經濟基礎,還要苦練內功,從古代書院吸取養分,與現代社會相融合,推陳出新,提供真正有益于當下的創新教育服務。

    醒獅國學 2016年9期2016-05-14

  • 清代河北書院的地域分布特征
    韓勤濤摘 要:書院是中國歷史上一種獨特的教育組織形式,同時也是傳統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北省素有“燕趙”之稱,歷史悠久,人才輩出,文教事業也一直處于較為發達的水平。河北書院經過唐宋元明幾朝的發展,于清代進入鼎盛時期,成為當時最普遍的教育機構,且分布區域擴大到河北各個地區。關鍵詞:清代;河北;書院;地域分布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6-0181-03DOI:10.16657/j.cnki.issn167

    學周刊 2016年6期2016-05-10

  • 清代重慶書院的興衰與流變
    府的積極作為下,書院教育發展呈現鼎盛之景,書院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官學化。其后,由于中國社會性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變化,受維新變法思想的影響,延續千年的傳統書院不得不適應時局的變化而衰落、流變,直至清末廢除。重慶書院發展,從自然發展情況看大致經歷了四個歷史時期,即順康年間的書院漸次恢復期,雍乾年間的書院迅猛發展期,嘉道咸年間的書院逐漸衰落期和同光年間的書院改制廢止期,其趨勢基本與全國書院的發展保持整體一致。但由于重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相對滯后的經濟、文化發展

    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5年4期2015-09-20

  • 清代撫州書院考略
    000)清代撫州書院考略張發祥(東華理工大學, 江西 撫州 344000)撫州書院自唐天祐年間始創,歷經宋、元、明三代的發展,至清代進入鼎盛時期。有清一代,撫州先后創建、興復書院60余所。清代撫州書院在其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官辦書院為主體,社會力量廣泛參與的多元化辦學體制。清代;撫州;書院;辦學體制撫州書院自唐天祐年間始創,歷經宋、元、明三代的發展,至清代進入鼎盛時期。有清一代,撫州先后創建、興復書院達60余所。作為地處江西一隅的2府11縣擁有60余所書院

    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4期2014-08-22

  • 明代河南書院興衰探析
    榮,與其相適應,書院這一古代特殊的教育組織在經歷了唐末五代的形成期、宋元兩代的興盛期之后,到明代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其不僅在數量上遠遠超過了前代,而且影響也更為深遠,在中國書院發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受國家文教政策的影響,明代書院經歷了曲折發展的過程。史料記載,“宋元之間,書院最盛,至明而浸衰。蓋國學網絡人才,士之散處書院者,皆聚之于兩雍,雖有書院,其風不盛。其后國學之制漸隳,科舉之弊孔熾,士大夫得倡講學之法,而書院又因之以興?!保?]明朝初

    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4年1期2014-04-10

  • 千年弦歌論書院
    中心出版的《中國書院史》。該書是先生在尋訪了包括港臺在內的全國20余個省區的書院遺跡,考察了“東洋”、“西洋”、“南洋”等海外書院后,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經過長期醞釀,集20年書院研究之功力,繼其《中國書院制度研究》后推出的又…—書院研究力作。該書突破了舊確·研究的習慣性思維,將書院作為一個獨立的教育現象和歷史事物,視書院研究為一個獨立的領域,站在學科研究的高度,按中國書院這一特定歷史事物本身的萌生、發展、成熟、繁榮、流變的全過程將全書宏觀地分

    大學教育科學 2004年4期2004-06-2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