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編鐘

  • 基于智能控制技術的曾侯乙編鐘鍵盤化演奏系統設計
    重要課題。曾侯乙編鐘出土以后,研究編鐘科技的學者和機構越來越多。作為最為知名的青銅樂器,曾侯乙編鐘高達數噸的體量及其卓越的音樂性能,體現了古代中國高超的青銅鑄造水平及嫻熟的加工技藝,為聲學、音律學、冶金技術和精密鑄造技藝等學科的研究提供了方向[1]。曾侯乙編鐘出土至今,一共奏響過3次,編鐘的3次原鐘演奏讓全世界聆聽到中國古代樂器的音律之美,在眾多曾侯乙編鐘的科學研究中,如何仿造曾侯乙編鐘,實現曾侯乙編鐘的現場演奏成為學者們關注的熱點。為解決曾侯乙編鐘仿制與

    無線互聯科技 2023年19期2024-01-21

  • 試論東周晉國編鐘的樂制特征
    制度。[1]對于編鐘而言, 樂制指的是在編列、 音階與組合方面的狀況。 此前, 王友華先生對先秦大型編列和組合的編鐘進行了整體分析[2]; 常懷穎先生對北方地區的東周樂鐘編列進行了探討, 其中對三晉地區的編鐘樂制進行了較為詳細的分析[3]; 張聞捷先生對晉國镈鐘的樂制進行了研究[4]。 近年來, 考古新發現的東周晉國編鐘陸續公布, 因此筆者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 將考古新發現納入研究當中來進行分析。 這里要強調的是, 公元前453年三家分晉, 晉國已名存實亡

    輕音樂 2023年9期2023-11-18

  • 曾侯乙編鐘:此音只應天上有
    多“歲”的曾侯乙編鐘重5噸,有兩面墻那么大。在中國目前出土的編鐘里,它是眾多紀錄的保持者—數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音域最廣、保存最好、音質最佳、做工最精細……曾侯乙編鐘的出現,改寫了世界音樂史。以前,學界認為中國的十二平均律,也就是C大調,是從西方傳過來的,但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告訴世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已經有了自己的十二平均律,比西方早了2000多年。整套曾侯乙編鐘足足有65口之多,分成3層、8組,懸掛在銅木結構的鐘架上。即使在今天來看,要制作

    老年博覽·上半月 2023年5期2023-06-30

  • “鎮國神器”改寫世界音樂史
    是下一秒,曾侯乙編鐘的金石之聲響徹整座宮廷。有人說,如果音樂有“鄙視鏈”的話,那么編鐘就應該在這“鄙視鏈”的頂端。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那么曾侯乙編鐘就是頂端中的頂端,是在中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舉世無雙的樂器。2400多歲的曾侯乙編鐘,有5噸重,兩面墻那么大。在中國目前出土的編鐘里頭,它是眾多紀錄的保持者——數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音域最廣、保存最好、音質最高、做工最精細……同時,曾侯乙編鐘還被稱為“鎮國神器”。曾侯乙編鐘的出現直接改寫了世界音樂史。在

    黨員文摘 2023年7期2023-06-16

  • Chinese Music  中國音樂
    仿自然界的聲音。編鐘是中國古代樂器中最為氣勢宏偉、莊嚴神圣的樂器。編鐘出現于3500年前的中國,經常在祭祀或其他重大慶典時演奏,是貴族權勢的象征。Chime bells were composed of bells with different scales. The bells are played by mallets and create the sounds of seven musical scales, much like the piano.

    時代英語·高二 2023年1期2023-05-30

  • 曾侯乙編鐘
    是下一秒,曾侯乙編鐘的金石之聲便響徹整座宮廷。據說,這音樂是演奏給上天聽的。有人甚至說,如果樂器有鄙視鏈的話,那么編鐘就應該在這條鄙視鏈的頂端。如果這個說法成立,那么曾侯乙編鐘就位于頂端中的頂端,它是在中國乃至世界范圍內舉世無雙的樂器。2400多歲的曾侯乙編鐘,有5噸多重,兩面墻那么高大。在中國目前出土的編鐘里,它是眾多紀錄的保持者——數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音域最廣、保存最完整、音質最好、做工最精細……同時,曾侯乙編鐘還被稱為“鎮國神器”。它的出現

    讀者 2023年3期2023-02-28

  • 漢代編鐘:古老技藝奏響千年樂章
    文/葉芷甄編鐘是一種古老、莊嚴而神秘的大型打擊樂器。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東周,編鐘就成為身份地位的象征。當王公貴族舉行祭祀征伐的儀式或觥籌交錯的盛宴時,就會“請出”編鐘進行一場氣勢磅礴的演奏,以彰顯主人尊貴的地位,令諸侯與士大夫們沉醉于代表奢靡和權力的編鐘樂曲中。斗轉星移,禮崩樂壞的春秋戰國走向了中央集權的秦漢王朝,編鐘之音悄然而止。編鐘到底蘊含著怎樣的魔力,能讓王侯將相趨之若鶩呢?讓我們一起來探索它的奧秘。編鐘簡史中國古代的青銅編鐘的形狀像兩片合攏的瓦片,因

    科學24小時 2022年10期2022-10-11

  • 給上天聽的聲音
    是下一秒,曾侯乙編鐘的金石之聲響徹整座宮廷。據說,這聲音是演奏給上天聽的。有人甚至說,如果音樂有鄙視鏈的話,那么編鐘就應該在這鄙視鏈的頂端。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那么曾侯乙編鐘就是頂端中的頂端,是在中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舉世無雙的樂器。2400 多歲的曾侯乙編鐘,有5 噸重,兩面墻這么大。在中國目前出土的編鐘里頭,它是眾多記錄的保持者——數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音域最廣、保存最好、音質最高、做工最精細……同時,曾侯乙編鐘還被稱為“鎮國神器”。它的出現直

    視野 2022年18期2022-10-01

  • 這個黑科技產物,是給上天聽的聲音
    是下一秒,曾侯乙編鐘的金石之聲響徹整座宮廷。據說,這聲音是演奏給上天聽的。有人甚至說,如果音樂有鄙視鏈的話,那么編鐘就應該在這鄙視鏈的頂端。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那么曾侯乙編鐘就是頂端中的頂端,是在中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舉世無雙的樂器。2400多歲的曾侯乙編鐘,有5噸重,兩面墻這么大。在中國目前出土的編鐘里頭,它是眾多記錄的保持者——數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音域最廣、保存最好、音質最高、做工最精細……同時,曾侯乙編鐘還被稱為“鎮國神器”。它的出現直接改

    北方人 2022年10期2022-07-21

  • ?;?span class="hl">編鐘研究述略及主要問題探討
    學術爭論的焦點。編鐘的尺寸、出土時的倒伏范圍等因素為我們闡述編鈕鐘與編甬鐘的編列及其組合關系提供了新的視角;另外,關于鐘、磬等文物的“盤活”實踐也逐漸受到業內學者的關注,其研究與實踐具有極大音樂史學意義,也是我們保護、利用這些音樂文物的有效手段和根本目的。[關鍵詞]?;韬钅?編鐘;編列組合;保護利用[作者簡介]張維,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美國肯特州立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音樂史論;楊摯怡,江西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音

    老區建設 2022年11期2022-07-14

  • 編鐘之音遠古來
    了一臺《長江之韻編鐘音樂會》,首次在湖北省博物館新館表演。沒想到觀眾那么熱情,幾乎一票難求。我欣喜地看到,隨著編鐘音樂的發展和推廣,編鐘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真正“活”起來了。1978年5月末,在埋藏2400多年后,曾侯乙編鐘重現人間。為了檢測它的樂音,在現場專家的指導下,幾位音樂愛好者試奏了《東方紅》《國際歌》等一組樂曲。8月1日下午,曾侯乙編鐘的首場“現代音樂會”在出土地附近舉行。1984年9月,歷時4年復制的全套編鐘“形似聲似”,通過國家鑒定委員會

    人民周刊 2022年11期2022-07-11

  • 曾侯乙編鐘:兩千年前的樂隊首席
    大名鼎鼎的曾侯乙編鐘。這么坎坷的經歷也是幸運,讓它不僅躲過了盜墓行為,也使得整套編鐘出土時狀態好得令人難以置信。作為一件足夠幸運的文物,“泡澡”的同時,也沒耽誤它發出古樸、悠遠的聲音,難怪曾侯乙愛不釋手呢。編鐘暴露了曾侯乙的樂迷身份曾侯乙編鐘,莫不是一個叫“曾侯乙”的貴族家的編鐘?你只猜對了一半,曾侯乙編鐘是出土在曾侯乙墓中沒錯,但墓主人可不姓曾,“曾”其實是周朝分封的一個諸侯國(大體位于今天的湖北省隨州市)?!昂睢笔窃钜业纳矸荨T侯國國君?!耙摇辈攀?/div>

    潤·文摘 2022年4期2022-06-24

  • 這個黑科技產物,是給上天聽的聲音
    是下一秒,曾侯乙編鐘的金石之聲響徹整座宮廷。據說,這聲音是演奏給上天聽的。有人甚至說,如果音樂有鄙視鏈的話,那么編鐘就應該在這鄙視鏈的頂端。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那么曾侯乙編鐘就是頂端中的頂端,是在中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舉世無雙的樂器。2400多歲的曾侯乙編鐘,有5噸重,兩面墻這么大。在中國目前出土的編鐘里頭,它是眾多記錄的保持者——數量最多、重量最重、音律最全、音域最廣、保存最好、音質最高、做工最精細……同時,曾侯乙編鐘還被稱為“鎮國神器”。它的出現直接改

    北方人(B版) 2022年5期2022-06-08

  • 這個黑科技產物,是給上天聽的聲音
    意公子曾侯乙編鐘全貌為了能夠“有檔次”地吃頓飯,古代貴族們可以說是極盡所能地“搞事情”,甚至不惜花重金打造了一整套豪華餐具。你以為,這已經夠有儀式感了?不,他們還想來點兒音樂。如果回到戰國時期,曾國的宮廷之上,有這么一位叫作乙的諸侯王或許會在宴席上這樣命令道:“來呀,接著奏樂接著舞?!庇谑窍乱幻?,曾侯乙編鐘的金石之聲響徹整座宮廷。據說,這聲音是演奏給上天聽的。有人甚至說,如果音樂有鄙視鏈的話,那么編鐘就應該在這鄙視鏈的頂端。如果這個說法成立的話,那么曾侯乙

    今日文摘 2022年22期2022-05-30

  • 編鐘里的科學
    的瑰寶——曾侯乙編鐘年代:公元前476 一前221 年,戰國尺寸:包括鈕鐘19 件,甬鐘45 件,外加楚王贈送的一件镈(bó)鐘,共65 件。最大的一件通高153.4 厘米,重203.6 千克;最小的一件通高20.4 厘米,重2.4 千克。鐘架長748 厘米,高265 厘米。整套編鐘總重達2500 多千克材質:青銅出土年代:1978 年出土地:湖北省隨州市西郊擂鼓墩曾侯乙墓曾侯乙編鐘是目前出土的保存最完好、鑄造最精美的一套編鐘, 鑄造技術之高超、音樂性能之

    知識就是力量 2022年8期2022-05-30

  • 編鐘
    編鐘最早出現在商代,當時多為三枚或五枚一組,能演奏旋律。商代編鐘造型別致,呈橢圓形,鐘的表面有簡單的獸面紋飾。在西周中晚期,編鐘已由三枚或五枚發展為八枚一組,能發出相隔一個小三度或大三度的音程。唐代詩人在作品中曾描繪編鐘聲音宏亮、鏗鏘悠揚、悅耳動聽。自宋以后至清代,編鐘鑄造技術鮮為人知,鐘樂也漸漸被淘汰。到了清代,宮廷中所鑄編鐘,不僅其形制與傳統編鐘不同,其音律更是相去甚遠。

    小學閱讀指南·低年級版 2022年3期2022-03-24

  • 嗨,國寶守護者前來報到
    哥哥介紹了曾侯乙編鐘。他提出了各種有趣的問題:“湖北省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是什么?”“編鐘演奏曲目有多少種樂器?”……我趕緊舉手。幸運的是,我回答了好幾個問題,還得到了特別獎品。我睜大眼睛,仔細觀察編鐘的圖片,發現編鐘上都有人、獸、龍之類的花紋,精美極了。雖然它們在地下沉睡了兩千四百多年,但是花紋依舊細致清晰。我還動手制作了編鐘模型。我迅速畫上喜歡的圖案,細心地將黏土搓成條狀,小心地粘在木板上,撒上一層金粉,我的編鐘立刻穿上了金光閃閃的新衣。瞧,它有著像云一樣

    作文大王·中高年級 2022年3期2022-03-21

  • 秦樂府編鐘文化的時代特性* ——文化自信
    傳統的禮樂重器,編鐘在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我國古代社會國家的聲音。在現階段,借助計算機技術帶來的優勢,使用通用鍵盤界面實現編鐘音樂的恢復,讓編鐘在新時代能夠煥發出活力,是編鐘文化的現代化趨勢。(二)研究實際意義和理論意義編鐘這種獨具歷史魅力的中國聲音,興起于周朝繁榮與春秋戰國直至秦漢時期。曾侯乙編鐘是目前考古界,發掘出來的品相和聲音皆佳的戰國編鐘之一,多數學者聚焦在先秦時期編鐘文化的研究。結合陜西省文物的豐富資源,研究秦時代的編鐘文化和歷史事件的關聯性,深入探

    藝術品鑒 2021年18期2021-12-01

  • 四川博物院藏戰國銅編鐘飾金紋飾及工藝研究
    土了一套錯金銀銅編鐘(圖1),整套編鐘由14枚編鐘、4件虎頭造型的構架件和14個編鐘的插銷組成。該套編鐘鑄造精致,工藝高超,紋飾古樸神秘,顯示出我國古代高超的青銅鑄造技術水平。1973年,該套編鐘入藏四川博物院(原四川省博物館),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如圖1所示,14枚編鐘的尺寸依次遞減,最大一枚高27、銑間19.5、于寬14.3厘米,最小一枚高14.6、銑間6.5、于寬5.4厘米。編鐘為長方形鼻鈕,兩銑下垂,通身以左右對稱方式飾以精美的紋飾。舞部以十字紋分割

    東方收藏 2021年11期2021-11-25

  • 先秦組合編鐘的音列組合
    王友華組合編鐘編鐘的一個類別,指由幾個編列組合而成的編鐘,與之對應的是只包含一個編列的單編列編鐘。無論單編列編鐘還是組合編鐘,同一編列各件樂鐘的音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獨立的音列。組合編鐘之組合主要包括編列組合和音列組合,二者互為表里。編列組合是形式,音列組合是體現組合編鐘音樂性能的具體內容。與編列組合紛繁復雜一樣,組合編鐘的音列組合亦因受諸多因素影響而呈現復雜的面貌。一、先秦組合編鐘的音列組合模式在先秦組合編鐘的演進歷程中,先民對組合編鐘的音列組合進行了不

    黃鐘-武漢音樂學院學報 2021年1期2021-07-24

  • 曾侯乙編鐘
    1樂器名:曾侯乙編鐘樂器歸屬人:曾侯樂器出土時間:1978年樂器出土地:湖北省隨縣樂器現館藏地:湖北省博物館厲害了,我的編鐘曾侯乙編鐘是我國迄今發現數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氣勢最宏偉的一套編鐘,有足足65件。1978年出土于湖北隨縣的一座戰國早期墓葬——曾侯乙墓中。出土時,整套編鐘聳立如故。它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被中外專家、學者稱之為“稀世珍寶”,是中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編鐘是一種打擊樂器說到打擊樂器,你可能會

    小天使·五年級語數英綜合 2021年5期2021-07-11

  • Lost Musical Technology Regained in the Duplicating of the Chimes
    活動現場,曾侯乙編鐘復制品奏響古樂Experts,scholars,and soldiers now all acted as laborers.With much effort,they finally set up the chimes and restored their original appearance and majesty.Everything was in place,except that the musicians were sti

    Special Focus 2021年3期2021-07-06

  • 破解“一鐘雙音”之謎
    的渾水后,曾侯乙編鐘慢慢浮現出來。歷經2400多年,除了少數幾件鐘因積水或震動掉落地面,其余全部整齊地掛在木質鐘架上。這套被中外專家、學者稱為“稀世珍寶”的編鐘由65件青銅編鐘組成,是非常龐大的樂器1它分三層排列,整套的重量有2.5噸,比一輛普通的小汽車還重。除了數量多、重量大,曾侯乙編鐘還有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就是它具有“一鐘雙音”的特點,也就是說,一件鐘能夠奏出兩種不同的樂音。在它被發現之前,人們以為史書中記載的“一鐘雙音”只是一個傳說。那么,“一鐘雙音

    奇妙博物館 2021年4期2021-05-04

  • 曾侯 墓編鐘的音樂考古
    圖1 曾侯犺墓編鐘的出土圖2 曾侯犺墓編鐘(M111:7) 圖3 曾侯犺墓編鐘(M111:11)圖4 曾侯犺墓編鐘(M111:8) 圖5 曾侯犺墓編鐘(M111:13) 圖6 曾侯犺墓镈(M111:5)圖7 河南平頂山魏莊編鐘圖8a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镈圖8b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镈舞部圖8c 江西新干大洋洲商墓镈于口圖9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四虎镈 圖10 湖南省博物館藏虎飾镈 圖11 上海博物館藏四虎镈 圖12 日本泉屋博古館藏四虎镈

    音樂研究 2021年1期2021-03-23

  • 曾侯乙編鐘:2400年前的神仙國樂
    白:“這是曾侯乙編鐘!2400年前的樂器!”國寶小檔案:曾侯乙編鐘的“身份證”國寶一百問:國樂那么多,憑啥曾侯乙編鐘出風頭?中華大地上有樂器這種妙物,距今已經九千年了。琳瑯滿目的樂器隨著考古挖掘重見天日,但無論在考古界還是國樂界,風頭最勁的要屬曾侯乙編鐘,說它是“本土第一樂器”一點兒都不夸張,且聽我慢慢道來。不同尋常的“身世”故事要從編鐘的主人說起,就是大名鼎鼎的曾侯乙。誰是曾侯乙呢?能用這么貴重的編鐘陪葬,說明他注定是個牛人,這點從他奢華的墓穴也可見一斑

    智慧少年 2021年2期2021-03-18

  • 編鐘課程”的多維資源與校社共育
    購置了一套曾侯乙編鐘復制品,自此學校開啟了編鐘課程的探索與建構。多年來,學校不斷追尋“五育融合”落地生根之道,構建了“編鐘課程”多維資源的共生、共享、共創的教育生態?!?span class="hl">編鐘課程”的多維校社共育實踐編鐘是中華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藝術價值?!?span class="hl">編鐘課程”作為集文化、歷史、審美、道德、藝術于一體的綜合性特色課程,為課堂教學的育人方式變革提供了課程基礎,使“五育融合”由理論走向實踐成為可能。在“給學生最美好的童年,給人生最堅實的起步”這一先進辦學

    湖北教育·綜合資訊 2021年12期2021-01-16

  • 戰國曾侯乙編鐘
    田文戰國曾侯乙編鐘,1978年出土于湖北省隨縣(今隨州市)擂鼓墩曾侯乙墓,現藏于湖北省博物館,為該館“鎮館之寶”。編鐘為戰國曾國國君的一套大型禮樂重器,全套編鐘共65件,分3層8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結構的鐘架上,最大的鐘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編鐘用渾鑄、分鑄法鑄成,以圓雕、浮雕、陰刻、彩繪等技法裝飾。每件鐘均能奏出呈三度音階的雙音,全套鐘十二個半音齊備,可以旋宮轉調,打破了過去認為十二律是古希臘傳來的說法。1977年9月,人們在湖北省隨縣擂鼓墩平

    小獼猴智力畫刊 2021年12期2021-01-11

  • 博物館見聞
    的越王劍和曾侯乙編鐘。講解員說,這兩件文物一件是軍事工藝的代表,一件是荊楚音樂文化的代表。越王劍出土過很多把,最出名的就是湖北省博物院的這一把,被稱為“天下第一劍”。雖然這把劍有2500多年的歷史,但它劍鋒完好,劍身依舊散發著寒光。每個來到湖北省博物館的人,第一眼看到的都是曾侯乙編鐘,它真的是一個龐然大物!曾侯乙編鐘是世界上出土的最完整的一套編鐘,全套由65只鐘組成,長3.35米、高2.73米,鐘體重2567千克。這套編鐘出土于湖北隨州。這些文物是古人留給

    小學生(看圖說畫) 2020年9期2020-11-25

  • 沉睡千年,穿越歲月的浪漫回響
    本文通過對曾侯乙編鐘的出土及考古方向的介紹,引出“一鐘雙音”的偉大奇跡,進而剖析在音質、音高、鑄造工藝等多方面的精妙之處,試討論編鐘鑄造手法和發聲特點;通過簡要剖析研究者對曾侯乙編鐘的復制復原研究,點明在現代社會中進行編鐘復制還原的難點與技巧;從新媒體環境下文化傳播的角度出發,從曾侯乙編鐘在國之大事的使用率、新媒體信息時代下所出現的對于曾侯乙編鐘在綜藝影視中的傳播、曾侯乙編鐘在文化建設中的傳承推進作用等方面揭示中華傳統文化傳播的魅力所在?!娟P鍵字】曾侯乙編

    北方音樂 2020年9期2020-07-09

  • 編鐘
    8個人全部用在敲編鐘上,那就太單調了??墒?,乙又很希望能聽到更多更豐富的鐘聲?!霸鯓硬拍茏屢唤M鐘發出更多的聲音,只需一個人或幾個人就能演奏它呢?”穆一籌莫展。一天,穆走在街市上,看到做鼓的人將鼓皮蒙在鼓上,他敲敲鼓面,“嘭嘭嘭”,又敲敲鼓身,“嗒嗒嗒”。穆不禁沉思起來:“鐘是一整個兒鑄出來的,所以每個地方的聲音都差不多,要是分開來鑄的話,聲音會不會更加豐富呢?”穆試著在鑄鐘的時候先分別鑄兩半,然后再把它們合起來。鐘鑄好了,敲敲正面,“咚——”,敲敲側面,“

    動漫界·幼教365(小班) 2020年1期2020-02-03

  • 葉公好龍 許公寶鐘 ——讀陳艷的《春秋許公墓青銅編鐘研究》
    中出土了一套巨型編鐘,震撼了學術界!葉公好龍雖膾炙人口,畢竟是寓言;編鐘則為許公生前所寶,展示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個真實的世界!這是陳艷的博士學位論文《春秋許公墓青銅編鐘研究》選取的特定研究對象,值得關注。先秦音樂史的研究,離不開對西周禮樂制度的研究?!皹窇摇敝贫仁俏髦芏Y樂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編鐘則又是樂懸的主體。編鐘在禮樂制度中被賦予的特殊含義顯而易見,它不但具有禮器與樂器功能,還往往蘊含著先秦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科技等方面的學術價值。葉縣許公墓

    人民音樂 2019年8期2019-12-16

  • 曾侯乙的大編鐘
    珍寶”——曾侯乙編鐘,大家準備好了嗎?隨著眼前的光影變換,稀稀奇來到了一座壯觀的宮殿,高高的石階之上站著一位40多歲的中年男子?!澳愫醚?,歡迎來到曾國。先做一下自我介紹,寡人姓姬,名乙,是這方的諸侯,后人叫我曾侯乙!”說罷,他便緩步向殿內走去?!靶占??竟然和黃帝同姓,難道是周朝開國大將軍南宮括的后人?”“不錯,寡人是周天子分封到此鎮守南方的曾國國君?!边@時,他們已經走入殿內,映入眼簾的便是分三組合成“L”形的編鐘架,上面懸掛著大大小小的編鐘?!皝?,你數數一

    藝術啟蒙 2019年2期2019-09-10

  • 自制“編鐘
    了一套極有價值的編鐘——曾侯乙墓編鐘。曾侯乙墓編鐘共分三層8組,由19個紐鐘、45個甬鐘和1個大號镈(bo)構成。這套編鐘雖然在地下埋藏了2400多年,仍能進行樂律準確的演奏,音色優美、音域寬廣,古今中外的樂曲均能演奏,令人叫絕。編鐘的造價實在是太昂貴了,因為編鐘是要消耗金屬銅的。在古代,銅是一種重要的貨幣原料。一套曾侯乙墓編鐘重達幾噸,對于一些小國來說,一套編鐘就相當于一個國庫了。不過,我們可以用玻璃杯來替代編鐘,演奏出美妙動人的音樂。實驗材料玻璃杯數個

    閱讀(科學探秘) 2019年4期2019-06-19

  • 編鐘歷險記
    套重達萬斤的黃金編鐘典賣出宮,國寶從此流落民間。有人曾在前門外的一座洋樓里見過這套金編鐘,后來金編鐘又在天津的一棟銀行大樓里出現,之后便神秘消失了。此后的數十年間,眾多軍閥、政客對金編鐘垂涎三尺并四處打探,但都搜尋無果。是誰在暗中保護金編鐘?金編鐘又是如何屢次脫險重回故宮的?王朝沒落,典賣出宮公元1790年,清乾隆帝八十大壽,他效仿康熙帝在六十歲生日時鑄造金編鐘的做法,下令打造一套更大的金編鐘。這套金編鐘的鑄造工藝極為復雜,它由五百多千克重的黃金鑄造而成,

    小演奏家 2018年10期2018-12-12

  • 劉佑年:中國編鐘調音第一人
    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編鐘凋音師,被譽為“中國編鐘凋音第一人”;辨別音準,能聽出“哆”與“來”間二十分之一的音。能仿制編鐘之形者眾,能調準編鐘之音者罕,劉佑年便是編鐘調音行業中的佼佼者。2000年北京太廟迎接新世紀到來的中華和鐘,2008年奧運會上亮相“鳥巢”的巨型編鐘,都是由他調的音。因為擁有這手“絕活”,劉佑年被譽為“中國編鐘凋音第一人”,被評為高級操作工程師、全國勞動模范。如今,年過六十的他被武漢機械工藝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返聘,繼續凋音帶徒弟。車間里整齊擺

    北廣人物 2018年40期2018-11-14

  • 古代編鐘的故事
    中使用的樂器——編鐘。這件編鐘雖然是復制品,不過它可是大有來頭,因為它是我國1978年發掘出土的戰國時代早期曾侯乙墓編鐘的復制品。從“镈”到“鐘”曾侯乙墓編鐘可謂是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國家首批禁止出境文物之一。去年年底熱播的電視節目《國家寶藏》中,專門有一期講述的就是這件編鐘的傳奇故事。這里需要解釋一下,我們所謂的“一件”編鐘,實際是一套,共分三層8組,共65個器件組成。編鐘在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文化傳說來講,據說早在黃帝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編鐘,在傳

    新天地 2018年7期2018-09-30

  • 古代編鐘的故事
    中使用的樂器——編鐘。這件編鐘雖然是復制品,不過它可是大有來頭,因為它是我國1978年發掘出土的戰國時代早期曾侯乙墓編鐘的復制品。從“镈”到“鐘”曾侯乙墓編鐘可謂是湖北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國家首批禁止出境文物之一。去年年底熱播的電視節目《國家寶藏》中,專門有一期講述的就是這件編鐘的傳奇故事。這里需要解釋一下,我們所謂的“一件”編鐘,實際是一套,共分三層8組,共65個器件組成。編鐘在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文化傳說來講,據說早在黃帝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編鐘,在傳

    新天地 2018年6期2018-08-30

  • 古代編鐘的故事
    崔秩編鐘在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文化傳說來講,據說早在黃帝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編鐘,在傳說中,黃帝下令自己兩個手下伶倫和榮將,鑄造十二鐘,以和五音,從而成為編鐘的歷史源頭。當然這只是傳說之一,關于編鐘的發明人在歷史傳說中有多重說法,有說是炎帝孫子發明的,還有說是帝嚳發明的,還有說是堯或者舜或者禹發明的等等。從實際考古發現角度來看,鐘的原型最初是鈴,鈴的最初形態是木鈴或者竹鈴,然后進化到陶玲,后來又出現了金屬銅鈴。就在鈴進化的過程中,逐漸演化出了陶制的鐘,到

    幸?!傋x 2018年12期2018-02-28

  • 古代編鐘的故事
    文/崔秩編鐘在我國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按照文化傳說來講,據說早在黃帝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編鐘,在傳說中,黃帝下令自己兩個手下伶倫和榮將,鑄造十二鐘,以和五音,從而成為編鐘的歷史源頭。當然這只是傳說之一,關于編鐘的發明人在歷史傳說中有多重說法,有說是炎帝孫子發明的,還有說是帝嚳發明的,還有說是堯或者舜或者禹發明的等等。從實際考古發現角度來看,鐘的原型最初是鈴,鈴的最初形態是木鈴或者竹鈴,然后進化到陶玲,后來又出現了金屬銅鈴。就在鈴進化的過程中,逐漸演化出了陶制的鐘

    幸福 2018年35期2018-01-25

  • 曾侯乙編鐘
    以看到一組曾侯乙編鐘的部分復原模型。它如何發音甲它與現在的鐘有什么區別?它能否奏出現代音樂呢?展品位于中國科技館一層的“華夏之光”展廳,用青銅鑄成,由上、下兩層大小不等的17個編鐘按照音調高低的次序排列起來,懸掛在一個鐘架上。編鐘成合瓦形,敲擊編鐘的正面與側面,能發出兩個不同的音調。編鐘最早出現在商代,興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戰國直至秦漢。商代編鐘的鐘柄為空心,連通內腔,多為3枚1組,可以演奏旋律。西周中晚期,編鐘能發出兩個音級,多為8枚1組,常在宮庭宴會中使

    軍事文摘·科學少年 2016年6期2016-09-14

  • 傳承編鐘音樂 弘揚傳統文化
    文化藝術方面,以編鐘音樂為主要載體,大力弘揚傳統文化,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如今,編鐘音樂藝術已成為育才小學校園文化的代表性符號。一、緣起—起步編鐘興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戰國直至秦漢,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編鐘是荊楚文化的象征,編鐘音樂是金石音樂的代表。中國是制造和使用樂鐘最早的國家。曾侯乙編鐘是中國目前出土數量最多、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編鐘,被譽為人類文化史上的奇跡。對于地處編鐘故鄉的育才小學來說,湖北省博物館陳列展出的曾侯乙編鐘原件,以及湖北省歌劇舞劇

    基礎教育參考 2016年3期2016-05-31

  • 千古絕唱
    ,金石為主。尤其編鐘,是廟堂雅樂的主奏樂器。編鐘始于西周,盛于春秋戰國直至秦漢。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鐘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鐘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中國曾先后出土十余套編鐘,其中最知名的大概要數曾侯乙編鐘,由65件青銅編鐘組成,音域跨5個半八度,12個半音齊備。憑借高超的鑄造技術和良好的音樂性能,改寫了世界音樂史。曾侯乙編鐘原件奏響過三次,第一次出土后在部隊試音,第二次是建國35周年,第三次是香港回歸。沉寂了2400多年的編鐘,重新向世人發出

    中華手工 2016年3期2016-04-20

  • 古代樂器巨無霸
    名片姓名:曾侯乙編鐘出生年代:公元前433年之前(戰國早期)現居地:湖北省博物館有這么一件兒古代樂器——曾侯乙編鐘,被國內外的文物專家驚嘆為“改寫了音樂史的稀世之寶”“古代世界的第八大奇觀”“文明古國的象征”……這些名號大得壓死人,可是先秦時期出土的編鐘已經有100多套了,憑什么讓曾侯乙編鐘占盡了所有的風頭?個頭兒大,年歲老曾侯乙編鐘之所以在世界范圍內倍受寵愛,是因為它在世界古代樂器里個頭兒最大?還是年歲最老?要論個頭兒大,曾侯乙編鐘根本比不過歐洲教堂里的

    小學科學 2015年6期2015-07-01

  • 巴式編鐘的考古發現與研究
    445000)編鐘為青銅打擊樂器,據《辭?!酚涊d:“鐘,古代樂器,青銅制,懸掛于架鐘,以槌叩之而鳴?!苯▏詠?,在巴族分布地區,出土了數量較多的戰國到兩漢時期的編鐘,現就其出土情況以及相關問題作些探討,不當之處,敬請斧正。一、巴式編鐘的出土情況據不完全統計,建國以來,巴族地區出土編鐘且見于資料報道的約53 處①,共出土編鐘96 件。其中窖藏48 處,出土編鐘72 件;墓葬5 處,出土編鐘24件。為了便于研究,我們將巴族地區出土編鐘列成下表,以供參考。表1

    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14年5期2014-11-24

  • 隨州擂鼓墩二號墓編鐘的調音問題 (1)
    音樂學院曾對這套編鐘進行過測音。①另外在不短的時間里,這套編鐘曾被用于與其他仿古樂器合奏。2008年1月,湖北省博物館應約對這套編鐘進行了考察、錄音和測音。隨州擂鼓墩一號墓即曾侯乙墓出土的編鐘,不僅迄今所見最為宏大,而且音樂性能完好。然而,正因為曾侯乙編鐘過于完美,人們自然不自然地都要把新出土的編鐘和曾侯乙編鐘對照一番,對其音樂性能按照曾侯乙編鐘的相關特點進行描述。事實上,這套編鐘的外表,遠比曾侯乙編鐘粗糙。許多鐘體的初步打磨和清砂都沒有完成,鑄造方面的缺

    樂器 2014年4期2014-06-0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