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凍

  • 印江縣霜凍變化特征分析及農業氣象服務建議
    影響巨大,尤其是霜凍災害對農作物的生產和產量都有著較大的危害。國內外的學者們在霜凍方面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較好的結果。秦俊靈等利用滄州市近50 年的氣象資料發現霜凍日變化趨勢為整體逐漸減少,以及初霜日推遲而終霜日提前結束[1]。吳偉光等通過研究張家口市高寒區4 個氣象觀測站的霜凍資料,發現無霜日整體呈增長趨勢,初霜日逐漸推遲,終霜日結束時間呈提前趨勢[2]。馮淑霞等分析了東北地區不同類型的霜凍、霜形成的物理機制以及對農業的影響[3]。關于霜凍的研究主要

    南方農業 2023年16期2023-11-14

  • 近50年海原縣霜凍發生特征及其對農業的影響
    德 756300霜凍是一種常見的農業氣候災害,通常發生在春季和秋季,會對農業生產造成重大損害。霜凍與最低氣溫有著密切的關系,秋收農作物未成熟時遭遇初霜凍,將影響其產量;春播幼苗遭受終霜凍,可能凍死或凍傷,甚至遭到毀種[1]。霜凍風險研究作為防災減災的重要部分,備受相關學者的重視,寧夏是受霜凍影響較嚴重的省區之一,而海原縣是寧夏霜凍發生頻率較高的區域,所以研究海原縣霜凍發生的基本特征及異常特征,對于提供優質霜凍預報服務、防止農作物遭受霜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農業災害研究 2023年8期2023-11-07

  • 葡萄霜凍防災減災技術
    寧夏大學農學院)霜凍是指空氣溫度突然下降,地表溫度驟降到0℃以下,使農作物受到損害甚至死亡的一種農業氣象災害。葡萄霜凍通常出現在春、秋兩季,葡萄正處于萌芽期或成熟后至落葉期,由冷空氣入侵、地面輻射或二者共同作用,地表溫度短時間下降到0℃以下,使葡萄植株的地上部分遭受低溫凍害。霜凍是我國葡萄生產中常見的自然災害,多使我國葡萄生產造成較為嚴重的損失。1 霜凍傷害機理溫度下降到0℃以下時,葡萄植株特別是幼嫩器官中細胞間隙的水分形成冰晶,細胞內原生質和液泡逐漸脫水

    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 2023年4期2023-08-09

  • 河南二季作區馬鈴薯霜凍防護技術措施
    物,但不耐低溫和霜凍。 霜凍會造成馬鈴薯的葉片和莖稈組織損傷,呈水浸狀,嚴重的甚至整株枯死。馬鈴薯不同生長發育階段抵御霜凍的能力有所不同。 苗期發生霜凍,地下部分的腋芽或種薯尚未萌動的芽眼可繼續生長, 只是生長會有所推遲,但不至于絕收;而如果在薯塊形成期出現霜凍,則會對產量產生嚴重影響,甚至造成絕收;薯塊膨大中后期受霜凍,影響相對較小。河南一般分豫南(許昌以南)、豫東、豫西(欒川等丘陵山區)和豫北(黃河以北),氣溫由南向北逐漸降低。 春播馬鈴薯在2 月中下

    長江蔬菜 2022年21期2022-12-06

  • 近30年江西省茶葉春霜凍害風險分析與區劃
    位[1]。茶葉春霜凍害是指早春(3~4月)氣溫回暖,茶樹正處于生長期和春茶采摘關鍵期,此時降溫對茶樹生長影響較大并使茶芽受凍,造成春茶產量減少、品質下降的現象。不同區域由于氣候條件的差異,茶葉春霜凍害的標準也有所不同。Christersson等[2-3]認為,早春出現0 ℃以下低溫時,茶葉的新梢芽葉就會受到霜凍危害;李亞春等[4]在蘇南茶區茶樹春霜的研究中表明,日最低氣溫不高于2 ℃時茶樹將發生春霜凍害;更多學者[5-7]認為,日最低氣溫低于4 ℃時,已萌

    江西農業學報 2022年7期2022-10-09

  • 廣寧縣1971—2020年低溫和霜凍變化特征
    春季常出現低溫、霜凍現象,對本地區的越冬的禽畜、水產魚類、農作物等產生不良影響,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是廣寧冬春季主要的災害性天氣。全球氣候逐漸變暖,國內多地區氣溫逐漸上升[1]。很多研究表明氣候逐漸變暖則霜凍天氣會逐漸減少,主要表現特征為初霜凍日延遲,終霜凍日提前[2]。眾多專家曾詳細的對比分析了華南地區過去多年的霜凍和低溫日數的變化趨勢。郭媚媚[3]、李達旋等[4]、余江華[5]對廣東部分地區的低溫霜凍天氣情況進行了初步分析,而近年來,廣寧低溫天氣逐漸減

    廣東氣象 2022年4期2022-08-24

  • 內蒙古中部地區馬鈴薯秋霜凍時空分布特征及其對產量的影響
    735408)霜凍是植物生長季內,由于冷空氣的入侵,致使植物表面及近地層溫度和土壤溫度驟然下降,從而使植物受到傷害,甚至死亡的低溫凍害[1]。霜凍在我國發生范圍較廣,危害作物種類較多,給農業生產帶來了巨大損失[2-5]。霜凍主要發生在春、秋兩季,初霜凍提前或者終霜凍推遲都會給農業生產造成不利影響[6,7]。內蒙古地區海拔高、溫差大、氣候冷涼,非常適宜種植馬鈴薯,是我國最大的馬鈴薯生產基地。在內蒙古地區,霜凍已成為影響馬鈴薯生產的重要氣象災害之一,特別是秋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22年9期2022-06-24

  • 赤峰市近30年霜凍災害特征分析
    024000)霜凍是赤峰市主要的農業氣象災害之一,是指氣溫突然下降,地表溫度驟降至0 ℃以下,使農作物受到損害,甚至死亡。霜凍通常出現在秋、冬、春三季。一般來說,初霜凍的危害程度遠比終霜凍危害嚴重,因為終霜凍主要發生在作物苗期,尚有再恢復的可能,因而對農業產量的影響相對較輕,而初霜凍主要發生在秋季作物成熟期之前,一旦發生,將無再恢復的可能,常常造成糧食作物嚴重減產。在以往的業務工作中,氣象服務人員通常利用簡單的地表溫度高低來判斷霜凍災害的強弱,而國家標準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22年7期2022-05-18

  • 1990—2019年畢節春季霜凍氣候特征及溫度關系分析*
    差時會出現黑霜,霜凍成為畢節春季常見的農業氣象災害。隨著近年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大量壩區經濟作物規?;N植,春季霜凍對經濟果林開花、作物苗期移栽和主要糧食作物生長的危害程度增加。伴隨著近年來畢節溫度持續上升,春季霜凍氣候特征在時間和空間尺度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1]。張波等[2]在貴州霜凍氣候特征分析中指出海拔是影響貴州初霜凍、終霜凍的關鍵因子。朱永寧等[3]在寧夏春霜凍特征研究中發現最低氣溫顯著上升和霜凍日數顯著下降有很好的相關性。張婷華等[4]在西寧地

    中低緯山地氣象 2022年1期2022-03-18

  • 烏海市春霜凍氣候變化特征與氣候背景研究
    016000)霜凍是烏海地區農牧業面臨的自然災害之一,研究表明春霜凍危害嚴重大于秋霜凍。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霜凍日數及其程度在不同時空尺度上發生了變化,對當地農業產生較大影響。本文重點研究烏海地區春霜凍的氣候變化特征及其氣候背景,了解烏海地區霜凍發生規律和演變特征,對防御霜凍災害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1 研究現狀目前對霜凍的日變化分析、演變趨勢和霜凍時空分布研究較多,2010年之后對烏海地區的霜凍研究較少。在之前的研究中,王鳳琴等(2015)對烏海霜凍的定

    內蒙古科技與經濟 2022年21期2022-02-11

  • 河套地區春霜凍期日最低氣溫和霜凍日數時空變化特征
    015000)霜凍是常見的農業災害之一,多發生在每年的春、秋兩個季節,春末或秋初由于冷空氣入侵,造成植物細胞脫水而枯萎死亡的短時間低溫災害[1]。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河套地區出現霜凍的時間分布、空間分布和霜凍危害特點發生了變化,對農業產生較大影響。研究表明,河套地區秋霜凍日期推后,春霜凍日期提前,無霜期逐步延長[3-5]。河套地區是國家和內蒙古自治區重要的糧油生產基地,全市現有耕地1100多萬畝,農業生產對全市尤為重要。本文利用河套地區國家氣象站日最

    現代農業 2021年5期2021-11-13

  • 氣候變暖背景下黃淮海平原北部冬小麥生育期霜凍災害發生規律
    )在農業氣象中,霜凍是指在冷暖轉換季節,土壤表面或植物表面的溫度下降到0 ℃以下,引起植物遭到傷害甚至死亡[1-2]。馬彬等[3]研究發現,中國農業區霜期的變化與極渦面積縮小、副熱帶高壓北移有顯著負相關;李軍玲等[4]將危險性、暴露度和脆弱性定為霜凍風險評估模型的三要素;張雪芬等[5]利用作物模型與風險評估模型評估黃淮區域冬小麥晚霜凍風險;馬尚謙等[6-7]研究發現淮河流域初霜凍日期推遲,終霜凍日期提前,無霜期縮短,在拔節后1~5 d霜凍高風險區和較高風險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21年7期2021-07-29

  • 銅陵市區近58年初終霜氣候變化特征研究
    500)0 引言霜凍是指在植物生長季節內,由于冷空氣的入侵,使土壤、植物表面以及近地面空氣層的溫度驟降到0 ℃以下,引起植物細胞間結冰而使植物遭到傷害或死亡的一種短時間低溫災害。霜凍和霜是不同的概念,伴有霜的霜凍稱為白霜,反之稱為黑霜。由于黑霜無凝華出現,未放出潛熱,因此對植物造成的危害更為嚴重。秋季出現的霜凍為早(秋)霜凍,春季出現的霜凍為晚(春)霜凍。銅陵市位于安徽省中南部、長江下游南岸,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從農業角度講,屬典型的城郊型農業,正積極

    Advances in Meteor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1年2期2021-06-14

  • 興安盟大豆秋季霜凍發生的演變特征及氣候危險性風險指數構建探究
    代表性的即為秋季霜凍。近幾年,圍繞霜凍風險開展的研究數量不斷增加,結果表明,決定霜凍風險的要素為霜凍風險性,要想實現豐產,關鍵是掌握每年出現霜凍的規律。1 秋季霜凍評定指標現階段,關于大豆霜凍風險的研究較少,關于時間分布情況的研究有待深入,在科技持續發展的當下,人們所能掌握時空資料的精細程度較之前更高,這也為有關人員對霜凍出現時間進行全面研究提供了便利。在前期準備階段,要對霜凍評定指標加以確定。研究表明,大豆發育期和日溫度最低值對是否出現霜凍災害有決定作用

    南方農機 2021年6期2021-04-24

  • 連山縣近50年低溫、霜凍的變化特征及防御措施
    ,常會造成低溫、霜凍天氣。低溫和霜凍常使越冬的農作物、水產魚類、禽畜等受凍害,以致減產或死亡,是連山冬春季主要的災害性天氣[1]。在全球變暖的氣候背景下,極端溫度變化特征的區域性和季節性存在差異[2]。許多學者對我國過去幾十年低溫和霜凍日數變化趨勢進行了研 究[3-5]。林 良勛 等[6]、李 達 旋 等[7]、郭 媚媚[8]、余江華[9]對廣東省清遠市區、肇慶市以及開平市的低溫霜凍情況進行了分析,但對地處山區的連山縣,低溫、霜凍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對連山低

    廣東氣象 2021年1期2021-03-16

  • 新疆哈密市初、終霜凍日變化及其對棉花生長的影響
    齊830002)霜凍是指在春秋兩季氣溫轉換季節, 土壤表面和植物表面溫度下降到0 ℃及以下, 足以使植物遭受傷害甚至死亡的一種農業氣象災害[1]。具有發生范圍廣、危害作物種類多、造成經濟損失大的特點。 春季終霜凍出現愈遲, 秋季初霜凍出現愈早,對農業的危害就愈嚴重。國內眾多學者運用不同溫度指標對霜凍的氣候特征及其變化規律進行了研究[2-5]。哈密市屬新疆宜棉區,棉花產業是當地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哈密市春秋兩季冷空氣活動頻繁,冷暖變化劇烈,棉花在苗期和成

    中國棉花 2020年10期2020-10-31

  • 蘋果花期霜凍發生規律、防御與災后應急管理技術
    發,蘋果發生花期霜凍災害的風險顯著上升[1-6]。據統計,近20年來,我國蘋果主產區每2~3年便會遭受一次危害較輕的花期霜凍災害,每3~5年遭受一次危害較嚴重的花期霜凍災害。日益多發頻發的花期霜凍災害給我國蘋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帶來嚴重不利影響和風險隱患。本文介紹了我國蘋果花期霜凍災害的發生規律、防御措施與災后應急管理技術,以期增強人們的防災、減災意識,提升我國蘋果產業防御花期霜凍災害及災后應急管理的技術能力和水平,使人們在災害發生時能夠做到及時、有效應對,

    煙臺果樹 2020年2期2020-05-28

  • 寧夏春霜凍期最低氣溫和霜凍日數時空變化特征
    0002)引 言霜凍是中國北方面臨的嚴重農業自然災害之一,對農作物和林果的產量和品質均有較大危害[1-3]。伴隨著全球氣候變暖,霜凍日數及其程度在不同時空尺度上發生了變化,對當地農業產生較大影響[4]。研究表明,寧夏春季霜凍日數明顯多于秋季,春霜凍危害大于秋霜凍,且秋霜凍日期逐漸推遲[5]。近年來,寧夏大力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如枸杞、釀酒葡萄、蘋果、硒砂瓜等,這些特色農作物在春霜凍期多處于開花、放條、移栽等抵御災害能力最差階段,春霜凍一旦發生,便會使其嚴重受

    干旱氣象 2020年2期2020-05-13

  • 隴中黃土高原半干旱區霜凍時空分異特征
    743000)霜凍是指作物生育期氣溫驟降,地面最低溫度≤0℃,作物細胞間隙間的水分凝結成冰晶,細胞內原生質與液泡逐漸脫水和凝固導致死亡,解凍時細胞間隙中的冰融化為水且快速蒸發,細胞原生質因失水致死。從而導致農作物受害的農業氣象災害,霜凍多發生于春秋兩季,當年春季最后一次霜凍出現的日期稱作霜凍終日,當年秋季第一次霜凍出現的日期稱作霜凍初日,霜凍終日至初日之間的天數稱作無霜期[1-2]。近百年來,以地表平均氣溫增高為顯著特征的全球氣候變化影響著氣象災害的時空

    水土保持研究 2020年3期2020-05-06

  • 貴州霜凍氣候變化特征
    550002)霜凍是農業生產中最常見的氣象災害之一,每年給農業生產造成較大損失,嚴重影響著農業的穩定發展。在農業生產中通常采用無霜凍期的長短來表征作物受霜凍災害影響的概率,無霜凍期短,農作物生長周期短,農作物遭受霜凍害的概率就越高;而無霜凍期的長短是由當年的初霜凍日和終霜凍日決定。因此,了解和掌握初霜凍日、終霜凍日和無霜凍期的變化趨勢對減少低溫災害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1-4]。國內外關于初霜凍日、終霜凍日和無霜凍期已開展一系列相關研究。E

    浙江農業學報 2020年4期2020-04-28

  • 牙克石市圖里河地區初終霜日及無霜期變化分析
    趨勢,以期為異常霜凍災害的預報、預測提供參考。2初霜日變化特征圖里河初霜日歷年平均值為8月22日,最早初霜日為7月7日,最晚初霜日為9月15日,極差為71d。60年代平均初霜日為8月17日,比50年平均初霜日偏早5d;70年代平均初霜日為8月12日,比50年平均初霜日偏早10天;80年代平均初霜日為8月28日,比50年平均初霜日偏晚6天;90年代平均初霜日為8月30日,比50年平均初霜日偏晚8d;2001-2010年平均初霜日為8月24日,比50年平均初霜

    農民致富之友 2019年11期2019-05-23

  • 額濟納旗地區近47年霜凍變化規律分析
    0306)引言:霜凍是指植物生長季節里因土壤表面和植株體溫度降低至0℃或0℃以下而引起的植物凍害,是一種農業氣象災害。秋季初霜凍和春季終霜凍對植物生長影響都較大。額濟納旗地處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西部。屬大陸性干旱氣候。氣候干熱多風、降水稀少、冬冷夏熱、溫差極大,日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年平均降水量32.7mm,年平均氣溫9.4℃。主要種植農作物有哈密瓜、棉花等,均為喜溫喜光作物,不耐低溫。額濟納旗旅游產業作為當地戰略性支柱產業,其胡楊林生態旅游區積極打造國家

    數碼設計 2018年8期2018-12-03

  • 巢湖市近46年的霜凍變化特征分析
    沁園 趙 莉1 霜凍的類型(1)平流霜凍。主要是由北方冷空氣向南侵襲降溫引起的霜凍,這類霜凍通常出現在早春或晚秋,強弱及影響范圍主要與冷空氣的強弱及范圍有密切關系;(2)輻射霜凍。通常發生在輻射較強的晴朗無風夜晚,當地表溫度低于近地層空氣溫度時,地面和物面向外的熱輻射致使地面氣溫和植物表面溫度下降至0℃以下而形成的霜凍;(3)混合霜凍。主要是由以上2種因素的混合作用形成的霜凍。出現在秋季的霜凍成為秋霜凍,又稱為早霜凍;發生在春季的霜凍稱為春霜凍,又稱為晚霜

    智能城市 2018年20期2018-11-20

  • 寧夏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晚霜凍災害致災危險性分析
    暖交替頻繁,春季霜凍已成為影響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生產的主要農業氣象災害之一[5],給釀酒葡萄產量、品質均帶來很大影響。晚霜凍重災年份,寧夏賀蘭山東麓數千畝釀酒葡萄剛萌發的新梢全部凍干、絕產,幼苗地上部分幾乎全部受凍、抽干[6]。因此,掌握賀蘭山東麓釀酒葡萄晚霜凍的發生規律,對災害風險進行評估,可采取及時有效的應對措施進行防災減災,對釀酒葡萄高產穩產、品質提升、產量預測等有重要意義。致災因子危險性作為災害風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往往對災害風險大小具有決定性作

    廣東農業科學 2018年5期2018-08-08

  • 庫爾勒市霜凍特征及其驅動力分析
    南到北、從東到西霜凍現象都時有發生[1]。葉殿秀等[2]利用1961—2007年我國577個測站的均一化逐日最低氣溫資料,根據通用的霜凍氣候統計指標計算歷年初、終霜凍日期及無霜凍期。給出初、終霜凍日期及無霜凍期標準差和極差北方地區較南方地區偏??;全國大部地區終霜凍日期的年際間差異比初霜凍日期大,無霜凍期的年際變化又比終霜凍日大。馬柱國[3]從中國北方62個站的日平均溫度出發,分析北方1951—2000年有霜凍(溫度在零度以下)日數和強度的變化趨勢;同時給出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8年3期2018-07-13

  • 石河子墾區霜凍風險區劃研究 *
    832003)霜凍是一種限制作物生長期內熱量資源充分利用的農業氣象災害。一般當最低氣溫降低到0℃時,大部分作物都開始受凍害。長期以來,農業氣候區劃一直是石河子墾區各級氣象科技工作者十分重視的研究領域,但在區劃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一是未能考慮氣候變化對各地農業氣候資源和農業氣象災害的影響,難以滿足現代農業發展適應和應對氣候變化的需求;二是未能考慮中、小尺度地理因素對農業氣候資源和農業氣象災害空間分布的影響,區劃的精細化程度較低[1-2]。另外,近幾十年,

    新疆農墾科技 2018年10期2018-04-12

  • 智利:柑桔產區遇霜凍
    在今年霜凍之后,智利柑桔委員會采取各種措施以減少損失。柑桔委員會將組織技術研討班,向柑桔生產者講授果園防霜凍措施以及霜凍后采取的恢復措施。本產季智利部分柑桔產區受到霜凍影響,柑桔園在一定程度上受害,種植戶遭受經濟損失。據柑桔委員會負責人講,盡管霜凍是一種反復出現的氣候現象,但由于氣候多變性,在一些通常不發生霜凍的地區,突發霜凍所帶來的影響更難以預料。因此,有必要實施有效的防凍措施,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條件。更重要的是果園凍后恢復措施,主要是采取各種技術措施

    中國果業信息 2018年11期2018-01-17

  • 慶陽市霜凍時空分布特征及預報方法淺析
    析了甘肅省慶陽市霜凍氣象災害發生的成因、氣候特點和對當地農業產生的影響,總結當地霜凍災害的基本預報方法以及預警級別,為當地氣象防災減災、氣象為農服務提供科學依據。關鍵詞: 農業;氣象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71132210霜凍從定義上講,是指在春、秋季節,當地面附近的空氣溫度下降到0℃以下時,由低溫引起的農作物植株體莖葉傷害或死亡的凍害。霜凍災害一旦發生,危害大,損失重,影響范圍廣,尤其是對農業生產

    農業與技術 2017年22期2017-12-29

  • 開封市霜凍期氣候特征分析
    5004)開封市霜凍期氣候特征分析康暑雨(開封市氣象局,河南開封 475004)以地面最低溫度低于0℃作為霜凍指標,基于河南省開封市1958-2012年逐日地面最低溫度資料,采用線性傾向估計法和累積距平,通過分析初終霜凍日和霜期的變化,研究開封市霜凍期的變化趨勢和異常發生情況。結果表明,開封市平均初霜凍日為11月3日,平均終霜凍日為4月3日,平均霜期為152d;開封市特早初霜凍、偏早初霜凍、特晚終霜凍、偏晚終霜凍發生頻率分別為5%、5%、5%、10%;55

    河南科技 2017年3期2017-04-15

  • 1961—2015年焉耆盆地霜凍氣候分析
    015年焉耆盆地霜凍氣候分析隆永蘭1,劉濛濛1,張山清2,夏玉蓮3(1.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氣象局,新疆 庫爾勒 841000;2.新疆農業氣象臺,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3.蔡家湖氣象站,新疆 昌吉 831304)利用焉耆盆地1961—2015年的初、終霜凍日、無霜凍期資料,采用線性傾向估計法、多項式趨勢、M-K檢測等統計方法,分析焉耆盆地近55 a來霜凍氣候變化特征。結果表明:(1)近55 a焉耆盆地平均初、終霜凍日分別為10月7日和4月8日,平均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7年1期2017-04-10

  • 1961—2014年臨夏州霜凍特征及防御對策
    析方法,對臨夏州霜凍天氣氣候進行分析和研究,結果表明:臨夏州的初霜凍出現于9月上旬至10月上旬,終霜凍結束于次年的3月下旬至5月上旬;霜凍出現頻次最多和次多月份分別為4月、10月;54年間霜凍發生次數呈先減少后增加趨勢;不同強度的霜凍日數變率較大;54年間霜凍發生存在25年、13年、8年和4年周期振蕩。關鍵詞 霜凍;氣候特征;小波分析;災害防御;甘肅臨夏;1961—21014年中圖分類號 P42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6

    現代農業科技 2016年20期2016-12-20

  • 貴州省霜凍天氣的時空分布與氣候變化特征
    002)?貴州省霜凍天氣的時空分布與氣候變化特征陳靜1,白慧1,潘徐燕2(1.貴州省氣候中心,貴州貴陽550002;2.貴州省信息中心,貴州貴陽550002)該文利用貴州省81個氣象觀測站點1961年7月—2015年6月逐日最低地面溫度和霜的氣象觀測資料,采用線性趨勢法、均值分步法、Mann-Kendall突變檢驗法對貴州省霜凍的時空分布及氣候變化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貴州省霜凍天氣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容易出現在高海拔地區及北部、東北部地區;近55 a來

    中低緯山地氣象 2016年3期2016-08-27

  • 近50年哈密地區霜凍天氣氣候變化特征分析
    近50年哈密地區霜凍天氣氣候變化特征分析■張科 楊艷玲(哈密地區氣象局新疆哈密839000)利用1961到2014年哈密地區氣象觀測站50多年逐日觀測資料,對哈密地區出現霜凍的初、終日期進行統計分析,闡述了近50年哈密地區霜凍天氣氣候變化特征。哈密 霜凍 特征霜凍是一種發生范圍廣、影響面積大、危害作物生長的氣象災害,哈密每年都遭受不同程度霜凍的危害,特別是終霜凍對棉花的影響尤為突出。本文通過對哈密1961到2014年初霜日、終霜日、無霜期資料,對哈密初、終

    地球 2016年7期2016-08-23

  • 福建霜凍時空分布特征及環流背景分析
    50001?福建霜凍時空分布特征及環流背景分析吳幸毓*,林毅,陳文鍵,何小寧福建省氣象臺,福建 福州 3500012014-11-17收稿,2015-06-17接受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014J01147);福建氣象局青年科技專項資助項目(2012q02)摘要利用福建省內68個地面測站1981—2011年1—4月、10—12月逐日觀測資料,結合最低地表溫度、天氣現象、最低氣溫作為福建霜凍判別指標,探討福建霜凍氣候特征及環流背景形勢。研究發現:1)福

    大氣科學學報 2016年4期2016-08-11

  • 探討農業生產中霜凍災害造成的危害與防治對策
    州036199)霜凍是一種較為常見自然氣象災害,在秋、冬、春三季都會出現。氣象專家觀點:所謂"霜凍",必須是對農作物產生了不利影響。對農業生產而言,既怕早霜凍早,也怕晚霜凍晚。本文在詳細揭示霜凍的成因和特征的同時,闡述了霜凍在農業生產等方面造成的危害,同時簡述其預防措施,以便更好地預防和減輕霜凍造成的危害。霜凍災害玉米防治1 關于霜凍的幾個問題1.1 霜凍的形成是由于冷空氣活動使土壤表面、植物表面及近地面的氣溫突然下降到0℃以下,植物體原生質受到破壞,導致

    地球 2016年10期2016-04-14

  • 近55 a赤峰地區霜凍的時空分布及其異常性、影響分析評估
    55 a赤峰地區霜凍的時空分布及其異常性、影響分析評估胡桂杰,于棟閣,王雨婷,李超,王利平(赤峰市氣象局,內蒙古赤峰024000)赤峰市是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作物無霜期長短是制約糧食產量的重要因素。霜凍災害是赤峰地區僅次于旱災的氣象災害,其發生的早晚與輕重對農業生產影響巨大。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平均無霜期延長,作物品種也隨之調整;氣候異常,出現的霜凍災害,給全市糧食產量帶來一定的損失。本文利用赤峰市14個氣象觀測站建站、區域自動站2011-2015年的逐日

    黑龍江氣象 2016年4期2016-02-09

  • 近4 0 a棗莊霜凍變化特征分析
    近4 0 a棗莊霜凍變化特征分析趙淑芳,慈 航,陳連俠,張立文,崔 晨(棗莊市氣象局,山東 棗莊 277800)選取1971—2013年棗莊國家一般氣象站逐日最低氣溫資料,采用線性傾向估計法和異常霜凍指標,分析了棗莊站霜凍的變化趨勢和異常發生情況。結果表明:棗莊初霜凍日的線性傾向率約為1.5d/10 a,即約以1.5d/10 a的速度推后;終霜凍日的線性傾向率約為-4.9 d/10 a,即約以4.9 d/10 a的速度提前;無霜凍期的線性傾向率約為6.9d

    海洋氣象學報 2015年3期2015-08-23

  • 寶雞市霜凍氣候特征分析
    1006)寶雞市霜凍氣候特征分析何可杰,楊婷婷,雷 雯(寶雞市氣象局,陜西寶雞 721006)利用寶雞市11個縣(區)氣象站1964—2013年觀測資料及低溫凍害災害調查資料,對寶雞市初、終霜凍日和無霜期的時空分布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寶雞市平均初霜凍日多在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平均終霜凍日多在4月上旬至5月上旬,初霜凍日隨海拔高度的增高而提前,終霜凍日隨海拔高度的增高而推遲。渭河河谷地帶無霜期最長為214d,秦嶺北麓太白山區最短為150d。寶雞市初霜凍

    陜西氣象 2015年4期2015-06-09

  • 1971—2012年平涼市霜凍變化特征分析
    2012年平涼市霜凍變化特征分析林婧婧1,郭慧2(1.西北區域氣候中心,甘肅蘭州 730020;2.甘肅省氣象局,甘肅蘭州 730020)以≤0℃地面最低氣溫作為霜凍指標,利用平涼地區7個氣象觀測站1971—2012年的逐日地面最低氣溫資料,采用現代氣候診斷方法,分析了初、終霜凍和無霜凍期的變化特征。結果表明:在近42 a間,平涼市初霜凍發生頻率減小,終霜凍發生頻率增加,初、終霜凍日數呈減少趨勢;平均初霜凍日呈推遲變化趨勢,終霜凍日呈提早變化趨勢,無霜期呈

    沙漠與綠洲氣象 2015年3期2015-04-08

  • 烏蘇市春季霜凍預報方法的初步探討
    00)烏蘇市春季霜凍預報方法的初步探討劉紅霞,劉 兵(塔城地區氣象局,新疆塔城 834700)利用烏蘇1961—2010年逐日最低氣溫資料、1991—2012年春季3月15日—4月30日期間霜凍日及其前一日常規氣象資料,運用相關分析法和多元線性回歸法,建立了烏蘇春季霜凍預報方程,用該方程對1991—2011年的霜凍歷史資料進行回報檢驗,擬合率為82.1%,對2011—2012年的霜凍進行試報,擬合率達87.8%,效果較好,可以在烏蘇地區的霜凍預報業務中試運

    陜西氣象 2014年6期2014-10-25

  • 1961—2010年烏蘇市霜凍氣候特征分析
    2010年烏蘇市霜凍氣候特征分析劉紅霞1,黃 玲2,曹紅麗3,劉思怡4(1.塔城地區氣象局,新疆塔城 834700;2.呼圖壁縣氣象局,新疆昌吉 831200; 3.西安市氣象局,西安 710016;4.124團氣象站,新疆奎屯 833011)依據新疆烏蘇1961—2010年近50a逐日最低氣溫資料,對烏蘇市初、終霜凍日,無霜凍期,異常霜凍的氣候變化特征進行分析。結果表明:烏蘇市平均初霜凍日為10月19日,終霜凍日為4月7日,無霜凍期為193d;初霜凍日以

    陜西氣象 2013年6期2013-06-09

  • 江蘇春季霜凍氣候變化特征及其未來可能變化趨勢
    003)0 引言霜凍在我國發生范圍廣、危害作物種類多、造成經濟損失大,霜凍的發生與氣溫有著密切的關系(王國復等,2009)。隨著氣候的變暖,全球許多地區的霜凍氣候特征也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如20世紀北歐、加拿大的霜凍日數減少,美國霜凍日數變化趨勢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Heino et al.,1999;Easterling,2002;Frich et al.,2002;馬柱國,2003;Meehl et al.,2004)。我國學者對霜凍氣候變化也做了大量的研

    大氣科學學報 2013年6期2013-02-24

  • 黑龍江省霜凍的氣候變化特征和預報指標*
    濱150080)霜凍是一個與農業有重要關系的一種自然現象,它的發生地區幾乎遍及全國,并危害多種農作物[1-3]。黑龍江省是全國的糧食基地,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盛產大豆、小麥、水稻和玉米等大田作物,早霜凍可造成糧食減產,是黑龍江省主要災害性天氣之一。霜凍對農作物的危害,主要是因為它能使作物的某些器官受到損傷,嚴重的能使作物死亡。作物受害的原因是由于低溫可使植物的細胞空隙之間的水分變成冰晶,冰晶又吸取細胞中滲透出來的水逐漸長大,這樣不僅消耗了細胞的水分,還因冰晶

    災害學 2013年1期2013-01-26

  • 黑龍江省作物成熟期近50 a初霜凍分析
    030)1 引言霜凍是指日平均氣溫高于0℃的時期,地面和作物表面的溫度迅速降低到0℃以下,作物遭受凍害,局部死亡或整株死亡的農業災害。關于初霜凍的研究,國內外均有報道,孫玉亭早在1986年就指出日最低氣溫或地表日最低溫度可用來評估初霜凍的發生情況[1]。近些年關于霜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霜凍對農作物影響[2-5]及霜凍的區劃[6-8]等方面。黑龍江省地處中國最北部,土壤有機質含量高,光、熱、水資源豐富,且與作物生長進程同步,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種植的品質好、

    黑龍江氣象 2012年4期2012-10-17

  • 近三十年福建省霜凍天氣的氣候變化特征
    毓近三十年福建省霜凍天氣的氣候變化特征何小寧 吳幸毓福建省氣象臺利用1981~2010年福建省67個氣象監測站的逐日最低地面溫度≤0℃的氣候資料,對霜凍天氣時空變化特征和初、終霜日及無霜期的變化特征進行統計分析。分析表明:30年來,福建省霜凍天氣具有明顯的地理分布特征;霜凍日數總體呈減少趨勢; 霜凍日12月至次年1月出現最多,以12月上旬最頻繁;霜凍天氣持續時間比較短。初、終霜日和無霜期的離散程度和年際變化率均較大;平均初霜日呈推遲變化趨勢,平均終霜日呈提

    海峽科學 2012年8期2012-05-17

  • 針對作物遭遇霜凍的低溫霜凍的防御方法
    盛玉梅霜凍是在植物生長季節,地面和植株表面的溫度突然下降到足以使植物遭受凍害或死亡的現象。霜凍是在作物溫暖季節兩頭的過渡時期里,溫度下降到足以引起植株遭到傷害或死亡的短時間的低溫凍害。根據霜凍發生的時期,可將其分為早霜凍和晚霜凍兩種。早霜凍是由溫暖季節向寒冷季節過渡的時期里發生的霜凍。一般發生在秋季,所以也叫秋霜凍,主要危害生育期長或貪青晚熟的植物。晚霜凍是由寒冷季節向溫暖季節過渡的時期里發生的霜凍。在中緯度地帶發生在春季,所以又叫做春霜凍,危害植株的幼苗

    現代農業研究 2009年4期2009-05-0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