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附子

  • 附子湯組方思路與證治要點*
    京 210023附子湯出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并治》曰:“少陰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惡寒者,當灸之,附子湯主之?!薄吧訇幉?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者,附子湯主之?!薄督饏T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并治》曰:“婦人懷娠六七月,脈弦發熱,其胎愈脹,腹痛惡寒者,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臟開故也,當以附子湯溫其臟”。由以上條文可知,張仲景用附子湯治療陰盛兼濕的身體痛、骨節痛以及妊娠腹痛等。筆者通過梳理附子湯古今文獻,發現自仲景之后,附子

    河南中醫 2023年10期2023-12-11

  • Study on the mechanism of Fuzi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experimental validation
    5±0.0914附子組 0.8415±0.0247 F 71.312 PFig 6 KEGG functional enrichment analysis diagram3.8 Protein expression levels of IL-6 and TNF-a detected by protein immunoblottingThe WB results of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IL-6 and TNF-α in th

    Journal of Hainan Medical College 2023年15期2023-12-06

  • 《傷寒論》附子臨證應用規律探析*
    津 300250附子首載于《神農本草經》[1]:“附子,味辛溫,生山谷。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爆F代附子功效總結為:“味辛、甘,大熱燥烈,有毒,主入心、脾、腎經,功善回陽救逆、散寒止痛、補火助陽?!薄秱摗窇?span class="hl">附子方劑20首,散列于37條條文內,其中見于加減法的方劑3首,可見仲景通過多種配伍法制,將本藥靈活應用于臨床病脈證并治的診療過程,取得了卓著的療效。本文旨在以條文研讀為主導,方劑拆析為主體,探討附

    中醫藥臨床雜志 2023年6期2023-07-17

  • 唐宋時期運用附子治療肢體痹的文獻研究
    201203)附子藥用歷史悠遠,有著“通行十二經,無所不至”[1]的美譽,在當今風濕性疾病治療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國醫大師朱良春先生對寒邪內阻所致疼痛,常重用附子,療效顯著[2]。國醫大師焦樹德先生在風濕病辨治方面頗有造詣,焦老治痹附子使用頻率較高,僅次于桂枝、赤芍、牛膝,位居第四[3]。同時,附子亦是臨床常見有毒中藥之一,《神農本草經》列之為下品,《本草綱目》將其列入毒草類。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明確標其為“有毒”之品

    上海中醫藥雜志 2023年5期2023-06-13

  • 附子用法用量歷史源流初探
    ,300193)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子根的加工品,可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有“回陽救逆第一品要藥”“通十二經純陽之要藥”等美譽。臨床上附子的使用已有千年歷史,涌現了四逆湯、真武湯、麻黃附子細辛湯等經典方劑?,F代醫家對于附子的使用有不同觀點,或放棄使用,或認為毒性較大應小劑量使用,或如火神派大劑量使用,使附子成為備受爭議的焦點,影響附子的廣泛應用。厘清附子用法用量的歷史源流,整體把握其功效,對臨床中附子的合理應用有重要意義。秦漢時期:附子功用多,用量

    中醫文獻雜志 2022年2期2022-12-27

  • 附子的采收和加工
    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6 月下旬至8 月上旬采挖,除去母根、須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加工規格:①鹽附子:選擇個大、均勻的泥附子,洗凈,浸入膽巴的水溶液中過夜,再加食鹽,繼續浸泡,每日取出曬晾,并逐漸延長曬晾時間,直至附子表面出現大量結晶鹽粒(鹽霜)、體質變硬為止,習稱“鹽附子”。②黑順片:取泥附子,洗凈,浸入膽巴的水溶液中數日,連同浸液煮至透心,撈出,水漂,縱切成厚約0.5cm 的片,再

    中國合理用藥探索 2022年6期2022-11-26

  • 黃永生應用附子治療先天伏寒證
    130021)附子是一種重要的溫里類中草藥,其藥性辛、甘,因大熱而溫補峻猛,但有一定毒性,歸于心、腎、脾三經[1-2]。因該藥屬峻猛溫陽之品,因此,從古至今歷代醫家都較為重視。在實際的臨床應用中,往往是“去性取用”,民國時期著名醫家祝味菊先生稱“附子通十二經,可升可降,為百藥之長”,又提出了“變更附子的毒性,發揮附子的特長,醫之能事畢矣”的用藥理念,為近代臨床使用附子提出了大綱。黃永生教授在多年臨床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先天伏寒理論,而附子在先天伏寒證的治療

    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 2022年1期2022-11-23

  • 附子古今用量變化淺析*
    京 100029附子味辛、甘,大熱,有毒,歸心、腎、脾經,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之功[1]。古代醫家稱其為“百藥長”“藥中四維之一”“亂世之良將”“能起死回生”,用之得當,功效顯著,非常藥所能比擬替代[2]。其用藥劑量頗具爭議,少則3~5 g,多則60 g,80 g,甚至超過100 g[3]。因此,梳理附子的古今用藥劑量具有臨床意義。1 附子古今用量情況《傷寒論》中,生附子用量為1枚,炮附子用量為1枚~3兩,最常用量為1枚。宋代始,官方推行以散劑替

    河南中醫 2022年1期2022-11-15

  • 附子炮制沿革及其炮制品的現代研究進展
    150036)附子是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其味辛、甘,性大熱,有毒。附子主要歸心、腎、脾經,功善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中醫臨床中附子常用于治療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心陽不足,胸痹心痛,虛寒吐瀉等癥[1]。因附子為側根(子根)入藥,其形狀如芋頭,子附母生,故名附子[2]。附子最早見于《神農本草經》,列為下品[3]?!稖罕静荨分休d:“附子入手少陽三焦、命門之劑,浮中沉,無所不至,味辛太熱,

    中醫藥導報 2022年10期2022-11-11

  • 江油附子三種栽培模式簡介及大田對比
    621000)附子是我國大宗中藥之一,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等功效,其基原植物為毛茛科烏頭屬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iDebeaux)[1]。綿陽江油市為公認附子道地產區,主要栽培區域為涪江及其支流沖積平壩區。目前,江油附子主要栽培模式有附子單作、附子/水稻套作2種。附子單作模式下連作障礙嚴重,附子/水稻套作模式由筆者團隊前期研發[2],可較好的解決連作障礙問題,但依然存在一些缺陷。如水稻人工栽種費工、附子無法機收、附子收獲后

    四川農業科技 2022年9期2022-10-25

  • 經方中附子配伍應用規律探析?
    250014)附子最早在《神農本草經》[1]中記載:“附子,味辛溫。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腳痛,不能行步。生山谷”,并列為下品?,F代附子功效總結為味辛、甘,大熱,有毒,歸心、 腎、脾經,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之功。經方狹義是專指張仲景《傷寒論》《金匱要略》收載的277首方劑[2],其中使用附子的原方有34首,還有6首加減方以及2首源自《小品方》[3]《近效方》[4]的附方,涉及條文共有46條。本文從《傷寒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22年9期2022-10-20

  • 建昌幫附子在甘草附子湯中單酯型生物堿含量比較研究*
    344000)附子,又名烏頭或附片,為毛茛科、烏頭屬植物多年生草本子根的加工品。附子屬溫里藥,為中藥“回陽救逆第一品”,臨床上廣泛用于陽虛寒凝證,但生附子有毒,因此臨床上通常采用加工炮制減毒后的附子[1]。甘草附子湯源自《傷寒雜病論》,又名四物附子湯,由炙甘草、黑順片、白術和桂枝4味中藥組成,是治療風濕兼陽虛證的代表方劑之一[2]?!敖ú龓汀睂儆凇敖魉帋汀?,飲片炮制的工具、輔料、工藝等獨具本幫傳統風格,采用煨制、蒸制、炒制及烤制法將附子加工成煨附子、淡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2年18期2022-10-11

  • 經方中“附子一枚”的古今考證研究*
    611137]附子是毛茛科烏頭屬植物烏頭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在中國分布于云南東部、四川、貴州、安徽、陜西、河南西部、山東東部、遼寧西部等地[1]?!渡褶r本草經》最先開始以藥材形式記載附子,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鎮痛之功,為中國歷代醫家常用中草藥之一。為更好地推動經典名方發揮現代臨床價值,2018年國家公布了《古代經典名方目錄(第一批)》,該目錄中的經典名方實行免臨床的簡化新藥審批,該目錄中附子用“枚”計量

    中國中醫急癥 2022年8期2022-09-05

  • 附子對心臟的毒性及配伍減毒相關研究
    150040)附子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主要產自四川、陜西等地。附子性辛,甘、有毒,具有散寒止痛,堅筋骨、回歸救逆等功效。經臨床發現,附子因其毒性劇烈,經常因用法用量等問題導致患者中毒,甚至休克,死亡。經現代研究表明,附子對心臟產生毒性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方面可以使人心率加快、左室收縮壓以及左室舒張末期壓升高,誘發心律失常、心衰等疾??;另一方面可以影響離子通道、調控基因、促進氧化損傷、改變細胞內環境使心肌細胞凋亡。運用合理的方法提高附子的安全用藥具

    北方藥學 2021年2期2021-11-24

  • 《傷寒雜病論》中附子配伍規律探析*
    張淇范 張 業附子在《傷寒雜病論》中是出現頻率較高的藥物,首載于《神農本草經》:“附子,味辛,溫。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瘡,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走”?!睹t別錄》云:“附子,味甘,大熱,有大毒。主治腳疼冷弱,腰脊風寒心腹冷痛,霍亂轉筋,下痢赤白,堅肌骨,強陰。又墮胎,為百藥長”?!秱摗泛汀督饏T要略》中含有附子的方劑共37首,相關條文59條,本文對《傷寒雜病論》經方中附子的配伍應用規律進行了探析。1 用法用量1.1 用法方面

    光明中醫 2021年12期2021-07-02

  • 不同炮制方法對制備附子飲片的質構特性影響分析
    焦方霞附子具有回陽救逆、散寒止痛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附子具有多種藥理作用,治療效果顯著,且能夠廣泛的運用。與此同時不能忽略附子的毒副作用,為了更好地發揮附子藥用價值,應注重附子炮制方法的運用,最大限度保障附子的有效成分[1,2]。傳統炮制方法使得附子有效成分流失,影響附子藥用價值?,F階段對附子炮制工藝予以改善,最大限度保障附子有效成分,提升臨床用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3,4]。結合附子飲片的需要,探究不同炮制方法對附子飲片制備質構特性的影響,提升附子

    光明中醫 2021年7期2021-05-07

  • 肖魯偉教授運用附子治療骨傷科疾病的經驗
    325200)附子,藥性為辛、甘、大熱、有毒;功效為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用量為 3~15 g;用法為煎服,先煎、久煎,口嘗至無麻辣感為度[1]。附子主產于四川,其中以江油市彰明鎮的附子為道地藥材[2]。明·吳綬《傷寒蘊要全書》載:“附子,乃陰證要藥……有退陰回陽之力,起死回生之功?!泵鳌だ顣r珍《本草綱目》載:“附子生用則發散,熟用則峻補?!?span class="hl">附子的化學成分主要為雙酯型生物堿,包括烏頭堿、新烏頭堿、次烏頭堿等,這些既是附子的毒性成分又是其活性成分[

    中醫正骨 2021年9期2021-04-17

  • 附子理中湯臨床應用研究進展
    665000)附子理中湯為宋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方,由炮附子、炮姜、人參、白術、炙甘草組成,原為丸劑,具有補虛回陽、溫腎健脾的作用。方中炮附子、炮姜為君,具有溫中散寒、溫腎補脾的功效;人參甘溫,大補元氣,助運化而正升降為臣藥;白術苦溫,具有益氣健脾、燥濕利水的功效,為佐藥;炙甘草甘溫,具有補中益氣、緩急止痛的功效,為使藥。諸藥合用,有溫補元陽的功效?,F將附子理中湯臨床應用進展綜述如下。1 內科疾病1.1 消化系統疾病結腸炎。黃寧等[1]用溫針灸合附子

    實用中醫藥雜志 2021年10期2021-01-10

  • 附子的種植、生用炮用、毒性與功效
    漢源)0 引言附子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子根加工品,性味辛、甘、熱,有毒。主要有溫中散寒、回陽救逆、止痛等功效,臨床被廣泛運用,是治療風濕病的要藥。近年來,附子的使用減少,主要原因與其藥效減低及其毒性密切相關。目前附子的種植多為人工種植,主要成分的減少及相應的藥效減低;在臨床使用中,大多數醫家均認為應久煎才能減輕附子的毒性,但也有醫家認為應把握好煎煮時間,不宜久煎,否則煎煮時間過長了,附子的功效也就減低了;生附子和炮制后的附子主要藥效側重于哪方面,各醫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50期2020-12-29

  • 基于不同配伍探討附子的毒性與療效
    言中國藥典記載,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加工后的產物,歸心、腎、脾經,其味辛、甘,屬中藥中有毒及大熱之品,具有回陽救逆、助陽補火、散寒止痛的功效[1],臨床上,它常被用于治療四肢厥逆之亡陽脫證,心、脾、腎陽之虛癥,胸痹、心計,風寒濕痹痛等。附子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廣泛的應用,有“中藥四維”“回陽救逆第一品藥”之稱,又因其劇毒而成為“最有用亦最難用”之藥[2-3]。附子中既存在藥效成分,又存在毒性成分,但是隨著加工炮制、不同劑量使用、配伍變化會發生多種“毒—效”轉化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8期2020-12-28

  • 經典中醫理論指導下的附子炮制研究探討
    10000)孫鴻附子的炮制也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漢代張仲景所著《傷寒論》[1]、《金匱要略》[2]中用附子的方劑共36方,主要分生用和炮用,生用以強心為主;炮用以固表、溫中散寒、強腎為主。同是附子,張仲景采用兩種不同的制法來分別用于不同的病癥。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也曾記載:“附子生用發散,熟用則峻補”[3]。從漢代起至清代,約有70多種附子炮制方法。炮制方法的演變有的是為適應醫家用藥的需要,而更多的是由一些歷史性的因素造成的。一些炮制方法甚至大大降低了藥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20年17期2020-12-26

  • A Preliminary Study on Legitimacy Identification Standards for Unconventional Treatment Technologie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Fu Zi,附子)is a typical example of unconventional medication.As prescribed inChinese Pharmacopoeia,the conventional dosage should be 3 - 15 g considering its certain toxicity.However,doctors of Huoshen School use over 50 g per dos

    Digital Chinese Medicine 2020年3期2020-12-14

  • 經方附子量效關系探微
    310053)附子是經方應用最廣、最重要的藥物之一,《傷寒論》有33條條文含有附子,方劑達21首;《金匱要略》22篇中,用附子者20首,條文共有15條,故張仲景被譽為善用附子第一人?!渡褶r本草經》載:“附子,味辛溫,有大毒。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笨梢?span class="hl">附子功效多元,既有溫里位元陽之功,又有除表位風寒濕之效,表里兼行,而筆者在研習經方的過程中發現仲景運用附子善于以劑量來控制功效,現對《傷寒雜病論》

    江西中醫藥 2020年7期2020-02-12

  • 《傷寒論》中附子“破八片”探析※
    510405)附子,屬于溫里藥,是臨床上最有用,也是最難用的一味中藥,最早記載于《神農本草經》,被列為下品。其味辛而甘、其性大熱,有大毒,歸入心經、脾經、腎經,不僅能回陽救逆,還能補火助陽、散寒止痛[1],凡是陽虛之證均可應用,近當代火神派醫家將其作為扶陽的第一要藥?!侗静輩R言》稱它“有起死之殊功”“乃命門主藥”“通關節之猛藥”。1 《傷寒論》中的附子 “破八片”張仲景用附子救治急危重癥時療效顯著,要想用好附子,不僅要辨證準確,更要注意附子的用法。附子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9年18期2019-10-08

  • 探討附子的藥理研究和臨床應用
    有效的臨床驗證。附子的臨床應用較為常見,根據相關記載,屬于“純陽之藥”,并且具有“回陽救逆”的重要功效,歷代中醫臨床醫學上使用附子均較為常見,且取得重要成效,能夠正確、合理、廣泛的使用附子多是著名醫學家,并且多屬于扶陽學派。隨著現代臨床醫學的不斷發展,關于附子藥效、藥理方面的研究也在不斷的深入,附子可充分應用于低血壓狀態、心肌梗塞休克、風心病和冠心病等方面的治療,總體療效顯著,值得作進一步的應用推廣。為了更好的在臨床實踐中應用附子,需要對附子的藥理特點、臨

    智慧健康 2019年21期2019-01-30

  • 中藥材附子套作水稻對土壤性狀及附子產量的影響
    621010)附子是川產道地名貴中藥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eaux)的子根(根據農戶習慣,栽培學上用附子代指毛茛科植物烏頭)。近年來,隨著醫藥行業的發展,國內外對附子的需求量日益增長。四川江油市是公認的附子道地產區,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歷史[1]。江油附子一般于每年冬至前栽種,第二年夏至后收獲,其生育期跨越當地主要小春作物(小麥、油菜)和大春作物(玉米、水稻)的部分生育期。因此,江油附子傳統的種植模式主要為

    四川農業大學學報 2018年3期2018-09-04

  • 附子不同炮制品對麻黃細辛附子湯指紋圖譜的影響研究
    55 )麻黃細辛附子湯具有悠久歷史,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寫道“少陰病,反發熱,脈沉者,麻黃細辛附子湯主之?!庇纱丝梢?,該方主要用于治療體質陽虛,外感風寒者,可溫經解表。方中藥材正如其名,以麻黃為君藥,加以臣藥附子佐藥細辛配伍,具有宣上溫下開竅啟閉之功?,F代臨床多用于抗炎,抑制哮喘病發作,免疫調節[1]等。本方由麻黃(HerbaEphedrae),細辛(RadixEtRhizomaAsari)附子(RadixAconitiLateralisPraeparata)

    山東化工 2018年9期2018-05-24

  • 《傷寒論》附子運用初探
    330006)附子一藥首載于《神農本草經》,并將其譽為“百藥之長”。書中記載有:“附子,一名莨。味辛,溫,有大毒。治風寒,咳逆,邪氣,溫中,金創,破癥堅,積聚,血瘕,寒濕踒躄,拘攣,膝痛不能行步”[1],至東漢張仲景“勤求古訓,博采眾方”,綜其所學及豐富的臨床診療經驗,隨證候的不同,把附子一藥與不同藥物搭配、改變其使用劑量及煮取時間等,靈活運用于疾病的治療,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經驗?,F就《傷寒論》中附子的臨床功效歸納如下。1 破陰散寒,回陽救逆在《傷寒論》

    江西中醫藥 2018年9期2018-02-12

  • 附子”小議
    046031)附子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子根加工品,性味辛、甘、熱,有毒。毒,《說文解字》解釋其為:“厚也,害人之草,往往而生?!薄额惤洝穼ζ浣忉尀椋骸八幰灾尾?,因毒為能?!币虼?,附子之毒性可以理解為“偏亢、厚積”,其臨床應用也就是用其“偏性”糾正機體之“偏頗”。附子的功效為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F代研究證實其對心血管系統有正性肌力作用[1]、抗心律失常[2]、擴張外周血管與增加血流[3]、抗癌[4]、抗衰老、增強機體免疫[5]以及抗炎止痛[6

    中國民間療法 2018年5期2018-01-20

  • 附子的化學成分研究進展
    250355)附子為毛莨科植物烏頭(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加工品[1]。附子在我國傳統醫學史上擁有悠久的歷史,被廣泛應用于醫學治療且藥效極為明顯?!渡褶r本草經》中記載,附子有毒且味辛甘、性大熱;歸腎、脾、心經;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除濕散寒,止痛等功效[2],用于陽虛,肢體冰冷,脈搏微弱,陽萎,宮寒,心冷腹痛,吐瀉水腫,陽虛外感等癥狀的治療[3]。附子中含有多種有效成分和有毒成分,有些既是其有效成分,又是有毒成分,表

    化工時刊 2017年6期2017-03-04

  • 附子毒性研究進展※
    0059)綜 述附子毒性研究進展※趙 歡 楊巧芳1李夢茜2(內蒙古醫科大學中醫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9)通過對近幾年發表的附子毒性研究的文獻可看,附子毒性研究以毒性成分、毒性作用及減毒方法方面的報道為多。附子化學成分中的烏頭類生物堿是附子發揮藥效的主要成分,同時也是產生毒性作用的主要成分,臨床應用附子時,能夠通過在品種、采收上注意、劑量上謹慎、炮制應規范、辨證上準確、配伍上得當、煎煮時間上得當等減毒方法,減輕附子的毒性作用。

    河北中醫 2017年5期2017-02-28

  • 有毒的附子產值高
    附子屬毛茛科、烏頭屬植物,主產于四川、陜西、云南等地。附子葉比較大,形似艾葉,產于四川省江油市的附子最為著名。江油位于我國西南方,氣候溫和,冬暖春早,夏長秋短,無霜期長,非常適合種植附子,栽培歷史已有1900多年。江油附子不同于其他產區的種植模式,以精耕細作而聞名,因此種植出來的附子個頭大、品質好。除了種植戶的細心管理外,江油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也賦予了附子獨有的品質。在江油,附子一般上一年冬至栽種,第二年夏至采收,采收期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附子不耐

    農家科技中旬版 2016年9期2016-11-02

  • 我國附子品質的地域特點分析
    1001)楊學軍附子為毛茛科植物烏頭Aconi tum carmichael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栽培歷史悠久,是我國常見家種大宗藥材之一。1 附子種植狀況四川江油歷史上曾是附子的主產區,民間有“世界附子在中國,中國附子在四川,四川附子在江油”的說法。但近年來種植面積不斷萎縮,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附子種植利益可觀,各地紛紛引種,目前已形成規模的有布拖、陜西漢中、云南等地[1]。2 種植區環境比較不同栽培區的同種藥材,常會因為氣候環境以及土壤理化性質等多

    首都食品與醫藥 2016年22期2016-04-04

  • 學習仲景用附子的臨床體會*
    慶其?學習仲景用附子的臨床體會*上海醫藥大學(上海,201203)王慶其摘要:作者較為系統地整理了張仲景運用附子的臨床經驗,包括附子的功用、配伍規律、用量、禁忌,結合作者學習仲景用附子的點滴體會加以論述。關鍵詞:張仲景附子臨床經驗明代醫家張介賓把“附子、人參、熟地、大黃”稱為“藥中四維”,其中“附子、大黃,為壺中大將軍”。同時又說:“人參、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黃者,亂世之良將也?!苯t家惲鐵樵善用附子,他說:附子最有用,亦最難用。因為難用,所以

    中醫文獻雜志 2016年2期2016-01-31

  • 北宋楊天惠《彰明附子記》譯評
    北宋楊天惠《彰明附子記》譯評唐廷猷(四川省食品藥品學校,四川 峨眉山614201)《彰明附子記》是北宋彰明縣令楊天惠寫的附子考察報告,記述了全國主產地彰明的附子所產鄉鎮、種植規模、栽培技術、采收加工、商品規格、優劣鑒別、市場銷售及經濟效益等生產經營全過程,并批評了本草書中附子的一些錯誤說法,具有深厚的中藥歷史文化價值和多方面的學術價值。楊天惠和他的《彰明附子記》,已成為中國農學史、藥學史、藥業史上的重要人物和科學文獻。本文因不少文字艱深及一些錯漏,內容又涉

    中國現代中藥 2016年7期2016-01-27

  • 淺論《傷寒論》中附子的用法
    淺論《傷寒論》中附子的用法孟慶巖,顏培正,相光鑫,張慶祥*(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 250355)《傷寒論》是中醫學臨床基礎,奠定了辨證論治的基礎,《傷寒論》中用藥用方十分精妙,故被稱作方書之祖。通過研究《傷寒論》中附子的用法,闡明其用藥規律和本質內涵,對臨床辨證論治具有指導意義。傷寒論;附子;用藥規律;理論分析附子為“藥中四維”之一,辛甘大熱,氣雄善行,走而不守,功兼通補,又能補火助陽,散寒除濕,故附子被譽為百藥之長,通十二經脈純陽之要藥。由附子之性

    中醫藥信息 2016年6期2016-01-27

  • 大黃附子湯中附子生用與制用的藥效及毒性
    賈 玉大黃附子湯中附子生用與制用的藥效及毒性賈 玉目的 研究大黃附子湯中附子生用及制用的藥性效果及毒性。方法 建立小鼠寒積型便秘模型,觀察小鼠排泄糞便中炭末出現的時間及數量判斷附子生用及制用的藥性效果;并觀察大黃附子湯中附子生用對小鼠的最大耐受量。結果 大黃附子湯對寒積型便秘治療效果明顯,與對照組比較,P<0.01。大黃附子湯的治療作用呈現出劑量依賴性,其中高劑量組治療效果顯著由于低劑量組P<0.01;同等劑量下,生用附子的治療效果優于制用附子,P<0.0

    醫藥與保健 2015年10期2015-11-07

  • 附子門診處方調查分析*
    )·臨床報道·含附子門診處方調查分析*陶明暉1,彭秀麗2,焦紅軍1,許真真1(1.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院中藥學部,河南 鄭州 450014; 2.河南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急診科, 河南 鄭州 450004)目的:了解附子在門診處方中的使用情況,為附子的科學、合理使用提供依據。方法:對2013年含附子門診處方進行Excel表格統計,并整理分析。結果:含附子處方占總門診處方的1.778%;附子用量在藥典規定范圍內使用率為85.81%;每張處方平均使用時間為8.

    中醫研究 2015年5期2015-05-04

  • 祝味菊應用附子藥對的經驗
    高振華祝味菊應用附子藥對的經驗馬鞍山十七冶醫院(安徽,243000) 高振華已故海上名醫祝味菊(1884-1951年),乃民國時期中西醫匯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祝氏善用附子,屢起沉疴,卓然成家。其臨證應用附子藥對治療疑難重癥所形成的獨特經驗,是中醫學的寶貴財富,時至今日,仍然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值得我們深入學習、總結和研究。祝味菊 附子配伍 名醫經驗已故海上名醫祝味菊(1884-1951年),世醫出身,學貫中西,乃民國時期中西醫匯通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祝氏臨證

    中醫文獻雜志 2015年4期2015-01-23

  • 耐寒與藥效
    。一問,才知道是附子。于是他恍然大悟:正因為附子生長在常年冰雪不化的寒冷環境里,所以才練就了它抵抗寒冷的本領,使它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去寒除濕的功效,成為中藥中回陽救逆的第一藥。雖然附子在臨床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但是研究表明,如果把附子移植到陽光充足的肥沃土地上,它雖然長得很好,產量也很高,但只有第一、第二代的附子還能保持其原來的藥效,到了第三代,其藥效就基本上消失殆盡,與普通的紅薯相差無幾了。附子的藥效,存于憂患,失于安樂。(歡樂海摘自《新民晚報》

    讀者 2014年8期2014-05-14

  • 藥性理論指導的附子配伍減毒試驗研究
    究藥性理論指導的附子配伍減毒試驗研究張廣平1朱曉光1楊海潤1張思玉1葉祖光2(1中藥復方新藥開發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100075;2中國中醫科學院,北京,100700)目的:以附子為研究對象,試驗研究基于藥性理論的附子配伍減毒的科學性,以探討附子配伍減毒的新途徑。方法:對以寒制熱、以甘緩毒、以柔克剛、調正抑毒等四種附子配伍減毒理論進行驗證性的毒理學試驗,在試驗中采用急性毒性和心臟毒性相結合的試驗方法。結果:附子配伍寒性藥物具有配伍減毒作用,和其他三種配

    世界中醫藥 2014年2期2014-01-21

  • 基于“溫補脾陽”功效的附子“效—毒—證”關聯研究
    溫補脾陽”功效的附子“效—毒—證”關聯研究欒永福1,2孫 蓉1(1山東省中醫藥研究院,濟南,250014;2天津中醫藥大學,天津,300073)目的:分別研究附子水提物預防或治療給藥對脾腎陽虛證大鼠發揮溫補脾陽功效時的藥效及其伴隨毒副作用。方法:按15%大黃粉懸液每天給藥劑量為8.9 g·kg-1·d-1,連續給藥9 d,且附加冰水游泳致力竭的方法,制備大鼠脾腎陽虛證模型。預防實驗組給藥與造模同時進行,治療實驗組造模成功后給藥,兩個實驗藥物組均給藥9 d。

    世界中醫藥 2014年2期2014-01-21

  • 附子無姜不熱的成分研究
    611137)附子無姜不熱的成分研究葉 強, 郭一平, 彭 成, 郭 力﹡(成都中醫藥大學,四川成都 611137)目的 以附子與生姜、干姜、炮姜配伍前后生物堿的變化,探討附子與干姜配伍的科學意義。方法 分別采用溴甲酚綠染色法、異羥肟酸鐵染色法測定附子總生物堿、酯型生物堿配伍前后的變化,結合HPLC指紋圖譜研究附子與姜類藥材配伍前后總體成分變化。結果 附子配伍干姜使總生物堿增加,而附子配伍生姜、炮姜使總生物堿減少;附子配伍生姜、干姜、炮姜均使酯型生物堿減

    中成藥 2013年5期2013-05-26

  • 附子臨床配伍及臨床應用
    王海霞附子, 是毛茛科植物烏頭旁生塊根(子根)的加工品。味辛, 性大熱, 有毒, 歸心、腎、脾經, 主要功效為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溫經散寒、除濕止痛、散寒通絡。1 現代藥理附子含消旋去甲基烏藥堿、棍掌堿、中烏頭堿、次烏頭堿、烏頭堿、塔拉地薩敏、川烏堿甲、川烏堿乙、尼奧靈、宋果靈、附子靈等生物堿。消旋去甲基烏藥堿對β-腎上腺素能受體的親和力與異丙腎上腺素相似, 但內在活性較低, 可加強心肌收縮力, 加快心率, 促進竇房和房室傳導, 降低血壓, 增加冠狀動脈血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年22期2013-01-22

  • 中藥附子的歷史善用與現代解析
    716000)附子號稱“藥中四維”之一,有斬關奪將之氣,其力雄奇,其效立捷,為扶陽第一要藥,其“最有用,亦最難用”(惲鐵樵言),臨床如何用好附子而治病救人至關重要。1 歷史淵源附子為臨床常用藥物之一。其作為藥用已有數千年的歷史,早在周代(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256年)就已經應用于臨床,當時醫者就已知其毒性。到公元前220年《神農本草經》記載了附子的性能效用,并列為下品。繼該書后,歷朝歷代的醫藥學家,對附子的名稱、產地、栽培、采集、炮制、成份、藥理、適

    延安大學學報(醫學科學版) 2012年3期2012-12-08

  • 種植密度、播期、施鉀量對附子產量的效應研究
    671600)附子的原植物為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別名藥羊蒿五毒根,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治風寒濕痹、肢體關節冷痛、腹腫寒痛、跌打劇痛等。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中藥材種植已成為山區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加上附子深加工技術的日益成熟,市場對附子的需求量呈上升趨勢,山區農民種植附子的積極性較高,但由于缺乏科學種植技術,附子產量較低,效益不明顯。筆者對影響山地附子產量的因素進行了研究,以指導附子大面積生產。1

    云南農業科技 2012年5期2012-07-30

  • 附子的配伍及臨床應用
    030012)附子的配伍及臨床應用王少波(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12)文章研究了中醫經典和歷代名醫對附子的應用,找出和附子的常用配伍、經典名方和配伍后的主要作用,為附子的廣泛臨床應用總結規律。經方;附子;配伍;臨床應用附子是臨床上常用的一味中藥,它首次出現在《神農本草經》,性味辛溫,有大毒。歸心、腎、脾經。有回陽救逆,助陽補火,散寒止痛的作用。用于陰盛格陽,大汗亡陽,吐利厥逆,心腹冷痛。張仲景最早把附子大量應用于臨床,在他的名著《傷寒論

    長治學院學報 2011年5期2011-08-15

  • 張仲景應用附子規律淺析
    時,對張仲景運用附子的規律進行了歸納整理,本文試從以下八個方面初步探討張仲景運用附子的規律:1 回陽救逆,力挽沉疴 縱觀《傷寒論》,張仲景對凡有上吐下瀉汗出厥逆,脈沉微,瀕臨亡陽垂危階段的病例,均用附子,并必配干姜以助溫經回陽救逆之工,如四逆輩皆是。具體說來,太陰虛寒和心腎陽虛的少陰寒化證是張仲景運用附子、四逆輩的絕對適應癥。少陰寒化證又分為兩種,其一是陽衰陰盛證,運用四逆湯的辯證著眼點是:脈微細、或脈微欲絕,神衰欲寐,惡寒卷臥,吐利汗出,下利清谷,手足厥

    陜西中醫 2011年6期2011-04-1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