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瀉心湯

  • 淺析瀉心湯類方
    70《傷寒論》瀉心湯類方是臨床常用的經方,指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和甘草瀉心湯這五個方。其中大黃黃連瀉心湯和附子瀉心湯均有大黃、黃連,而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和甘草瀉心湯的藥物組成相似,均含半夏、黃芩、干姜、人參、甘草、黃連、大棗,但劑量不同。這五個瀉心湯主要用于因脾胃氣機失調,升降逆亂而致“心下痞”,但在具體應用上存在較大差異?,F將五個瀉心湯分為陰陽水火失交類和脾胃不和類兩類探討其異同。1 概念痞病始見于《黃帝內經》?!端貑枴?/div>

    新中醫 2023年16期2023-09-05

  • 《傷寒論》生姜瀉心湯方后注并張仲景理中法探賾
    730000瀉心湯類方為《傷寒論》中治療痞證的經典方劑,以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三首最為常用,后世習稱三瀉心湯。三瀉心湯的研究已然頗豐,卻少有人對生姜瀉心湯方后注“生姜瀉心湯,本云理中人參黃芩湯,去桂枝、白術,加黃連,并瀉肝法”加以探析。本文圍繞此條方后注展開研究,擬理清三瀉心湯與理中人參黃芩湯的關系,以期明晰三瀉心湯的源頭,并進一步對《傷寒論》理中法進行探賾。1 三瀉心湯類方研究概述《傷寒論》瀉心湯類方有十余首之多,主要有半夏瀉心湯、生姜瀉

    河南中醫 2023年5期2023-05-15

  • 《傷寒論》瀉心湯類方立法及對胃癌論治
    102400)瀉心湯類方,包括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生姜瀉心湯、黃連湯等。以上諸方都可治療“心”之部位,即中焦部位,除大黃黃連瀉心湯為純涼藥,其余5 方皆寒熱并用,辛開苦降,可用于治療中焦虛弱,寒熱錯雜之癥。欲治胃癌,必先知其病機之所在。胃癌屬現代病名,據其臨床癥狀分析,在古文獻中可歸于“噎隔”“反胃”“食痹”“胃痞”“伏梁”等范疇[1],其致病因素可歸屬于毒邪中“癌毒”這一特殊類型。除具有毒邪的一般共性外,還具有以下特性。胃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22年5期2023-01-11

  • 半夏瀉心湯治療脾胃病的研究進展
    7606)半夏瀉心湯是張仲景《傷寒論》的一個藥方,其中主要成分有黃芩和干姜以及半夏,還有大棗和黃連以及炙甘草和人參等,用于治療寒熱錯雜的病癥,其中的黃芩和黃連是起到苦寒泄熱的作用,半夏和干姜起到辛溫散寒的作用,借助其中的陰陽并調,實現恢復中焦升降和消除痞滿的目的,其中的人參和炙甘草以及大棗等可以起到補益脾胃,加強健運的作用。因為這種方式擁有治療效果顯著以及藥方配比精煉等方面的優點,被廣泛地應用在消化和泌尿以及呼吸,還有生殖等多個方面的疾病治療過程中。尤其是

    健康之友 2022年20期2022-11-25

  • 半夏瀉心湯治療消化性疾病的理論基礎及概述
    11300半夏瀉心湯是我國古老的經典名劑之一,最初起源于東漢張仲景編著的《傷寒雜病論》[1],內曰:“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而以他藥下之……柴胡不中用之,宜半夏瀉心湯?!倍诖苏撝幸彩紫忍岢隽税胂?span class="hl">瀉心湯的用法及用量:“半夏(半升,洗),黃芩,干姜,人參,甘草(炙,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擘)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即半夏瀉心湯由半夏、黃芩、干姜、人參、炙甘草、黃連、大棗這七味藥物組成,

    國際醫藥衛生導報 2022年17期2022-11-15

  • 《傷寒論》與《金匱要略》中甘草瀉心湯異同*
    11137甘草瀉心湯始載于張仲景《傷寒論》與《金匱要略》,與生姜瀉心湯、半夏瀉心湯合稱三瀉心湯,具有疏暢氣機、調和陰陽、調和寒熱、扶正祛邪的功效,治療中焦虛實寒熱錯雜、升降失調的病證,是辛開苦降治法的代表方。但兩部經典著作所記載的甘草瀉心湯不完全相同:《傷寒論》所載甘草瀉心湯中的甘草為炙甘草,是否載有人參尚不明確;《金匱要略》所載甘草瀉心湯中的甘草為生甘草,方中明確載有人參。目前,大多數《方劑學》教材僅在附方中收錄了《傷寒論》的甘草瀉心湯,后學者若未學習經

    河南中醫 2022年4期2022-11-15

  • 半夏瀉心湯治療脾胃病
    要選取使用半夏瀉心湯進行治療,經過世代的傳承,此藥方在中醫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但是在實際臨床使用的過程中,要結合不同的病機,選取不同的藥方。從臨床實踐應用中看,雖然半夏瀉心湯屬于世家傳授,但是在病機的解釋上和臨床實踐應用中仍然存在較多的問題,尤其是目前基于寒熱互結及寒熱并用的傳統性的治療觀點來說,進行相關的深入性探究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半夏瀉心湯在臨床中應用大致有四種情況(一)偏于濕熱在臨床上,濕熱的癥狀主要包含以下幾種,以苔黃、口苦及嘈雜等為主要的臨床癥

    科技信息·學術版 2021年27期2021-11-24

  • 瀉心湯加海螵蛸散劑治療消化性潰瘍40例
    消化性潰瘍 瀉心湯 海螵蛸散劑【中圖分類號】R63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08-423-011.資料與方法1.1一般資料診斷參照內科學。治療組40例 ,男19例,女21例,年齡21-55歲,平均40.5歲 ,病程三個月至兩年 。其中初發15例,慢性復發25例 。病變位于胃竇與十二指腸球部之間。對照組 32例 ,男18例,女14例 ,年齡20字,57歲 ,平均38.9 歲 ,病程3-2.5年 。兩組患者性別,年齡

    中國典型病例大全 2021年8期2021-08-23

  • 高才達運用瀉心湯治療痞證經驗
    李立華摘要 五瀉心湯出自東漢醫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論》。高才達主任醫師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用瀉心湯屢治沉疴,并結合臨床拓展了五瀉心湯的應用范圍,效果顯著。關鍵詞 《傷寒論》;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痞證;方證解析GAO Caida′s Experience in Using Xiexin Deco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bdominal DistensionMAO Yan,LI Lihu

    世界中醫藥 2021年3期2021-06-24

  • 半夏瀉心湯古今應用探析
    )0 引言半夏瀉心湯是張仲景治療“心下痞”的代表方,歷代醫家對其推崇備至,多有相關記載?,F代醫家在繼承前人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對半夏瀉心湯作用機理和臨床應用的研究,在充分發揮傳統經方優勢的基礎上,逐步拓展了半夏瀉心湯的主治病癥。目前不僅在消化系統疾病中應用廣泛,在符合半夏瀉心湯證的呼吸、內分泌等其它系統疾病中也有很好的療效。本文參考相關古代典籍及近7年文獻,旨在為半夏瀉心湯的古代文獻研究和現代臨床應用提供參考,現將其概述如下。1 溯源半夏瀉心湯為東漢著名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1年35期2021-01-10

  • 半夏瀉心湯用治腫瘤病的研究綜述
    10075半夏瀉心湯是主治寒熱錯雜痞證之經方,其見于《傷寒論》第149條:“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又見于《金匱要略》:“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方中二分苦寒(黃芩、黃連),清熱燥濕,辛苦入胃,助脾轉樞運化;二分辛熱(半夏、干姜),辛甘入脾,開結降逆止嘔,助胃受納腐熟;三分補益(黨參、炙甘草、大棗),補氣匯元,助力脾氣納運,升清降濁,來復氣機,交通天地,7味合方經仲景之手糅合成瀉心湯類經典名劑。方從法出、法隨證立,

    中醫腫瘤學雜志 2021年4期2021-01-04

  • 半夏瀉心湯干預“菌-炎-癌”致病過程中作用機制的研究進展
    的范疇,與半夏瀉心湯證的特點相吻合。研究表明半夏瀉心湯的作用機制為通過直接抑制Hp菌減輕毒力因子損傷、修護胃黏膜、調節胃腸激素、調節胃腸動力、調節胃內微生物及酶活性、抑制胃癌等多種方式,全面調節“菌-炎-癌”發生發展過程中胃黏膜"微環境"穩態。以下對半夏瀉心湯在“菌-炎-癌”的致病途徑中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予以綜述。1 抑制Hp、減輕毒力因子損傷在體外抑菌試驗中,尹抗抗[1]發現半夏瀉心湯有明顯的抗菌作用,且苦寒藥較其他藥物作用顯著。之后曲智威[2]同樣發現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電子版) 2020年31期2020-12-19

  • 淺析半夏瀉心湯古今應用
    30 引言半夏瀉心湯主要被用于消化系統疾病,但在其他符合半夏瀉心湯證的系統疾病中也頗具療效.本文通過查閱中醫古籍中對半夏瀉心湯的記載,論述了起源和后世醫家對該方及其證型的理解;通過搜索萬方及中國知網數據庫,綜述了該方在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胃輕癱、糖代謝異常、失眠及化療等方面中的當代應用.本文為半夏瀉心湯在當代中醫和中西醫結合治療中的應用提供參考.1 溯源半夏瀉心湯首載于《傷寒論·辨太陽病脈證并治》,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20年17期2020-12-08

  • 瀉心湯隨證加減治療慢性胃炎并胃潰瘍的臨床療效分析
    要】目的:研究瀉心湯隨證加減治療慢性胃炎并胃潰瘍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2019年11月到2019年11月期間,在本院確診患有慢性胃炎并胃潰瘍患者70名,隨機將患者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組采用瀉心湯隨證加減對慢性胃炎進行治療,對照組服用西藥進行治療;治療一段時間后對患者的痊愈情況進行統計分析,探究瀉心湯隨證加減藥物是否能有效治療慢性胃炎。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為 85.71%,對照組為 71.4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結論:中藥瀉心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5期2020-05-15

  • 半夏瀉心湯治療反流性食管炎臨床與實驗研究進展
    5-7]。半夏瀉心湯首見于《傷寒論》,用于治療少陽證誤用下法,邪氣內陷心下胃脘部導致的痞證,具有平調寒熱,除痞散結的功效,在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RE 等多種消化系統疾病中均有應用[8],現將近年來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RE 的作用機制及臨床研究綜述如下。1 半夏瀉心湯治療RE 的作用機制研究研究發現,胃內容物,特別是胃酸是引起RE 的物質基礎[9],胃動力不足是加重反流的重要因素[10],食管黏膜炎癥損傷是疾病的結局[11],因此目前研究多從胃酸、食管炎癥、

    吉林中醫藥 2020年9期2020-02-14

  • 四逆瀉心湯治療慢性胃炎的臨床療效觀察
    在對表現為四逆瀉心湯方證的慢性胃炎患者,以四逆瀉心湯顆粒進行干預,并進行臨床療效評價。方法:選取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收治的表現為四逆瀉心湯方證的慢性胃炎患者60例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觀察組予四逆瀉心湯治療,對照組予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聯合枸櫞酸莫沙必利治療,2組療程均為2周。治療后比較2組的療效,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療效評分、幽門螺旋桿菌(Hp)陽性情況進行評價。結果:觀察組治愈4例,

    世界中醫藥 2019年4期2019-09-10

  • 不同劑量配伍的三黃瀉心湯總蒽醌含量比較研究
    不同劑量配伍的瀉心湯中總蒽醌的含量。以大黃素為對照品,用濃度為1%的醋酸鎂甲醇溶液作為顯色劑,在512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計算不同劑量配伍的瀉心湯總蒽醌的含量,最后比較其差異。結果表明,不同劑量配伍的瀉心湯總蒽醌含量有差異,這可能與配伍后不同劑量的黃芩與黃連對大黃總蒽醌溶出率的影響有關,該方法可作為不同劑量配伍的中藥方劑質量控制方法,為今后綜合開發和利用不同劑量配伍的中藥方劑提供參考依據。關鍵詞:瀉心湯;劑量配伍;紫外分光光度法;總蒽醌中圖分類號:O6

    湖北農業科學 2019年9期2019-07-03

  • 瀉心湯類方在痞證治療中的應用
    寒論》中的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治療痞證效如桴鼓,文章總結痞證以及其病因病機、分型及治療以體現經方治療痞證的療效?!娟P鍵詞】?痞證;瀉心湯;臨床應用【中圖分類號】R256.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8517(2019)23-0075-03痞證的病名首見于《黃帝內經》,其又稱為“否”“痞滿”“心下痞”“胃痞”,為臨床常見病,其主要癥狀為患者自我感覺胃部脹滿不適,查體按壓胃脘部可見其濡軟或痞硬,患者少有疼痛癥狀[1]。結胸證的病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上半月 2019年12期2019-02-10

  • 王玉運用瀉心湯類方驗案舉隅※
    》中記載了5種瀉心湯,均為主治痞證之劑,用以治療太陽病誤下變證的痞證。其中用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治療寒熱錯雜之痞證。痞證是指患者心下胃脘部有痞悶不舒或有堵塞感的一種自覺癥狀,其主要病機是脾胃失和,升降失司,陰陽失調,寒熱互結,虛實錯雜,上下不能交泰而致。仲景治療痞證之瀉心湯,首創辛開苦降、寒溫并用的治療大法,補瀉兼施,具有調暢樞機之功。王玉教授是首屆全國名中醫、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筆者有幸跟隨王玉教授學習,其中王玉教授本

    中國民間療法 2019年9期2019-01-09

  • 半夏瀉心湯治療糖尿病的理論探討與臨床應用※
    論治。1 半夏瀉心湯的出處及應用半夏瀉心湯是張仲景創制的具有辛開苦降作用的代表方劑,見于《傷寒雜病論》第149條:“傷寒五六日,嘔而發熱者,柴胡湯證具……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宜半夏瀉心湯?!盵3]《金匱要略》中對該方也具有相應論述:“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盵4]本方由半夏、干姜、黃連、黃芩、人參、甘草、大棗組成,其配伍特點為辛開苦降,寒溫并用,補瀉兼施,功效為消痞散結、扶正祛邪。半夏瀉心湯多用于治療脾胃系疾病,其他系統亦有涉及,如神經系

    中國民間療法 2019年21期2019-01-07

  • 半夏瀉心湯去滓再煎對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謝的影響研究※
    0023)半夏瀉心湯出自《傷寒論》,主治寒熱錯雜之痞證,以辛開苦降之法消痞散結,調節并恢復脾胃升降。研究發現,半夏瀉心湯在改善血糖水平以及胰島素抵抗方面具有一定作用[1-3]。而《傷寒論》中半夏瀉心湯煎服法采用特殊的“去滓再煎”,這一特殊煎服方法對效應的影響鮮少有人關注。本文通過觀察半夏瀉心湯去滓再煎對糖尿病大鼠胰島素抵抗、脂代謝的影響,以期為半夏瀉心湯去滓再煎煎服法使用提供依據,希冀可以改變僅關注方藥配伍而忽視藥物煎服方法的研究現狀。1 材料與方法1.1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8年23期2018-12-12

  • 《傷寒論》五瀉心湯煎煮法探析?
    蔚為大觀。就五瀉心湯(半夏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生姜瀉心湯和甘草瀉心湯)而言,就有“麻沸湯漬之”和“去滓再煎”2種不同的煎煮法。大黃黃連瀉心湯和附子瀉心湯均用“麻沸湯漬之,須臾絞去滓”的煎煮法,所不同的是附子瀉心湯中附子需“別煮取汁”,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和甘草瀉心湯均用“去滓再煎”的方法。本文將結合各方所主病機、藥物組成來探討這2種不同的煎煮法。1 對“麻沸湯漬之”的探討大黃黃連瀉心湯和附子瀉心湯方中注明“麻沸湯漬之,須臾絞去滓”,其中麻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18年1期2018-01-23

  • 大黃黃連瀉心湯臨床運用2例※
    浮者,大黃黃連瀉心湯主之。大黃黃連瀉心湯方,大黃二兩,黃連一兩,右二味,以麻沸湯二升漬之須臾,絞去滓,分溫再服?!贝簏S黃連瀉心湯的藥味少,煎煮方法也比較特殊。筆者在臨床中運用大黃黃連瀉心湯治療2例患者,現介紹如下。案例1:內人因在婚期進食過量肥甘厚膩之品導致大便黏膩,自行服用保和丸數日,癥狀未見明顯緩解。2018年1月18日白天又大量進食椒鹽蝦,晚上突發腹脹,觸診腹部膨隆,叩診過清音明顯,坐臥不安,脈象雙關浮凸而力弱,脈形邊界不清。筆者想到《傷寒論》中有“

    中國民間療法 2018年10期2018-01-22

  • 中醫半夏瀉心湯治療胃潰瘍的效果評析
    蔣含嫣中醫半夏瀉心湯治療胃潰瘍的效果評析●蔣含嫣目的:研究中醫半夏瀉心湯治療胃潰瘍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6月-2016年8月胃潰瘍患者84例隨機分兩組。西醫組用西醫常規療法,半夏瀉心湯組在西醫組基礎上用中醫半夏瀉心湯治療。比較兩組患者胃潰瘍干預效果;胃潰瘍病灶愈合時間、癥狀消失時間;治療前和用藥1個月患者SF-36評分的差異。結果:半夏瀉心湯組患者胃潰瘍干預效果高于西醫組,P<0.05;半夏瀉心湯組胃潰瘍病灶愈合時間、癥狀消失時間短于西醫組,P<0.0

    保健文匯 2017年1期2017-10-30

  • 三黃瀉心湯合煎液與分煎液的湯液相態差異研究
    炮制制劑·三黃瀉心湯合煎液與分煎液的湯液相態差異研究陳哲杰,李文*,王麗娟,傅超美*,李杰,呂雨蒙目的:對比分析三黃瀉心湯合煎液與分煎液的湯液相態之間的湯液相態差異。方法:采用電導率儀、旋轉黏度計、表面張力測定儀、pH計,分別測定20,40,60 ℃時三黃瀉心湯分煎液與合煎液的理化指標,并運用激光粒度儀測定分煎液與合煎液中微粒粒徑,進而分析三黃瀉心湯不同煎煮方法對湯液相態的影響。結果:三黃瀉心湯分煎液與合煎液的理化參數確有較為明顯差異,提示在三黃瀉心湯制備

    中藥與臨床 2017年2期2017-10-19

  • 《溫病條辨》瀉心湯類方研究*
    ?《溫病條辨》瀉心湯類方研究*辜炳銳,范蕊,段富津△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黑龍江哈爾濱150040從病機、藥物組成、藥量的角度出發,研究、比較半夏瀉心湯和七首瀉心湯類方的異同。溫病條辨;瀉心湯;傷寒論;半夏瀉心湯清代吳瑭著《溫病條辨》是溫病學派經典著作之一,全書完整而系統的論述了溫病的發生、發展、傳變過程。吳氏熟讀仲景之書,在《溫病條辨》中不但有不少方藥皆源自仲景,且活用仲景方,師其法而不泥其方,其中就包括吳氏仿半夏瀉心湯創立的七首瀉心湯類方。筆者從病機、藥

    西部中醫藥 2016年6期2016-08-27

  • 論《傷寒論》大黃黃連瀉心湯應無黃芩
    寒論》大黃黃連瀉心湯應無黃芩王文華 王明炯筆者在讀宋版《傷寒論》第154條原文之時,發現歷代諸多醫家都認為“大黃黃連瀉心湯”之中應有黃芩,但此結論顯然與方后的藥物位數“上二味”矛盾,如果是錯箋造成黃芩的缺失,為何連藥物的位數都錯?這樣的情況在《傷寒論》其他的條文中極為罕見。所以筆者又仔細研讀《傷寒論》和《金匱要略》,通過文獻考證以及仲景對黃芩的用藥規律研究,最終得出結論:大黃黃連瀉心湯之中應無黃芩,《傷寒論》中的大黃黃連瀉心湯和《金匱要略》中的瀉心湯為兩首

    環球中醫藥 2016年12期2016-03-12

  • 半夏瀉心湯治療糖尿病胃輕癱臨床研究進展
    0023)半夏瀉心湯治療糖尿病胃輕癱臨床研究進展單亮亮1鄧小敏2*郭超峰2(1廣西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2015級,南寧530001;2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國家藥物臨床試驗機構辦公室,南寧530023)糖尿病胃輕癱是繼發于糖尿病以胃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的胃動力低下為特點的慢性并發癥,其發病率隨著糖尿病發病率的增長而呈上升趨勢。目前現代醫學治療該病療效欠佳,而中醫半夏瀉心湯治療糖尿病胃輕癱療效顯著且無副作用。故對近5年半夏瀉心湯用于治療糖尿病胃輕癱的臨床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6年17期2016-02-14

  • 半夏瀉心湯及拆方對幽門螺旋桿菌抑制的研究進展
    杰 吳潤秋半夏瀉心湯及拆方對幽門螺旋桿菌抑制的研究進展邱四君 張前團 易進 李錦球 章偉杰 吳潤秋從抑菌效果、胃粘膜保護作用、胃腸動力學和半夏瀉心湯的拆方等方面,介紹近十年來半夏瀉心湯及其拆方在抗幽門螺旋桿菌的研究,得出半夏瀉心湯具有精密的配伍理論,對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相關性胃炎的機制有著豐富的理論及實驗依據。半夏瀉心湯;拆方;幽門螺旋桿菌;綜述半夏瀉心湯來源于東漢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書中共出現兩次,一是《傷寒論》第149條;二是《金匱要略嘔吐噦下利

    當代醫學 2015年36期2015-03-25

  • 半夏瀉心湯治療胃腸疾病臨床應用
    中與之,宜半夏瀉心湯?!薄督饏T要略·嘔吐噦下利病脈證治》對此作了更為詳細的描述,曰:“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本C觀上述兩條,本方證應當同時伴有干嘔、腸鳴、下利、苔滑膩或白或黃等癥,其中以嘔為主。1 病因朔源朔其病因,大凡不越二途。一是患者胃氣素虛,隨病勢自然演變而來,二是醫者誤施吐、下,傷正而起。如是則損傷脾胃,脾胃升降失司,脾不升則寒生,胃不降則熱聚,寒熱錯雜之邪居于中土,致氣機痞塞,因而心下滿而不痛,胃氣不降則嘔吐,脾氣不升則腸鳴而利,治

    吉林中醫藥 2014年2期2014-04-15

  • 瀉心湯實驗研究進展
    210023)瀉心湯(又名三黃瀉心湯),見于漢·張仲景的《金匱要略》,由大黃二兩,黃連一兩,黃芩一兩組成,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本方為治療火熱旺盛,迫血妄行而致吐血、衄血之良方。以黃連清瀉心胃之火,黃芩清上焦火,除邪以安正,大黃苦寒降泄能引火邪下行而釜底抽薪,更有推陳出新、止血消瘀之功,使血止而不留瘀。后世多沿用之以治療火熱充斥,迫血妄行的吐血、衄血、便血、尿血等多種出血證,以及濕熱黃疸、三焦積熱、高熱煩躁、便秘、瘡瘍、霍亂等證。因該方組方相對簡單,

    江西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年4期2014-04-15

  • 瀉心湯的學習體會※
    355200)瀉心湯的學習體會※邱 ?。ǜ=ㄊ「6κ兄嗅t院,福鼎355200)傷寒論;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經方《傷寒論》是我國醫學史上第一部理法方藥俱全,幾千年來一直在指導著臨床實踐的一部經典著作。本人在第四批全國名老中醫學術經驗繼承及第三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研修期間,在全國第四批指導老師吳允耀主任指導下,對《傷寒論》五瀉心湯的臨床應用有了進一步認識,茲加以總結如下:《傷寒論》五瀉心湯,即半夏瀉心湯、生姜瀉心湯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4年5期2014-02-05

  • 甘草瀉心湯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
    5000)甘草瀉心湯藥理研究與臨床應用張保國1, 劉慶芳2(1.河南大學中藥研究所, 河南 開封 475001; 2.河南大學臨床學院, 河南 開封 475000)《傷寒論》 甘草瀉心湯具有調節胃黏液分泌、 抗反流性食管炎、 抗潰瘍性結腸炎、 抗口腔潰瘍、 保護肝臟,增強機體免疫和提高機體抗缺氧能力等藥理學作用;目前臨床已拓展運用于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免疫系統、內分泌、皮膚性病、口腔、婦科等疾病的治療。甘草瀉心湯;藥理研究;臨床應用甘草瀉心湯出自 《傷寒論

    中成藥 2014年5期2014-01-26

  • 瀉心湯的臨床應用
    101400)瀉心湯概述五個“瀉心湯”源于張仲景的《傷寒論》,列于太陽病篇,均治胃中不和而出現的“心下痞”。由于痞的程度和兼證不同,故張仲景特設了五個“瀉心湯”以治之?!秱N要》[1]曰:“瀉心湯非瀉心中之熱,乃瀉心下之痞滿也?!蔽鍌€瀉心湯從其立法來看,是溫清并用、甘苦兼施的方劑,從藥物配伍來看,瀉心湯類方是由三部分藥物組成,一是黃芩、黃連苦降泄熱;二是干姜、半夏辛開散痞;三是人參、甘草、大棗甘補脾胃;三者組合使瀉心湯類方寒熱并用,苦辛并進,攻補同施,共

    中國民間療法 2013年9期2013-01-27

  • 半夏瀉心湯對大鼠胃竇環行肌自發性活動的影響
    用,其中,半夏瀉心湯被廣泛運用于治療消化道疾病,尤其是對胃病的療效卓著。以往的臨床應用表明,該方不僅對胃腸運動障礙性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尿病胃輕癱有治療作用〔2,3〕,對胃腸運動亢進性疾病如腸易激惹綜合征也有治療作用〔4〕。有實驗研究認為其無論對在體胃腸運動還是離體胃腸運動均具有雙向調節作用〔5〕,但也有研究認為半夏瀉心湯全方對胃運動只有興奮性作用〔6〕;有研究認為對胃腸運動的作用是當胃運動障礙時半夏瀉心湯促進胃運動,胃腸功能亢進時抑制胃腸運動〔7,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年13期2012-09-12

  • 三黃瀉心湯對LPS誘導的RAW264.7細胞釋放炎性細胞因子影響的研究*
    0075)三黃瀉心湯為醫圣張仲景名方,記載于《金匱要略》,由大黃、黃連和黃芩三味藥組成,全方重在瀉火解毒,清熱燥濕,后世廣泛用于里熱火毒之證,為歷驗不爽之名方[1]。在前期工作中,發現大黃-黃芩藥對在實驗中顯示出最強的抗內毒素活性,其作用甚至超過了全方,在此基礎上篩選出了瀉心湯有效組分,由黃芩總黃酮與大黃總游離蒽醌配比而成。黃芩總黃酮與大黃總游離蒽醌各配比有一定程度的抑制巨噬細胞分泌NO的作用,并且瀉心湯有效組分能明顯抑制內毒素誘導的巨噬細胞炎癥物質IL-

    四川生理科學雜志 2011年4期2011-07-16

  • 半夏瀉心湯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T細胞亞群CD4、CD8的影響
    50355半夏瀉心湯對潰瘍性結腸炎大鼠T細胞亞群CD4、CD8的影響宋小莉山東中醫藥大學,濟南 250355目的:探討半夏瀉心湯對潰瘍性結腸炎(UC)大鼠T細胞亞群CD4、CD8的影響。方法:采用改良TN-Bs/乙醇溶液灌腸法制備大鼠UC模型,將造模成功大鼠隨機分成模型組、半夏瀉心湯低劑量組、半夏瀉心湯高劑量組,灌胃給藥15天后,流式細胞術檢測各組外周血T淋巴細胞亞群CD4、CD8水平。結果:模型組CD4T淋巴細胞升高、CD8T淋巴細胞降低、CD4/CD8

    微循環學雜志 2011年2期2011-03-19

  • 瀉心湯臨床研究進展Δ
    610041)瀉心湯由大黃、黃連、黃芩3味藥組成。據傳最早記載于商代伊尹所著的《湯液經》中,后由漢代張仲景《金匱要略》傳至后世。瀉心湯是瀉火解毒、燥濕泄熱的經典要方,臨床用于邪火內熾,迫血妄行,吐血,衄血,便秘溲赤;三焦積熱,眼目赤腫,口舌生瘡,外證瘡瘍,心胸煩悶,大便秘結;濕熱黃疸,胸中煩熱痞滿,舌苔黃膩,脈數實者。隨著現代藥理研究的逐步深入,其用途不斷拓寬,以其為藍本開發的中成藥制劑有一清系列制劑(包括一清片、一清膠囊、一清顆粒等)及三黃片、三黃膠囊等

    中國藥房 2011年31期2011-02-12

  • 半夏瀉心湯現代研究與臨床應用
    寒論》所載半夏瀉心湯由半夏、黃芩、干姜、人參、黃連、大棗、甘草七味藥物組成。具有寒熱平調,消痞散結的功能。傳統用于寒熱錯雜所致之痞證。該方為調和寒熱,辛開苦降治法的代表方劑。近年來,人們對半夏瀉心湯的治病機理及臨床拓展應用進行了探討,為進一步開發這一傳統經典方劑奠定了基礎。1 治療慢性胃炎慢性胃炎是有各種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癥。歸屬中醫學“胃脘痛”、“泛酸”、“喛氣”、“痞滿”等范疇。多因胃氣虛弱,寒熱邪氣襲胃,胃失和降所致?,F代研究認為,半夏瀉心湯通過

    中成藥 2011年2期2011-02-12

  • 三黃瀉心湯的現代藥理研究進展
    0233)三黃瀉心湯由大黃、黃連、黃芩組成,有學者認為該方為商朝伊尹所創,后人亦將三黃瀉心湯稱為伊尹三黃瀉心湯。但一般認為三黃瀉心湯出自醫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方中大黃2兩,黃連1兩,黃芩1兩,以水3升,煮取1升,頓服之[1]。本方為治療熱盛吐衄證要方。以黃連瀉心清胃,燥濕解毒;黃芩瀉肺燥濕解毒;大黃瀉火通肺瀉毒,引火下行。故全方能瀉火解毒,燥濕瀉熱。主治胃火熾、破火妄行、吐鈕、便秘、三焦實熱、高熱煩躁、神昏便秘、面紅目赤、口舌生瘡、濕熱黃疸、霍亂等證。

    中國藥房 2010年11期2010-02-11

  • 半夏瀉心湯治療丘疹舉隅
    學婭關鍵詞半夏瀉心湯丘疹醫案半夏瀉心湯始載于漢代張仲景《傷寒雜病論》,現代臨床醫家多把本方運用于治療消化系統的疾病,每每取得較佳的療效。然而,半夏瀉心湯的臨床運用較為靈活,不僅在消化道疾病的治療中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也可以用治其他方面的疾病。筆者在跟師學習的過程中,曾在老師指導下運用半夏瀉心湯治療頭面部及背部長丘疹的患者,取得較好的療效。

    浙江中醫雜志 2004年2期2004-09-14

  • 半夏瀉心湯的不同性味配伍對慢性胃潰瘍大鼠胃液分泌及胃蛋白酶活性的影響
    相根關鍵詞半夏瀉心湯性味配伍慢性胃潰瘍性味配伍理論是中藥復方配伍理論之一,由于復方配伍實質上是不同性味藥物的組合變化,性味配伍理論較君臣佐使配伍理論更具有實用性。半夏瀉心湯是臨床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經典有效方,我們觀察到其對大鼠慢性胃潰瘍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并以胃粘膜細胞增殖活性、表皮生長因子為指標,初步考察了半夏瀉心湯治療慢性胃潰瘍的作用機制。

    浙江中醫雜志 2004年4期2004-04-26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