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之謙

  • 趙之謙作篆“讓頭舒足”現象研究
    要:吳讓之為趙之謙印譜作序時,提出了趙之謙印文處理“讓頭舒足為多事”的觀點。鑒于“印從書出”之論,從“讓頭舒足”一詞入手,爬梳其相應概念、歷史,認為吳氏此評系承襲了其師包世臣的書學理論,并以“讓頭舒足”現象最明顯的趙之謙篆書為對象進行研究。研究表明,趙之謙篆書受漢魏六朝碑刻、印外求印思想、好友胡澍啟發、自身審美追求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進而得出趙之謙書、畫、印皆貫徹“讓頭舒足”現象的結論,肯定趙之謙書、畫、印藝術的內在審美,立足漢魏六朝的求古和杰然特起,以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23年8期2023-10-09

  • 『漢后隋前』二印關系考
    張睿濤摘 要:趙之謙『漢后隋前有此人』朱文印與龔自珍『漢后隋前有此家』白文印,內容、布局非常相近,通過考證趙之謙對龔自珍思想、詩文的推崇,可以推測趙之謙此印文從龔自珍印中來,同時蘊含了趙氏的思想特色。關鍵詞:龔自珍 趙之謙 漢后隋前白文印『漢后隋前有此家』為龔自珍自刻。該印最早見于張祖廉《定庵先生年譜外記》,在『三秘十華九十供奉』一節以及語錄一節兩次提及。郭延禮《龔自珍年譜》、樊克政《龔自珍年譜考略》沿用其說。趙之謙亦有一方『漢后隋前有此人』 的朱文自刻印

    中國書法 2023年3期2023-08-23

  • 趙之謙同治元年客居溫州期間致友朋書札三通輯考
    日,客居福州的趙之謙(1829—1884)接到家書,獲知其妻范璥已于二月病歿于家鄉紹興,次女惠、三女榛亦相繼死去,家中僅剩長女桂官由其族兄趙誠謙照料。悲痛欲絕的他從此更號“悲庵”,且發誓終生不再續妻。六月,趙之謙接到永嘉縣令陳寶善的書信,希望他能到溫州輔佐其戎幕,對于此段經歷,其有詩云:故人令永嘉,招我書十紙。上言去亦得,不去歸者是。下言再擊賊,四郊辱多壘。同負血氣勇,胡忍臥隱幾。將軍能揖客,況復重延企。誠言受深切,曷敢忘意美。[1]32大約在六月底或七月

    天津美術學院學報 2023年2期2023-05-28

  • 趙之謙咸豐時期自用印七方考略
    □ 徐蘅瑢趙之謙(1829-1884)是集詩、書、畫、印于一身的全才。他少年時期,家道中落,二十二歲,游幕于杭州繆梓府,咸豐十年(1860),因戰亂離開杭州,此后數年間,他輾轉流離于故鄉紹興,安徽,浙南溫州、瑞安,福建閩中等地,詩文書畫作品散失極多,存世較少,加之,不少作品流失海外,史料極為欠缺,給他的早期藝術研究帶來很大的困難。趙之謙的早年書法創作主要取法于唐代顏真卿,筆力雄渾;繪畫取法非常廣泛,主要有周之冕、石濤、李鱓等諸家;篆刻主要取法漢印,得凝重渾

    中華書畫家 2023年1期2023-03-08

  • 碑帖融合 ——趙之謙書法芻議
    □ 劉曉東趙之謙的書法,是“碑帖融合”的典型個案。對其展開探研,有助于更充分地了解清代碑學書法史,對當今的書法創作也有啟示意義。一、趙之謙“碑帖融合”的書學歷程趙之謙早年,正值清代碑學快速發展的時期,顏體書法亦盛行?;仡檹那宄踔撩駠畬W發展的歷程,簡要概括如下:清初,鄭簠、朱彝尊等人尚碑,以隸書見長。雖然當時的書壇仍是帖學占據主流,但在鄭簠、朱彝尊等人的推動下,碑學始興。清代乾嘉時期以來,在金石考據學的帶動之下,碑學書法呈快速發展之勢,漸盛行書壇。這一時期

    中華書畫家 2023年1期2023-03-08

  • 趙之謙碑帖融合觀摭析
    □ 王云碧硯趙之謙作為晚清碑派代表書家之一,其獨特的魏碑體書風開創書學之先河,其碑帖融合的觀念為碑學開啟了全新的審美典范及創作模式。本文主要從趙之謙的帖學觀與碑學觀、碑帖圓融觀、碑帖圓融的書學實踐三個方面,闡述其對碑帖的取舍與交融。一、趙之謙的帖學觀與碑學觀1.趙之謙的帖學觀清代帖學逐步衰落,歸結于上層統治階級的影響和以“二王”為正統的帖學本身“相沿久而流于衰”①??滴鯐r期,董其昌書法得帝王喜愛而盛行;至乾隆時獨崇趙孟頫書風,所謂“康、雍之世,專仿香光;乾

    中華書畫家 2023年1期2023-03-08

  • 永不落幕的曠世奇才 ——從杭州西湖之濱趙之謙墓址談起
    塊紅底白字的“趙之謙墓址”指示牌。在指示牌左側不足百米處,在一座青石砌的方形臺基上豎立著一塊一米多高的石碑,碑上刻有沙孟海書寫的五個蒼勁有力的大字“趙之謙墓址”。碑的背面鐫刻杭州市園林文物局落款的碑文。碑文充分肯定了趙之謙書、畫、篆刻、詩文的成就和作用及他的“居官清廉”。楊公堤上每天游人南來北往,車輛川流不息。但是,當今許多人對趙之謙這個名字還是比較陌生的。趙之謙,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是清代著名書畫家、篆刻家,與吳昌碩、厲良

    中華書畫家 2023年1期2023-03-08

  • 寸骨難盤
    本官乃漕運總督趙之謙,這位武官乃是參將魯田?!痹郎翰唤蹲×?。原來她對趙之謙早有耳聞:趙之謙十五歲中秀才,三十歲中舉人,三十五歲中狀元,歷經道光、咸豐、同治三朝,如今身為漕運總督駐守淮安府,兼任兵部尚書,也是一品大員,與兩江總督平起平坐,平日最愛看戲、把弄珍玩珠寶。岳珊想到此,心里略微放松,笑著問道:“民女聽說總督大人最愛聽戲,莫不是聽說我永紅戲班要過長江,因此從淮安府趕來迎接我等嗎?實在是受寵若驚?!?span class="hl">趙之謙怒道:“岳班主,你太輕薄了!本官年過七旬,禮義廉

    上海故事 2022年7期2022-09-27

  • 金石學視域下趙之謙山水畫藝術探究
    6000)引言趙之謙一生志在考取功名,報效朝廷,然而仕途坎坷,迫于生計,多作花鳥,故山水畫傳世作品較少。從目前存世作品可以看出其山水畫水平不在花鳥之下,①黃賓虹對其花鳥畫有“多寫花卉,是其詼諧游戲之筆”評價。詳見:上海書畫出版社.浙江博物館編.黃賓虹文集·書信編[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1999:481.其中不乏精品、風格多樣。趙之謙學習山水畫較早,同治三年(1864年)為景初作《山水》②齊淵,趙之謙.書畫編年圖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新疆藝術學院學報 2022年2期2022-06-17

  • 趙之謙的篆刻邊款探析
    趙之謙是晚清著名的篆刻家,他的篆刻取法對象來源于歷史上的金石學和著名流派印章中的優勢部分。趙之謙在書法方面形成了魏碑體書風,他對經學、文字訓詁學等的研究影響了對書畫、篆刻藝術的認知,從而提出了“以書入印”“以畫入印”的觀念。趙之謙不僅對前人的書法成就有所學習,同時也對各派的優秀作品進行學習,但又不囿前人,執著于追求創新。他多年潛心研究書法繪畫與印的藝術,并注入巧思把書法、篆刻和繪畫藝術相互融合,善于把書法融入繪畫中,又精通書畫之法與篆刻的結合,其篆刻、繪畫

    參花(下) 2022年2期2022-05-21

  • “別有狂言”與“但開風氣”:趙之謙的學術身份與金石審美趣味
    澂第一,其次是趙之謙和胡澍,再次是李陽冰,最后是李文田。趙之謙和胡澍的篆書風格接近,都源自鄧石如一脈的小篆風格;李陽冰取法秦《繹山碑》而更趨規范典雅,是唐代小篆的代表;李文田的篆書延續了王澍、錢坫、洪亮吉、孫星衍等人勻凈整飭的“玉箸”風格,亦受李陽冰的影響。潘祖蔭這段評論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第一,除吳大澂以大篆風格為代表,其余幾人都以小篆風格為主要面貌;第二,在評價胡、趙二人時,他忽略了其篆書風格的直接源頭——鄧石如。潘祖蔭對鄧石如的忽視顯然不是無意識的,

    文藝研究 2022年3期2022-05-12

  • 包世臣《藝舟雙楫》和它的學術影響
    》;方圓二分;趙之謙;康有為【中圖分類號】I207?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2)14-0034-03【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2.14.011關于包世臣的學術影響,有以下四點要談:第一點是包世臣的“方、圓二分”(實際為劉師培提出)。馬一浮先生在自跋《郙閣頌》臨本時提到了包世臣對待《郙閣頌》一些看法中的錯誤,并給予了一定程度的批評,但也肯定

    今古文創 2022年14期2022-04-27

  • 趙之謙隸書《張衡靈憲四屏》風格淺析及創作啟示
    摘要:趙之謙是清代中后期隸書書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的隸書作品《張衡靈憲四屏》,結合了對漢代碑刻與魏碑的理解,在清代書家中獨辟蹊徑,創作出獨具特色的隸書風格。本文將通過對趙之謙隸書《張衡靈憲四屏》,進行筆法、結構、章法等方面的探析,并從中分析趙之謙隸書的風格特征,以及其創新路徑對當代書法取法與創作的啟示意義。關鍵詞:趙之謙;隸書;風格;創新啟示隨著清代金石碑刻的大量出土,加之古文字學與金石考據學興起,清代書家群體中掀起了一股寫碑熱潮。這一時期有關“碑”的學

    雨露風 2022年3期2022-04-22

  • 趙之謙山水畫藝術取向探源
    方克朋趙之謙(1829—1884年),浙江會稽人,字撝叔,又字益甫,號冷君、悲庵、悲翁、無悶等,齋名二金蝶堂、苦兼室、悔讀齋、仰視千七百二十九鶴齋等??v觀趙之謙一生游歷,做官和做學問是其一生最大的追求,然而無心插柳柳成蔭,在書畫篆刻藝術方面成就斐然。在繪畫南開海派之先河,北對陳師曾、齊白石等都有重大影響。趙之謙志在考取功名,報效朝廷,然而仕途坎坷,迫于生計,多作花鳥,故山水畫傳世作品較少。從目前存世作品可以看出其山水畫水平不在花鳥之下,其中不乏精品,風格多

    通化師范學院學報 2022年1期2022-01-12

  • 趙之謙篆刻的邊款藝術
    摘要:趙之謙在詩、書、畫、印等多個方面都有著卓越的成就,更是開創了篆刻邊款藝術的新篇章。趙之謙博采眾長,融合了浙派、皖派、古代金石碑文雕刻等多重技法,開創了篆刻的新形式,豐富了篆刻邊款的內容。本文將從趙之謙篆刻邊款的藝術發展、其邊款書體多樣化發展、邊款刻法的創新性、邊款內容的豐富性幾個方面來對趙之謙在篆刻邊款藝術上的成就與貢獻進行論述。關鍵詞:趙之謙;篆刻;邊款藝術作為被譽為“晚清四絕”之一的趙之謙,在詩、書、畫、印上都有著卓越的成就。在書法上,他起初師法

    雨露風 2021年7期2021-09-05

  • 徐三庚、趙之謙篆書藝術比較研究
    摘要:徐三庚、趙之謙是清末繼鄧石如之后在小篆書寫上風格獨特、勇于創新的書法大家。他們早年取法鄧石如,擅長魏碑,并以北碑筆法入篆隸,所以在篆書風格方面有很多類似之處。本文從二人篆書風格產生的原因、篆書形式的創新和篆書書風對后世的影響等角度展開對比,旨在對這兩位清代碑派書法家有更清晰深入的了解。關鍵詞:徐三庚;趙之謙;篆書藝術;碑學書法中圖分類號:J292.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1)12-0-02徐三庚、趙之謙是晚清時期以碑

    藝術科技 2021年12期2021-08-27

  • “印外求印”的開拓實踐者——趙之謙
    兩派影響最大。趙之謙作為晚清藝術大家,在篆刻上取兩派之長,繼而勇于開拓創新,造就了作品形式和邊款內容的多樣性,對后來者有很大的啟發和影響。筆者在編《趙之謙印譜》時,對資料進行整理總結,對其“印外求印”篆刻理念的產生、實踐以及其人格魅力方面有所感觸,產生了一些新的觀點,形成文字供讀者參考。關鍵詞:趙之謙 篆刻 印外求印清代乾隆、嘉慶以來金石昌盛,丁敬開創篆刻新法,后確立“浙派”;安慶鄧石如提出“印從書出”的印學理念,并取得成功,稱為“皖派”。這兩個流派的影響

    中國篆刻·書畫教育 2021年6期2021-07-25

  • 趙之謙《甌中物產卷》
    喬慶紅趙之謙,字益甫、撝叔,別號鐵三、冷君、笑道人、悲翁等。道光九年(1829年),趙之謙生于浙江紹興的一戶商人家庭。一生經歷了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四朝。他與吳昌碩、厲良玉并稱“新浙派”的三位代表人物,同時又與任伯年、吳昌碩并稱“清末三大畫家”。他從青年時期就開始學習經學、考證學等??梢哉f,趙之謙既是一名學者,同時也是一名詩書畫印兼擅的藝術家,他的藝術作品吸取百家之長處,同時作品的表現方式又不是一味地模古,作品大膽創新,作品題材常有突破,大膽新穎。趙之謙

    藝術品鑒 2021年15期2021-06-22

  • 王廷訓印章考證
    要:王廷訓與趙之謙兩人有著深厚的友誼。查閱文獻可知,趙之謙多次為王廷訓刻印。文章在結合史料的基礎上,對王廷訓印章進行了考證。關鍵詞:王廷訓;趙之謙;印章王廷訓,一名廷勛,字子欽,一字子卿,號蕺子、耶溪外史,浙江紹興人,家住偏門外。擅畫花卉,兼工山水。江南道員。趙之謙、王廷訓兩人是同鄉摯友,王廷訓為趙之謙代筆作畫,趙之謙投贈以篆刻、繪畫。浙江省博物館文博研究員、書畫鑒定家黃涌泉先生所撰《趙之謙繪畫代筆考—兼談王廷訓》①,文中記載了趙之謙致子欽(王廷訓,亦名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8期2020-12-07

  • 秦漢瓦當對清代篆刻藝術的影響
    刻;秦漢瓦當;趙之謙中圖分類號:J29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0)07-00-02中國古代建筑中覆蓋建筑檐頭筒瓦前端的遮擋物叫作瓦當。瓦當作為中國的一種傳統建筑材料,不僅實用美觀,而且還是珍貴的歷史文物及精美的藝術品。很早之前,清代金石學家就把瓦當看作收集和研究的材料。新中國成立以后,考古工作者對瓦當進行大量的考古和挖掘,收集了很多從周朝至宋元時期的瓦當材料。瓦當藝術富有創造性,古樸自然,而瓦當引起學術界的注意是從發掘文字瓦當開

    藝術大觀 2020年7期2020-10-09

  • 淺談趙之謙“以碑入篆”
    創新精神的就是趙之謙。他處在一個金石學研究盛行的年代,他的書風以北碑造像中雄霸強悍的一面為基調,竭力追求姿態上的活潑。他繼承了鄧石如以隸入篆的風格,在晚清書壇上獨樹一幟,是碑學理論中最有力的踐行者。關鍵詞:趙之謙;篆書;風格;以碑入篆趙之謙,清代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清代中后期,碑學大興的社會風尚,促使趙之謙在書法方面取得了很深的造詣。趙之謙受鄧石如的影響而精于篆書和篆刻,且其楷、行書也呈現出

    新教育論壇 2020年2期2020-09-10

  • 趙之謙行書風格變化研究
    之雅逸為大成,趙之謙當執牛耳者。本文旨在貫穿其書學思想、創作心理、藝術品格前提下,研究趙之謙尺牘,字冊,條幅的行楷書筆法、結體、章法風格變化。從多方要素著手,探究趙之謙遒麗流美,自然率真的碑帖融合書風,以此管窺趙之謙率放而穆麗的審美逸境。關鍵詞:趙之謙? ?行書? ?碑帖融合? ?流美中圖分類號:J292.1?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11-0032-04

    藝術評鑒 2020年11期2020-07-04

  • 一代通才 自成家數 ——趙之謙的藝術人生
    過,對于書畫家趙之謙來說,他的天賦似乎比常人更多一些。這位天賦稟異之人,在并不算長壽的一生當中,不斷修煉,書、畫、印無所不精,可謂自成家數、一代通才。一、大師的轉型趙之謙(1829—1884),初字益甫,號冷君、悲庵、梅庵、無悶等,浙江紹興人也。青年時代,他的才華即璀璨綻放而譽滿海內。趙之謙讀書習字,聰明過人,參加過三次會試,遺憾的是皆名落孫山。四十四歲時,他任《江西通志》總編,任鄱陽、奉新、南城知縣,卒于任上。趙之謙在其《章安雜說》中提到,他于二十歲之前

    名作欣賞 2020年18期2020-06-18

  • 一代通才 自成家數 ——趙之謙的藝術人生
    過,對于書畫家趙之謙來說,他的天賦似乎比常人更多一些。這位天賦稟異之人,在并不算長壽的一生當中不斷修煉,書、畫、印無所不精,可謂自成家數、一代通才。一、大師的轉型趙之謙(1829-1884),初字益甫,號冷君、悲庵、梅庵、無悶等,浙江紹興人。青年時代,他的才華便璀璨綻放、譽滿海內。趙之謙讀書習字,聰明過人,參加過三次會試,但遺憾的是皆名落孫山。44歲時任《江西通志》總編,任鄱陽、奉新、南城知縣,后卒于任上。趙之謙在其《章安雜說》中提到,他于20歲之前就學習

    文化產業 2020年9期2020-06-01

  • 論李鱓對趙之謙花卉畫的影響
    的方法,闡述了趙之謙花卉畫在畫風、題材、技法上受到李鱓的影響,論證了兩者間存在取法傳承關系,并且分析得出了趙之謙花卉畫在大寫意畫風、民間吉祥題材以及用“水”技法三方面取法李鱓,呈現出雅俗共賞的創作風格,并對海派和近現代花卉畫家產生影響。關鍵詞:李鱓 趙之謙 花卉畫 寫意從我國繪畫藝術發展史來看,花卉畫的發展可溯源到原始時期陶器上的花卉圖案與青銅器上的花卉紋飾。至唐代,花卉畫開始成為一種獨立的畫科。期間的花卉畫家如蕭悅、刁光胤等人與宋代的趙昌、吳炳等人,較為

    藝術研究 2020年1期2020-04-23

  • 趙之謙在清代碑學運動中產生的影響
    是在帖上描摹。趙之謙則是我國清代后期著名的書法家和篆刻家,對篆刻研究頗深,他在清代的碑學運動中親身實踐,對推動碑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研究趙之謙在清代碑學運動中產生的影響,能夠為當今碑學研究學者提供碑學的相關資料,對當代碑學研究和歷史研究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本文將針對趙之謙進行探討,淺談趙之謙的藝術風格,并由此探索趙之謙在清代碑學運動中產生的影響,希望能夠為當今碑學歷史研究學者提供一定的借鑒。關鍵詞:趙之謙;清代碑學運動;歷史影響;碑學隨著當前我國社會經

    神州·下旬刊 2020年2期2020-03-27

  • 一代通才 自成家數
    中國藝術史上,趙之謙雖然并不算長壽,并且仕途不順、生活艱難,但他卻是一位藝術上的多面手,在書法、篆刻以及繪畫等方面都取得了驕人的成就。這固然與他的天分有關,但其對藝術的苦心孤詣、孜孜以求更是至關重要的。關鍵詞:趙之謙 書法 篆刻 繪畫大發明家愛迪生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边@說明后天的勤奮努力十分重要。不過,對于書畫家趙之謙來說,他的天賦似乎比常人更多一些。這位天賦稟異之人,在并不算長壽的一生當中,不斷修煉,書、

    名作欣賞·學術版 2020年6期2020-03-01

  • 淺析趙之謙碑派書風形成過程
    其重要的時期。趙之謙作為此時期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不僅自身取得較高的藝術成就,并對晚清碑派書法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研究其帖學向碑學的轉變過程,以及其后期碑派書風的形成過程,對書者臨習古帖與實踐創新有重要的指導作用。關鍵詞:趙之謙;碑派書法;碑學;帖學趙之謙少時勤奮好學,通曉詩、書、畫、印,為其后期取得較高的藝術成就做了鋪墊。在其書法的發展上,初學顏真卿及取法諸家,中期在習正、行、隸、篆諸體的基礎上融入碑刻,后經多方因素的影響形成自己特有的書風,奇

    神州·下旬刊 2020年1期2020-02-12

  • 王懿榮與趙之謙交游考
    藏家、研究者。趙之謙(1829—1884),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偽叔,又號悲庵、無悶等。晚清著名書畫篆刻家、金石學家,著有《漢學師承續記》、《六朝別字記》等著作,書法諸體皆精,將碑學理論成功地運用于實踐中,篆刻取法廣泛,上溯秦漢,旁及清代流派印,書畫篆刻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王、趙皆為晚清對后世有深遠影響的文化大師,趙之謙長王懿榮16歲,二人皆酷嗜金石,因科舉考試的機緣相識于京師,并以尋訪金石、書籍流通、互通信札等方式成為莫逆之

    殷都學刊 2019年2期2019-12-15

  • 全方位的碑學大家
    術品拍賣市場,趙之謙的畫賣得總是比字要貴。但在學術領域,每每提及這位晚清大家,人們卻更熱衷研究和討論他的書法。趙之謙的畫雖好,但在清代藝壇,大畫家層出不窮、不勝枚舉;而在書法領域,趙之謙是一騎絕塵,可謂清代第一位在正、行、篆、隸諸體上都真正做到全面學碑的典范。趙之謙自幼讀書習字,對于顏體用功尤深。他曾在《章安雜說》中寫道:“二十歲前,學《家廟碑》,日五百字?!笨梢娖涫群门c勤勉。彼時,碑學方盛,身處時代變革的洪流中,趙之謙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在接觸、了解和研

    世界知識畫報·藝術視界 2019年7期2019-08-04

  • 碑帖融合與趙之謙行書的風格演變
    世臣的完善,對趙之謙書風形成具有極大的影響。本文通過認識趙之謙行書在碑帖融合中所產生的現象及變化,揭示趙之謙行書在碑帖融合中的創舉及其對近現代書法的影響。關鍵詞:碑帖融合;趙之謙;行書;風格;形成趙之謙集詩、書、畫、印于一身,書法頗具影響,是中國晚清書壇的一顆璀璨明星。他憑著自身的藝術才情和對書法創作無止境的追求,創造出許多書法珍品,為晚清書法樹立了一座豐碑。近年來,對于趙之謙,不管是實踐創作還是學術研究都不乏其人,對其書學經歷、技法特征和美學思想等進行了

    書畫世界 2019年5期2019-07-17

  • 容軒讀印—清代流派?。ň牛?/a>
    其他重要印人—趙之謙、胡钁篆刻發展到晚清,盛極一時的浙派已經走向程式化,鄧派在清中期的發展雖然沒有浙派的陣勢,但鄧石如所倡導的“印從書出”,不僅為吳讓之、徐三庚等鄧派印人指明了方向,也為晚清及近代印壇提供了新的發展路徑,而乾嘉以來金石的出土、研究與整理,更為印人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材料,為趙之謙、吳昌碩、黃士陵、胡钁等人的崛起創造了良好的契機。(一)印外求印的趙之謙趙之謙(1829—1884),字益甫,號冷君,后更字撝叔,號悲盦,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工詩詞,

    藝術品 2019年2期2019-03-28

  • 北京圖書館藏趙之謙致魏錫曾、董沛九札真偽考辯(上)
    陳國明筆者于趙之謙手札研習有年,心摹手追,不能自已。臨習之余,兼事考鑒,于焉赫然發現傳世趙之謙手札出版物多闌入偽作,真贗錯雜,鼠璞溷淆,真跡因之蒙垢。思之憮然,慨焉欲有所作。近來翻閱《趙之謙信札墨跡書法選》①,經反復查證,認為所錄《致魏錫曾、董沛九札》(《致同僚友朋信札》7~15,其中前八通致魏錫曾,最后一通致董沛)皆為偽作(圖1~9)。該九札之末札鈐有“北京圖書館藏”收藏印,故可知原作藏于北京圖書館(下文簡稱《北圖九札》)。這九札在鄒濤的《趙之謙年譜》

    收藏家 2018年11期2018-11-29

  • 吳熙載、趙之謙篆刻藝術理念比較
    觀海者難為水趙之謙(1829-1884),字撝叔,紹興人。晚清最重要的篆刻家之一,也是浙皖兩派印風合流的嘗試者。他與皖派宗師吳熙載相差30歲,曾通過友人魏錫曾赴泰州拜訪吳熙載而有過間接交往,為后世了解兩位印壇宗師的藝術理念留下了寶貴的資料。趙之謙與吳熙載交往之前,曾在自制“會稽趙之謙字撝叔印”的邊款中表達了對吳熙載的推崇:“息心靜氣,乃得渾厚,近人能此者,揚州吳熙再一人而已?!雹俣凇稌鴵P州吳讓之印稿》中寫道:“讓之所摹印,十年前曾見一二,為大嘆服?!?/div>

    中華書畫家 2018年7期2018-07-20

  • 由 “帖”到 “碑”再及 “碑底帖面” ——趙之謙尺牘書風轉換關鍵期探究
    ■李宏博趙之謙書法從帖學入手,后改學北碑,篆書法鄧石如并參以魏碑筆意,更能以魏碑體勢作行草書,自出新意,在經學、史學、詞章、篆刻、繪畫方面具有突出成就,是一位素養全面且具有開創之功的書畫家。趙之謙傳世書法作品中流傳最廣的是行草作品,以尺牘為主。尺牘書法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產生的一種應用性的書法形式,用來書寫記事、傳達情感。這些尺牘作品在書寫時或信手拈來,或一揮而就,更增添了自然情趣,達到 “無意乃佳而佳”的境界。趙之謙尺牘書法有著自己獨特的風格——魏碑入行草

    書法賞評 2018年1期2018-03-26

  • 趙之謙的行書與帖學
    行書流派,即以趙之謙、金農、沈曾植、何紹基、康有為等人為代表。趙之謙,生于清道光九年(1829),卒于清光緒十年(1884),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浙江紹興人,書、畫、篆刻兼善,尤以魏碑體書風稱著,對后世影響頗大??涤袨樵凇稄V藝舟雙楫》中認為“趙之謙學北碑,亦自成家,但氣體靡弱,今天下多言北碑,而盡為靡靡之音,則趙撝叔之罪也”〔5〕,但絲毫沒有動搖趙之謙作為碑學書法典型代表之地位。除了篆、隸及魏碑正書,趙之謙行書也廣為世人所稱道。但若仔細審之,事實

    中國書畫 2018年1期2018-03-21

  • 趙之謙印事
    □錢君趙之謙為人刻印,是比較謹嚴且不隨便與人的。不若他的書、畫那樣,接受請托的面比較廣,尤其是書法,要算是最廣的了。因此,能夠得到他的刻印的,不過五六十人,而且這五六十人之中,有的也僅得到一兩方而已。只有和他特別接近的,如魏錫曾、沈樹鏞、胡澍等人,得到他的印比較多。他對于印面所用文字,要求比較嚴格,字面不雅或不易布置的,他都不肯勉強下刀。魏錫曾曾經要他刻“悌孫”兩字的印,他認為這兩個字的字面既不好,文字本身的結構也不易布置,因而沒有照刻,而是改刻了“睇堂”

    老年教育 2018年1期2018-01-24

  • 趙之謙與沈樹鏞的交游 ——以金石交往為中心
    書法文化研究院趙之謙(1829~1884),會稽(今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又號悲庵、無悶、梅庵等。所居曰“二金蝶堂”“苦兼室”。清書法篆刻家、金石學家,著有《補寰宇訪碑錄》等,書法諸體皆精,將碑學理論成功地運用于實踐中,篆刻取法廣泛,上溯秦漢,追求“印外求印”,書法篆刻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沈樹鏞,(1832—1873),字均初,號鄭齋,著有《漢石經室叢刻目錄》《漢石經室跋尾》,生平收藏書畫、碑帖頗豐,考訂精辟。與趙之謙合撰《補寰宇

    書法賞評 2018年3期2018-01-24

  • 趙之謙《破屋儒術》行書七言聯
    趙之謙《破屋儒術》行書七言聯趙之謙是個于金石書畫藝術極其自負,卻又不愿意以金石書畫為天職的藝術家。他留給后人的作品并不多,堪稱憾事。盡管趙之謙傳世作品不多,但其作品深受日本人喜愛,被奉為至寶。因此,在過去的100年中(20世紀),有大量趙之謙的金石書畫作品傳到日本,對日本金石書畫界(特別是書法篆刻)產生了極為重大的影響。日本書法界大體可分為“關東”和“關西”兩大陣營:以東京為中心的地區,稱為“關東地區”,以大阪為中心的地區,稱為“關西地區”;僅次于關東、關

    老年教育 2017年7期2017-08-07

  • 清代碑學創作研究
    碑 揚州八怪 趙之謙 何紹基 康有為碑學始于宋代,清中葉以后,帖學衰微,金石大盛而碑派書法興起。碑學是借帖學的衰微之機而乘勢發展起來的。經鄭燮、金農發其機,鄧石如揚其波。至清末民初,碑學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出現了像趙之謙、何紹基、張裕釗、曾熙、李瑞清等大批碑學家,再到康有為,把碑學亦推向了頂峰,甚至說達到了以談碑學碑為榮,以談貼學帖為不屑一顧的地步。一、清代前期:楷書溯源篆隸的探索清朝很多書法家的書論著作中,也曾紛紛提出把《說文解字》作為基礎,即便是行、楷、

    藝術研究 2017年2期2017-07-26

  • 趙之謙的行書與帖學
    行書流派,即以趙之謙、金農、沈曾植、何紹基、康有為等人為代表。趙之謙,生于清道光九年 (1829),卒于清光緒十年 (1884),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號冷君,后改字撝叔,號悲庵、梅庵、無悶等,書、畫、篆刻兼善,尤以魏碑體書風稱著,對后世影響頗大。雖然康有為在《廣藝舟雙楫》中認為 “趙之謙學北碑,亦自成家,但氣體靡弱,今天下多言北碑,而盡為靡靡之音,則趙撝叔之罪也”,[5]但絲毫沒有動搖趙之謙作為碑學書法典型代表之地位。除了篆、隸及魏碑正書,作為碑體行書的

    書法賞評 2017年6期2017-03-27

  • 趙之謙書學思想芻議
    關系學院副教授趙之謙書學思想芻議程仲霖書法博士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副教授提到清代寫碑的書家,趙之謙一定是繞不過去的。趙之謙(1829—1884),字撝叔,一字益甫,號悲盦,浙江會稽人,官知縣。趙之謙于詩書畫印無一不精,有獨特的審美追求。他的藝術實踐和藝術思想在中國近現代藝術史上產生了重要影響。在書法方面,他在晚清碑學大興之時能創造出流美宛轉的書風,頗有獨到之處。沙孟海就認為:趙之謙把森嚴方樸的北碑,能用宛轉流利的筆子行所無事地寫出來,算趙之謙第一副本領。他還說

    藝品 2017年1期2017-03-02

  • 趙之謙妙助吳昌碩
    調心,方能轉境趙之謙和吳昌碩都是我國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他們算是半個老鄉,趙之謙是浙江紹興人,而吳昌碩則是浙江安吉人。吳昌碩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就酷愛詩書篆刻藝術。后來太平軍在浙江混戰,吳昌碩全家被迫流亡在外,后來他與家人走散,到處乞食混日,直到21歲才回到家鄉。因為在外受盡了欺負,吳昌碩心里非常自閉,雖然他在藝術的道路上鉆研不斷,但總覺得不會有人認可和欣賞他,所以心里十分痛苦。這時候的趙之謙已經是個36歲的藝術大師了。當年初冬,趙之謙來到安吉參加

    做人與處世 2017年1期2017-02-28

  • 趙之謙妙助吳昌碩
    調心,方能轉境趙之謙和吳昌碩都是我國清末“海派四大家”之一,他們算是半個老鄉,趙之謙是浙江紹興人,而吳昌碩則是浙江安吉人。吳昌碩出生于一個書香門第,從小就酷愛詩書篆刻藝術。后來太平軍在浙江混戰,吳昌碩全家被迫流亡在外,后來他與家人走散,到處乞食混日,直到21歲才回到家鄉。因為在外受盡了欺負,吳昌碩心里非常自閉,雖然他在藝術的道路上鉆研不斷,但總覺得不會有人認可和欣賞他,所以心里十分痛苦。這時候的趙之謙已經是個36歲的藝術大師了。當年初冬,趙之謙來到安吉參加

    做人與處世 2017年1期2017-02-28

  • 趙之謙:用篆刻記錄刻骨銘心的愛
    □左 哲趙之謙:用篆刻記錄刻骨銘心的愛□左 哲《牡丹》清·趙之謙《玉簪海棠》 清·趙之謙100多年前的晚清道光九年,趙之謙生于紹興城內開元寺東首大坊口,一個家道中落的商人家庭。家中小本經營,其家原本薄有田產,能勉強維持生計。趙之謙天稟穎性,少而好學。14歲時,母親積勞成疾而歿。當趙之謙15歲時,又因兄長為仇家所誣,一場官司,迫使趙家賣田鬻產,從此家道中落。趙之謙在家境破落之時與范敬玉結婚,時年19歲。范敬玉較趙之謙年長一歲,在家時隨其父默庵先生讀書,遍讀五

    老年教育 2017年1期2017-02-10

  • 趙之謙在日本的作品狀況及其影響
    ◇鄒濤趙之謙在日本的作品狀況及其影響◇鄒濤趙之謙是個于金石書畫藝術極其自負卻又并不那么愿意以金石書畫為天職的藝術家。他的好友魏稼孫為他編好《二金蝶堂印譜》,請吳讓之寫好序,到北京請趙之謙作自序,趙題“稼孫多事”四篆書,作自序云:“稼孫竭半載心力,為我集印稿、鈔詩、搜散棄文字。比于掩骼埋胔,意則厚矣。然令我一生刻印賦詩學文字,固天所以活我,而于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書四字儆之?!背蹩?,以為是戲言,或以為是故弄玄虛,甚至以為是得便宜賣乖,而當我們了解他一生的情

    中國書畫 2016年8期2016-09-12

  • 趙之謙早期交游與其篆刻風格流變之關系
    謐 王浩 楊帆趙之謙早期交游與其篆刻風格流變之關系◇田謐 王浩 楊帆作為晚清藝術史上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趙之謙詩、文、書、畫、篆刻無所不精。在其藝術生涯中,篆刻最為突出,融合浙皖兩派,融古開今,深刻影響了后來的吳昌碩、黃牧甫、齊白石、趙叔儒、易大廠等人。目前,學界對趙之謙篆刻風格流變的研究集中于1862年赴京之后,這一時期,趙之謙和他的朋友胡澍、沈樹鏞、魏錫曾等,廣交以潘蔭祖為代表的大收藏家,并在京城分頭搜集了各種碑拓、字畫,賞奇析疑、鑒別真偽、考證年代、

    中國書畫 2016年8期2016-09-12

  • 晚清趙之謙、吳昌碩邊款藝術略論
    家立一門戶”的趙之謙,其二為印作多而影響巨大的吳昌碩,他們的邊款藝術特色,給當代篆刻者在邊款創作方面一些啟示。關鍵詞:篆刻;邊款;趙之謙;吳昌碩;影響在傳統的篆刻歷史上,邊款廣義是指印章邊側上的款識??钭R一詞最早見于《漢書·郊祀志下》,曰:“今此鼎細小,又有款識,不宜薦見于宗廟?!鳖亷煿抛⒃唬骸翱?,刻也;識,記也”,是指青銅器所鑄刻的文字,或者說是近于文字的圖形。所以確切地講,邊款是標明創作作者、創作時間地點、創作心得附麗性的文字,也泛指刻于印邊的題記、詩

    美與時代·美術學刊 2015年7期2015-05-30

  • 趙之謙手札書法藝術的特點
    賀思謙?論趙之謙手札書法藝術的特點賀思謙(河南大學藝術學院,河南開封 475000)趙之謙書法初宗二王,后取法顏真卿,得其堅實嚴謹與渾穆從容。他師從鄧石如,博采秦漢瓦當、銅幣、權量、魏晉六朝碑銘,融合真、行、草、隸、篆之筆法,創造出一種渾厚樸茂的手札行書藝術風格,并留下了豐碩的藝術成果。趙之謙在書法藝術上成功地開創了清末以后碑學書法的先河,這也為當前書法家在碑帖融合創新中提供了參考。趙之謙手札;碑體行書;藝術特點趙之謙,道光九年(1829年)生于會稽(今浙

    重慶三峽學院學報 2014年5期2014-05-10

  • 趙之謙印學思想研究
    的危機。晚清的趙之謙敏銳地發覺了這一點,他在對浙、皖兩派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在印學理論和篆刻實踐上均實現了突破。一、趙之謙關于浙、皖兩派的“巧”、“拙”之論在晚清印壇中,后起的印人對吳讓之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比吳讓之小三十歲的趙之謙也不例外。趙氏早年曾自制“會稽趙之謙字撝叔印”,其邊款云:“息心靜氣,乃得渾厚。近人能此者,揚州吳熙載一人而已?!笨梢?,年輕的趙之謙對這位前輩是極為推崇的。同治二年(1863年),魏錫曾帶著趙之謙的印譜到泰州訪問六十五歲的吳讓之。

    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年11期2014-03-25

  • 淺談趙之謙篆書的形式與內容
    0000)淺談趙之謙篆書的形式與內容劉振球(江西師范學院美術學院,江西 南昌 330000)本文通過對晚清書畫家趙之謙篆書作品的分析,通過趙之謙篆書的結構、用筆、章法、墨法、學養,得出趙之謙篆書的形式和內容。趙之謙初法顏真卿,功力深厚,篆書學鄧石如,早期作品多嫵媚,中年后改弦更張,以北魏為師,一改過去圓筆篆書,參用魏碑方折筆法和金石印刻刀法,所書沉著豪放,古樸雄渾,方中帶圓,是晚清書法上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杰出大家,開創一代新風。趙之謙;篆書;形式;內容一、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4年4期2014-03-08

  • 一生悲情 滿眼喜悅
    胡西林趙之謙在近代美術史上不僅才華出眾,而且才華全面,是一位大藝術家,憑著手中的軟毫硬筆(刻刀),詩文、書畫、篆刻無所不能,所作無論是一方小小的印章,還是大幅的花卉書法,都透著他極高的心氣,挾著一股撼人心魄的氣勢??上钤谏鐣O度頽勢的清朝晚期,又命不假年,以致根本來不及揮灑上蒼賜予他的全部藝術才華就以56歲的光陰走盡了人生之路,其中最后的十一二年還是在苦不堪言、卻又是他苦苦追求、以為可以出人頭地實現人生價值的“七品芝麻官”任上度過的,以致我們今天回頭

    中國收藏 2014年2期2014-02-14

  • 趙之謙的“杭漂”際遇
    杭州丁家山的“趙之謙墓址”與馬路對面的“趙之謙紀念亭”構成了述說這位藝術大師的全部。光緒十年(1884年)——53歲的趙之謙在這一年面對的事情是超負荷的,國事、縣事、家事,事事不得消停。正月,給覺公法師的信中,他不無憂慮、傷感和無奈地述說:“春來無一日閑,內子病勢日危,論脈象當在夏至,論病形則朝不保暮,刻已刻刻擔心。由此一變,則弟亦北門失守矣?!惫?,不到四月,繼配陳氏以30歲病故。這無疑是對趙之謙的重大打擊。而此時,縣衙事情也繁瑣之甚,使趙之謙疲于應付,

    中國收藏 2014年1期2014-01-20

  • 趙之謙花鳥畫的藝術特點
    盧 婧摘要:趙之謙(1829-1884年),浙江會稽(紹興)人,字益甫,號撝叔,梅庵別字冷君,三四歲更號悲盦。除了篆刻之外趙之謙在繪畫方面的成就也不容小視,所謂“氣骨雅健畫花卉,古艷深秀并工篆刻”本文將從題材、賦色、構圖等方面試析其花鳥畫的藝術特點。關鍵詞:趙之謙 花鳥畫 藝術特點中圖分類號:J211.2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5312(2009)14-清代繪畫復古思潮隨著封建統治相對穩定在全國占統治地位。趙之謙繼揚州八怪之后以獨特的畫風馳騁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09年5期2009-01-0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