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熟,但不要世故

1983-08-21 03:00王曉華
中國青年 1983年6期
關鍵詞:陰暗面世故待人

王曉華

剛剛步入社會的青年總覺得待人處世難,覺得自己幼稚。他們悉心觀察成年人是怎樣待人接物的;他們把報刊上發表的研究處世之道的文章剪貼起來,仔細閱讀并實踐。青年人都渴望自己早一些成熟起來??墒?,到自視“成熟”些了,卻又被有些人說成“變得世故”了?;蛟S有些青年,也覺得“世故”不那么好,但又認為在某些問題上,它能起到和“成熟”同樣的作用,二者似乎都能把人際關系處理得很融洽。那么,究竟怎樣區別成熟與世故呢?

近讀魯迅先生的著作,學習了他對舊處世法的批判和他劃分“成熟者”與“世故者”的一些界限,很受啟發。我感到,二者的界限不僅涇渭分明,而且有著本質的不同。

是有理想,還是悲觀厭世

魯迅先生在劃分成熟與世故的界限時,沒有拘泥于一些具體方法的爭執,而是抓住二者如何對待社會和人生這個大問題進行分析。他認為,成熟者胸懷理想,世故者悲觀厭世,這是兩種根本不同的處世法的思想基礎。

成熟者是“勇敢而明白的斗士”(引語系魯迅的原話,下同),他們能看到社會或人生的陰暗面,卻不被陰暗面所嚇倒,表面上沉靜而內心卻有一腔熱血。他們懂得,社會不是一個水晶球。他們既看到光明,又看到黑暗;能“明白舊的,看到新的,了解過去,推斷將來”;他們懂得“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穢和血,決不是如詩人所想象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因此,面對黑暗面,有不平而不悲觀;“內心有理想的光”,對前途和生活充滿信心,既堅信“希望是在于將來的”,又能執著于現在,扎扎實實去奮斗,具有頑強斗爭精神。

世故者也看到社會的陰暗面,但他們分不清主流和支流,本質和現象,往往被陰暗面所嚇倒。他們因為在事業、理想、生活、愛情等方面遭受到打擊和挫折,便冷眼觀世,覺得人生殘酷,社會黑暗,“一切世事,一無足取,也一無可為?!彼麄冏砸詾榭赐噶松鐣腿松?,其實他們不懂得,永遠不會有百分之百的光明世界,我們的社會是光明與黑暗并存,但以光明為主;社會的發展是光明戰勝黑暗的過程。正如列夫·托爾斯泰說的:“人生的一切變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陰影構成的?!濒斞附陶d青年,生活不都是一帆風順的,有艱險,有曲折,也常有逆境。悲觀厭世,嘆息埋怨都無用,只會失去生活的方向,而只有揚起理想風帆的人才有希望。

對社會是改造,還是順應、周旋

成熟者由于對社會、人生充滿信心,有理想,因此他們的處世態度是以改造社會為前提的;世故者由于對社會、人生悲觀失望,在處世上是采取“周旋方法”去順應社會。具體區別有以下種種:

真誠與虛偽成熟者知道社會是復雜的,因此人的頭腦也應當復雜些才好。凡事總須研究才會明白,遇事要“自己思索,自己作主”;不迷信,不盲從;與人交往中,要頭腦清楚,考慮復雜些而不失其赤子之心;對人不要“耍心眼”,但也不能太稚氣,否則也容易上當受騙。與人相處,要善于識別人,不同對象,區別對待?!昂团笥颜勑?,不必留心”,如果遇見不熟悉的人,“切不可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可以多聽少談,真正了解后才可以敞開交流思想。這些是魯迅待人接物的經驗談。

世故者由于過多地看到社會和人生的陰暗面,因此錯誤地認為世間沒有真誠互助可言。對人外熱內冷,處處提防,見人只說三分話,相交從不見真心;與人相處,只是圓滑應付,心口不一。魯迅批評這樣的青年人:“少年老成的,城府也深,我大抵不和這種人來往?!彼岢苏嬲\,反對虛情假意;主張實事求是,關心人,幫助人,互相尊重,平等相處。

理智行事與玩世不恭成熟者了解世事的復雜,頭腦冷靜,遇有出乎意料的變故,能用理智控制感情,不急躁,不魯莽從事。魯迅多次囑咐青年,遇有突然刺激,要“切戒憤怒”,一定不要逞一時之勇。爭氣斗勝,那絕不是真正的勇敢,而是意志薄弱,感情用事。生活猶如一張網,錯綜復雜,有多方面的牽連,沒有理智,不會思考是不行的。成熟者是“有研究、能思索、有決斷,而且有毅力”的人。

世故者不敢正視現實,他們眼中的世界是“戲場小天地,天地大戲場”。他們采取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待社會和人生,缺少鮮明的愛憎和熱烈的感情,遇事也少有理智。他們在生活中也曾有過理想,也曾進行過斗爭,但在受到挫折后,便迷失了方向?;蛘吖小跋惹八鲪?,所反對的一切”,拒斥“先前所崇仰,所主張的一切”,游戲人生;或者采取同流合污的態度。他們的口頭禪是:“人生幾何,何必固執?”因此對任何事都不關心,采取不嚴肅的態度。

堅持原則與騎墻、中庸魯迅指出,成熟者待人處世堅持原則,顧全大局,以公事為重。他們不為眼前的一點私利而爭斗,也不整天“嘁嘁喳喳”,“說長道短”。只要不是原則問題,決不去斤斤計較;但在原則問題上卻“絕不敷衍”。在處世中,成熟者往往表現出“大事聰明,小事胡涂”的特點。他們知道,計較小事、私事,或者暗里搬弄是非,只會壞事,只會使自己成為心胸狹窄,鼠目寸光的人。魯迅在這方面為我們樹立了榜樣。他和論敵斗爭,“實為公仇,決非私怨”;同志間“決不日夜記著個人恩怨”。這是政治上成熟的重要標志。

世故者待人接物,不講原則,特點是中庸、騎墻。他們和人可以談天說地,但是只擺現象,不下結論;下結論也是說些“大家早已公認的”結論。遇有爭論“莫問是非曲直”,要不然就是說些模棱兩可的話,與人意見不一致時,采取“今天天氣……哈哈哈”的回避態度。對于社會上的種種乖巧行為,他們“雖知一切隱秘,卻不動聲色”;對損公肥私,損人利己的行為,裝作看不見,不批評,明哲保身。還有些人采取“隨風倒”的處世方法,他們觀風向,察潮流,看氣候。強者的意志、多數人的作法就是他們的行事準則。什么實事求是,什么理論、原則,全不放在心上。

是辯證法,還是相對主義

成熟者和世故者,待人處世的不同態度,是有不同的思想根源的。成熟者以辯證法為指導,世故者奉行的是相對主義。

魯迅先生在談到他如何對待受騙時指出:“即使第一次受騙了,第二次也有被騙的可能,我還是做,因為被人偷過一次,也不能疑心世界上全是偷兒?!边@話說得極好。成熟者知道,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人只可“略小節而取其大”,成熟者能全面看問題,有區分局部與全體,支流與主流,絕對與相對的能力,不為現象所迷惑,具有唯物辯證法的世界觀。

一些青年人由于對社會的復雜性認識不足,一旦受騙,便由輕信一切變為不信一切,認為人都是自私的。十年內亂中,一些人眼見了人與人之間的告密、陷害、虛偽、欺騙等陰暗面,便認為“洪洞縣里無好人”。他們的思想方法正如魯迅指出的,是“一次被人偷,便疑一切人?!彼麄儼褌€別當一般,以局部代替全局,因此看不清本質和主流。世故者正是沿著相對主義的小徑,從幼稚走上了世故的邪路。對理論從信仰變為懷疑,對前途從希望變為失望;失去生活的熱情,在精神上被陰暗面擊垮了。這是值得深思的教訓。

剛入世的青年,要牢記魯迅先生的話:“幼稚是會生長,會成熟的,只不要衰老,腐敗,就好?!?/p>

猜你喜歡
陰暗面世故待人
知世故而不世故
創造力的“陰暗面”與“創新—保新”的協同論
組織公民行為的陰暗面:組織公民行為引發的工作家庭沖突
日子
日子
日子
日子
小寵物,大當家
寓言問答
知世故而不世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