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的開端

1985-07-15 05:54
讀書 1985年4期
關鍵詞:概論社會學理論

晨 欣

為人們期待已久的《社會學概論(試講本)》終于在前不久問世,經歷過一段令人痛心的坎坷遭遇的社會學,在新中國成立三十五年后的今天,總算有了一本(或者說僅僅才出了第一本)自己的《概論》,雖然嫌晚,還是令人高興。這是幾十位作者用了四年多時間辛勤耕耘的結果。正如費孝通教授在該書《前言》中所說,盡管存在著客觀需要與主觀能力之間的矛盾,盡管用其他比較成熟的學科標準來衡量,這個試講本可能有些“不成樣子”或“不三不四”,然而,它卻強烈地體現出我國當前現代化建設對社會學發展之需要的迫切性,真實地反映了我國社會學發展的實際水平。通過這本書,人們可以認識到,社會學作為一門科學,既非異端邪說,也非某個個人主觀杜撰之物,它是社會生活經過人們系統化研究的產物,是社會發展中一門必不可少的科學。

相對于人類古老的社會而言,社會學還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人類自覺起來系統地研究社會生活的規律,還只是一百多年前的事。自從孔德在一八三九年正式提出“社會學”(sociology)這個名稱,并對社會學作了系統化的嘗試之后,西方各國的社會學很快形成了派系繁多的不同理論。各類“概論”或入門著作爭相問世,成為不同流派表述自己理論觀點和研究成果的重要形式。早期的社會學概論,由于社會學剛從其母胎——哲學中分化出來,還帶有許多母體的痕跡,大多數只是籠統地總括社會的基本原則,實際上還是一種社會哲學。杜爾克姆和韋伯的工作,把孔德—斯賓塞等對社會的模糊總論發展到清晰分論,分門別類的社會學便如雨后春筍般地發展起來了。這時的概論開始深入社會有機體的各個部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結構功能論、沖突論、交換論和符號互動論的先后出現,社會學在新的階段上又出現了企圖對社會總體進行描述和解釋的趨勢。由于有各分支社會學的實證研究作基礎,他們比早期那種模糊籠統的社會總論要清晰、具體、精確得多。不過,由于社會學家所處的環境不同,加之研究方法有別,出發點各異,各家社會學的概論從目的、內容到結構都有較大的差異。有的是為其他學科的理論工作者了解社會學而寫,那是一種社會學理論學派大全式的綱要(日本社會學家橫山寧夫的《概論》屬于此類)。有的是為從一個社會步入另一個社會后的成年人怎樣去認識新的世界而著,它一般從宏觀的結構和功能入手,從大到小,由淺入深地逐漸解剖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特點和規律(日本社會學家福武直等的《概論》用的是這種結構)。有的則是為剛剛接觸社會的新成員怎樣適應社會生活、怎樣認識自己周圍的社會現實而作,它一般從個人與社會的關系出發,由微觀到宏觀,一步一步地按人們活動范圍不斷擴大的線索和認識社會的邏輯展開論述,最后達到對整個社會的理念化認識(美國的概論教科書多采用這種手法)。還有的概論則較注重自身的理論結構,它不是從社會生活中歸納社會的規律和理論,而是用演繹的方法,在一定哲學理論的基礎上對各種社會現象加以理念的解釋,從而帶有濃厚的哲學氣息(蘇聯的教科書便多有這種傾向)。

我國目前的這個試講本,從總體的理論構架來看,似乎并未別出新裁。它基本上沿用了社會學的傳統方法,把社會的研究主題分為兩大范圍來闡述,即社會靜力學(研究社會的結構、功能和社會制度及其相互關系)與社會動力學(研究社會的變遷和進步)。不過,孔德那種把動與靜截然分開的形而上學方法,是與其唯心主義的指導思想相聯系的。我國的試講本總體上雖然動靜有別,但力求用馬克思主義哲學作指導,在靜中有動、動靜結合方面做出了嘗試。只是在如何注意社會學本身的特點,注意歷史的邏輯與思維的邏輯相結合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探索。

在內容的結構上,試講本吸取了美國教科書中與社會生活發展過程緊密相聯的特點,同時注意到我國的一些實際理論問題和政策問題,從社會的個體入手(人的社會化),由微觀到宏觀(個人——群體——組織——社區——社會),由淺入深(生活現象——聯系——規律——理論),全面地闡述了社會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特點、作用及其聯系。試講本沒有從抽象的定義出發空發議論,而是試圖把理論觀點的論述寓于材料的敘述之中,別具匠心,把一些人們隨時都可以觸及而又往往習焉不察的社會現象,用社會學的觀點加以分析,比較有條理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從這一特點來看,試講本不僅是學生掌握社會學基本知識的教科書,而且也可為一般讀者了解社會學之用。

有人曾提出:我們建立馬克思主義的社會學,應該有一套自己的理論體系,以區別于資產階級的庸俗社會學,有效地指導各分支社會學的廣泛應用。當然,誰也不主張照抄照搬人家的東西,試講本的作者更是希望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只是在社會學中斷了近三十年后的今天,對社會還缺乏基本的分析和系統的探究,要求憑空構筑出一個理論體系來編寫教科書是不現實的。何況即使在社會學比較發達的歐美,也從未有什么公認的理論體系。那么,我們是否可以沿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體系呢?關于社會學與歷史唯物主義的關系,蘇聯社會科學界打了好幾十年筆墨官司,我國自恢復社會學以后也一直在探索。這里涉及到社會學的學科化是否需要有一個區別于歷史唯物主義的總體理論的問題。用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作指導來分析今天的中國社會,是試講本的特點之一。然而,社會學界目前一般均認識到,歷史唯物主義決不能代替或等同于社會學的理論研究。社會學的發展需要有一個概括一般社會研究的、較高層次但又區別于歷史唯物主義的總體理論?!陡耪摗肪褪翘接戇@一總體理論的重要形式之一。雖然社會學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研究對象都是社會,但二者的區別是很大的。從科學層次上來說,一個是對包括社會學在內的各門社會科學知識的概括和總結,是對各門社會科學研究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社會哲學;一個則是在其指導下研究社會生活的具體科學學科。從方法論上來說,一個是歷史的思辨,理論的概要;一個則是經驗的實證,具體的研究。如果把歷史唯物主義當作社會學的總體理論,那就會混淆指導理論與總體理論的界限,既貶低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地位,也不利于社會學基本理論的研究和發展。一般來說,一門學科的總體理論通常標志著該學科的成熟和完善的程度。如前所述,試講本的作者“明知現在客觀上還不具備足夠的條件編出一本使一般讀者滿意的教材”,但本著“有比無好”、“先有后好”的精神,參考借鑒了國外社會學一些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用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了分析鑒別,去劣存優,去偽存真,兼收并蓄,盡量結合中國社會的實際,經過反復修改,寫成了這部暫時還沒有自己的總體理論,卻有了社會學研究的基本骨架,并有不少中國鄉土氣息的“試講本”。只要我們繼續大膽地探索下去,中國社會學的總體理論就一定會形成。

在我國,恢復社會學研究不過僅僅五年。由于社會學羽毛未豐卻又涉足甚廣,社會上出現了不少對社會學研究對象及其科學性的誤解。有的人把“社會學”與“社會科學”混為一談。有人視社會學為“社會問題學”,覺得專門研究社會問題的學問,與自己沒什么關系。有人則認為社會學就是研究社會生活——“我都這么大的人了,還不知道怎樣生活!”凡此,都與我們缺少對社會學總體理論的探討,沒有正式的概論讀物有關。近年來,我們的社會學工作者與社會見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一些具體社會問題上,諸如人口、就業、青少年犯罪、家庭、婚姻、老年、婦女、小城鎮發展等等,而缺少對社會學基本理論的探索和介紹;有的人則認為搞社會問題保險,見效快,放棄了通觀社會發展基本特點及其規律的理論研究,這也是造成人們對社會學研究對象發生誤解的重要原因之一。社會學工作者常愛以“社會的醫生”自居,聲言專門診斷和醫治社會的“疾病”。這也許有幾分道理,但是,沒有對整個社會的解剖學和生理學知識,是做不出正確診斷的;沒有對社會生活各方面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的內在關系的全面理解,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也是無法真正根除病魔的。社會學研究的基本特點和要求就是全面性、綜合性,把問題放在整個社會系統中去考察。社會系統是個什么樣子呢?這就需要對社會進行全面深入的理論研究。試講本在這方面邁出了可喜的一步,它比較全面地概述了社會學研究的主要領域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有機聯系。這既有利于克服對社會學的誤解和偏見,也有利于社會學本身理論和實踐的全面發展。

當代社會學理論的一大特點就是流派林立,多元并進,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各派理論都試圖對社會現象的因果聯系追尋一個究竟。他們各有所長、各言其理,卻又都有一些不能自圓其說的缺陷。結構功能理論闡明了結構的靜態組織和功能作用,卻忽視了結構的動態變化和矛盾沖突;沖突理論又過分強調權力之爭和沖突的形式及其作用,而忽視了矛盾的性質與統一形式;交換理論則僅僅停留在對部分社會現象的描述上,未觸及到社會的本質。我國的這個試講本,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基礎,大膽地運用了“生產方式”等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概念作為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條件,從而克服了資產階級社會學在解釋各種社會現象之因果聯系時,常常難于避免的主觀主義和片面性。除了所提及的一些極端理論觀點之外,歐美社會學家中還有一些折衷的“無黨派”人士。他們在解釋社會的因果聯系時,特別注重“文化”因素的影響。社會結構不同,是由于文化傳統不一樣;社會制度各異,可歸因于文化傳統的差異;社會的變遷也離不開文化的特點。我們要問:文化的差別又是怎樣造成的呢?國外社會學概論一般回避這類問題,因為在他看來,文化是構成社會的基本要素,無需進一步分解分析。有的人把文化的差異歸結為環境的影響,這顯然不能滿足人們探究之要求。試講本以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概念作基礎來解剖社會,把人們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引向了正軌。歷史唯物主義正是以一定的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的總和的概念,以社會歷史的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的論斷,推翻了那種把社會看作是可以隨心所欲地改變,視社會為偶然的、機械的個人集合體的觀點,從而第一次把社會學置于科學的基礎之上。試講本把“生產方式”作為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因素,便把社會的結構建立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之上,把人與自然的關系作為人與人關系的基礎,并強調物質資料的生產——人與自然的關系決定了“交往的形式”——人與人的關系。這就有了理解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鑰匙,就有了第二章中“生產關系與其他社會關系”、第三章中“不同歷史條件下的社會化”等歐美社會學中沒有的重要章節。當然,生產方式并不能孤立地存在和起作用,用全面的、普遍聯系的觀點看問題,生產方式本身的特點、生產力的存在和發展,也是以一定的自然環境、人口和文化背景為基礎的。同樣的生產方式在不同文化的地區會有不同的特點,文化因素會滲透到生產方式中去表現為一些特有的社會現象。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之首先發源于歐洲而不在經濟力量雄厚的中國,社會主義生產方式在蘇聯、在中國……居然會有相差甚遠的具體形式和結果,這都需要把各種社會、歷史和文化的因素結合起來加以考慮。忽視這一點,就會滑進經濟決定論的泥坑。試講本的另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從中國的實際出發,揭示了一些人們司空見慣的社會現象的內在聯系。這對于人們理性地把握這個紛繁萬變的現實社會、正確地認識社會學各分支在整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是極有意義的。我們常說,感覺到了的東西不一定能很好地理解它,只有真正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好地感覺它。人們盡管每天都與社會規范、社會制度打交道,每時每刻都處于一定的社區結構和社會地位之中,但并非每個人都意識到了這些規范、制度和結構的存在,更很難說出它們的真實社會意義。試講本這種對社會的概括性系統分析,從學科的角度來看,也為各分支社會學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各分支社會學(如經濟社會學、人口社會學、教育社會學、文藝社會學、醫學社會學、法律社會學等等)的研究,需要一個對社會的總體理論作基礎,這樣才能有效地運用社會學的觀點去分析各類復雜的社會現象,從而建立起相對獨立的學科體系。我們相信,隨著社會學理論研究的深入開展,社會學會出現一個百家爭鳴、生氣勃勃的新局面,人們會更主動、更積極地去把握社會生活的節律和自己的命運。

作為社會學工作者,我是先接觸了一些國外的同類著作后才看到我們自己的這部教科書的。與國外的同類教科書相比,我為試講本中大膽的繼承和創新而高興,但也多少感到有些不滿足,因為,我們既是在人家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編寫教材,就理應比人家編寫得更嚴謹、更全面、更深刻一些。

為了比較,也為了開拓思路,看一看社會學較為發達的美國社會學家共同感興趣的問題,也許會加深我們對“概論”基本內容的認識。美國的社會學教科書和社會學家對于社會學研究的基本主題,意見似乎并無太大分歧。亞歷克斯·英格爾斯在其《社會學是什么?》一書中曾開列了一個社會學研究大綱(內容參見該書中譯本第16—17頁),按英格爾斯的說法,恐怕不會有很多社會學家對這個大綱上的任何一項表示異議。毫無疑問,我們對各種不同制度的社會所共有的一些研究領域是不應該輕視的。也許有人認為這個開列于一九六四年的大綱有點過時,那么,一九八二年英格爾斯主編的《社會學概論》第三版(美國普倫蒂斯霍爾出版公司版)的基本內容和結構,應該是很能代表今天歐美社會學研究的一些主要傾向的。我不避文抄公之嫌,把其主要目錄抄錄在下面,這對我們或許會有一些啟發:

第一部分緒論一、什么是社會學?二、社會學研究的方法。

第二部分社會中的個體三、文化四、社會互動(social In-teraction)五、社會化六、自我與生活的階段七、群體和組織八、偏離與社會控制

第三部分社會的不平等九、社會分層十、種族和民族十一、性角色與性別的不平等

第四部分社會制度十二、家庭十三、宗教十四、教育十五、經濟和政治十六、法律

第五部分變遷中的社會十七、人口與生態十八、都市生活(都市化)十九、集體行為和社會運動二十、社會變遷

這個概論顯然稱不上完美,不過,與我們的試講本相比,我們會發現它多一些重要的內容。前面我們曾提到“文化”的問題,這是一個社會學家最頭疼而又沒有一個社會學家能夠回避的主題。按照橫山寧夫的觀點,“社會”之所以成為社會學的對象,分析其構成要素主要有三:一、行為主體的人;二、人與人的相互關系;三、相互有關的人所具有的意義、價值、規范之類的文化。三者都互以其他二者為前提,構成一個不可分割的三位一體的現實社會。且不論這種觀點的正確程度,文化在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在社會學分析中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遠至山頂洞人的圖騰祟拜,近至“文化大革命”的領袖神化,大至國家的方針政策,小至日常生活中的禮儀,無一不帶有文化因素的強烈影響。研究社會問題更不能脫離文化背景。我國當前計劃生育工作中傳統文化觀念造成的障礙和阻力是人所共知的。由于我們長期缺少對文化問題的全面研究(文化人類學至今還未請出來重振旗鼓),試講本中也沒有列專門章節論及文化,只是把它放在社會的“精神條件”一節中,所占篇幅甚少,這不能不說是一大遺漏。

談到遺漏,有很多需要進一步探討的課題。如“社會制度”中關于家庭、法律和教育等最常見的基本制度的討論,試講本不知為什么省了筆墨。擁有五十六個民族、地大人多的中國社會,離開了對民族差異和地域偏見問題的討論,是很難對社會有一個正確的總體認識的?!渡鐣冯s志前不久討論過的上海市對于蘇北人的歧視和偏見問題,就屬這類問題。在今后的研究中,這些課題一定會有它們應有的地位。

作為我國第一部公開出版的自編教科書,社會學界對它的期望也許過高了一點。我曾與幾位同仁談及此書,大家共同感到有個不足——空了點。也許是因為從事概論寫作的作者大部分剛從別的學科轉過來,多少帶有本學科的理論框框,尚未能完全駕馭和掌握社會學主題的要點;也許是因為集體修改再三,初稿中一些個人的獨到見解和生動材料因為有爭議,在激烈的討論中被刪除了,改出來的版本,大的錯誤沒有,但那些可有可無的套話顯得過多,容易給人以空泛的感覺。各學科編教材都有這類現象,無足苛責。大兵團作戰雖能有集思廣益、速見成效的優點,卻也可能扼殺不少個人的精彩論點和思想火花??v觀國外比較有內容的社會學教科書,有的在理論上兼收并蓄,摒棄偏見,著重系統地概述各種社會學理論及其研究成果,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有的將大量現實材料條理化、系統化,把理論概括建立在感性材料之上,給讀者留有思考的余地;有的則把對社會的理論概括與大量研究成果有機地結合起來,自成體系,環環相扣,使人對結論有水到渠成之感。我們的試講本做了一些努力,但在論述的方法和內容上還缺乏社會學應有的特點。這一方面是由于我們起步晚,自己的研究成果不多,另一方面,我們有些同志對如何合理利用國外的研究成果可能還顧慮重重。因而對一些社會學的基本問題展不開、入不深、論不透……。

任何發展中的事物都不會是完善的。對這樣一個作者自己也并不滿意的“試講本”過多地求全責備或許是不近情理的。上述不成熟的看法,只不過是為了進一步完善這部《概論》的一管之見。應該說,試講本畢竟是我國社會學發展的一個可喜的開端。據悉,目前社會學界的人和許多院校都在編寫不同版本的《概論》??磥?,只要我國社會學工作者共同努力、不斷探索、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試講本這個可喜的開端,就一定會帶來社會學繁花似錦的新局面,從而盡快建立起一門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學。

一九八四年十月

(《社會學概論》,集體編寫,天津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五月第一版,1.80元)

猜你喜歡
概論社會學理論
基于OBE理念的非社會學專業“社會學概論”教學改革研究
李劍農和他的《政治學概論》
青銅器辨偽概論
意外遇見社會學
山西省2018年專升本選拔考試 藝術概論
2018年成人高等學校專升本招生全國統一考試 藝術概論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論的高一氧化還原反應教學
“理論”與“實踐”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盛滿理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