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生的轉折點上看前程

1990-08-28 03:47余心言
中國青年 1990年6期
關鍵詞:機遇大學

人生有許多轉折點,從已經習慣了的生活轉向新的生活,環境、任務都發生了變化,在這樣的關頭,人們不免帶有幾分興奮,幾分期待,幾分迷惘,幾分困惑?!吧街厮畯鸵蔁o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墒?,前面究竟是開拓事業的新天地,還是重嶂疊嶺的盤陀路,還是一片數不盡的陷阱?這一切,在沒有跨出那決定性一步之前,人們不可能有十分的把握。因此,慎重地思考、抉擇、盡可能做好充分的準備(盡管事后往往會發現這種準備有相當的不充分),是完全必要的。

高等學校的畢業生,回顧自己20多年的人生歷程,似乎已經過了好幾個關口。進小學這是一關;升中學又是一關;初中畢業,考不考高中,考普通高中還是職業中學,這又是一關;上大學,考試,選系科,更是一個大關口。當然,對研究生來說,關口比大學畢業生還要多經過一道。然而,這些半成品統統加起來,又似乎遠不如面臨畢業分配這一關來得嚴峻。無論怎么說,前面的經歷都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學習。那還是人生的準備階段。畢業了,就是告別了這個階段,真正走上社會。這一步應當怎么跨呢?

有些同學會說,這并不取決我自己。我想去的地方,人家不要我,我也沒有辦法。我可能去的單位,雖然我不喜歡,也還是只好去。這不是我在跨步,而是在受機遇的擺布。

人生有沒有機遇?當然有的。古人就上不了大學,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大學這樣的機構。舊中國雖然有了大學,最多的一年不過招生2萬多人,錄取的機率自然比現在小得多?!拔母铩逼陂g,社會動亂,大學停辦,天資再高的人也上不了大學。姜子牙八十遇文王,如果八十歲還不遇又會怎樣?等到九十歲、一百歲,也許他墳上的樹都長得老高了。三國紛爭,給了諸葛亮展示其軍事天才的機會;“胳膊扭不過大腿”,當時的形勢又只能使他“出師未捷身先死”。歷史是由億萬群眾的行為寫的,這些行為反映了向著各種不同方向努力,它們的合力構成了歷史。對我們來說,許多因素都是外在的,不依我們的意志為轉移的。

這樣說當然不是為了提倡宿命論,更不意味著承認個人在機遇面前完全無能為力,只能隨波逐流。事實告訴我們:不是這樣的。在同樣的機遇面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行為,取得不同的結果,這是大家都可以看得見的。所以,對于我們自己作不了主的機遇,無論是希冀,或者是抱怨,都不會有絲毫的幫助。還不如求其在我,對于我們自己能作主的范圍之內的事,究竟需要做些什么,怎樣去做,認真研究一番,這才是真正有用的。

編輯這樣一本《百位中外名人成功啟示錄》,目的也就在于提供一些材料,以便青年朋友們參考、研究,找到一些成才的規律,作為借鑒。選擇一些名人的材料,是因為大抵上這些人都是公認的成功者。他們的經驗自然比較容易受到人們的重視。而且,由于他們具有較高的知名度,人們對他們后來成功的情況比較熟悉,也更容易理解他們奮斗過程中的經驗。

注意知名人物成功的經驗,并不是我們的發明,前人也曾經多次做過。孟夫子就說過:“舜發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漁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币豢跉馀e了當時相當知名的六個人的出身經歷。這六個人的材料本書都沒有收,大約是因為現在的年輕讀者對他們的情況不太熟悉。我倒是覺得有稍加介紹的必要。舜,是中國古代最賢明的君主堯、舜之一?!妒酚洝氛f他“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于壽丘。就時于負夏”。種地、打魚、制作陶器和其它器皿、做小商販,樣樣都干,反映了當時生產力低下分工很不發達的情況。而他又能把這些事都做得很好,并且在道德上也能影響周圍相當多的人,被別人推薦給堯,最后成為堯的接班人。傅說,是商代的一個奴隸,做的是建筑工作?!鞍嬷?,就是用木板夾在兩邊,當中填土,夯實成墻,類似后來大慶用的“干打壘”,在古代是常用的建筑方法。傅說被推薦為商朝天子武丁的輔佐,那時商朝已經開始衰落,到武丁時代又重新復興,有人把傅說稱為圣人。其實傅說本不姓傅,那時的奴隸根本沒有姓。后來當官了,因為他過去勞動的地點叫傅巖,以地名為姓才姓了傅。膠鬲是商末人,販賣魚鹽,被周文王推薦到商朝,成為大臣。管夷吾就是管仲,春秋齊國人。當時齊國有兩位公子,管仲是公子糾的謀士,在同公子小白的斗爭中,曾經用箭射過公子小白。后來,公子小白勝利,成為齊桓公,管仲就成了囚徒。他的朋友鮑叔向齊桓公推薦,才得到重用。管仲推行了一套適合生產力發展要求的改革政策,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孫叔敖是楚莊王的丞相,歷史上說他“施教導民,吏無奸邪,盜賊不起”,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然而他很長時間是在東海之濱隱居。百里奚原是虞國的謀士,虞國滅亡,百里奚成了奴隸,秦穆公用5張黑羊皮把他贖取到秦國,才成為幫助秦國稱霸的主要政治家。孟子從這六個人的材料得出了一個規律性的認識:

“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p>

應該承認,這一段被后人反復引用的名言,除了用“天命”來作解釋,屬于唯心論,其實質部分是有道理的。

當然不能反過來說:凡是經過艱苦磨練的人都一定能成大事業。這并不是事實。但是,成大事業者沒有不經過這樣鍛煉的,卻是不易之理。猛將必起于行伍之中。讀書十載,考了個狀元,就馬上當宰相,治國平天下,頭頭是道,頂多只能在中國的舊戲之中看到,實際生活中是不存在的。

人的認識只能從實踐中來。學校中讀的書本知識,當然也是從實踐中來的,但那是他人的實踐,過去的實踐。究竟這些知識是否符合當代中國的實際,還要在我們自己的實踐中來檢驗,同時也就使這些知識得到豐富和發展,真正成為自己的知識,能夠在實際中運用的知識。否則,即使讀了二十年、三十年的書,書上的道理都對,你又能背得很熟,那知識還不能真正算是你自己的。

所以,世界上成功的用人之道,都是要把青年人放到最基層、最實際的崗位去鍛煉,去摔打。日本東洋電氣公司,無論什么人進廠都要先學著使幾個月銼刀。日本的大報社,從大學畢業生中招考編輯記者,錄取率是千分之幾,進社第一年的工作都是賣報。他們的目的,也在培養真正有用的人才。

這些道理并不是不容易明白的。但是,今天有些同學在感情上還是不免有些疙瘩。他們主要是同自己的師哥師姊比,這些前幾年畢業的大學生,許多都進了高級機關或者研究部門,有的還很快當了什么長,相當出風頭。相比之下,感到到了自己這一茬,落差太大,因此就不那么痛快。對于這種情況,需要從歷史上來解釋清楚。前幾年那樣分配大學畢業生,并不屬于正常情況。搞了那么長時間的文化大革命,大學停辦了那么多年,許多單位的人才出現了斷檔;進入新的建設時期,百廢俱興,各種文化、科學事業,以成倍、成幾倍的速度發展,形成了前幾年高級機關、部門對人才需求的饑渴態勢。這種狀況當然不能持久,也不應該持久。否則,首先對這一代青年知識分子的成長就不利。更重要的是,對國家、民族的前途不利。當然,對于前些年已經分配到高級機關的同志,還可以采取適當的方法讓他們補課,但總歸不如一開始就踩上實際的路子更好。

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是不是只能到高級機關,不能從事普通的勞動?否則就是人才的浪費?這也是一種在社會上延續多年的偏見。這種偏見對一些大學生也是一種壓力,好像分到了基層,分到了邊遠地區就是見不得人。我們既然要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就一定要打破這種偏見。解放前的中國,大學生當然是鳳毛麟角,那時招生最多的一年也只招了2萬多學生?,F在正規大學招生的人數一年已經達到60多萬,加上各種途徑的培訓,像北京這樣的大城市,具有大專文化程度的人已接近總人口的10%。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如果大學畢業生都不能下基層,不能到艱苦的地方去,不能到生產第一線去,這個民族還有什么希望?生產怎么發展?還怎么能有飯吃?目前,人才分布的狀況,高級機關、大城市相對比較集中,而邊遠地區、生產第一線,特別是廣大農村,真正需要人才的地方,卻人才極少。究竟是錦上添花,還是雪中送炭更能發揮自己的作用?什么地方更是英雄用武之地?不是很清楚嗎?

人們的另一個擔心是:到了基層,天高皇帝遠,碰到不正之風,碰到不重視人才,不承認科學的領導,不但鍛煉不成,還會永無出頭之日。今天中國的社會,不可能處處都合乎理想,這樣的問題,今天有,以后也會有,社會只能是不斷前進的,我們做的事情就是要促進這個社會的進步,回避是沒有用的,躲也是躲不了的。分到高級機關難道就沒有這類問題?有了問題難道就一定容易解決?不懂得科學知識的人可能會有輕視知識分子的錯誤,懂得科學知識而有門戶之見的人,排斥異己有時還更厲害些,這也是許多人的經驗。重要的是如何用我們自己的實踐來逐步改變人們的認識。在這個過程中,碰到挫折,碰到似乎不可克服的困難,在人生成長途徑中都是題中應有之義。如果說這一代青年人有什么弱點,我覺得最重要的一條就是成長的道路太順利了,缺少逆境,經不起挫折。這一代青年終究要挑起整個國家重擔的。我們這個國家的底子這么薄,世界上強國環立,虎視眈眈,我們這個民族如果沒有一副堅韌不拔的硬骨頭,那是站不住的?!捌D難困苦,玉汝于成”,哪怕是跌幾個跟頭,20年后回過頭來,也會發現是大有好處的。

還需要說一下的是:我們的使命是要改造世界,但是必須先從周圍世界,周圍人群的長處看起。大到一個民族,小到一個基層,發展到今天,總有一些長處,不可能全是短處,否則早就生存不下來了。以為世界上別人都是傻瓜,唯獨自己才是絕頂聰明的“英雄”,這種人十個有十個最后總是要失敗的。真正的英雄人物只能是依靠群眾,團結群眾,才能成功;只能虛心地向群眾學習,把別人的長處都學到手,才是真高明。許多青年知識分子到基層去,往往先在這個問題吃了虧,以后又灰心喪氣。我們希望這個教訓能為后來者所吸取。

那么,是不是只能一輩子蹲在基層呢?這也不一定。有些人經過一定的鍛煉,可能轉到更合適的崗位上去。所謂機遇,當然有許多偶然因素的,但最根本的就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準備好自己的條件,同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相適應,就會覺得機遇很多。否則,機遇找上門來,你還沒有充分的準備,也只好失之交臂?;蛘呙銖姺旁谀骋粋€崗位,結果仍然是碌碌無為,天虛我生。也不能認為,只有離開基層才是機遇。蘇霍姆林斯基一世不當官,不離開他那所中學,每年寫一本書,他對蘇聯教育科學的貢獻絕不在任何教育家之下。重要的是真正為人民做好事,凡是人民需要的事就努力去做,學以致用的要做,用非所學的,人民有需要,就去補學,在干中學,也要努力去做,一輩子堅持下去,無論在什么環境下都堅持下去,總會被人民所了解,所認識,而且人民是不會忘記的。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p>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11億中國人已在這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做著結束中國貧窮落后歷史的大事業。經濟、政治、社會、文化,每天都有許多新的成就在創造出來。每天也都有一大堆的矛盾等待我們去克服。內憂外患,時時考驗著每一個中國人。這是一個需要千萬英雄的時代,也是一個英雄必然輩出的時代。這就是當代青年最大的機遇,把握住這個時代,獻身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你就將無愧于前人,也無悔于子孫后代。

(本刊第3、4期曾刊出部分《百位中外名人成功啟示錄》,現已由中國青年出版社結集,即將出版。本文是余心言同志為此書寫的序。)

猜你喜歡
機遇大學
“留白”是個大學問
《大學》征稿簡則
《大學》
48歲的她,跨越千里再讀大學
RCEP與房地產機遇
大學求學的遺憾
你的焦慮,也是你的機遇
再見,機遇號
不必過于悲觀,四大機遇就在眼前
用科技創造機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