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斗力的“倍增器”

2000-06-07 19:32相保友格治方
航空知識 2000年12期
關鍵詞:軍用飛機戰傷戰斗力

相保友 格治方

提起戰傷搶修,首先讓我們想到的是第四次中東戰爭的一次戰例。那是1973年10月6日,在蘇伊士運河東岸以色列軍隊的陣地上,異樣的沉靜。這天是贖罪日,按照猶太教規,在贖罪日當天,從日出到日落,不得進食、喝水,也不能抽煙。駐守在防線上的以軍士兵有的在祈禱,有的在沐浴、洗衣,還有的沒精打彩地坐等天黑。下午2時整,200架埃及空軍的超音速飛機呼嘯著越過運河,對以軍陣地進行襲擊。20分鐘之內,摧毀了以色列在西奈的指揮部、防空雷達陣地、導彈陣地等預定目標。與此同時,敘利亞以3個師的兵力,在空軍的掩護下,在戈蘭高地向以軍發動全面進攻。在埃、敘軍隊的突然襲擊下,以軍損傷慘重??墒?,因為以色利的戰傷搶修能力非常強,大多數受損的武器裝備很快被修好,重新恢復了戰斗力,從而扭轉了被動局面。這就是著名的第四次中東戰爭,又稱“贖罪日戰爭”或“十月戰爭”。從這一戰例可以看出戰傷搶修的重要作用。在戰爭中,損傷是難免的,但經過戰傷搶修可以使受損傷的武器裝備起死回生,重新發揮作用。因此,有人將戰傷搶修稱為戰斗力的“倍增器”是很有道理的。那么什么叫戰傷搶修,它有哪些特點呢?

軍用飛機戰傷搶修的意義

所謂軍用飛機(包括直升機)戰傷搶修,也叫戰傷修理,是指對遭受戰斗損傷的軍用飛機或直升機在戰時戰場范圍內進行的快速修理。主要是修復其結構損傷,使其在短時間內恢復到可以執行任務的技術狀態。

據統計資料表明,戰爭中戰傷飛機的數量遠大于戰損飛機的數量。例如在二次大戰中,原蘇聯共生產飛機13.6萬架,而戰傷后通過搶修修復的飛機卻多達150萬架次,平均每架飛機的修復次數達十多次。在歷史上,就空軍戰術作戰行動而言,軍用飛機戰損和戰傷比例是1∶3~5。也就是說,每損失一架飛機,就有3~5架飛機帶傷返回,需要進行修理后才能再次投入使用。隨著軍用飛機機種、所執行任務和面臨威脅程度不同,這一比例關系也有所變化。在“強韌”飛機(指生存力和保障條件良好的飛機)、執行近距空中支援任務、面臨一般威脅的模擬條件下,對于未來戰爭進行計算機模擬。結果表明,戰損和戰傷軍用飛機的比例高達1∶15~20,即每損失一架飛機,還會有15~20架飛機受傷,需要經過修理后才能使用。

對軍用飛機實施有效的戰傷搶修會對保持作戰能力產生顯著的影響。圖一所示是計算機模擬一個戰斗飛行團40架飛機隨作戰持續天數的變化情況。模擬條件:戰損率為1%至2%,戰傷率為8%,戰斗出勤率為80%。戰傷搶修能力分為三種:良好搶修、中等搶修和沒有搶修。

圖中的三根“帶子”,分別代表三種假設的戰傷搶修能力:最下面的那根表示沒有搶修能力,即假定所有的戰傷飛機全部喪失戰斗力;中間的那根表示中等搶修能力,即假定50%的戰傷飛機可在24小時內修復,其余50%的戰傷飛機喪失戰斗力;最上面的那根表示良好搶修能力,即假定50%的戰傷飛機可在24小時內修復,另有30%的戰傷飛機可在48小時內修復,其余20%的戰傷飛機喪失戰斗力。每根“帶子”的下邊代表戰損率為2%的基準線,上邊代表戰損率降為1%時的能作戰的飛機數量的增加。

從圖中可以看出,以2%的戰損率為基準,在戰斗開始的第十天,具有良好搶修能力條件下,能作戰的飛機數量是沒有搶修能力條件下的5倍。另一方面,將飛機的戰損率由2%降為1%,能作戰飛機的數量僅能增至原來的1.3倍。這就是說,在多天多批次的戰斗中,戰傷搶修能力對戰斗力水平的影響要比戰損率對戰斗力水平的影響更大。

在1973年的“贖罪日戰爭”中,以色列空軍飛機的戰損與戰傷之比,由開始的1∶3發展到后來為1∶7。到戰爭開始后的第三天,60架戰傷飛機中就有40架經過搶修重新投入戰斗,余下的20架未能修復。但戰爭持續到兩周時,戰傷的飛機除3架外,其余均得到了修復,使以色列空軍的戰斗力得以“再生”,即使后來仍有損傷,但始終保持著一定的持續戰斗力,從而改變了敵我力量對比,扭轉了戰爭局勢。相反,如果以色列空軍當時沒有戰傷搶修能力的話,到戰爭進行的第八天就已經沒有可以升空作戰的飛機了。

因此,戰傷搶修對于武器裝備的完好率和作戰部隊的戰斗力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歷來各國和各軍兵種對此都非常重視。

軍用飛機戰傷搶修的特點軍用飛機的戰傷搶修是在戰時戰場范圍條件下進行的,因此有許多不同于平時修理的特點。

首先,戰傷搶修強調一個“快”字,因此稱為搶修,而不是一般的修理。戰傷搶修要求動作快、時間短,及時將受傷的飛機修復到可投入作戰的水平,以增加出動架次。平時修理的時間是按天或月來計算的,而戰傷搶修的時間則是用小時來衡量的。因為,在激烈的戰爭中,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只有盡快修復戰傷飛機,增加可用于作戰的飛機數量,才能在下一階段的戰斗、戰役中取得主動權。在戰時,時間就是生命,時間就是戰斗力,時間就是勝利。一個“搶”字,形象地說明了軍用飛機戰傷搶修的時效性要求。

其次,戰傷搶修是在惡劣的環境條件下進行的。平時的修理工作通常有固定的設施和設備,可在良好的作業環境下進行。而在戰爭條件下進行的軍用飛機戰傷搶修就不可能有這樣好的條件了。戰傷搶修往往可能是在敵人的空襲、空降、導彈襲擊和電磁干擾條件下進行的,還得做好防止核、生、化武器襲擊的準備。高溫、高寒、潮濕、大風等惡劣的自然環境也經常會出現。另外,在戰斗中損傷的軍用飛機很可能會緊急迫降在沒有任何設施的場地上,缺乏動力、水源等必要條件,但還必須就地搶修。除了上述惡劣的環境條件外,在戰爭條件下,維修人員還必須在戰時特有的心理壓力下實施搶修。

第三,戰傷搶修是對特殊部位的修理。一般來說,平時修理的原因是系統、設備的故障或結構的疲勞損傷而引起的。系統、設備的故障機理、表現形式以及發展過程都有其內在規律,結構的疲勞損傷也有其規律性。因此,通過定期的檢查和修理可以預先確定重點部位。但是,戰傷搶修所面對的是軍用飛機被炮彈直接命中造成的射彈損傷和炸彈、導彈爆炸破片造成的破片損傷等。軍用飛機所遭受的這類損傷是外來的,是偶然發生的,損傷部位難以預料,可能是平時修理工作中很少或者完全不會遇到的特殊部位。

第四,戰傷搶修執行較為“寬松”的技術標準。平時飛機修理所使用的技術標準,是為了恢復和保持飛機的固有可靠性、安全性而制定的。修理后的飛機要能恢復全部飛行性能,維持其使用壽命直到下次規定的修理期限。平時修理所依據的技術標準中規定的數據參數是根據設計和實驗的結果,結合平時正常使用條件下可能出現的磨損、裂紋、斷裂、變形等情況規定的。由于平時重視強調安全,所以技術標準中所規定的壽命、維修時限、安全系數、強度儲備等,通常都偏于保守,多數構件都留有約150%的安全裕度。但是,由于軍用飛機的戰傷搶修是戰時特殊條件下進行的,要求用最短的時間恢復其基本使用功能。這就要求在允許的條件下,適當地延長飛機和有壽機件的壽命、延長維修時限,降低安全系數和強度儲備。實踐證明,軍用飛機戰傷搶修執行較為寬松的技術標準,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戰傷搶修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前面已經提到,在未來戰爭中,更多的軍用飛機會戰傷,而不是戰損(即戰損和戰傷的比例為1∶15~20)。而且如果戰爭持續,在多天多批次的戰斗中,戰傷搶修能力對戰斗力水平的影響比戰損率對戰斗力水平的影響更大。也就是說,在未來戰爭條件下,軍用飛機戰傷搶修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越來越明顯。因此,如何保持良好的戰傷搶修能力,也將會遇到新的問題和挑戰,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戰傷搶修人員的訓練問題。和平時期基本上用不到戰傷搶修,而戰傷搶修經常強調的是修理飛機或系統的速度,所采用的工藝和方法只能在戰時條件下使用。因此,部隊不希望其修理技術人員采用戰傷搶修的方法進行軍用飛機的日常維護工作。這就使得在大多數情況下,戰傷搶修人員得不到必要的訓練和提高,而且在人數上也得不到保證。一但作戰需要,戰傷搶修人員的素質和數量都難以滿足要求。

戰傷搶修的備件儲備問題。作為戰備物資來儲備軍用飛機的零部件和修理器材,本來是為了保障戰時使用,為了保證提高搶修速度和延長飛機的作戰使用時間。一般來說,戰備物資的儲備量主要是以平時零部件失效率的倍數為基數來確定的。但是,對于軍用飛機的燃油導管、液壓導管、導線、燃油箱、機體結構構件之類平時很少失效,而戰時卻經常受損的零部件來說,這種儲備策略顯然是不合適的。它會造成戰傷搶修所需備件的嚴重不足,不得以而采用代用件進行臨時修理。這樣,就會錯過戰傷搶修的關鍵時機,使戰傷搶修質量和效率降低。在這種情況下,盡管軍用飛機所受的損傷并不大,但卻由于備件不足而難以得到修復。

另外,隨著軍用飛機的發展,許多新技術被不斷采用,新機型不斷出現。這些都將給戰傷搶修帶來新的、更大的挑戰。在我們不斷地為軍用飛機采用新技術、新裝備的同時,必須采用一些新技術來提高其戰傷搶修能力。這些新技術包括:先進復合結構、特殊裝甲、智能蒙皮和智能結構、飛行員/機組成員協同系統以及隱身材料和隱身設計等。另外,軍用飛機的戰傷搶修還必須著眼于修復新概念武器造成的破壞,例如小功率激光對傳感器和夜視設備的損傷、大功率激光產生的直接損傷和潛在損傷、超高速彈頭造成的穿透損傷等。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增強軍機的戰傷搶修能力,可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

(一)把戰傷修復性納入飛機的設計中軍用飛機的戰傷修復性是指軍用飛機在戰場上遭到損傷時,易于恢復到繼續執行任務的一種特性和能力。戰修復性,也稱戰斗恢復力,是由設計決定的裝備固有特性。如果想要提高軍用飛機的戰傷搶修能力,就必須把戰傷修復性納入飛機的系統設計,把它當作與軍用飛機的生存力、可靠性、維修性同樣重要的一項系統設計指標。

如何提高軍用飛機的戰傷修復性,在設計上可以采用如下作法:適度增加冗余度,以便必要時可以暫緩某些損傷的修復,同時保證軍用飛機依然能夠有效作戰;設計軍用飛機時,其作戰關鍵部件應當易于在戰地進行修理或更換,例如采用單元體結構設計;設計飛機時,應當考慮易于進行損傷評估,例如利用內部檢測裝置和能夠自我診斷損傷的智能設備,使關鍵部件易于檢測;限制導線更換單元的尺寸和重量,以便戰時緊張情況下的分離和更換工作;采用模塊化、標準化和通用化設計,以便于戰時維護和同型裝配;給導線和電纜作標記,以便于戰時評估、檢測和更換;選擇使用進行戰傷搶修時所需特殊裝備最少和凈空條件要求最低的材料等。

(二)加強戰傷搶修人員的培訓

在軍用飛機的戰傷搶修工作中,搶修人員的素質和技能是首要的。因為,戰傷搶修歸根結底是由人來完成的。軍用飛機戰傷搶修速度和難度,要求搶修人員具備特殊的專業知識、技能與技巧。只有經過專門的訓練,才能滿足迅速進行飛機的戰傷評估和實施有效戰傷搶修的要求。另外,由于戰傷搶修是在特殊的戰場條件下進行的,這就要求戰傷搶修人員除了業務精通、技術熟練以外,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和靈活應變能力。而這些都需要經過嚴格的專門訓練才行。

(三)確定合理的零部件儲備策略

為了了解戰時所需備件的種類和數量,應當采用計算機模擬和實彈試驗相結合的方法,根據不同作戰背景,對各種軍用飛機的戰傷情況、戰傷搶修所需的工時和人力以及所需備件進行研究,并預計其對戰時軍用飛機出動架次的影響,從而確定合理的零部件儲備量,確保戰時能及時供應所需的航空備件,滿足軍用飛機戰傷搶修的需要。

此外,為了面對新技術帶來的挑戰,還必須進行一些與軍用飛機戰傷搶修相關的關鍵技術的研究和探索。

總之,有效的戰傷搶修是軍用飛機戰斗力的倍增器,在戰爭中經常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在軍用飛機采辦過程的各個階段,都必須充分考慮其戰傷修復性。在未來戰爭中,只有想方設法提高軍用飛機的戰傷搶修能力,才能把握戰爭主動權。

猜你喜歡
軍用飛機戰傷戰斗力
“和”文化激發偏遠井站戰斗力
強化基層軍醫戰傷外科培訓的思考
軍用飛機戰傷搶修技術體系建設發展論證研究
動物軍團的戰斗力
護理士官戰傷救護技能培訓方法、效果及建議
任務準備期內的軍用飛機瞬時可用度
戰傷分類和四肢戰傷發生發展趨勢
戰斗力大PK
知識就是戰斗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