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堂生動的法制教育課

2001-02-13 17:35吳凌凌
新聞記者 2001年6期
關鍵詞:庭審人民法院法庭

吳凌凌

對法院庭審進行直播,被譽為新聞界和司法界的聯手創舉,它打破了暗箱操作,增加了透明度,促進了司法公正,而且能夠使人們親眼目睹法庭的審判,起到了普法的作用。但同時也必須承認,庭審司法操作極具專業性,是一個復雜的推理和訴訟過程,而人們看到的只是一個程序,很多專業知識難懂費解,因此,一般觀眾難有收獲。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提高庭審直播節目的普法效果,就成了一個難題。而今年4月21日上午8點40分至11點40分,中央電視臺第一套節目制作播放的長達三個小時的《張君、李澤軍系列特大搶劫、殺人案庭審直播特別節目》,是一個值得此類節目仿效的典范。

依筆者分析,該節目的成功經驗有:

1.錄播和直播相結合,法庭內外相結合,既提高了節目的可視性,又加強了對觀眾的吸引力

庭審直播節目現場部分的單調性幾乎是無法克服的。因為單純的庭審直播固定在一個法庭內,而且考慮到對審判的影響不可能隨意設置機位,所以本來就沒有多少場面可以調度,難免會造成畫面單調,可視性不強。

據筆者分析,本片的法庭現場至少安排了5個機位,大致分布如下:

雖然有這么多機位的支持,但導播仍力有不逮,無法自始至終地牢牢抓住觀眾的眼球。

以11點現場直播的湖南常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一審公開宣判為例。該宣判結果宣讀了長達半個小時之久,為了表現法庭的莊嚴肅穆,基本是保持在審判長宣讀審判結果的正面中景鏡頭。但為了不讓人覺得很枯燥,導播不時切入了一些鏡頭,筆者粗略統計了一下,插入的鏡頭有:

內容景別次數

犯人特定、中景14

犯人席全景1

聽眾席全景7

辯護人近景、中景4

公訴人近景、中景7

審判席中景、全景6

觀眾的反映特寫2

法庭大全景4

此外還分別有前、后、前側、后側、俯等多個拍攝角度,并運用推拉搖移多種拍攝手法,可謂是煞費苦心。但看完之后,觀眾仍會覺得單調、乏味。

雖然說庭審直播節目的吸引力并不在于其畫面,但畢竟電視媒體的最大優勢就是畫面。如果三個小時都是這樣的場面,恐怕很難吸引觀眾收看。而收看是基礎,否則一切傳播效果都無從談起。

因此,如果只靠現場部分顯然是不夠的,因為無法造成豐富的感覺。而本節目的高明之處在于,它跳出了法庭的局限,是以演播室直播現場為主線,串起開審前后多個部分:

一、從8點40分至9點10分是案情回顧,播放片子,介紹了張君、李澤軍犯罪團伙的犯罪事實和警方經過嚴密偵察將他們捉拿歸案的過程;

二、從9點20分至9點25分,記者孫樹文、翟旗分別從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常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發回的現場報道,展示了法院開庭前的場景;

三、從9點30分至9點50分播放片子,概述從4月14日到4月16日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和常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所進行的審理情況;

四、從10點15分至10點45分,現場直播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本案的一審公開宣判;

五、從11點至11點30分,現場直播湖南常德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對本案所進行的一審判決宣判。

這種節目框架跨越不同的時空,將錄播和直播相結合,法庭內外相結合,審判和評點相結合,形成了多角度、多方面、多層次的報道整體。錄播回顧翔實生動,庭審現場扣人心弦,演播室分析透徹,三者渾然一體,從而既增強了節目的可視性,豐富了畫面語言,又提供了充足的信息量,能夠加深觀眾對該案件的了解,增加對觀眾的吸引力,令他們牢牢鎖定頻道。

2.緊密聯系案件事實,深入淺出地解釋法律知識,充分挖掘法理內涵

雖然節目中有錄播也有直播,但每個部分播放完之后,導播都把鏡頭切回演播室。演播室由中央電視臺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主持,并邀請了兩位專家做嘉賓:一是公安部刑偵專家烏國慶;二是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韓玉勝。在白巖松的引導下,他們對前一部分內容進行評價,介紹報道中涉及的法律知識,并挖掘其中一些可能被普通觀眾誤解或忽視的重要之處進行闡釋,不但介紹、普及了法律知識,還引導觀眾深入理解節目。他們的作用體現如下:

知識介紹:在概述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理情況的片子中,多次出現檢察院向法庭移送證據的鏡頭。其后,在演播室中,專家就詳細介紹了我國刑事訴訟法中證據的分類、證據在案件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及認定依據,從而使觀眾對證據有了一個比較詳盡而全面的了解。在庭審直播后,專家又補充介紹了在一審宣判之后被告人的權利,如可以上訴,上訴期限,及共同犯罪上訴的特殊情況,從而進一步開拓了觀眾的法律知識面。

釋疑解惑:因為審判書用詞規范,其中涉及諸多法律術語,論述也非常專業化,因此觀眾若沒有一定的法律基礎便很難理解,故而會產生很多的疑問。如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宣判中將張君、秦直碧、全鴻燕等4人全都定為主犯。對此,觀眾心里可能會有點迷糊,因為以他們的常識,一個案件應當只有一個主犯,其他都是從犯。其實,張君一案是共同犯罪的案件,在認定疑犯的地位時和一般案件的情況有所不同。于是,在直播完后,專家就對共同犯罪進行了系統的介紹,消除了觀眾心中的疑團。

正確引導:在老百姓的心里,張君等人惡貫滿盈,死不足惜。但是片中卻多次提到張君沒有委托律師,而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兩次為他指定了律師,卻遭到了拒絕,所以法院允許其自行辯護。對此,老百姓感情上可能難以接受。為此,專家在交談中多次提到被告人是享有一些權利的,對此,法律還是要進行保護的,并要保障其行使,以確保審判的公正性。從而在法理上引導觀眾從更深的層面上來理解公正的含義,正確樹立法治觀念。

避免誤解:在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審理的16個罪犯中,有很多個是因買賣、運送、私藏槍支彈藥罪而被判處死刑的。因此,專家們就我國對槍支彈藥的管理法規作了介紹,指出我們對此管理非常嚴格。但在常德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宣判中卻提到張君的情婦陳樂私藏槍支彈藥要另案審理。此時,觀眾心里肯定犯嘀咕,以為是自相矛盾或有什么貓膩。為了打消觀眾的疑慮,消除誤解,白巖松及時請韓玉勝做了解釋:因為陳樂的行為和本案的審理沒有直接的聯系。如果不是專家的及時解釋,觀眾就有可能不懂相關法律而產生誤解,從而造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

以案情為依托,專家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評析、介紹,通俗易懂,幾乎是給觀眾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法制教育課。

3.主持人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

另外,該直播節目的成功,和主持人白巖松的法律涵養密不可分。一個主持人只有精通自己所主持節目的相關知識,才能駕馭節目,才能和專家進行平等的對話交流,否則充其量只能起到最基本的串聯作用,甚至可能成為一個擺設。

據了解,白巖松只是新聞專業的畢業生,但是他運用法律術語卻是相當到位和準確,和專家們的交談也完全是在同一個層面上進行的,沒有給人以外行的感覺。但同時,他又很了解老百姓的法律水平,因此他提出的一些關鍵問題,都是摸準了老百姓的心思,知道老百姓會有哪些疑慮。比如,在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的判決中,張君因殺人、搶劫等一共判了四個死刑,最后執行一個死刑;全泓鴻燕是判了一個死刑,2個無期徒刑,最后執行一個死刑。這里涉及到數罪并罰這個法律概念,并不是人人都明白的。故而判決宣讀后,白巖松很幽默地說:“用老百姓的話來講,張君都要死好幾次了?!苯又R上請專家對數罪并罰進行了闡述,及時解開了觀眾心中的一個大問號。

正是在這位主持人的引路下,觀眾們才得以步步深入,漸入佳境,沒有迷失在長達3個小時的法制專業性節目之中。

當然,該節目的成功要素還有很多,本文僅是拋磚引玉,以期深入探討,推動庭審直播節目日臻完善。

猜你喜歡
庭審人民法院法庭
消失在法庭的邦博
旁聽庭審
視覺中國
非法集資案件的受害人是否就同一事實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返還財物?
上法庭必須戴假發?
人民法院庭審須全程錄音錄像
我被告上了字典法庭
“互聯網+”時代人民法院工作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加強法院法警隊伍建設的思考
穆巴拉克庭審辯護開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