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周質量報告》變臉?

2004-08-03 02:39張意軒
中國新聞周刊 2004年27期
關鍵詞:新聞頻道欄目報告

劉 溜 張意軒

《每周質檢報告》、《每周質量報告》:黑心棉、非法食品作坊等制假問題被不斷曝光、查處、消費者的知情權得到充分體現。

一向以大膽曝光劣質食品、在央視新聞頻道所有欄目中綜合評價排在首位的《每周質量報告》,其自身的質量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一些跡象表明,該欄目已處在一個由官方、商業、公眾乃至國家等各方利益沖擊下的漩渦之中

7月4日中午12:30,北京市民楊中九急急把電視調到央視新聞頻道,收看《每周質量報告》。一周前,他發現當期的《每周質量報告》“變臉”了——原來的記者暗訪造假黑幕沒有了,變成了表揚三鹿牌奶粉如何優良的報道。等了一周后,他想看看《每周質量報告》到底是不是真變了。令他吃驚的是,這又是一期“正面報道”——講的是山東肉雞加工廠的生產過程如何讓人放心。

不只楊中九發現了《每周質量報告》的變化。在央視國際、人民網等論壇和媒體上,觀眾們激烈發言,表達自己的“傷心和憤怒”。一位網友寫道:“作為一個以披露質量問題為內容的欄目,我只要求你觀察到我們生活中的危險隱藏在什么地方,具體地說,你只需要幫助我們發現什么奶粉是不能吃的,至于應該表揚什么奶粉,應該大力宣傳什么品牌,那不是新聞要做的事情——那是廣告承擔的義務!”

“5·16”停播事件

觀眾馬上就把《每周質量報告》的變化與今年5月16日發生的該節目的停播聯系起來。那是一次不同尋常的停播。由于來得突然,中央電視臺只得臨時播出了新聞頻道另一個節目——《本周》,這在央視的歷史上是空前的。

這一事件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的關注。5月18日,《每周質量報告》的主編接受《東方早報》采訪時表示,16日中午的節目沒有播出,主要是技術原因。面對網民的責問,央視網站主持人透露,停播原因是這一期節目的內容存在爭議。據了解,這期節目要曝光的是東北某種熟肉制品。

另一家報紙《每日新報》則披露了“從一位知情人士那里得到的另一種說法”:《每周質量報告》沒有按時播出,主要是因為有關主管部門覺得該期節目做得不夠嚴謹。

不管事實的真相如何,這是一個令人不安的先兆?!皬哪且院?,這個欄目就不對勁了?!敝袊嗄暾螌W院新聞與傳播系展江教授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三鹿生產的是合格奶粉,這是新聞嗎?說合法企業在生產合格產品,這就像是說你我‘今天沒殺人一樣,絕對不是新聞?!币晃灰竽涿拿襟w人士對變臉后的節目內容評價說,“媒體這樣報道就是在作廣告,它影響媒體自身的公信力,更嚴重的是對其他合法企業不公平?!?/p>

實際上,《每周質量報告》從今年“五一”就已經開始悄然改版了。欄目組現在的口號是“注重信息平衡,實施精確打擊”。而此前他們的口號是“共同打造有質量的生活”、“你所質疑的,就是我們要求證的”?!靶畔⑵胶狻钡木唧w做法是,原來每次4分鐘的“專家解讀”的時間,增加到了7~8分鐘,并與前面的調查緊密相關,又增加了偽劣產品的危害、正規產品的生產過程、怎樣鑒別偽劣產品等內容。

這次改版是欄目組主動進行的,《每周質量報告》特約嘉賓、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胡小松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的采訪時說,這樣是為了讓節目變得“越來越科學”,“在報個別(負面)現象的同時,對一些正規的廠家、正規的生產方式、加工方式進行了體現,可以避免一些誤區?!?/p>

然而,之后兩期節目的變臉,卻招來了觀眾的激烈反響。

從《每周質檢報告》到《每周質量報告》

《每周質量報告》的前身,是《每周質檢報告》。這是與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合作的一個節目。2001年7月10日,星期二,《每周質檢報告》作為《新聞30分》中的一個固定板塊首播,時長約10分鐘,由3部分組成:6分鐘的調查報道,以講故事為主;1分鐘發布國家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公告;此外約2分鐘是給觀眾的消費建議和提示。有時節目組還會聯合國家質檢總局,對市場的一些產品進行突擊檢查,并公布其結果。

當年8月11日,節目改為周日播出。與此相應的是,國家質檢總局發布產品質量抽查公告的時間也由每周二改到周日。

該節目曾報道過黑心棉、地條鋼、假翡翠等造假現象,反響較大。

2003年SARS期間,配合新聞頻道開播,央視對各欄目進行了統一調整,《每周質檢報告》停播,并創辦了《每周質量報告》,于5月4日首播。第一期節目就是《“防非典口罩”真防非典嗎?》

從《每周質檢報告》到《每周質量報告》,二者雖僅一字之差,但展江認為,“節目得到了一個變革性的發展”,它不但成為一個獨立的欄目,更為重要的變化在于,“《每周質檢報告》淹沒在《新聞30分》之內,主要的調子還是跟著質檢局來的”。相比之下,《每周質量報告》有著更大的獨立空間。

除國家質檢總局外,《每周質量報告》還與國家工商總局、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等國家部委以及中國消費者協會、中國商業聯合會等NGO組織建立起了合作關系。

節目時長共25分鐘,包括記者調查、專家訪談、質量警示、專家解讀四個版塊。其中重頭戲為記者調查,以曝光揭黑的暗訪為主。正是這一塊,成為最吸引人之處。因為節目的鏡頭所對準的,都是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黑心湯圓、毒火腿、劣質瓜子、用工業染料染黃的腐竹、死雞做成的扒雞……

對于一檔火爆的電視節目來說,名主持人、豪華眩目的包裝、黃金時間播出,幾乎是欄目的必需要素,但《每周質量報告》幾乎無一俱備。然而《每周質量報告》的影響力卻與日俱增。在央視收視率排名中,《每周質量報告》基本穩定在播出當天前三名。央視新聞頻道總編室最近一組調查中顯示,新聞頻道所有欄目中綜合評價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每周質量報告》。

《每周質量報告》不僅在公眾中獲得了聲譽,同樣也引起了全國各級工商系統、質檢系統、食品藥品監督系統等執法部門的高度關注,去年年底國務院派出了4個調查組,專門調查《每周質量報告》報道后的案子是如何解決的。

打響消費者的?!拔浮睉?/p>

剛開始時,《每周質量報告》還關注過劣質餐巾紙、含氟牙膏、衛生筷、醫療器械、劣質防寒服等問題。

從去年9月開始,節目開始轉為集中報道食品領域。曾參與過節目策劃的展江解釋說,“變化是一個自然的過程,做著做著,發現食品的問題比較大,就自然而然轉過去了?!比ツ陣鴦赵和瞥隽恕笆称钒踩判墓こ獭?,節目也是對該工程的一個配合。

《每周質量報道》的制片人和創辦者吳光秋在接受媒體的專訪時也曾對此作過解釋:“在中國的消費市場上,衣食住行方面都存在著不同的問題。如果買了一件不合格的衣服,扔了它就可以解決問題?;蛘哔I的房子出了問題,可以直接找相關部門處理。但是對吃的東西就不一樣了……媒體應該有自身的使命感,關注問題時也要有個輕重緩急?!?/p>

最新一期的《每周質量報告》關注的是茶葉問題,在此之前,節目報道過泡菜、速凍餃子、熟肉、粉絲……

“我第一次看這個欄目時,剛好播的是湖南臘肉,臘肉是我的嗜好之一,看了后再不敢瞎吃了。從那以后,一看就不可收拾,幾乎期期必看,每到周日中午就打開新聞頻道,看看又有什么不能吃的?!遍L沙市民楊勇軍說他從未如此關注一個電視欄目。

問題是,《每周質量報告》以后還會這樣提醒我們嗎?

猜你喜歡
新聞頻道欄目報告
淺析新聞頻道整體包裝
The More We Get Together
Baa, Baa, Black Sheep
新聞頻道的理念與運作
報告
報告
報告
談企業電視臺創辦新聞頻道對企業文化的影響
征 稿
品牌欄目策劃新方法——欄目品牌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