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遠流長

2005-09-06 09:53
鑒藏 2005年6期
關鍵詞:西泠印社吳昌碩杭州

程 助

著名國畫大師程十發,系江蘇省松江人氏(現為上海市松江區),青年時為上海美術??茖W校國畫系學生,解放后為華東人民美術出版社連環畫創作員,后為上海中國畫院畫師,直至現在任上海中國畫院院長。

但他怎么會和西泠印社聯系起來的,說起來正是源遠流長,我作為兒子,從父母處了解了不少祖輩的故事,現讓我細述,程十發是怎樣和西泠印社攀上親戚關系的,其中也不乏許多不為人知的趣聞。

1938年杭州姑娘張金锜(21歲)考入上海美術學校國畫系,師從吳昌碩得意弟子王個簃先生。程十發恰為同班同學,程十發時年18歲。母親張金锜才貌雙全,且又十分敬佩程潼(十發)的刻苦勤奮,天長日久,兩人從相識到相知,從相知到相愛,終于在1940年畢業后結為夫妻。

母張金锜,其父張均字子成,曾做過杭州惠新女中教務長,又曾為杭州小車橋監獄教誨師,古文精深。其弟張堅,字子固,為我母親之親叔。畢業於浙江醫科??茖W校醫療科(系浙江醫科大學前身),曾擔任過陸軍第一師醫療處醫生,又曾擔任武林綢緞廠廠醫,也做過中文中學校醫。但他除醫業之外偏愛書畫、篆刻。在20多歲就成了第一批西泠印社的社員,而且張堅的書法至今還留在西泠印社往四照閣上山的石梯旁,書寫二字“橫碧”,署名為子固,為后人刻石于此。張堅的好友中有鄭午昌、葉品山、樓辛壺及王福庵諸位大師,他們均和張堅相交甚歡。張堅雖本人從醫,但自己身體極差,后患上肺病,當年稱為癆病,無藥可醫,挑個空氣清新處,在西泠印社石階旁的廂房內養?。ìF為出售印泥、書畫的銷售部),時年30歲。

程十發和張金锜結婚后,自然成了張堅的侄女婿。程十發的岳父張均曾親筆在程十發為張金锜拍攝的攝影集上留言,稱贊攝影技術為“巧奪天工阿潼(即程十發)之妙術,此冊文章阿潼之成績也,潼為美術名手方家也,與锜同窗?!鳖}字年為庚辰年,程十發剛剛20歲,可見其岳丈慧眼識英雄了。

張堅在西泠印社養病期間,和山同上的樓外樓酒家洪老板兄弟倆十分要好,洪姓兄弟二人雖然開著飯店,但品性十分高雅,且每年冬天下大雪,兄弟倆會在店門口用雪塑造觀音像和十八羅漢像,頗為傳神,為地方上稱道爭相觀看,而且每年都會在杭州照相館、二我軒照相館和活佛照相館來拍照留影,當時樓外樓酒家樓上都懸掛二人的雪塑佛像照相。同時樓上也懸掛張堅為他們寫的屏風。張堅也為樓外樓寫了店招牌,二兄弟十分滿意,一定要送稿酬給張堅,但張堅決不肯收。后來在二兄弟多次上門之后,張堅說我稿酬不收,但希望你們教我燒西湖醋魚技術,以此交換,洪家兄弟一口答應,立即教會張堅如何燒煮西湖醋魚,如何澆上醋汁。后來張堅的醋魚頗為有名,上海來親友都能嘗到他親自下廚做的西湖醋魚。

當年吳昌碩來杭州,由丁輔之陪同去樓外樓吃飯,進門見扁額上書“樓外樓”三個字十分稱贊,問丁輔之為什么字寫得這么好,沒有署名。丁答道:“他是小字輩了,住在西泠印社上面?!眳遣T說:“我等一下要去拜見他?!?/p>

丁輔之說:“先生大可不必,吃好飯我叫他來好了?!眳遣T講:“這樣不可?!倍≈v:“不瞞先生,寫樓外樓者為我侄女婿,叫張堅”。隨即他請洪老板馬上叫張堅下來,并帶筆、印章。

丁輔之當即叫張堅書寫,以求當面向吳昌碩請教。吳昌碩看罷,十分稱贊,并惋惜張堅的病體。吳昌碩對張堅說:“看來你的醫生做不成了,你的身體這么虛弱,但還是可以賣字為生?!睆垐赃B忙說:“不敢不敢,我的字不好?!眳遣T堅持說:“有什么不好,我看蠻好,來,我給你寫潤格單?!睆垐杂煮@又喜,記得當時吳昌碩定張堅對聯為2塊大洋一副,張堅連呼不敢。因為當時名家對聯也僅為1塊大洋。

張堅受吳昌碩推崇十分感激,后來二人成了忘年交。當時吳昌碩住在西泠印社后面的鳳林寺(即現在的杭州飯店原址),相距甚近。張堅幾乎天天去鳳林寺看吳昌碩寫字作畫,不光受益非淺外,更使張堅在繪畫書法上從此別開生面。原來張堅是攻惲南田花卉和四王山水的,屬寫實派傳統。張堅見了吳昌碩的繪畫和書法后大開眼界,頓覺新意超然。從此改為吳派繪畫,連書法也改寫吳昌碩的書體。曾有一次吳昌碩一面在畫畫,一面給張堅講技法,無意在畫中已完成的秋花旁,畫起了荷花,吳昌碩叫:“不好,不好,畫壞了,季節搞錯了?!闭郎蕚渌旱?,張堅一看連忙叫:“先生送給我?!逼綍r,吳昌碩十分嚴格要求自己,畫得不好的都要撕掉,不見人。這次實在是愛徒要求,就不再撕了,送給張堅留存,并還在畫上題了二句詩:“白蓮花開解禪意,點綴不到紅晴蜓?!?/p>

除了張堅對吳昌碩敬重備之,吳昌碩也非常喜歡張堅,二人幾乎天天去樓外樓吃飯,吳昌碩常吃的菜為炒蝦仁、西湖醋魚、東坡肉等。而且每次親筆書寫點菜單,張堅連吳昌碩的點菜單也愛不釋手,每次都是保留下來,后來竟留下一大疊。當然還留了老師不少字畫??上н@些珍貴作品,均在日寇轟炸時毀于戰火。

上述的這些典故都是我的舅舅,張堅的兒子張之江講給我聽的,張之江系上海新民晚報的資深記者,今年已87歲,仍耳清目明。他還記得,他年青時去上海中華書局,見鄭午昌,當時鄭是中華書局美術組長,鄭午昌為張堅最要好的朋友,鄭指著桌上放著的一只荷花葉硯臺說:“這是你父親送給我的?!笨上垐砸虿∮⒛暝缡?,去世時年僅33歲。

程十發雖然未曾和他的“叔岳”親晤,但對他的書畫藝術也敬重倍之。

另外母親張金锜進上海美專也是得到了吳東邁先生親自關照,原因是考上海美專必須要有高中畢業文憑,但我母親沒有此學歷,幸虧憑吳東邁的關系,才進了上海美專學習,而有緣的是我父母同時受業于王個簃先生(江蘇南通人),王個簃是吳昌碩最得意的大弟子,原為吳昌碩孫子吳長鄴的古文教師,后吳昌碩見其勤奮好學,收其為徒。所以我父母在上海美專直接受到了吳昌碩的正宗技法和學理思想教育,尤其是吳昌碩的藝術精髓,影響了我父親一輩子。

父親程十發不光學習吳門藝術,而且還成了西泠印社的女婿,可見緣深淵遠,血濃于水了。我們從小在母親身邊聽到的都是吳昌碩、吳東邁、王個簃,父母親每次來杭州必來西泠印社圣殿朝拜,而我們小輩更是把西泠印社作為外婆家,流連于印社石階和屋檐下,細細地體味到母親的溫情。

猜你喜歡
西泠印社吳昌碩杭州
上海西泠印社社員暨上海書協篆刻委員會委員書畫篆刻作品展舉行
杭州復工復產進行時
杭州龍井茶園
西泠的風骨
“西泠印社”文物首次在香港展出105件珍藏亮相
杭州舊影
用勁刻
400萬拍下徐悲鴻畫作 買家付170萬后神秘失蹤被訴
吳昌碩真跡換“真跡”
吳昌碩真跡換“真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