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愛玲生命感悟下的時間意識

2006-02-02 06:24孟二偉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6年12期
關鍵詞:張愛玲人性生命

時間構成了每個個體生命的全部,而人的生命卻在無盡的時間面前猶如滄海一粟,轉眼即逝。自我生命本體在無限永恒的時間面前只能感到自己的渺小和無力。在時間的面前,每個人都面臨著選擇:屈從于時間的擺布,還是反抗時間的重壓。每人的選擇不同,形成其不同的時空結構。在這特定的時空結構凸現出個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作為生于亂世有著復雜背景的張愛玲在這特異的時空,以自己奇異的生活經歷和生命體驗作出了獨特的回答。

死亡作為生命終結的標志,往往給人以恐懼,同時造成大多數人對它的規避和緘默。過早的死亡體驗和對死亡的思索卻造就了“一代才女”——張愛玲。第一次的死亡體驗發生在與后母爭吵后被父親的監禁中,在那次“我生了沉重的痢疾,差一點死了。我父親不替我請醫生,也沒有藥”。張愛玲第一次萌生出死亡的意識,“我希望有個炸彈掉在我們家,就同他們死在一起我也愿意”。如果說此時的死亡意識只是對父親他們的報復,那隨后的這次死亡體驗卻不禁發出對自身存在的質詢,“也不知道現在是哪一朝、哪一代……朦朧地生在這所房子里,也朦朧的死在這里么?死了就在院子里埋了”。死亡的迫近使她產生本能的恐懼,并使她朦朧的想要探詢作為人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但出逃的緊迫似乎使這個問題暫時擱置,卻在其生命中留下了陰影。更深刻的死亡體驗是在香港之戰時,這次不但有自己親身的體驗,同時也有了對他人死亡的體驗。她遇到空襲時死亡的恐懼再次降臨,“我覺得非常難受——竟會死在一群陌生人之間么?可是,與自己家里人死在一起,一家骨肉被炸得稀爛,又有什么好處呢?”自我的死亡體驗帶來的只是本能恐懼,那他人的死亡經歷及“我們”對他人死亡的漠視卻在整體意義改變了張愛玲對生命的看法。弗朗士沒能死在戰場上,而因未及時回答己方哨兵所問口令而被打死了?!拔覀兞⒃跀傤^上吃滾油煎的蘿卜餅,尺來遠腳底下就躺著窮人的青紫的尸首?!碑斠粋€尻骨生了奇臭的蝕爛癥的病人死了,“這人死的那天我們大家都歡欣鼓舞。是天快亮的時候,我們將他的后事交給有經驗的職業看護,自己縮到廚房里去?!蔽覀兯坪踉僖淮文慷昧唆斞冈凇妒颈姟分忻枥L的圖景,個體生命是如此短暫無常,死亡又似乎無時不在,而他人的死亡對自己又是不相干,并可能成為別人的“生趣”。在死亡這塊人性的試金石下,人性的扭曲、人情的冷漠,終于去掉那一切的浮文,露出了它的猙獰面目。于是張愛玲對生命價值、人性的本然狀態有了洞徹“人類的文明努力要想跳出單純的獸性生活的圈子,幾千年來的努力竟是枉費精神么?”人性的自私、黑暗,人類基本情感的缺乏,人們對生命消逝的漠然和自己的孤獨無助,使那被壓抑的問題再一次涌現,并產生了對生命本質意義的迷失和絕望虛無之感。正是依靠對他人死亡的經驗,張愛玲更深切地感知了死亡的意義,“在他人死去之際可以經驗到一種引人入目的存在現象,這種現象可以被規定為一個存在者從此在存在方式轉變為不存在?!盵1]他人的死亡在某種意義上正是自己死亡的提前預演,死亡的難以把握和無可避免及生命的短暫有限,加之人生的虛無絕望催生出張愛玲的“時間焦慮”,“想做什么,立刻去做,都許來不及了?!薄俺雒迷缪??!薄翱?,快,遲了來不及了,來不及了!”

當絕望感和虛妄感降臨時,人們選用不同的方式希冀自我靈魂的拯救。而張愛玲卻運用時間的方式進行著自己對絕望的抗爭。在張愛玲的時間意識中,兩類不同的時間范疇:“瞬間和永恒”,“過去,現在和未來”共同構建了張愛玲反抗絕望的獨特方式。

在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時間觀念中,人的生命猶如“白駒過隙”又“譬如朝露”,不同時代的人都會感受著時間的陰影及自我的渺小,為了延續生命的意義及對抗時間的重壓,他們往往“把自我短暫的生命寄托在具有永恒性的無生命的物體上,即把時間凝固在空間中,時間就有了永恒性,生命也有了永恒性?!盵2]他們選擇了著書立說,因為“人的肉體是要死亡的,是要消失的,而文化則是永存的,是可以世代相傳的”。[3]于是有了《史記》、《漢書》等瑰寶的流傳。此時的張愛玲為了緩解自己的“時間焦慮”,不期然地走上了中國古代知識分子所走之路,試圖將自我生命的瞬間化為永恒延續開來。

在其藝術創造中,永恒意味的追求使她有了與別人不同的選擇?!皬娬{人生飛揚的一面,多少有點超人的氣質。超人是生在一個時代里的。而人生安穩的一面則有永恒的意味,雖然這種安穩常是不安全的,而且每隔多少時候就要破壞一次,但仍然是永恒的。它存在于一切時代”?!暗枚嘧髌?,還是在于它是以人生的安穩做底子來描繪人生的飛揚的。沒有這底子,飛揚只能是浮沫,許多強有力的作品只予人以興奮,不能予人以啟示?!睙o論“超人”,“人生飛揚的一面”、“予人興奮”還是“壯烈”,這些詞語所潛含的內在意蘊似乎都是一種瞬時的輝煌,猶如那煙花在剎那的燦爛后就歸于死寂,缺少了一種輝煌,一種悠長。而人生安穩的一面及悲壯蒼涼,其潛在意蘊似乎表明它們不會爆發出剎那間異樣的光彩,但可以如那涓涓細流無間斷地去流淌。它們不會有瞬間的輝煌,卻在默默積蓄著力量,體現著虛偽中的真實,浮華中的素樸,帶給人一種啟示,一種指向永恒的綿長。

在張愛玲的文本中瞬間與永恒的參差對照,不但給讀者帶來夢幻般的意味,同時大大提升文本的藝術感染力。如在《金鎖記》中“酸梅湯沿著桌子一滴一滴往下滴,像遲遲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長,這寂寂的一剎那?!边@個剎那夾雜包含著曹七巧多少復雜矛盾的情感:愛、恨、悔、怨、甜蜜、辛酸諸多滋味似乎都在這瞬間涌入心中。這瞬間恍若隔世,不但泯滅了自己對美好情感的憧憬,同時預示著黃金之枷將陪伴她到永遠。金錢真切的實有戰勝了那虛幻的情感,使她從一位被吃者變為一位吃人者?!秲A城之戀》中當流蘇在戰亂后終于又遇見柳原,“在這動蕩的世界里,錢財、地產、天長地久的一切,全不可靠了??康米〉闹挥兴蛔永锏倪@口氣,還有睡在她身邊的這個人。她突然爬到柳原身邊,隔著他的棉被,擁抱這他。他從被窩里伸出手來握住她的手。他們把彼此看的透明透亮。僅僅是一剎那的澈底的諒解,然而這一剎那夠他們在一起和諧地活個十年八年?!边@種感受恰與七巧的選擇形成對比,情感的真實消解了那物質性的實有,現在的擁有戰勝了天長地久。他們身上的虛偽和做作被驅除,人的本真狀態得以恢復。人類的真摯純粹的情感得到瞬間涌現。這似乎是張愛玲小說中不多見的人性美好一面的流露。但具有反諷意味的是這剎那的美好只是在荒亂的戰爭期間人最無助最孤獨時出現的。如果在正常狀態那又會怎樣?這瞬間使整部小說帶上了對整個人類的生存價值與生存態度反思。在《封鎖》中當呂宗楨和吳翠遠被定格于電車中,時間也隨之被凝固下來,“封鎖了。搖鈴了?!A崃崃崃崃?,每一個‘玲字是冷冷的一小點,一點一點連成了一條虛線,切斷了時間和空間?!贝藭r社會角色讓位于內心角色,道德讓位于情感,人身上的一切附屬物都消失了,裸露出內心的真實。沒有婚姻的形式,只有情感的真實。這是一個有別于凡世的自足世界,世俗的束縛不存在了,他們相愛了。封鎖開放了,自足世界被打破了,瞬間沒有變為永恒只是一場“不近情理的夢”。瞬間的美好再次讓位于平庸,人性的黑暗和虛偽,人類的無聊、茍且、自私、庸俗的生存狀況在張愛鈴殘忍的筆下再次被呈現。

在時間的標尺上,除瞬間與永恒的對立外,另一個時間的維度就是“過去,現在,未來”。如果說時間是一條無止境的直線,“現在”只是上面一個隨時可以消失的點?!斑^去,未來”就是處于這個點兩翼的“射線”,它們從不同的向度延伸至無限?!艾F在”在這線性結構上似乎時時阻礙著“過去”,使它無法順暢地延伸?!斑^去”為了擴大自己的范圍無休止地逼迫“現在”向“未來”伸延,并在此過程中構成了事物的發展。而“現在”卻處于被動無力的地位,無法休止。具體到個體生命,“過去,現在,未來”成了三個獨立的點。在人的時間意識中,“過去,未來”都非“實有”的存在,也非完全的虛無。而“現在”卻是真實的存在。人不是生活在過去,也不是生存在未來,而是生存在“現在”。人的尷尬處境就在于:這邊有“過去”的逼迫,不得喘息,而向“未來”的接近也等于向死亡的靠攏,人的生命卻是有限的。人的不甘心促使他去主動的反抗這種困境:或是延續“現在”,即把現在變為不再流逝靜止的點以達到永恒?;蚴欠祷亍斑^去”,由于“過去”無限和自足性同樣可以達到永恒。這樣的反抗在張愛玲身上都有所體現。

由于在港戰對死亡的感受和對人性的觀察及自我親情的缺失,張愛玲對未來充滿著懷疑和絕望。她不再相信未來有黃金世界,不相信這個世上能造出一個天國,也不相信人類會產生那種完美而沒有缺陷的人,未來只是人類心中一個虛恍的夢。因此在其小說中“除了《金鎖記》里的曹七巧全是些不徹底的人物?!薄皶r代是倉促的,已經在破壞中,還有更大的破壞要來?!蔽磥硎翘摕o和悲觀的,而此在的亂世又充滿著不穩定和危機,張愛玲在此感受到的只是生的無常,人世滄桑和無盡磨難。似乎“過去”可以變為自己心靈的樂土,像廢名、沈從文那樣在“過去”建立起自己心靈的世外桃源,以對抗現實的丑陋和黑暗。她確實返回了“過去”試圖以此對抗“現在”,拒絕現在和未來的蔓延,這使她的小說彌漫了濃郁的古典氣息。但“過去”并沒有成為她心靈的休憩之所和美麗的烏托邦,在她身上發生的只是時間的錯位。

有著貴族血統的她,現世的磨難似乎應使她不斷地去吟唱追憶過去的繁華和輝煌。但那公館里遺老遺少的灰色世界,鴉片煙的云霧繚繞,二胡的呀呀聲,無聊男女的調情這些帶著濃郁“過去”色彩的圖景,都在張愛玲這個受過現代文明洗禮,“象鬼魂出現似的”現代人的窺視下,成為一個蒼涼無奈的手勢,一副凄苦的笑景?!袄夏耆嘶貞浿械娜昵暗脑铝潦菤g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然而隔著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帶點凄涼?!睆垚哿峁P下的這些傳奇似乎應是虛幻的,過去時的,讀者讀過也應結束了?,F在雖是“過去積累發展的結果,而過去的回憶卻正是對現在仍存在事物的觀察了解,想象而形成的?!盵4]張愛玲文本中的這些不徹底的、非英雄的、過去時中的人物不正是“此在”蕓蕓眾生的一個縮影嗎?更使張愛玲感到悲涼的是,在曹七巧、范柳原和白流蘇、吳翠遠和呂宗楨身上發生的凄涼故事似乎在那悠遠的未來繼續傳唱,“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有完——完不了?!币苍S只有“飲食男女”才能達到永恒,俗人俗事繼續會上演,那人性、人情、人的存在狀態又會如何?也許只有時間能作出回答。

注釋:

[1]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M].陳嘉映,王慶節.北京:三聯書店,1987. 286.

[2][3][4]王富仁.時間·空間·人[J]魯迅研究月刊,2000,1.

有關張愛玲作品內容的引用均出自《張愛玲文集(四卷本)》,安徽文藝出版社1994年出版。

(孟二偉,福建泉州華僑大學文學院)

猜你喜歡
張愛玲人性生命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學習”反人性嗎
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CAUTIONARY TALES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細說張愛玲年代的流行歌
聆聽流行歌中的張愛玲
雕塑應反映人性的不完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