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塑造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范式

2006-04-13 03:15朱瑋瑋陳永康
現代營銷·學苑版 2006年4期
關鍵詞:范式管理企業

朱瑋瑋 陳永康

“科學管理”、“現代管理”和“信息管理”是相對應的三種企業管理范式。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企業的具體情況,本文創造性地提出了塑造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范式的觀點,并解釋了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范式的內涵和形成該管理范式的關鍵要點。

一、企業管理范式的概念

“范式”(Paradigm)一詞來源于希臘文,原意是表示詞型的變化規律。1962年美國學者托馬斯·庫恩(Thomas Kuhn)在他的《科學革命的結構》一書中使用該詞提出“科學范式”的概念,用以說明科學發展的規律性模式,其含義是指特定的科學共同體從事某一類科學活動必須遵循的一般規律。英國學者瑪格麗特·瑪斯特曼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研究范式,認為范式就是一個思維的構造,一個人造物,一個體系,一個依靠本身成功示范的工具。

將范式這一理論工具用到企業管理領域,就產生了企業管理范式。企業的管理范式(Management Paradigm)是指在一定的社會經濟和科技水平基礎上,企業組合和使用其各種生產要素的基本架構、原則和方法,它為研究具體企業管理問題提供一個結構性、指導性的框架。一般來說,企業管理范式的具體形態是與經濟體制、經營機制等諸多制度性因素緊密聯系的。

二、企業管理范式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歷史范疇

縱觀管理學的發展史,企業管理經歷了與科技發展相對應的“傳統管理”、“科學管理”、“現代管理”和“信息管理”四個階段。傳統管理經歷了從18世紀80年代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100多年時間,這種管理的基礎是個人(主要是企業主)的日常經驗,還沒有形成科學的管理理論,因此傳統管理不可能有成形的、普遍的或共同的某種范式;除此之外的三個管理發展階段都有相應的管理理論和技術手段,因而形成了相應的三種各具特色的管理范式。

隨著科技的發展、市場的變化和管理理論的完善,管理范式不斷地被創新和應用,與“科學管理”、“現代管理”和“信息管理”三階段對應的符合當時時代要求的主流管理范式分別為:規模管理范式、質量管理范式和信息化管理范式。

(一)規模管理范式

規模管理范式對應于科學管理階段,大約從20世紀初到40年代,實行規模管理范式的企業把擴大生產規模和謀求規模經濟作為其中心任務和目標。

規模管理范式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基本成形并穩定下來。二戰后進一步推廣到歐洲和日本。它的基本特征包括:在效益模式上,以規模求效益,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在生產模式上,高資本投入與低科技和低人才投入,用現成技術和低素質人才,占用大量土地、設備、廠房等進行大規模生產和銷售;在制度模式上,穩定和集權,低成本生產和銷售造就了穩定和集權的制度模式;在組織模式上,建立在等級制基礎上的金字塔式科層制結構;在文化模式上,雇傭文化和經濟人,資本家雇傭一無所有的勞動者,工人只是企業組織和規章的附屬物,只能有經濟上的要求。

規?;a企業向社會提供了大量廉價的產品和服務,極大地豐富了曾經匱乏的資本和消費品市場,并且增加了工人收入,縮小了社會貧富差距,為社會創造了大量的中產階級,為整個社會的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物質和人力基礎。但是,規模管理范式也有其明顯缺陷:一是忽視人的主體性和創造力,過分關注企業的組織結構和業務程序;二是機制僵化,因為規模管理范式以規范化和制衡的縱向等級制度和橫向部門制度為基礎,條塊分割嚴重,信息傳輸不暢,對外界反應不靈敏。規模管理范式的不足為管理范式的演進指明了方向,對規模管理范式的改進導致質量管理范式的出現。

(二)質量管理范式

質量管理范式對應于現代管理階段,大約從20世紀50年代到90年代初。當時對規模管理范式的改良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組織,它主要解決規模管理范式下企業組織的僵化和官僚主義;二是文化,它主要改變“經濟人”概念,提出“社會人”概念。

質量管理范式大約在上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成形。70年代的石油危機引發世界性的“減量經營”,凸現了日本企業的成功,由此使質量管理范式得到穩固和傳播。質量管理范式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在:在效益模式上,以質量求效益,主要體現于產品的適銷性和可生產性;在生產模式上,降低生產成本和質量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增加技術和人才投入;在制度模式上,穩定和授權,全面質量管理需要穩定的組織,同時通過授權使組織擁有一定自由度;在組織模式上,改良層級結構,以加快信息傳遞和有效管理質量;在文化模式上,社會人和“家”文化,企業基本能滿足職工社會方面的需求,如工作保障、晉升、較和諧的人際關系等,企業是建立在等級制基礎上的大“家庭”,管理者以“家長”身份管理職工。

質量管理范式促使企業注重降低成本提高質量,為社會提供大量高質低價的產品和服務。質量管理范式并不是對規模管理范式的全面否定,而是一種揚棄,即保留原有的高效機制,如流水線生產,改進以前的不足,如組織機制。

(三)信息化管理范式

規模管理范式和質量管理范式的基礎都是工業化大生產,而90年代以來美國、歐盟和日本等西方發達國家已開始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簡單說來就是信息生產、分配、消費的規?;凸I化過程。信息化時代的顯著特征就是以企業和市場為主的經濟的信息化和國際互聯網(Internet)與企業內部網(Intranet)的運行。

信息化要求企業更快地創造產品,更快地響應市場需求。盡管世界進入信息化時代的時間不長,但是其發展方向是明確的,即速度;其基礎是共同的,即網絡化信息。信息化管理范式的基本特征是:在效益模式上,以速度求效益,變動的市場需求和激烈的市場競爭要求企業的快速反應;在生產模式上,高科技和人力投入,根據核心能力,以合作競爭求發展;在制度模式上,敏捷和分權,外界的急劇變化要求靈活的機制和擁有自主權的職能部門或團隊;在組織模式上,組織結構扁平化,憑借信息網絡和智能處理系統,精簡絕大部分中間管理職能和相應機構,或者說減少縱向層次,擴展橫向層次;在文化模式上,個性人和團隊文化。在信息化時代,個人逐步解除物質和精神束縛成為自由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個性化發展和自我價值,企業以團隊為基本生產單位,在團隊中,各成員平等、自由、共同參與和共享信息。

三、逐步形成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范式

當前,信息化管理范式已成為國際的主流管理范式,我國企業正處于這個大環境之中。我國企業需要吸收國際上先進管理范式的經驗,結合我國企業的實際情況,推進企業管理范式的轉型,逐步形成有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范式。

(一)中國特色的企業管理范式的內涵

1.基礎管理扎實

我國企業的管理仍落后于發達國家,夯實管理基礎一直是我國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F代化企業的基礎管理主要通過以下幾條途徑實現:1、變“人治”為“法治”,不斷完善以崗位職責和操作規范為核心的規章制度,真正實現權責分明,權、責、利對等,提高企業執行力,建立起合理、高效、嚴謹、文明的生產秩序和管理秩序。2、推行量化管理,強化定額工作,提高生產組織科學性,完善對生產經營活動中人力、物力、財力消耗、利用和占用的計劃編制,夯實企業成本核算與經營分析的信息基礎。3、推行國際標準體系(ISO9000系列)等管理變革。國際標準組織《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系列標準為加強企業基礎管理提供了十分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有力推行這些質量保證體系可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社會信譽及市場競爭力。

2.人力資源管理完善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敝袊髽I不缺乏人才,而缺乏有效的識人、用人,保證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機制。21世紀,企業間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對人力資源的理解、對人才的使用,即人力資源管理成為企業管理的當務之急和重中之重。所以,現代管理范式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就是完善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我們可以從選、育、用、留四個方面來鑒別一個企業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是否完善:選,不能搞論資排輩、首長意志,而要廣開“才”源,充分利用“市場”這個人才蓄水池;育,建立完善的培訓機制,使之與考核、激勵有效結合,使個人成長與企業成長相契合;用,建立權、責、利對等的用人機制,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留,以待遇留人、事業留人、感情留人來留住人才,努力提供人才施展才能的舞臺,充分體現人才自我價值。

3.創新管理活躍

雖然諸如華為之類成功的高科技公司不斷涌現,但是,受過去計劃經濟體制和現在急功近利心理的影響,我國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普遍低下?!翱茖W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縱觀全球各大產業的明星企業,如軟件業的“微軟”、“IBM”、汽車業的“豐田”、“福特”,每年均花費巨額研發經費,組織強大的研發團隊,無不體現了對研發的高度重視。技術創新使企業通過提供高附加值的產品實現較高利潤,達到增強實力和競爭優勢的目的。技術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特征,然而創新管理往往很難把握,研、產、銷的脫節是中國企業的常見病。中國企業需要通過以下措施加強研發管理:建立規范的流程和運營機制,以加強研、產、銷的協同;將研發項目當作投資來看待,在立項之初就充分考慮各項市場因素,通過研發過程管理減少無效研發項目,提高項目成功率;同時為技術人員提供技術專家和管理專家的雙重晉升跑道,建立完善的激勵與約束機制。

4.文化管理順應時代

在多元化和全球化的環境中,企業價值觀和員工心理契約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更容易產生對立與沖突。在這種情況下,欲求成功的企業可通過塑造企業的英雄人物,設立企業禮儀,規范員工服飾,彰顯企業標識等措施為員工營造內部環境,使組織成員共同明確組織的方向和目標,使大家產生整體感,形成能使企業在競爭中保持優勢的持久起作用的強有力的文化環境。但企業文化的“內部”性并不意味著封閉、靜止,一種能贏得持久競爭優勢的企業文化必須是開放的、動態的,現代管理范式還必須要充分利用不同文化互相合作的方法,以擺脫單一文化的束縛,不斷創造出適應環境的新的企業文化,避免僵化。企業文化的另一種作用是增加企業產品(服務)的文化附加值。在今天,商品中的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來越高,世界已進入了文化產業的新發展階段,因而現代管理范式就是要順應人們購買商品(服務)時著重文化符號,注重情感化的趨勢,具有創造一種文化符號,然后銷售這種文化符號的能力。這也是文化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管理范式轉型中的關鍵轉變

1.從生產管理向知識管理的轉變

工業經濟社會,企業的管理主要面向生產過程,有人稱之為生產管理,也有學者將之稱為市場管理。而信息社會的到來不僅迅速改變著世界的經濟增長方式,而且人力資本在企業多種要素中的重要作用越來越明顯,知識工人的需求與日俱增,知識創新成為企業最重要的活動。知識和信息越來越影響一個企業的生死存亡。面向信息社會的企業管理也由市場管理轉向以知識為核心的管理,即知識管理。知識管理的出發點是把知識作為企業競爭力提高的關鍵。由于人是知識的重要載體,從而人力資源管理是知識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知識管理把人從傳統的生產管理概念中解放出來,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這正是信息社會企業管理的核心所在。

2.從物的管理到人的管理的轉變

傳統的管理服從于資源經濟或工業經濟時代大工業生產的需要,以機器為中心的管理,工人被當作機器系統中的配件,因此,人被異化為物,管理的中心是物。因此,管理部門要求雇員成為標準人,以便實行規范化的管理。這種管理不利于人的創造性的發揮。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信息社會的來臨,人的因素:創造性、個性、才能,在生產活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這就使企業的管理部門日益重視人的因素,管理的方式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管理從物轉移到人。在新的生產系統中,將以人為中心,而且是以人的創造性活動為中心。

3.從剛性管理到柔性管理的轉變

工業社會占主導地位的管理模式是剛性管理,即依靠嚴明的紀律、賞罰分明來進行管理。隨著信息社會的來臨,一方面管理重心由物到人,研究人的需要、人的行為、人與組織的關系,強調人本位主義,管理傾向于柔性化,管理由剛性轉向柔性。另一方面,柔性管理也是與信息社會嶄新的生產制造方式——柔性制造系統的生產方式相伴而生的。信息社會的標志性特征之一就是知識和信息在生產中的應用產生了許多諸如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系統等一系列技術。這些高新技術的進一步集成導致了一系列新型的生產制造模式——柔性制造系統模式,從而直接促成了管理的模式也隨之由剛性向柔性轉化。

4.從垂直管理到水平管理的轉變

在工業化時代,企業組織的目的是使物品從一個部門流向另一個部門,有關產品價格、生產技術和投資決策等知識被少數人壟斷。信息從下向上流動,命令從上向下發出,權力來自于知識的掌握,垂直管理成為必然,這也是造成工業社會產品開發遲緩的原因。在信息社會,知識和信息成為基礎的資源,成為各部門可自由獲取的資源,從而使得水平管理成為必要。由于網絡技術的普及,這種管理一方面使得研究開發部門可直接與用戶對話,企業大量引進智能型工具,采用柔性生產方式,生產出知識含量高、個性化的產品,以適應多樣化的消費需求。

猜你喜歡
范式管理企業
棗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盡棄
企業
企業
企業
范式空白:《莫失莫忘》的否定之維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孫惠芬鄉土寫作批評的六個范式
管窺西方“詩辯”發展史的四次范式轉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