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語》中的副詞

2006-05-27 08:56張亞茹
現代語文 2006年3期
關鍵詞:語氣副詞語義

春秋末期、戰國初期是漢語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墩撜Z》就成書于這一時期,因此研究《論語》中的語言現象對于了解當時漢語發展情況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分析《論語》中的副詞系統,并從中管窺春秋末期、戰國初期漢語副詞的使用情況。

一、《論語》中的副詞系統

《論語》中共有副詞56個,根據組合能力、句法功能和詞義將其分析歸納為八類:否定副詞、語氣副詞、時間副詞、范圍副詞、程度副詞、情狀副詞、敬謙副詞、連接副詞。下面逐類說明。

(一)否定副詞:不582、弗5、勿13、毋8、無31、未57、非33、微1(右下角的數字表示該詞在《論語》中出現的次數)

1.1不582弗5

1.1.1“不”、“弗”都表示敘述否定,但用法有所不同:“不”可否定及物動詞和不及物動詞,動詞后帶不帶賓語皆可;“弗”一般否定及物動詞,但后面不帶賓語。如:

(1)曾謂泰山不如林放乎?(3.6)(例句后的數字為該句在《論語》正文中的篇章編碼)

(2)子于是日哭,則不歌。(7.10)

(3)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5.9)

1.1.2“不”直接否定動詞,且動詞賓語為代詞時,賓語位于動詞前的居多,共6例,位于動詞后的2例。如:

(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1.16)

(5)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10.6)

1.1.2“不亦……乎?11”是一種反問句式?!啊?例為單音節形容詞,3例為形容詞短語,1例是名詞。如:

(6)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1.1)

(7)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20.2)

1.1.3“不有2”,表示沒有,分別用在假設句和疑問句中。如:

(8)不有博弈者乎?(17.20)

(9)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難乎免于今之世矣。(6.16)

1.2勿13毋8

1.2.1“勿10、毋8”表示祈使否定,用于祈使句中,表示禁止或勸阻,但用法有所不同:“勿”后動詞一般不帶賓語,“毋”后動詞可帶賓語,代詞做賓語放在動詞前邊。如:

(10)子曰:“勿欺也,而犯之?!保?4.22)

(11)毋友不如己者。(9.25)

(12)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11.24)

1.2.2“勿3”用在能愿動詞后表示敘述否定,相當于“不”。如:

(13)愛之,能勿勞乎?忠焉,能勿誨乎?(14.7)

(14)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6.6)

1.3無31

1.3.1“無18”表敘述否定。如:

(15)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1.11)

(16)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嘗無誨焉。(7.7)

1.3.2“無13”表祈使否定,所在句大都沒有主語。如:

(17)無欲速,無見小利。(13.17)

(18)無友不如己者。(1.8)

1.4未57

1.4.1“未39”表動態否定,否定動詞的事變性,表示行為動作還沒有發生或完成,常與動詞“見”搭配,共11例,有7例與“矣”相對使用,有4例“未”“也”組合單獨使用,也可以否定“有”,組成“未有”4例,3例后跟體詞性成分,1例為動詞。如:

(19)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5.27)

(20)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1.7)

(21)天之將喪斯文也,后死者不得與于斯文也;天之未喪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9.5)

1.4.2“未18”表靜態否定,相當于“不”,可與“嘗、可、可以、若、足、知、見、能、仁”搭配,“未嘗”、“未可”用例較多,分別為4例、6例。如:

(22)子食于有喪者之側,未嘗飽也。(7.9)

(23)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1.15)

1.4.3“未”后動詞用代詞做賓語的共7例,賓語均為“之”,6例在動詞前,1例在動詞后,句末常用語氣詞“也”。如:

(24)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4.6)

(25)未之思也,夫何遠之有?(9.30)

1.5非33

1.5.1“非23”表示判斷否定,用在體詞性謂語前,否定主謂之間的關系。如:

(26)賜也,非爾所及也。(5.12)

(27)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7.20)

1.5.2“非10”表示對事實的否定,用在動詞、形容詞前否定行為或性狀,除1例用在句中外,其余全部位于句首,而且常與判斷語氣詞“也”搭配使用。如:

(28)非不悅子之道也,力不足也。(6.12)

(29)非曰能之,愿學焉。(11.24)

1.5.3“非……而……3” 是反問句式, “非”后1例為名詞,2例為動詞短語,“而”后為疑問代詞“誰”、“何”。如:

(30)有慟乎?非夫人之為慟而誰為?(11.10)

(31)宗廟會同,非諸侯而何?(11.24)

(32)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18.6)

1.5.4“非”所在句為疑問句時,句尾常用語氣詞“與”,共8例。如:

(33)管仲非仁與?(14.17)

1.6微1用在假設句句首,后跟體詞性成分。如:

(34)微管仲,吾其被發左衽矣。(14.17)

(二)語氣副詞必75固3正1其①38 其諸1無乃3 蓋4或2豈8其②10(“其①”表示測度語氣,“其②”表示反問語氣)

2.1表確定語氣必75固3正1

2.1.1.1必75用在謂詞性成分前,表示“一定”、“必定”。如:

(35)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1.7)

(36)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13.20)

2.1.1.2“必也……乎5”格式如:

(37)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7)

(38)必也使無訴乎?。?2.13)

2.1.2固3表示確鑿無疑。如:

(39)固天縱之將圣,有多能也。(9.6)

(40)子曰:“然。固相師之道也?!保?5.42)

2.1.3正1表示兩種情況巧合,可譯為“正好”。如:

(41)正唯弟子不能學也。(7.34)

2.2表測度語氣其①38 其諸1無乃3 蓋4或2

2.2.1其①38 可用在陳述句和疑問句中,與之搭配的句末語氣詞分別為“與、乎、矣、諸、已”等。如:

(42)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2)

(43)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16.12)

(44)知我者其天乎?。?4.35)

2.2.2其諸1句末語氣詞為“與”。洪頤煊《讀書叢錄》指出“其諸”為齊魯間語。如:

(45)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1.10)

2.2.3無乃3句末語氣詞為“乎”、“與”。如:

(46)丘何為是棲棲者與?無乃為佞?(14.32)

(47)求,無乃爾是過與?(16.1)

2.2.4或2 用于陳述句中。如:

(48)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17.14)

(49)得其門者或寡矣。(19.23)

2.2.5蓋4用于陳述句的句首,句末為“矣”或“也”,較“其、其諸、無乃”語氣要肯定一些。如:

(50)我未見力不足者。蓋有之矣,我未之見也。(4.6)

(51)君子于其所不知,蓋闕如也。(13.3)

2.3表反問語氣其②11 豈8

2.3.1其②11 5例與“如之何”搭配,與“乎”“諸(之乎)”搭配的各兩例,另兩例為其它。如:

(52)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12.9)

(53)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13.2)

2.3.2豈8

(54)若圣與仁,則吾豈敢?(7.34)

(55)豈不爾思?室是遠而。(9.31)

(三)時間副詞方1 將14 其4 既13已1嘗8 始1遂1 既而1

3.1表現在方1表示某種狀態正持續著。如:

(56)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16.7)

3.2表將來將14 其4表示動作行為發生在將來?!皩ⅰ倍嘤糜陉愂鼍?,“其”用于疑問句,3例句末為“如……何”,1例為“乎”。如:

(57)鳥之將死,其鳴也哀。(8.4)

(58)季氏將伐顓臾。(16.1)

(59)天生德于予桓 其如予何?(7.23)

(60)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17.4)

3.3表過去既13已1嘗8

3.3.1“既”、“已”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在說話之前已經完成,為動態,不用于否定句。如:

(61)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9.11)

(62)既庶矣,又何加焉?(13.9)

(63)道之不行,已知之矣。(18.7)

3.3.2“嘗”表示動作行為或情況在說話之前存在或發生過,為靜態,可用于否定句中,與“未”構成“未嘗”,表示對過去的否定。如:

(64)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8.5)

(65)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3.24)

3.4表初始始1

(66)始吾于人也,聽其言而信其行。(5.10)

3.5表緊接遂1既而1表示某一動作行為與另一動作行為相隔時間短暫。如:

(67)明日遂行。(15.2)

(68)既而曰:“鄙哉,硁硁乎!”(14.39)

(四)范圍副詞皆15俱1共1同1并1 唯14獨1祗1多1亦3

所謂范圍是指施事者和受事者的范圍,即發出或接受動作者是全體還是個別,由此可把范圍副詞分為總括范圍副詞和限止范圍副詞兩類。

4.1總括范圍副詞皆15俱1共1 同1 并1

4.1.1表全都皆15俱1 表示主語所指稱的人或物全都發出某一動作行為或具有某一性質狀態。它們的語義指向為主語,后面修飾限制的成分肯定、否定形式皆可。如:

(69)子所雅言:《詩》、《書》、執禮,皆雅言也。(7.18)

(70)是以君子惡居下流,天下之惡皆歸焉。(19.20)

(71)夫子不欲,吾二臣者皆不欲也。(16.1)

(72)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14.5)

4.1.2表共同共1同1并1表示某一動作行為是由所有人一同發出的,語義指向為動作的直接發出者和協同發出動作的人,后者都由介詞“與”引進,而且協同發出動作者可以省略。這類范圍副詞后面修飾限制的成分均為肯定形式。如:

(73)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9.30)

(74)公叔文子之臣大夫撰與文子同升諸公。(14.18)

(75)堂堂乎張也,難與并為仁矣。(19.16)

4.1.3總括范圍副詞存在語義指向和修飾限制對象矛盾的情況,即這些副詞的語義指向是位于副詞前面的體詞性成分——主語,有時也包括介詞賓語,而它們在語法上修飾限制的對象則是位于其后的謂詞性成分——謂語,這種矛盾體現了總括范圍副詞所在句的語法意義與語法形式的不一致。

4.2限止范圍副詞唯14獨1祗1多1亦3

4.2.1唯14語義指向為緊跟其后的體詞性成分,表示發出或接受動作的人或物只是少數或某個體,共12例;另2例直接限定動作行為本身,語義指向為謂詞性成分。如:

(76)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4.31)

(77)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7.1)

(78)子路有聞,未之能行,唯恐有聞。(5.14)

4.2.2獨1語義指向為前面的主語。如:

(79)人皆有兄弟,我獨亡。(12.5)

4.2.3祗1多1亦3語義指向均為動詞賓語。如:

(80)誠不以富,亦祗以異。(12.10)

(81)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自量也。(19.24)

(82)何傷乎?亦各言其志也。(11.24)

(五)程度副詞已2大1彌2均用于形容詞前。

5.1表程度過甚已2大1

(83)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8.10)

(84)三年之喪,期已久矣。(17.26)

(85)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17.26)

5.2表程度在變化之中彌2兩個“彌”連用表示倚變關系。如:

(86)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保?.1)

(六)情狀副詞亟1屢3亦43 又6再2復1猶9躬2親2獨2相3

6.1表頻率亟1屢3表示多次、常常。如:

(87)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17.11)

(88)禦人以口給,屢憎于人。(5.5)

6.2表重復亦43 又6 再2 復1

6.2.1亦43表示兩件事情或兩種行為性狀彼此相類相同。如:

(89)邦君樹塞門,管氏亦塞門。(3.22)

(90)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5.1)

6.2.2又6表示同一動作行為或情況重復出現。如:

(91)事父母幾諫,見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4.18)

(92)之一邦,則又曰:“猶吾大夫崔子也?!保?.19)

6.2.3再2表示第二次、兩次。如:

(93)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保?.20)

(94)問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10.9)

6.2.4復1表示同一動作行為的再次發生,用于否定句中。如:

(95)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7.5)

6.3表持續猶9表示動作行為或性狀仍保持原狀,沒有發生改變。如:

(96)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堯舜其猶病諸。(6.3)

(97)吾力猶能肆諸市朝。(14.36)

6.4表行為方式躬2親2獨2相3

6.4.1表親自躬2 親2

(98)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7.33)

(99)禹稷躬稼而有天下。(14.5)

(100)車中不內顧,不疾言,不親指。(10.19)

6.4.2表單獨獨2

(101)嘗獨立,鯉趨而過庭。(16.13)

6.4.3表互相相3

(102)道不同,不相為謀。(15.40)

(103)性相近,習相遠也。(17.2)

(七)謙敬副詞請4敢7竊1

7.1表尊敬請4 與“事”“問”搭配,表示請您允許我……如:

(104)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12.2)

(105)顏淵曰:“請問其目?!保?2.1)

7.2表謙虛敢7竊1

7.2.1敢7除2例后跟“用”“詔告”外,其余5例全部與“問”搭配,后來成為固定搭配“敢問”,表示冒昧地。如:

(106)敢問崇德、脩慝、辨惑。(12.21)

(107)赤也惑,敢問。(11.20)

7.2.2竊1表示私下。如:

(108)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于我老彭。(7.1)

(八)連接副詞又6

8.1表并列又4

(109)子謂《韶》曰:“盡美矣,又盡善也。(3.25)

(110)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12.10)

8.2表遞進又2

(111)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14.17)

(112)困而學之,又其次也。(16.9)

二、個別副詞的演成情況

從前面對整個副詞系統的靜態描寫中,我們可以看出副詞的某些歷時發展的端倪。本文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說明。

(一)有些詞虛化前與虛化后的意義同時在《論語》中使用,結合它們出現的語言環境,我們可以探求它們彼此間的演成關系。下面僅就總括范圍副詞“共”“并”和語氣副詞“其”為例加以說明。

1.共并

(113)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5.26)

(114)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9.30)

(115)吾見其居于位,見其與先生并行也,(14.4)

(116)堂堂乎張也,難與并為仁矣。(19.16)

例(113)(115)中“共”“并”為動詞,分別表示“共同擁有”和“并排、并肩”的意義,它們含有相同的義素[共同/一起],這就為它們虛化為表共同義的總括范圍副詞提供了語義上的可能性。從語法結構來看,它們都常用于“與……共/并+動詞”這樣的結構中,“與”引進動作的協同發出者,當“共/并”后與動作性更強、意義更實在具體的動詞連用構成“共/并+V”結構時,“共/并”表示后一動作行為的方式狀態,全句語義中心落在V上,“共/并”退居次要地位,成為修飾限制后一動詞的狀語。這樣“共/并”的動作性逐漸消失,固有的[共同/一起]這一總括義素逐漸增強,最終虛化為表共同的總括范圍副詞。例(114)(116)就是“共/并”作為總括范圍副詞的用例。

2.其

對于語氣副詞“其”的演成情況,我們大體可以從《論語詞典》和《論語譯注》對下列句子的不同解釋中有所了解。

(117)《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逼渌怪^與?(1.15)

(118)伯夷、叔齊餓于首陽之下,民到于今稱之,其斯之謂與?(16.12)

在《論語譯注》中,“其”解釋為表復指的指示代詞,而在《論語詞典》中則解釋為表測度的語氣副詞,由這種解釋的不同可以推知表復指的指示代詞“其”與表測度的語氣副詞“其”具有源流關系?!捌洹苯洺N挥诤笠环志渚涫?,在語義上復指前面的分句,但這種表示復指意義的“其”在句中不占主要位置,甚至可有可無,這就使得其復指作用逐漸減弱,并最終消失,而句子本身所具有的測度語氣就自然而然地落在了“其”身上,“其”也由此虛化為表測度語氣的副詞。這兩例正處于過渡階段,解釋為指示代詞與測度語氣副詞皆可,所以出現了兩書注釋有分歧的情況,這就為我們探究語氣副詞“其”的演成提供了線索。

(二)有些詞它們虛化前的意義雖然未在《論語》中使用,但虛化后的意義在書中常用,而且它們虛化后的意義受其實詞義的影響很大。我們以時間副詞“既”、“嘗”為例加以說明?!凹取?、“嘗”都是由動詞虛化而來,而且都表過去時,但“既”表完成,“嘗”表經歷、存在,這種差別是由它們的虛化來源——動詞決定的。如:

(119)秋七月壬辰朔,日有食之,既。(《春秋經·桓公三年》)

(120)既來之,則安之。(16.1)

(121)險阻艱難,備嘗之矣。(《左傳·僖公28年》)

(122)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15.1)

例(119)(121)中的“既”“嘗”均為非自主動詞,“既”表示動作行為發展或進行到最后階段——完成,包含[動作][過去時間][完成]三義素,可譯為完了、終了?!皣L”表示主體親身經歷過某件事情或某種動作行為,包含[動作][過去時間][存在]三義素,可譯為經歷。當“既”“嘗”后面與另一動作性強、意義更具體的動詞連用時,語義重心后移至該動詞,“既”“嘗”則由句子中心語的位置退居修飾限制后面動詞的狀語這一次要位置,它們的[動作]義素因此而失落,其它兩個義素[過去時間][完成]和[過去時間][存在]成為中心義素,“既”“嘗”也就逐漸由動詞虛化為表過去時間的副詞,而中心義素[完成]與[存在]的不同又使得兩詞虛化為副詞后的語法意義有所不同,如例(120)(122)。

由上可知,實詞詞匯意義和句法結構是實詞虛化不可或缺的必要因素,它們規定著虛詞的運動方向和運動步驟。對于意義很虛的詞,如“其”作為語氣副詞,句法結構對虛詞句法功能有直接規定性,當某個詞分布于一定的句法結構中,除了傳達本身固有的詞匯意義、語法意義外,受該句句法結構的制約又負載起該句法結構的某種整體意義,并且這種整體意義迫使該詞本身固有的詞匯意義、語法意義削弱以至失落,而該意義就成為這個詞所負載的唯一意義,這時,這個詞的虛化就完成了。

三、結論

綜觀《論語》的副詞系統,共有副詞56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相對完整的系統,基本反映了春秋末期、戰國初期漢語副詞的使用情況。但是系統內部發展不平衡,有的在甲骨文時代已經產生,到《論語》中已發展得比較成熟,如否定副詞;而有的則還處于初發生階段,不僅數量少,而且使用頻率極低,如程度副詞。有些副詞產生得比較晚,與它們的虛化來源——實詞的關系仍很密切,并且實詞義與虛詞義在《論語》中同時出現,由此我們可以管窺它們的發展過程。

附錄:

《論語》中的副詞(56):

否定副詞(8):不582弗5勿13毋8 無33 未57非33 微1

語氣副詞(10):必75固3正1其①38其諸1無乃3蓋4或2豈8其②10

時間副詞(9):方1將14其4既13已1嘗8始1遂1既而1

范圍副詞(11):皆15俱1盡4共1同1并1唯14獨1祗1多1亦3

程度副詞(3) :已2大1彌2

情狀副詞(11):亟1屢3亦43又6再2復1猶9躬2親2獨2相3

謙敬副詞(3):請4敢7竊1

連接副詞(1):又4

參考文獻:

[1]李運益《論語詞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年.

[2]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1962年.

[3]殷國光《呂氏春秋詞類研究》,華夏出版社,1997年.

(張亞茹,北京語言大學漢語學院)

猜你喜歡
語氣副詞語義
韓國語“容入-離析”關系表達及認知語義解釋
新編《小老鼠上燈臺》
語氣不對
短句—副詞+謂語
語氣
附加疑問句要點搜索
副詞和副詞詞組
hardly是hard的派生詞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