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青海土族農家做客

2006-10-11 01:32解維漢
西部大開發 2006年9期
關鍵詞:土族杯酒輪子

解維漢

青海是西部美麗的地區,塔爾寺、西寧清真大寺、青海湖和鳥島等名勝旅游點都使我流連忘返,到土族風情濃郁的互助農家做客,更給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互助縣小莊距西寧市只有29公里,乘車半小時便到達了。在車上聽導游小王講,互助縣是全國惟一的土族自治縣,居住有6萬多名土族人,至今還保存著許多本民族古老的風俗。土族原本是叱咤風云的馬背上的民族,先民自唐宋以來就居住在祁連山南麓、黃河流域,曾在遼闊的甘青牧區建立了一個長達300年的吐谷渾王國。7世紀中葉,土谷渾人流落于河湟一帶與蒙古、漢藏等民族融合成一個新民族。

安召舞和輪子秋

旅游車剛一下公路,路邊就有兩位年輕盛裝的土族姑娘上車做向導,5分鐘后就來到村口。這是一片寬闊的場地。在土族村落,一般都掛有五色布做的小旗,土語叫“加達”,村前村后視為神山,四季封鎖,栽有松樹和楊樹,其中若有古老大樹,那便是神樹。村旁有“本杭”(十萬佛塔),有“東本”(十萬塊白石頭),有三角土墩,這便是鎮邪地。以上是土族村莊的主要標志。這些地方是嚴禁動土和污染的。

土族人信仰喇嘛教,我們一下車,便有年輕土族姑娘迎上來,熱情地向每位游客獻上潔白的哈達。村口聚集了很多土族青年男女,圍成一個大圈,跳起了土族著名的舞蹈安召舞,這是土族一種傳統舞蹈,逢年過節和豐收喜慶活動都要跳安召舞。因為唱詞的襯句是“安召索羅羅,安召召應召”,便取名安召舞。

跳完安召舞,土族青年男女又興味十足地表演了輪子秋。村口廣場中心豎著一個飛轉的大輪。兩名身著艷麗服裝的土族姑娘,在悅耳的樂曲伴奏下輕舒彩袖翩翩起舞。突然,她們像穿過柳梢的沙燕飛上輪子秋。車輪飛轉,她們的裙裾、花袖、丁東作響的環佩珠珞,在陽光下飄拂、閃爍。如一圈耀眼奪目的七彩花環,優美的造型贏得滿場喝彩聲。輪子秋是一種傳統體育娛樂項目,起源十分偶然。傳說土族人豐收時節用大板車運麥捆,因路面凹凸不平,一不小心大板車翻了。大人們正在想辦法,幾個淘氣的兒童攀上車軸朝天的輪子轉起來。這一舉動啟發大人想像發明了輪子秋。后來便成為土族傳統的娛樂方式。

土族女裝藏秘密

在歡樂的人群中,土族婦女鮮艷的彩色服飾十分搶眼。一位名叫郭發蘭的婦女告訴我,土族服飾的確有自己的特點,青壯男子頭戴織錦滾邊、帽邊卷起的“拉金鎖”絨氈帽,穿斜襟鑲花邊的白色褲褂。老年人一般頭戴卷邊圓頂絨氈帽穿斜襟長袍,外套黑色坎肩。青壯年婦女服裝最獨特了,一般都穿小領斜襟長衫,套紅、黃、綠、白、紫、藍、黑七色彩布做成的花袖,據說是依據彩虹的色彩,用布和綢緞拼制而成,藍色代表天空,白色代表白云,綠色代表草原,黃色代表豐收,黑色代表大地,紅色代表太陽,紫色代表鮮花,合起來像一道道絢麗的彩虹。長衫上套著黑色、紫色或紅色鑲邊的深藍色坎肩。腰系寬而長的彩帶,掛著繡有花花草草的荷包、繡球等精致的手工制品。下身多穿藍色褲子,膝下部分是一節紅色褲筒,土語叫“帖彎”。未婚女子的“帖彎”為大紅色,頭上戴錦帕;已婚婦女的“帖彎”為桃紅色,頭上戴氈帽,帽上插花的表示剛結婚兩三年。

三杯酒后賽酒曲

村口熱鬧的歌舞場面結束后,我們在向導的帶領下走進村里一戶土族人家中吃午飯。在大門外,我們碰到了三杯酒的禮儀。幾位土族姑娘用托盤端著酒壺酒杯,向一位位客人敬酒。去土族人家做客,一般情況下必須喝三次三杯酒,即客人到主人門前敬三杯酒,叫“臨門三杯酒”,客人吃飯時敬三杯酒,叫“吉祥如意三杯酒”,客人出門敬三杯酒,叫“上馬三杯酒”。幸虧酒杯不大,我們還不至于不勝酒力。按土族人的規矩,實在不能喝酒的客人,用無名指蘸酒對空彈三下,也可以應付過去。但能喝酒的人不得假裝不能喝酒,如果主人了解你能喝就會不高興。

大盤飯菜端上來了。頭道飯是烘鍋饃,是將發面裝在鏊里埋在草木火中烤成,二道飯是清油餅。還有一小碗咸咸的奶茶,還端上了油鹽水混合的圓餅“沓呼日”、蔥油烤餅“哈流”等特色主食和菜肴,我們吃得津津有味。正吃到興頭上,土族姑娘排成一隊托著酒盤,走到一位游客對面,唱起了濃濃的酒曲。這位游客似有婉拒之意,姑娘們不依不饒,一曲連一曲,直唱到那位游客喝下三杯酒,然后又瞄準下一位。同來的有些游客想難難她們,提議客人和主人各為一方輪唱,一方唱完一曲便高喊“一、二、三、四!”對方的一曲便要接上,若接不上,便罰酒三杯。令我們無比驚異的是,這些土族姑娘不僅民族歌曲唱得地道,而且那些最新流行的新潮歌曲也唱得像模像樣,看來這個古樸的部落一點也不封閉,和外面的世界同步呼吸著新鮮空氣。

感受土鄉迎親儀式

酒足飯飽之后,最最激動人心的土鄉迎親儀式隆重登場了。被推選出來的兩位游客作為新郎,披紅戴花,喜氣洋洋。被他們選中的兩位新娘羞羞答答靜守閨房,癡情的兩位新郎在緊閉的院門外千叩萬喚,門就是不開,他們萬般無奈,不料被蹲在門樓上的兩個小孩潑了一身水漬。半個小時以后,費盡千辛萬苦才賺得院門洞開,兩位“落湯”新郎急切沖進屋內,各自托起自己的嬌娘快步走出,輕放在一輛早已備好的牛車上。這支迎親隊伍隨著“吱吱扭扭”的牛車向夫家走去。

在路上,向一位婦女詢問土族婚禮習俗。她告訴我,過去土族青年結婚,完全由父母和媒人包辦,婚前男女雙方很少見面,直到在婚禮上才知道新郎長什么樣兒。通常是男家看中某家閨女,就請媒人帶上白酒、手巾等禮物前往說親,若女方同意,就將禮物收下,若不同意則不收。隨后兩家共同商定吉日,在女方家喝媒酒,講彩禮?,F在開放多了,男女見一面互相對歌,情投意合才找媒人提親。

聽說,過去土族有些地區婦女有“戴天頭”的陋俗,即姑娘到十五六歲時還沒有定親,父母就認為出外勞動不方便,在除夕晚上把姑娘的發式改梳為已婚婦女發式,與天拜為夫妻,以后可以過已婚婦女的生活,無人干涉??梢陨⒆?,孩子姓氏隨母親?!按魈祛^”的姑娘與男子一樣享受財產繼承權。這種習俗一般在喇嘛寺院附近的地區存在,“戴天頭”主要原因是,以前相當一部分男青年進寺院當喇嘛,喇嘛禁止結婚,嚴重影響了女青年擇偶,這種陋俗1958年宗教改革后已廢除。

天天做“新娘”

說話間車到新郎“家”了。新郎從牛車上把新娘托入洞房,放下門簾,在床邊擁坐,說起了悄悄話。窗戶外面爬滿了好奇的游客探視窗內,不時爆發出一陣陣哄笑聲。小院里更多的游客和這里的主人拉起了家常,好奇地探詢土族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民風民俗。我和一位土族姑娘閑聊起來,她叫安紅芳,今年十八歲,家里有六口人,初中畢業后就沒有再上學,在家干農活,也搞一些手工刺繡。從1992年開始,村里成為旅游接待點,國內外游客來得很多,凡有游客來,她就要參加接待工作。由于她長得漂亮些,常常被游客點中,幾乎天天做“新娘”。我問她做新娘的感覺好不好,她笑著說:“本來就是游戲,又何必當真呢!”不過做新娘的確很受寵,每次當別的婦女費勁地向游客兜售刺繡品時,她腰間掛的一串串荷包、繡球早已被新郎包攬了。我問她總共當過多少次新娘,她說太多了,根本數不清了。分手時,她還遞給我一張名片,一張用紙盒剪成小片在背面寫字的土制名片,姓名、住址、郵編、宅電,嘖嘖!家家都有電話,土族早已不“土”了,也不再是自我封閉的愚鈍部落了。

不知不覺已天色過午,依依惜別中,我們乘車告別了土族部落。行至村外,看見一輛旅游大巴迎面開來。又一場土鄉風情表演就要開始了。

猜你喜歡
土族杯酒輪子
關于土族聚居地區漢、土雙語教育實施概況
輪子
The Alcohol Culture in Water Margin
撒酒瘋
撒酒瘋
吃土族
落日
夢想一只轉動的輪子
神秘的土族人
香噴噴的輪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