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人小令“俗”之美淺論

2006-11-24 13:35張明遠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06年8期
關鍵詞:小令

張明遠

自從“一代文學論”及其證明“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為不少學者認同之后,前賢時哲論述元明清通俗文學者日漸增多。但是,對元代文學的研究,仍然存在著重雜劇、輕南戲,重戲劇、輕散曲,重套數而輕小令的偏頗。尤其對元人小令之“俗”專題系統論述者,并不多見。本文管中窺豹,試圖揭開冰山一角,讓大家領略一下元人小令的神奇魅力。

那么,究竟何謂“小令”?所謂“令”者,本意為法令、命令?!墩f文》:“令,發號也?!本葡g行令,即為酒令?!逗鬂h書·王逵傳》載“(王逵)嘗作詩、頌、誄、書、連珠、酒令凡九篇”。詞曲稱“令”,乃源于唐人宴席之酒令?!疤迫孙嬀?,必為令以佐歡”。(宋·蔡居厚《詩話》)“唐人飲酒,以令為罰”。(宋·劉頒《中山詩話》)其時宴飲常于席上設“席糾”或“觥使”,以掌酒令,由歌舞伎任其事,稱酒妓或酒令妓女。她們以其擅長的歌舞用于行令,于是,“歌”與“令”兩者合一,出現了由酒令演變而來的“歌令”這一名稱。后來,“令”就逐漸成為篇幅短小的歌辭一體之稱名,成為唐宋詞之“諸體”中的一員。

元曲之“小令”,或曰“元人小令”,屬于元代散曲的一種,也是元散曲的基本單位。當時亦稱“葉兒”,燕南芝庵《唱論》云“時行小令喚葉兒”,清朱彝尊又稱其為“葉兒樂府”。過去也有人稱之為“元人小詞”的。它源于古典詩詞而自成一格,成為一種獨特的文學樣式。

元人小令屬于“俗”文學。鄭振鐸先生曾說:“‘俗文學就是通俗的文學,就是民間的文學,也就是大眾的文學。換一句話,所謂俗文學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為學士大夫所重視,而流行于民間,成為大眾所嗜好,所喜悅的東西?!雹龠@就恰切地點明了俗文學的特點與本質。在中國文學中,俗文學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中國傳統上所謂的“正統文學”,其范圍是比較狹小的?!安畈欢喑娕c散文之外,凡重要的文體,像小說、戲曲、變文、彈詞之類,都要歸到‘俗文學的范圍里去?!雹谂c正統文學相比,俗文學所受的政治束縛更少一些,因而形式更自由,揭露更徹底,具有更大的表現力和更強的生命力,“往往是比之千百部的詩集、文集更足以看出時代的精神和社會的生活來源。他們是比之無量數的詩集、文集,更有生命力的”。③由于“口耳相傳”和“傳而能唱”的需要,決定了它通俗、直白、朗朗上口的“俗文學”特點。

同其他藝術體裁的產生和發展一樣,元人小令最初也是在民間文學的土壤里產生并流傳于民間的。當時也稱“市井小令”或“葉兒”。王驥德《曲律》云:“渠所謂小令,蓋市井所唱小曲也?!彼筛杓藗鞒?,在勾欄瓦肆、酒樓妓院間流行,因而身份卑賤,一向被視為“小道末技”而不登大雅之堂,如明代李開先,藏書甚富,號稱詞山曲海,然而他刊行的,也僅有喬吉和張可久兩家的小令。清代號稱包羅古今的集大成之作《四庫全書》,對元人散曲,也只列了喬張二家的存目而已。元人小令屬于俗文學,不為封建正統文人所重視,是顯而易見的。

當然,我們也并不否認元人小令中亦有所謂清新雅致的“雅詞小令”,比如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比如張可久的【雙調】《折桂令·九日》,但那畢竟只是少數。而且,這種“雅詞小令”,簡潔靈動,通俗易懂,也恰恰反映了元人小令“俗”之特點。所以從總體上來看,元人小令是屬于“俗文學”的。

筆者認為,元人小令之“俗”,并非僅僅是指元人小令的“俗白”或“通俗”?!八装住蔽幢夭弧疤N美”,“俗白”也未必沒有“庸俗”成分。實際上,元人小令之“俗”,蘊含著一種內在美,即“俗”之美。這包括:真實之美、情趣之美、意境之美和語言之美。下面簡而述之。

一、真實之美

元人小令所蘊“真實之美”,是比較直觀可見的。首先是那些反映現實、揭露黑暗之作。特殊的時代,特殊的文人遭遇,特殊的理想、價值觀,造就了元代文人特殊的審美追求。寫俗人俗事,高揚俗趣,充分張揚自己生命的個性,成了元人小令作品的情感基調。這一點與宋詞大異其趣。宋詞寫的好像都很美,即便是愁,也是“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而元人小令則不然。它只讓我們看到無奈、兇險等社會現實,大部分是對俗世生活的一種真實關照而非藝術化的虛構描繪。諸如對民族矛盾、家國衰亡的哀嘆:

采菱人語隔秋煙,波靜如橫練。入手風光莫流轉,共留連,畫船一笑春風面。江山信美,終非吾土,問何日是歸年?(王惲【越調】《平湖樂·采蓮女》)

夕陽西下水東流,一事無成兩鬢秋,傷心人比黃花瘦,怯重陽九月九,強登臨情思悠悠。望故國三千里,倚秋風十二樓,沒來由惹起閑愁。(無名氏【雙調】《水仙子》)

眾所周知,元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由少數民族統治整個中國的朝代。這給廣大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留下了難以彌合的創傷。中國人歷來都有“天朝大國”的地理觀念,有君君臣臣的封建倫理意識,覺得中國便是世界的中心,東西都是中國的最好,皇帝更是真龍天子,“君權神授”,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威。如今泱泱大國卻受一異族人統治,這讓他們在心理上無法接受。那種恥辱感是可想而知的。如今江山依舊,但容顏已改,那種“國破山河在”的悲愁情懷,或許只有這群忠君愛國、多愁善感的文人才能深切體會?!敖叫琶馈?,但是“終非吾土”。作為一介書生,又有什么辦法呢?唯有徒增滿腹的惆悵罷。但這就是文人的風骨!“窮則獨善其身”(《孟子》),善則善吧,但家國,卻是一個人心底永遠的痛!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家國,永遠都是他們心底割舍不下的一份牽掛!

又如對個人仕進、官場兇險的哀嘆:

競功名有如車下坡,驚險誰參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殘禍,爭如我避風波走在安樂窩。(貫云石【雙調】《清江引》)

中年才過便休官,合共神仙一樣看。出門來山水相留戀,倒大來耳根清眼界寬,細尋思這的是真歡。黃金帶纏著憂患,紫羅襴裹著禍端,怎如俺藜仗藤冠?(張養浩【雙調】《水仙子》)

在元代,讀書人幾乎完全斷絕了仕進之路。偶有仕進者,也是戰戰兢兢,步履維艱。在社會的四等人中,漢人南人是居于最底層的,在政治、法律上明文規定著其不平等地位。各級政府“官有長職,位有長員。其長則蒙古人為之,而漢人、南人二焉”(《元史·百官志》),漢人頂多只能擔任副職。文人一方面忍著羞辱,小心翼翼地侍奉著新主子,一方面又苦于沒有實權,壯志難酬。更為重要的是,當權統治者的明爭暗斗亦此起彼伏,文人在其中更是如履薄冰。官場兇險,“驚險誰參破”。人人都覺當官好,高高在上,威揚武耀,可有誰知道,“黃金帶纏著憂患,紫羅襴裹著禍端”,“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殘禍”,生與死或許只是一瞬間的事情。這種戰戰兢兢的痛苦心情,又有誰會明白?“如今凌煙閣一層一個鬼門關,長安道一步一個連云?!保ú榈虑洹断蓞巍ぜ纳荨じ袊@》),只把那滿腹的痛苦與無奈,傾瀉于筆端罷。真可謂寥寥數語,筆底風云驟起;簡單幾筆,官場黑暗畢現。

再如對不公平、黑白顛倒的社會風氣的揭露。有元一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完全由少數民族執掌政權的時代,儒家倫理思想受到嚴重的排斥與打擊。雖然朝廷設立官學,以儒家四書五經為教科書,程朱理學的地位也得到確認,但“儒學聲勢的顯赫卻掩蓋不了其影響日益下降的趨向”。④元朝統治者在利用儒家學說鞏固統治的同時,也尊崇各民族固有的信仰,這種“信仰的多元化,削弱了儒家思想在群眾中的影響”。⑤眾所周知,儒家傳統的倫理思想,正是規范社會秩序、倡導仁者愛人,具有所謂“厚人倫,美教化”的巨大社會功用。儒家倫理思想影響力的分解、下降,必然會相應地削弱其所應該起到的社會作用,并進而影響到社會的和諧與穩定。再者,元朝科舉時行時廢,廣大儒生幾乎失去了仕進的機會,處于與乞丐為伍的尷尬地位。大批潛在的有用之才,就這樣白白地浪費掉了;而統治者又都任用了哪些“高級人才”呢?據《元史·崔斌傳》載:“江淮行省至重,而省臣無一人通墨者”。胡柴山《柴山集》亦載“州縣三四員,字不辨王張”。用這等人來治理天下,其結果可想而知!而且,元朝一改過去重農抑商的政策,“以功利誘天下”,商人地位大大提高?!吧倘酥乩p別離”(白居易《琵琶行》),利字當頭,自然不免生出許許多多“輕別離”的事情來。這對社會風氣也是一種重要影響。

堂堂大元,奸佞專權。開河變鈔禍根源,惹紅巾萬千。官法濫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鈔買鈔何曾見?賊做官官做賊混愚賢。哀哉可憐?。o名氏【正宮】《醉太平》)

不讀書有權,不識字有錢,不曉事倒有人夸薦。老人只恁忒心偏,賢和愚無分辨。折挫英雄,消磨良善,越聰明越運蹇!志高如魯連,德過如閔騫,依本分只落的人輕賤。

不讀書最高,不識字最好,不曉事倒有人夸俏。老天不肯辨清濁,好和歹沒條道。善的人欺,貧的人笑,讀書人都累倒。立身則小學,修身則大學,智和能都不及鴨青鈔。(無名氏【中呂】《朝天子·志感》)

“奸佞專權”的“堂堂大元”,已是“哀哉可憐”,無可救藥;“志高如魯連,德過如閔騫”的讀書人,卻“只落的人輕賤”,這便是當時儒生地位的真實寫照!“讀書人都累倒”,而那些“不讀書”、“不識字”者,卻反倒是既“有權”、“有錢”,又“有人夸薦”,這是何等的可悲!

人皆嫌命窘,誰不見錢親?水晶環入面糊盆,才沾粘便滾。文章糊了盛錢囤,門庭改做迷魂陣,清廉貶入睡餛飩,胡蘆提倒穩。(張可久【正宮】《醉太平·無題》)

社會崇尚的,還是“胡蘆提倒穩”,而一介儒生,也只是“文章糊了盛錢囤”,在金錢的魔力下,一切都已無法阻擋。窮書生即使滿腔憤懣,卻只是“徒喚奈何”!

除了這類反映現實、揭露黑暗之作,就是那些看似荒誕的作品,也是以極其夸張的手法,反映真實的社會生活,諸如:

倚蓬窗無語嗟呀,七件兒全無,做甚么人家?柴似靈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醬甕兒恰才夢撒,鹽瓶兒又告消乏。茶也無多。醋也無多,七件事尚且艱難,怎生教我折柳攀花?(周德清【雙調】《蟾宮曲·別友》)

鋪眉苦眼早三公,裸袖揎拳享萬鐘。胡言亂語成時用,大綱來都是烘,說英雄誰是英雄?五眼雞岐山鳴鳳,兩頭蛇南陽臥龍,三腳貓渭水非熊。(張鳴善【雙調】《水仙子·譏時》)

東村里雞生鳳,南莊上馬變牛,六月里裹皮裘。瓦壟上宜栽樹,陽溝里好駕舟。甕來大肉饅頭,俺家的茄子大如斗?。o名氏【商調】《梧葉兒·嘲謊人》)

奪泥燕口,削鐵針頭,刮金佛面細搜求,無中覓有。鵪鶉素里尋豌豆,鷺鷥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內刳脂油,虧老先生下手?。o名氏【正宮】《醉太平·譏貪小利者》)

我們讀后覺得其內容并非不可理喻或天花亂墜,而是在會心一笑之余,完全可以參透其中所蘊含的意義:那只是一種荒誕的真實,是用變形的手法來描摹社會的不公平。相比較平白通常的敘述抨擊,這種荒誕的諷刺藝術,顯然有其“入木三分”的神奇功效。社會道德的滑坡、淪喪,自然會滋生諸多的不平甚至黑暗腐敗?!皧Z泥燕口,削鐵針頭”的貪圖小利者,“東村里雞生鳳,南莊上馬變?!钡恼f謊人,“柴似靈芝,油如甘露,米若丹砂”的貧窮讀書人,真是一幅大元社會的蕓蕓眾生相。小令這種通俗而極度夸張的語言,可謂鞭辟入里,入木三分,體現了作者對社會的深刻觀察和理解。沒有那種淹淹沉入的生活,文人斷然創造不出這等精彩傳奇的作品來。

二、情趣之美

元人小令富有生活情趣。這一點尤其體現在那些情愛作品中??梢哉f,這是元人小令中最靈動的一部分。光彩熠熠,美輪美奐,充滿了夢幻色彩。它的通俗、明快、簡潔、暢達,它的大膽潑辣,都充分體現了元人小令的俗之趣美:

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奶娘催逼緊拘鉗,甚是嚴,越間阻越情。(白樸【中呂】《喜春來·題情》)

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飛絮,氣若游絲??找豢|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證候來時,正是何時?燈半昏時,月半明時。(徐再思【雙調】《蟾宮曲·春情》)

欲寄君衣君不還,不寄君衣君又寒。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ㄒλ臁驹秸{】《憑闌人·寄征衣》)

自送別,心難舍,一點相思幾時絕?憑闌袖拂楊花雪。溪又斜,山又遮,人去也?。P漢卿【南呂】《四塊玉·別情》)

我事事村,他般般丑。丑則丑村則村意相投,則為他丑心兒真博得我村情兒厚。似這般丑眷屬,村配偶,只除天上有。(蘭楚芳【南呂】《四塊玉·風情》)

挨著靠著云窗同坐,偎著抱著月枕雙歌,聽著數著愁著怕著早四更過。四更過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閏一更兒妨什么?。ㄘ炘剖局袇巍俊都t繡鞋》)

碧紗窗外靜無人,跪在床前忙要親。罵了個負心回轉身。雖是我話兒嗔,一半兒推辭一半兒肯。(關漢卿【仙呂】《一半兒·題情》)

這其中,既有“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的少女初戀情懷,又有“寄與不寄間,妾身千萬難”的少婦思夫的痛苦;既有“挨著靠著云窗同坐,偎著抱著月枕雙歌”的相見的歡娛,又有“自送別,心難舍,一點相思幾時絕”的分別的離愁,讀來皆狡黠可愛。諸如相思之苦,“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身似浮云,心如飛絮,氣若游絲”,語言詼諧幽默,把一個初涉戀情的小姑娘的迷離無奈寫活了,讀來不禁令人啞然失笑。而行文上,或深沉,或幽默,或含蓄,或潑辣,各有境界。在描寫情愛上顯得非常大膽,甚至超過了以往最為開放的民歌,潑辣恣肆,自成一格。這和元代社會特殊的時代背景及儒家倫理控制的松弛不無關系。正是這一點星星之火,遂成燎原之勢,讓元人小令作品有了自己獨特的標志,并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整體風格。人們常說“詩莊詞媚”,即便是在被稱為“艷詞”的作品里,這種風格,也是很少見到的,更不用說在高雅正統的詩里了。這就是其特色,這就是其魅力!“挨著靠著云窗同坐,偎著抱著月枕雙歌”,這種赤裸裸的描寫,何等的大膽、自由、潑辣!而一俟“碧紗窗外靜無人”,便“跪在床前忙要親”,又是何等的真實而富有生活情趣,把一個猴急猴急的小伙兒寫活了??晒媚锬??卻是“話兒嗔,一半兒推辭一半兒肯”。戀人相見的甜蜜與幸福,躍然紙上,惟妙惟肖。

再如歸隱類作品:

綠水邊,青山側,二頃良田一區宅,閑身跳出紅塵外。紫蟹肥,黃菊開,歸去來。(馬致遠【南呂】《四塊玉·恬退》)

適意行,安心坐,渴時飲饑時餐醉時歌,困來時就向莎茵臥。日月長,天地闊,閑快活!

舊酒投,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共山僧野叟閑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閑快活?。P漢卿【南呂】《四塊玉·閑適》)

對青山綠水,有黃菊紫蟹,山僧野叟相伴,詩酒助興,真是悠閑得可以,何其樂哉!想人生如此,夫復何求!

其他又如一些荒誕類作品,亦富有生活情趣。比如前面我們提到的那首《嘲謊人》,活脫脫就讓我們看到了一個伶牙俐齒、搬弄是非的可笑甚而有點可愛的撒謊者形象。其可笑之處,就在于說謊人一本正經地說著自以為別人都會相信的謊話,而我們恰恰就是一眼皆能看穿其底貨本色的人。當一個人認為所有的人都很傻、都會被自己欺騙的時候,那他往往就容易“聰明反被聰明誤”,這或許就是所有“自作聰明”者的可笑之處吧。謊人尚且如此,則元時社會之風尚,亦可推知一二矣!又如《貪小利者》也生動傳神地為我們刻畫了一個處處貪求蠅頭小利的小市民形象,讀來亦令人忍俊不禁。元人小令刻畫描摹事物之情狀,竟能如此生動傳神、富有情趣,不能不令人驚嘆!歷史上,好像從沒有一種體裁,在這一點上能夠與之比肩扛鼎。這種詼諧潑辣,或許就是元曲所謂的“蒜酪”味吧。

三、意境之美

王昌齡《詩格》中,首創“意境”一詞,王國維則用“境界”這一概念作為規范古典詩詞的最高美學范疇。意境的形成與創造,是作者思想感情對客觀事物本質認識不斷深化的一種表現。優秀的文學作品,不管它是“陽春白雪”還是“下里巴人”,都會創造意境。元人小令雖然語言通俗直白,但并非沒有“意境”。與通俗自然的整體風格相適應,元人小令所蘊含的意象,也皆為平凡通俗之意象,諸如老樹、昏鴉、枯藤、落日、廢井等等,反映的大都是未加粉飾的俗世生活,但其境界,卻是不俗的,并且自有一番高格:

猜你喜歡
小令
閑吟小令
論晏幾道在詞學發展史上的地位
談《詞林摘艷》中“生活俗事”類的散曲
掉坑
微美:小令的審美趣味分析
多面人生
時光游走三個秋
元代散曲中的小令和套數
有趣的頂真詩
秋思 別情 懷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