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任務驅動法”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2008-07-14 10:05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08年18期
關鍵詞:學會學習任務驅動法信息技術

趙 勇

摘要:“任務驅動法”是建立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法,作為建構者——教師,僅是學習的指導者、輔助者、咨詢者、導航者,而學生才是教與學活動中的主體,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將大量時間留給學生帶著驅動“任務”進行研究性學習。目前,我國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普遍采用這一教學法,即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盡量壓縮教師講授內容的時間,而將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本文就如何優化信息技術課程談幾點思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任務驅動法;學會學習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18-20ppp-0c

"Task-driven" in the Teaching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e

ZHAO Yong

(County of Zhejiang Province, into a second school, wencheng 325300, China)

Abstract: "mission-driven" is built o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teaching methods, as the building - teachers, only to learn the guidance, support, advice, navigation, and the students are taught and The main activities of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teaching, we should be a lot of time left to drive the students with "mission" to study and learn. At present, Chin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in secondary schools generally adopted this approach, that is, in the specific process of teaching, we should try to compress the time teachers teach content, and will be a lot of time left to the students to study and learn. This article on how to optimiz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urses on Thoughts.

Key words: mission-driv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aw will learn

在信息化社會得今天,迅速地篩選和獲取信息、準確地鑒別信息、創造性地加工和處理信息,將是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之一。加快在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提高信息技術課程的效益,對實現教育信息化,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中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普遍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所謂任務驅動教學法,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典型的信息處理“任務”的驅動下的過程中,培養分析、解決問題以及用計算機處理信息的能力。在班級教學的背景下,教師要把握好三個學習空間的轉換,為學生創造良好得學習環境,讓學生通過適當努力,能順利完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掌握學習內容,獲得成功的體驗。

1 更新觀念,明確目標任務

1.1 信息技術教育不同于計算機教育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計算機學科比較,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它涉及眾多的邊緣和基礎科學。因此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打破了只能講計算機的“學科”知識的“學科本位”的思想,克服單純學習技術的觀點,加強對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的人文、倫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養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的能力各負責地使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成為支持學生終身學習和全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信息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

1.2 信息技術課程的任務

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基礎學科,它是培養所有社會成員應具備的如同“讀、寫、算”同樣重要的終生有用的基礎能力之一的課程。國家新的課程綱要已將它列為政、語、外、數之后的第五位課程。

2 明確信息技術教師應充當的角色

在傳統教學中,教師自覺地扮演著知識“講述者”、信息“傳授者”、教學活動“領導者”的角色。教師特有的這種權威性,理所當然地把自己置于中心位置,學生圍著教師轉。但現在社會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不再以教師為唯一的渠道,教師只有正確認識、擺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信息技術課的效益。因此,教師應確立“教即學,學即教”的觀念,即教師在教學的過程就是一學習過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就是教別人的過程,教師角色應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導學者、合作者、評價者、“競爭者”。

3 靈活運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

信息技術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知識及技能的傳授應以完成典型“任務”為主,確立了“任務驅動”的教學原則。這個原則突出了在“做”中“學”的思想。

3.1 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教學,在“任務”的設置上要適當。

教師要在學習總體目標的框架上,把總目標細分成一個個的小目標,并把每一個學習模塊的內容細化為一個個容易掌握的“任務”,通過這些小的“任務”來體現總的學習目標。設計“任務”時,其認知目標一般可以采用了解、理解、掌握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操作目標一般可以采用初步學會、學會、熟練三個層次的學習水平。

3.2 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在形式上是:提出任務-→師生共同分析完成任務的方法和步驟-→適當講解或自學或協作學習-→完成任務實踐-→交流或歸納。而傳統的教學形式:語句格式-→功能介紹-→舉例解釋-→鞏固型獨立練習-→小結評講-→上機練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基本上是被動的。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進行教學,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都是圍繞如何完成一個具體的任務進行的。教師教學思路清晰,學生學習目的明確,學習變成了學生的主動行為,在用的需求下學,學以致用,更容易掌握學習內容。

3.3 “任務”設計要符合學生特點

3.3.1 “任務”設計時要注意學生特點、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甚至同一年齡段的學生,他們接受知識的能力往往會有很大的差異。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充分考慮學生現有的文化知識、認知能力、年齡、興趣等特點,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等原則。對于新內容或一些有難度的“任務”,教師最好能事先演示或給出清晰、 詳盡的操作步驟,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3.3.2 “任務”設計要注意分散重點、難點。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叭蝿铡痹O計時要考慮“任務”的大小、知識點的含量、前后的聯系等多方面的因素。任務是手段,便于學生學習、掌握有關的知識、思想和方法才是“任務驅動”的目的。一般不提倡設計一個統領全局的“任務”,而是要注意由點到面,逐步介紹各知識點。一開始先讓學生有所了解,經過一段時間的熟悉以及相關知識的積累后,再深入理解,然后適時地加以概括和總結。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認識、運用有一個逐步深入的“螺旋式”上升過程。

3.3.3 以“布置任務”的方式引入有關概念,展開教學內容。在傳統教法中,引入有關概念時,往往是按“提出概念→解釋概念→舉例說明”的順序。大家都知道,感性經驗在知識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在信息技術課教學中引入新概念、新知識時,應以學生的認知規律為依據,以“布置任務→介紹完成任務的方法→歸納結論”的順序引入有關概念,展開教學內容。學生在完成“任務”的操作過程中,觀察到了現象,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再來分析、介紹完成任務的方法,最后適時地加以總結,概括出其規律性的知識,實現從現象到本質,由感性到理性的過渡。

3.3.4 盡力體現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策略。在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指導下的“任務驅動”教學法,要求師生改變傳統的觀念和角色。學生在學習中起主導作用,教師在教學中起組織、引導、促進、控制、咨詢的作用。強調學生的主體性,要求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因此,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設身處地地為學生著想。

3.4 “任務”設計要注重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

現代教育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在學習活動中最有效的時刻就是各種學習因素處在最和諧狀態的時刻。在信息技術課教學過程中,創設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的、盡可能真實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習者帶著真實的“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使學生的學習直觀性和形象化,對于學生來說,可以實現積極的意義建構。從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觀點來看,學習總是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的,因為在“情境”的媒介作用下,那些生動直觀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聯想,喚起學生原有認知結構中有關的知識、經驗及表象,從而使學生利用有關知識與經驗去“同化”或“順應”學習到的新知識。

3.4.1 創設美感情境

美感是人類接觸到美的事物時所引起的一種沖動,是一種賞心悅目的心理狀態。對學習而言,這種由美感而引發的沖動、注意、情感、興趣,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熱情和求知欲望,豐富學生的想像,成為推動學生積極思維的驅動力。

3.4.2 創設向往情境

向往是人們追求目標的一種心理。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體驗到這種追求的需要,進而就能水到渠成地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

3.4.3 創設問題情境

提出問題,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真正成為信息加工的主體。

3.5 “任務”設計要注意個別學習與協作學習的統一

“任務驅動”教學法還強調個別學習和協作學習的和諧統一。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進行“任務”設計時,要注意以適當的比例分別設計出適合個別學習和協作學習的“任務”。對于個別學習的“任務”,讓學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來獨立完成,培養學生的獨立自立能力。對于協作學習的“任務”,則要求由多個學生組成的學習小組協作完成。

計算機網絡環境為協作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條件。教師可以依照學生的認知水平、能力傾向、個性特征、性別、年齡、等特點,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協作學習以小組討論、協商的形式開展學習活動,旨在通過學習群體的智慧,完善和深化學習個體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在小組協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啟發、誘導,把活動主題引向深入,從而揭示問題的本質、規律。協作學習把個別學習環境下學生個體間的競爭關系轉變為“組內合作”、“組際競爭”得關系,把傳統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單向或雙向交流轉為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交流,使學生們在相互交流中不斷增長知識技能,促進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進一步真善美學生的協作精神。

由于《信息技術》課程在我國開設歷史不長,“任務驅動”教學法是當今學校普遍采用的教學方法,值得大家探究。但也要科學地、辯證地看待“任務驅動”教學法,任務驅動不是萬能的,很多東西也不適合用任務驅動,所以,科學地理解任務驅動,必須要認真地研究,只有從學習者角度出發,仔細推敲每個知識點,統籌兼顧,為學生設計、構造出一系列典型的驅動性“任務”,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掌握知識、技能與方法,使學生有成就感、榮譽感,那么,我們的教學才會事半功倍。讓我們共同努力,不斷探索,進一步推動中學信息技術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S].

[2] 陳至立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會議上的報告[J].中國教育報.

[3] 王旭卿.美國中小學信息素養教育[J].外國中小學教育.

收稿日期:2008-04-02

作者簡介:趙勇(1974-)男,浙江文成,中教一級。

猜你喜歡
學會學習任務驅動法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關于高職高專文科(政法類)學生公共基礎知識和能力構成的分析報告
物流運輸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任務驅動法在土木工程測量教學中的應用
任務驅動法在車工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