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戰略風險控制

2008-08-14 10:38何鳳平鄭少鋒霍學喜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8年3期
關鍵詞: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

何鳳平 鄭少鋒 霍學喜

摘要:農業上市公司實行多元化經營戰略的原因源于自身的產業背景和行業特性。多元化經營的戰略風險控制應遵循核心領域與多元化經營的協調,采取以核心能力為基礎的適度多元化戰略的指導原則。在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過程中,農業上市公司應加強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立足主業培育核心競爭力,同時還應注重多元化后的整合。另外,政府及相關部門應采取相關配套措施加強對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的監管。

關鍵詞: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戰略風險控制

一、引言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農業產業及其子行業的協調發展是國民經濟健康、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前提和保證,農業在資本、勞動力、土地等方面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生產要素貢獻。然而,農業發展不足卻明顯成為中國國民經發展的“短腿”,投入不足又是中國農業發展緩慢的一大突出問題。中國農業發展不足的現實,成為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取向的最大產業背景因素。從中長期縱觀中國農業發展可以看到,自新中國建立以來,中國“以農補工”優先發展工業的經濟發展戰略造成了農業發展嚴重不足,發展過程中對農業與農民相對微薄的投入和政策補貼,未能對農業與工業均衡發展產生實質性效力,而且政府還通過直接稅和間接稅(即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方式從農業、農村攫取剩余資金,為工業化提供積累。同時,農產品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上,部分出口換取的外匯及通過食物品種調劑積累的資金并未投向農業支持自身發展,而是投入到工業領域。據估算,整個計劃經濟時期以各種形式實現的農村資源向城市的無償轉移,歸納起來大約在6000億元~8000億元。即使到現在,這種農業和農村資源向非農產業和城市單向流動的局面也沒有扭轉過來。這些使得中國農業長期發展的基礎薄弱,發展環境遭到嚴重破壞??疾?978年之后的中國農業發展可以看到,自20世紀80年代初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20多年的農業市場化改革消除了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存在的條件,促進了以國家財政投入為導向、金融部門信貸資金為支柱、農村集體和農戶投入為基礎的多元資金投入新格局的形成,并由此導致農業直接和間接投入的增加,進而有力推動了中國農業經濟的持續增長。但從財政資金和信貸資金的流出和流入的比較來看,直到21世紀初,對農村的征稅(農業稅和農林特產稅以及對鄉鎮企業稅收的總和)仍然大大高于財政對農業的支出,農村總存款遠遠高于農村總貸款,這意味著農業和農村資金仍然在向非農產業和城市凈流出。農業上市公司對于為農業發展籌措資金、促進農業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及促進農業產業化升級等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作用。但受前述背景因素影響的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現象卻甚為嚴重,且其中超過半數的農業上市公司向非農行業拓展,而實行相關多元化的農業上市公司卻寥寥無幾。國內許多學者對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與經營績效的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結果都表明:大多數農業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經營戰略沒有實質提高企業的經營績效,非相關多元化經營給農業上市公司經營帶來了風險和績效損失,多元化經營戰略的目標并未實現?;诖?,筆者對農業上市公司的多元化經營現象進行深入分析,提出多元化經營戰略選擇的風險控制機制。

二、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的原因分析

(一)農業弱質性和資本逐利性的矛盾是農業上市公司實行多元化經營戰略的根本原因

農業屬于低效產業,其經營業績受自然環境、消費取向等眾多不可控因素的影響,投資回收期相對較長,抗風險能力也較弱。而以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加工和貿易為主營業務的農業上市公司,不可避免地要受到農業弱質性的影響。然而,作為在資本市場上融資發展起來的企業,農業上市公司的根本目標是為股東創造最大回報,這是資本逐利本性所決定的。資本逐利本性要求上市公司所募集的資金迅速見效,以最快的方式獲取最大的利潤。農業天生的弱質性和資本追逐利潤的本性之間存在著必然的矛盾。處于矛盾中的農業上市公司,為了保證一定的收益水平,選擇從農業基礎性投入中“退出”,轉而積極尋求投資于短期內即可見效的非農行業,也是一種經營策略。

(二)主業難以“做大做強”是農業上市公司實行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重要原因

相比較而言,中國農業上市公司都是小公司,股本和規模都不大,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國農村產權市場發育不健全,許多企業缺乏具有資本運營能力的企業家和財務管理人員,只能依靠企業自身積累這種傳統方式,而非兼并、收購、控股經營等現代方式進行規模擴張,難以“做大做強”。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中國農業上市公司大多由國有農業企業重組而來,由于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管理運行機制落后,導致企業市場競爭意識差,科研意識薄弱,缺乏核心競爭力,使農業上市公司主業“做大做強”難上加難。

(三)部分農業上市公司主要目的是借助農業“殼”資源,謀取便利和優惠政策

借助農業“殼”資源上市,農業上市公司能獲得諸多實質性的好處,比如搞新產品開發時容易爭取到開發資金和開發費,容易爭取到所得稅優惠,能很好地解決公司遺留問題等。在中國,無論上市方式是審批制還是核準制,“殼”都是稀缺資源。借助農業“殼”資源上市,不僅能實現上市融資目的,而且能“合法”地謀取到更多便利和利益。

三、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風險分析

當企業在主業具備足夠的核心競爭力并以此為依托實現規模擴張,或者在企業無法選擇合適的領域而有意分散投資風險,或者企業從產品(行業)生命周期出發為延續生命線而涉足新領域等,企業均會考慮多元化經營。企業多元化經營的根本目的在于拓展企業新的利潤源泉與增長點,有效分擔企業生存風險,延續企業生命周期。正如管理大師杜拉克認為,多元化是一種戰略,沒有好壞之分,正確的多元化使企業的業績與高度集中、單一技術或單一市場的企業績效媲美,錯誤的多元化使企業在錯誤的行業中高度集中,后果不堪設想。因此,現實中的多元化經營風險多來源于盲目的多元化或者低效的多元化。

農業上市公司進行多元化經營的風險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企業資源分散的風險(影響主業發展的風險)

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需要重新分配企業的現有資源,資源的分配容易形成“撒胡椒面”現象,使得資源分散在不同的經營領域,既不能繼續發展主業,也不能在新的經營領域有所作為,從而影響主業的發展,這一點在主業競爭優勢不顯著或正在逐漸形成的企業中表現得更明顯。

(二)企業資金籌措的風險

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往往意味著企業需要更多的資源投入,并集中表現為對資金的需求。企業的資金需求增加,企業便需要籌集更多的資金,一旦企業不能籌措到所需要的資金,便會影響企業的正常運轉;同時,企業資金的使用是有代價的,即存在著資金

成本,而企業的資金成本在一定范圍內隨著企業籌集資金規模的擴大而不斷上升,因此,企業的多元化經營會帶來能否籌集到企業所需資金及資金成本上升的風險。

(三)企業跨行業運營的風險

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意味著企業進入新的經營領域,而新的經營領域對企業來講,意味著開發新的產品、開發新的市場、使用并創新技術,因此,企業將面對陌生業務能否有效運轉的風險。

(四)企業跨行業經營管理風險

多元化經營的企業要面對多種產業和多個市場,將形成一個復雜的管理體系,大大增加了企業經營管理上的難度,特別是給企業經營決策帶來更大的困難和風險。

四、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戰略風險控制機制

(一)總的指導原則

核心領域與多元化經營的協調,采取以核心能力為基礎的適度多元化戰略。核心能力是企業進行多元化發展的基礎,但并不是說只要培育出了核心能力,企業就可以毫無顧忌地進行多元化擴張了。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過猶不及,多元化經營也不例外。企業的多元化經營要把握“度”,在核心能力基礎上進行適度擴張,這樣才不至于過度分散企業的資源。

1、多元化擴張前的核心能力基礎

企業進行多元化經營的前提是必須在原有領域內已經站穩腳跟,如果企業原有的經營領域都不能守住,再開辟一個市場,就會“腹背受敵”,疲于奔命。企業在進行多元化擴張前要做到以下幾點:首先,企業要識別自身所擁有的核心能力。自己在現有市場中哪些方面比競爭對手做得好,自己所擁有的核心能力存在于管理、技術、人力資源、企業文化還是其他方面,然后才能將核心能力用于競爭以獲得競爭優勢。其中,核心技術能力是企業多元化經營的重要核心能力,具有廣泛市場前景的專有技術和專利技術是企業開展多元化經營的重要基礎,核心技術能力與市場需求的結合是企業順利開展多元化經營的重要前提。其次,分析要進入的新業務對企業資源和能力的需求情況。企業多元化進入一個新領域,需要一定的資源投入。不同的業務對企業核心能力的需求不同,一些業務需要相近的核心能力,而另一些業務則需要完全不同的核心能力。而且,新業務與原有業務會同時爭奪企業的資源。因此,企業應當分析要進入業務對企業資源及核心能力的需求以及企業是否擁有該種資源及核心能力。在企業擁有剩余資源時開展多元化經營成功率較高。第三,企業要分析自己所缺少的資源和能力,對于這些能力,企業是要自行開發,從其他企業中獲得,還是通過制定新的行業競爭規則而跳過該種資源或能力。同時,企業要考慮新業務的發展是否會使企業的戰略資源和能力受到削弱。第四,企業在新業務中能否獲得競爭優勢,該種競爭優勢的持久性如何。企業應當考慮,在新市場中,在與競爭對手的游戲中,企業能否趕超它們。第五,企業是否具有進入新業務所必需的管理能力。由于不同的業務所要求的技術手段和營銷手段不同,對管理人員的素質的要求也不同,在管理模式上企業不應當以不變應萬變。企業要分析是否具有在新領域進行經營的管理能力,以便采取相應的措施。如果企業達不到相應的管理水平,企業多元化經營將會導致管理混亂,甚至會出現管理失控。第六,企業應當考慮多元化是否會破壞原本一體化的戰略資源。許多企業在將其戰略資源引入到新市場后卻遭到失敗,主要是因為多元化將企業原本一體化的戰略資源拆散了,破壞了企業的核心能力。企業中很多資源只有相互依賴才能發揮出其效力,如果多元化需要拆散本該集中在一起的戰略資源,那多元化往往會使企業原本具有的競爭優勢喪失殆盡,這樣的多元化是不可取的。

2、多元化經營的“適度”

由微觀經濟學邊際分析理論可知,企業利潤最大化產量點位于邊際收益等于邊際成本之處。即MR=MC。同理,多元化經營最優程度位于多元化經營所帶來的邊際收益與所產生的邊際成本相等的點。(1)多元化經營的邊際收益。多元化經營的邊際收益(MR)是指企業由于進行多元化經營而帶來的整體收益的變化。多元化能使企業分散經營風險、降低交易費用、充分利用剩余資源、抓住誘人的發展機會、獲得范圍經濟等,這些都能給企業帶來收益。但是,由于邊際收益遞減規律的作用,隨著企業多元化經營程度的增大,邊際收益呈下降趨勢。正如蒙特格利所說的,打算多元化的企業開始時將其剩余資源用于它可進入的最近市場,如果資源仍有剩余,企業會進入更遠的市場領域,但是,當這些資源用于更遠的領域時,他們將失去競爭優勢而獲得較低的租金,這意味著隨著企業多元化發展,其所帶來的邊際收益將趨于減少,即多元化的邊際收益與多元化程度之間是反向關系。而且,隨著多元化水平的提高,企業非系統風險會隨之提高,導致企業整體經營風險提高。(2)多元化經營的邊際成本。多元化經營的邊際成本(MC)來自于多元化經營對企業能力的需要與企業能力發展滯后之間的矛盾。首先是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能力滯后所產生的成本。企業多元化經營對企業家精神和企業家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企業家不僅應具有一定的冒險精神,還應當具有相應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越強的企業家或決策者越能盡快彌補多元化經營對企業能力的需要與能力發展滯后之間的矛盾,使企業順利進入多元化領域。其次,由組織結構的變化所產生的成本。企業多元化經營要求組織結構做出相應的調整,要進行適當的分權,以增加組織的靈活性。但是,分權管理模式對各級管理人員的素質要求更高,而且,分權式管理中存在更多的代理問題和道德風險問題,企業的監管成本會相應提高。再次,隨著多元化水平的提高,高層管理者做決策所需信息的獲取將更加困難。多元化水平增加將使來自于基層的信息不足或扭曲,從而產生經營成本。以上所說成本會隨著多元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多元化邊際成本與多元化水平呈正相關關系。(3)多元化經營的“度”。1995年,馬其茨(c.c.Markides)通過企業多元化經營的研究證實,任何企業都存在一個最優的多元化水平,他通過邊際分析指出,企業最優的多元化水平是企業的邊際成本與邊際收益相等之處,企業只有達到最優的多元化水平,才能取得最好的經營績效。為使企業多元化經營產生的利潤最大,企業應當在MR=MC處進行經營。

企業基于自身核心能力進行適度多元化發展,才能充分利用自己所擁有的資源,抓住機遇,規避風險,獲得多元化擴張的成功,贏得競爭優勢。

(二)在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過程中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增強風險應對能力

第一,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使農業上市公司的權力機構、決策機構、執行機構和監督機構的職能落到實處,使進入上司公司的資產完全按“企業法人財產權”管理。此外,政府和社會各方應努力根據市場經濟的要求,營造企業家成長的優良環境,建立和完善以提升企業競爭力為核心的高級管理人員考核

機制,提高上市公司管理者素質和企業管理水平。

第二,引入戰略機構投資者,多渠道籌集資金。引入戰略機構投資者的目的是為了解決農業類上市公司的資金瓶頸問題。農業類上市公司大部分具有自然資源的壟斷優勢,但開發成本較高,容易出現資金鏈斷裂的問題。如果引入戰略機構投資者,可以為公司提供開發資金,同時,也可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結構,提高上市公司的管理效率。

第三,立足主業,培育核心競爭力。對選擇多元化戰略的農業上市公司來說,穩定而具有相當優勢的主營業務是農業上市公司的利潤源泉和生存基礎,也是多元化經營的基本前提。因為多元化意味著進入新領域;由于缺乏新領域必要的知識、信息和專長,進入風險往往較高,至少要承擔比在熟悉的主營業務領域更高的風險,加之企業不可能在新領域迅速取得可觀的回報,以平衡新領域的高風險,所以,多元化經營之初格外需要穩定的保障和雄厚的實力支持,這不僅是多元化成功的前提條件,也是農業上市公司避免因多元化風險而受到致命打擊的客觀要求。如果主營業務經營狀況不佳,農業上市公司不僅缺乏足夠的資源存新領域建立新優勢,甚至會使原有經營領域受到牽連而直接威脅到農業上市公司的生存。所以,主營業務領域的發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在主營業務的增長機會已經明顯消失的情況下,多元化才有可能成為有意義的戰略選擇。那么,如何鞏固并加強農業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為多元化發展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呢?問題的關鍵在于培養農業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是企業最重要的資源,它決定了企業的經營范圍,特別是多元化經營的深度和廣度。成功的多元化經營應是企業核心能力與市場機會的良好結合,企業若是沒有考慮其核心競爭力而盲目擴大經營范圍,不但新業務難以取得成功,其原有主業也有可能被削弱,導致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受損,降低企業的競爭能力。所以積累、保持、運用和發展核心競爭力是企業長期的根本性戰略。目前中國的農業上市公司可充分利用政策優勢、發揮比較優勢,大力推動農產品的深加工,提高農產品的科技含量,從而提高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第四,注重多元化后的整合。多元化戰略的成敗不僅取決于多元化進入的方向及進入的方式是否正確,還取決于多元化進入以后不同業務之間的整合。因為產業吸引力是隨著時間而變化的,即使是經過縝密考慮的多元化戰略,也可能在運作過程中偏離計劃,導致經營業績不佳或整體協同存在問題。企業在實行多元化經營戰略后,要對企業全部的業務進行基于核心競爭力的業務重組。企業需要分析哪些經營業務擁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可形成整體協同效應,而哪些經營業務已不代表企業的發展方向,可能會制約企業的整體效益。企業需要從整體和長遠的角度進行分析,對不適合的經營業務進行重組,以保證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三)政府部門采取相關配套措施加強對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的監管

1、加大對農業的基礎性科研投入

農業基礎性科研項目往往具有很大社會效應。而中國農業上市公司由于農業科技開發見效期長,不愿主動承擔農業研發成本,大都對內較少進行基礎性研發投入,所以,中國應該學習世界各國尤其是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加大對農業的基礎性科研投入,補充農業上市公司的投入“缺位”。另外政府在給予農業上市公司資金投入的同時,可以幫助企業與科研院所聯合進行科研開發,給企業以技術支持。

2、給農業投資以更多的優惠政策,通過政策吸引資金向農業產業轉移

農業上市公司雖然正在享受著多項優惠政策,卻普遍由于投資農業這一弱質產業而利潤率偏低,導致本已承諾投資農業的募集資金流向非農產業,如果國家能夠給農業投資以更多的優惠政策,農業投資的利潤率得到提升或相當于非農投資的利潤率,農業上市公司必然不會再冒各種風險和爭議進行非農擴張,更多資金將會被吸引到農業投資上來。

3、加大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扶持力度

全國農業產業化聯席會議認定的三批國家重點龍頭企業中,上市公司共48家。農業上市公司屬于農業行業的優質群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現階段在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中起到帶動和輻射作用。國家對農業的投入應優先投入到龍頭企業,根據農業行業的特殊性,對龍頭企業給予進一步的政策傾斜,更好地發揮農業龍頭企業的比較優勢,通過龍頭企業的先鋒帶頭作用,促進農業上市公司乃至整個農業行業的發展,增強農業投資的吸引力。

4、加強政府協調服務功能,引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在全球市場一體化趨勢加強的環境下,農業產業內部仍普遍存在行政管理方式形成區域分割的畸形市場,政府應發揮協調服務功能,打破地方行政性壟斷或限制,形成開放和公平競爭的全國統一市場格局,為企業創造寬松的發展環境。在尊重上市公司自主決定募集資金運用、資產重組等活動的前提下,政府對募集資金投向應該有所作為,充分發揮政府的協調服務功能,對農業上市公司資金的募集和使用進行產業引導和指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5、制定限制資金投向的相關政策并進行監管

農業上市公司雖然“背農”卻無相應制裁并仍能享受著相應的優惠政策,使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紛紛效仿,“背農”問題愈演愈烈。所以,應該從政策上制定農業上市公司資金投向的有關規定,按不同經濟發展地區和農業各子業(農、林、牧、漁、農林牧漁服務業)實際情況制定比例,同時證券市場應該進行嚴格監管以確定農業上市公司將一定比例的募集資金投向農業產業,才能享受到相應的優惠政策。

總之,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戰略風險控制要遵循核心領域與多元化經營的協調,以核心能力為基礎的適度多元化戰略的指導原則。農業上市公司在實施多元化經營戰略的過程中應提高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立足主業培育核心競爭力,同時還應注重多元化后的整合。另外,政府及相關部門應采取相關配套措施加強對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經營的監管。政府的監管有利于農業上市公司在考慮多元化戰略時量力而行,而不是進行盲目多元化。

猜你喜歡
農業上市公司多元化
德國:加快推進能源多元化
巧用“多元化”,賦能“雙減”作業
永榮錦江瞄準差異化多元化
滿足多元化、高品質出行
淺議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存在的問題
農業上市公司資本結構和盈利能力關系研究
農業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內容披露的橫向分析
柔性制造系統多元化實踐教學
性人權與性多元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