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瑞士作家胡戈·羅切爾短篇小說輯

2009-01-07 03:06[瑞士]胡戈·羅切爾
外國文藝 2009年6期
關鍵詞:切爾短篇小說瑞士

[瑞士]胡戈·羅切爾 作

胡戈·羅切爾(Hugo Loetscher)(1929-2009)是瑞士當代最著名的小說家之一,也是杰出的新聞記者和翻譯家。他1929年生于蘇黎世的一個機械師之家,曾在蘇黎世大學和法國巴黎大學攻讀哲學、社會學和文學;1956年獲哲學博士學位;早年曾為《新蘇黎世報》和《世界周刊》撰寫文學評論文章;1958年至1969年,擔任瑞士文學月刊《你》(《Du》) 和 《世界周刊》(《Weltwoche》)的文學編輯。自1969年起,胡戈·羅切爾成為一名自由職業作家,致力于探索瑞士社會和國民性格中被遮蔽和隱藏的"另一面"。他認為,要揭示瑞士的"另一面",就必須離開瑞士,游歷世界,將瑞士融于世界,以世界反觀瑞士。異域文化與瑞士本土文化的碰撞和交融,是羅切爾成為瑞士當代作家中最具世界影響的主要因素。多年來,他輾轉于南歐、拉美和東南亞,并為多家報社撰稿。其小說大多也多取材于旅行經歷,極具自傳色彩;作品以長短篇小說為主,兼及詩歌、文藝短評、寓言、游記和話劇劇本等。1986-1989年間,羅切爾擔任瑞士作家協會主席,并任職于達姆施塔特德國語言與文學創作研究院。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他兼任德國和美國多所大學客座文學教席;也曾作為文化使者,造訪中國上海和昆明,舉辦文學講座,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具世界情懷的瑞士作家"。2009年8月18日,胡戈·羅切爾與世長辭,享年八十歲。為了悼念這位偉大的瑞士作家,特編譯此小輯,以表深切的緬懷之情。

胡戈·羅切爾對瑞士社會現實始終保持著批判的態度和尖銳的洞察力。1963年,羅切爾發表了長篇小說處女作《污水-- 一份鑒定報告》。小說以諷喻的手法表達了對當時那個污濁的社會的憎惡和鄙視,雖未直接抨擊時局,但是其諷刺意味溢于言表。這種針砭時弊的創作風格,也體現在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編花圈的女工》(1964年)中。小說《挪亞-- 一部關于經濟繁榮的長篇小說》(1967年)同樣延續了這一主題和風格,作品曲折隱晦,意味深長,嘲弄和諷刺了小市民的拜金主義思想,揭露西方福利社會中充斥的工人罷工、外籍工人涌入、青少年犯罪、土地投機買賣等種種社會弊端。羅切爾此后創作的小說,如《大橙子里的秋天》(1982年)等,還描寫了資本主義社會的同性戀、酗酒、底層人民的貧困、1968年歐洲學生運動浪潮等現象。胡戈·羅切爾一貫把瑞士作為一個社會背景,通過著力刻畫私人生活的悲歡離合和矛盾沖突,反映具有普遍時代意義的創作主題,不愧為一個關心社會、同情勞苦大眾,并對資本主義持批評態度的作家。

自八十年代以來,胡戈·羅切爾更以精湛的短篇小說創作見長,并以詼諧幽默的創作風格享譽德語文壇。羅切爾說, 他之所以寫小說, 就是為了展示社會生活的更多層面,尤其描繪那些尚未被人們看到的層面。他擅于站在哲理的高度,對官場的腐敗、政府的無能、學術的虛偽、社會的不公等各種現象進行辛辣的嘲諷;他筆下形形色色的人物遍布社會各界,通過描寫他們可笑可鄙的生活,嘲諷瑞士的小市民心態,也折射出他對全球化的西方文明的精心審視。作品諷刺的現實已遠遠跨越了那個社會,超越了那個年代。

最有代表性的是羅切爾1983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洗衣房的鑰匙》,又名《如果上帝是個瑞士人》,這也是他最有影響力的一本書。小說以幽默的故事、諷刺的筆調,多角度、多側面地揭示了瑞士人的國民性。本小輯選譯的同名短篇小說《洗衣房的鑰匙》以獨具匠心的故事情節,用一把普通的洗衣房鑰匙打開了瑞士人呆板保守而又猥瑣隱秘的內心世界。作者雖然渴望一個有秩序的世界,但絕不是毫無人情味的、充滿猜忌的僵化秩序。他以幽默諷刺的筆調,無情地揭露了我們這個時代不完美的社會生活。

諷刺是胡戈·羅切爾的一大創作特色,入骨的諷刺意味經由巧妙的情節構思和精雕的細節描寫自然流露。其諷刺手法靈活多變,比喻、典故、比較、推理處處見鋒芒,詼諧幽默的語言更是尖銳潑辣,令人擊節贊嘆。短篇小說集《蒼蠅和湯,以及三十三個情景中的其他三十三種動物》(1989年)對三十四種動物的體態、動作、生存環境和技能等細致入微的觀察,惟妙惟肖的描寫,細膩感人的情懷,別具一格的構思,無不令人動容。語言俏皮而不乏深度、敘述溫婉而犀利,以動物不斷遭受逼仄的生存環境,映射人類自己的生存危機。每個動物的故事都是一則深刻的現實寓言,隱含著強大的道德助推力。本小輯選譯了其中的兩篇:《第三十八號工蟻》、《金魚、貓、狗、青蛙和鸛》,以饗讀者。

自傳體短篇小說集《有免疫力的人》(1988年)取材于作者的旅行經歷和觀察,被《法蘭克福匯報》譽為“二戰后瑞士最重要的小說之一”,本輯選譯的《枕頭鵝——叔叔講給小侄女的晚安故事》以無暇的想象力素描了一幅凄涼唯美的畫面,控訴人類威脅動物生存、破壞生態環境的卑劣行徑。一只被人類拔光了毛的丑鵝,被胡戈·羅切爾神奇般地賦予了想像的翅膀,于是它便再次振翅高飛,翱翔天空,將愛灑向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令讀者感受到凄涼的悲愴和溫暖的震撼。小說集《駝背》(2002年)是羅切爾在本世紀初的又一部力作,講述了生活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例如忍辱受氣的“侏儒”、渾渾噩噩的醉鬼“上?!?、情不投意不合的“假期伴侶”等,為深陷認同危機的后現代社會繪制了一幅萎靡蹉跎的人物畫卷。

除小說創作以外,胡戈·羅切爾也著有文藝短評集《閱讀而非攀登》(2003年),收錄的十七篇文章,包括對瑞士作家的回憶、對作品的自我評價、對生活的片段追憶、以及他與幾位同時代人物的虛擬對話。

胡戈·羅切爾還撰寫了一部《談文學敘事》(1999年)的理論文集,收錄了他在慕尼黑大學、紐約城市大學、葡萄牙波爾圖大學舉辦詩學講座的講稿,分析了文學敘事手段如反諷、虛構、隱喻與概念之間的關聯,結合對自己作品的分析和評價,提出“不僅有嘴巴,而且也有耳朵”的文學語言觀和詩學思想,這部關于敘事理論的詩學講稿也成為羅切爾敘事文學創作的一部分。此外,胡戈·羅切爾近年出版了詩集《曾有這樣一個世界》(2004年),戲稱自己猶如“空靈世界的繪圖員”,詩篇對大千世界、萬物生靈的新穎詮釋,憂郁而輕快,迷惘而超度,被譽為一部“萬物的抒情樂章”。

胡戈·羅切爾是繼著名作家馬克斯?弗里施(Max Frisch)和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Friedrich Dürrenmatt)之后,新一代瑞士作家的翹楚。他著作等身,飲譽文壇,曾榮獲康拉德·費迪南德·邁耶爾獎(1966年)、蘇黎世市頒發的文學獎(1972年)、席勒獎(1985年),瑞士席勒基金會頒發的偉大席勒獎(1992年)等。胡戈·羅切爾以其精湛的文學創作和獨特的諷刺藝術,奠定了他在當代瑞士文壇上不朽的地位。

(張帆)

猜你喜歡
切爾短篇小說瑞士
結緣《短篇小說》
為什么瑞士巧克力這么出名
烏切爾和他的女兒阿窮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說
法國:短篇小說ATM機
瑞士鎮迷陣
一起游瑞士
超短篇小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