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的客廳,時代的大堂

2009-01-28 03:52趙妮娜
旅伴 2009年12期
關鍵詞:南站火車站車站

石 靜 趙妮娜

如果我們還是將城市歸于“家”的傳統感覺。那么火車站還是我家的“客廳”;在經濟時代。當我們的整個空間正在幻化為一個內容豐富的摩天大廈時,火車站更接近于這個時代的“大堂”。我們以“中國鐵路客站集體影像”的角度來關注中國的鐵路客站。這樣的一份合影,個體影像有著膠片圖像的凝固性??傮w的影像卻有著PPT模式的前行和變幻。在凝固和變幻之中,我們已看到了中國鐵路客站可以稱為卓越的未來氣質。

城市的車站車站的城市

在老中國的建筑影像中,一個是火車站、一個是鐵路局或鐵路公司的辦公樓,在中國的不同區域彰顯著份量,而直到今天,車站仍然理所當然是區域性的地標建筑。這是鐵路在經濟中的力量帶來的獨特之處。對于像鄭州、石家莊這樣鐵路帶來的城市,潛意識里他們或許更愿意認為自己是火車站帶來的城市。如果鐵路不在此設站,它們的人生會像那些鋼軌通過而火車不停留直到今天依然沉默的鄉野樣。

在鐵路客運站規劃中,“十一五”期間,鐵路系統將投資1500億元新建或改建548座客站,其中在全國建成六大樞紐性的客運中心和十大區域性客運中心是最吸引眼球的內容。那么多的歷史和當下的感覺已例證,能成為鐵路樞紐客運中心,將吸引來巨大的人流、物流。城沉默,人有欲望。

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為全國樞紐性客運中心毫無懸念,另外兩個花落西部:成都與西安。這其中有西部大開發的國家意念,也是西部的幸福。10個區域性客運中心則歸于哈爾濱、沈陽、濟南、鄭州、南昌、福州、昆明、南寧、蘭州、烏魯木齊。

548這個數字中,按照城市等級分,有省會級以上城市客站25座,地級城市客站95座,似乎高級別的車站并不算多。但是如果按照鐵路等級來分,“548”中包括客運專線客站158座、城際鐵路客站83座。與客運專線和城際鐵路相關,其實已表明了車站水準,而它們的數量已近總數的一半。

城市的交通史常常指代了這個城市的發展路徑。貴為首都的城市北京,清光緒二十一年(1901年),在離皇家住處不遠的前門甕城建起了火車站,標準的名稱是京奉鐵路正陽門東火車站,這是北京站的前生,今天的北京鐵道博物館的館址。在2008年前,北京城里的火車站大的有北京站和北京西站兄弟倆,兩者分立城東西,前者是1959年國慶十周年的十大獻禮建筑之一,后者是1996年竣工號稱當時亞洲最大的火車站。至于南北的北京南站和北京北站,好面子的北京人不愿提起,身處首都的它們,如果忽略那些有歷史的老建筑,就局促和單薄得幾乎如縣級的公共汽車站。

2008年后,場景轉換,北京南站的到來引來了驚艷,一年后它迎來了北京4號線地鐵;北京北站高大的風雨棚把100年前京張鐵路木制風雨棚收在懷中,然后與北京西直門巨大的交通樞紐牽手。至此,北京鐵路樞紐初步形成了“四主兩輔”的格局,即北京南站、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四個主要客站和北京東站、豐臺站兩個輔助客站。國際化大都市如紐約、東京、倫敦等至少都有6座車站,有1200多萬人口的北京開始擁有和它相配的火車站。

在南方,曾經“十里帆檣依市立”的武漢慢慢遠了碼頭,寵愛于火車站和航站樓,這個最多時市區有大小23個火車站的城市今天看重了質量。2007年底,有著古典式楚宮外形的新武昌站建成,漢口站和武漢站的建設緊隨其后,武漢站是我國第一座特大型高速鐵路高架車站。對有著“千年鶴歸”式造型的武漢站,生活在“九省通衢”之地的人們認為體現了自己這座城市新的格調和品位。

城市的火車站,當火車站給了城市鐵路樞紐的身份,當火車站與地鐵、公交、社會停車場實現了從平面到立體意義上的“零換乘”,鐵路與城市地鐵、公交、出租車等其他交通工具實現了無縫銜接,車站真正成為城市的交通樞紐,這時在交通意義上,這個城市成為車站的城市。

城市的車站,車站的城市,對于車站和城市來說存在著共同的幸福感。2009年底,數據說,中國在建和已經建成的火車站有312座。2008年樞紐及客站建設完成投資297.13億元,比上年增加148.87億元、增長1倍。到2012年,將有804座新客站投入運營。

鐘聲響起時代后鐘聲時代

40年前,當串聯是真情而不是時尚時,北京站的大鐘整點報時后,《東方紅》的音樂響起,廣場上紅衛兵多時,大家會和著音樂唱:“東方紅、太陽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

那些當年唱歌的人們多已是60多歲的人們了,每天早晨七點或晚上九點,每到正點,北京站那邊的鐘聲響過后,《東方紅》的音樂還會再起。只是高樓圍繞之下,只在方圓一公里內留心才能聽得到。

1959年建成的北京站的鐘聲選用了《東方紅》,1977年7月1日建成通車的長沙站,依然配有高63米的鐘樓,也以《東方紅》樂曲報時,還在塔頂上建起了革命的象征火炬。

不僅僅是偉人的故鄉和生活的城市的火車站喜歡鐘樓和鐘聲,歐洲古典火車站全有鐘樓,火車是當初強化時間概念最有力的工具,火車站頭頂一個大鐘出現,實質作用是給旅客以時間提醒,也像是對自身準時品質的宣揚。

中國火車站這種借鑒了斯大林時期蘇聯建筑風格,又結合了中國式情感所形成的建筑風格,或者說是習慣,在很長的一段時間洋溢在這個國家許多地方的核心建筑上,火車站的大鐘是表現的場所之一。

北京站和長沙站入選新中國60年經典建筑之列,表達了人們對那個年代建筑時至今日的認同和贊賞。而直至20世紀東,火車站的建設總是對鐘樓情有獨鐘。

10年前,從中原腹地鄭州出發沿隴海線向西一直向西,鄭州火車站有大鐘直面你眼前,西安火車站的腦門上也有一個大名鐘,記得好象是青島的一個牌子。沿著蘭新線到了最西邊的大站烏魯木齊站,出站抬頭,還是一個大鐘。

可以說,大致是以世紀為分界點,對于火車站,20世紀建設和改建的,屬于鐘聲響起時代,而之后的,則相對地屬于后鐘聲時代——直觀的形式上,火車站的大鐘消失了。

后鐘聲時代的火車站,因為新技術的到來,內容明顯區別于鐘聲時代的火車站,特別是對那些新建的大型客站來說。

2005年9月29日,在第十屆全運會前開逯的南京站,在鐵路客站建設中第一次采用大跨度桅桿斜拉索設計與施工技術,第一次運用大跨度懸挑鋼結構空間結構體系,大規模應用點支玻璃幕墻技術、大溫差分層空調系統、智能消防水炮技術和自動化管理信息集成系統,讓玄武湖畔這個有著帆船造型的車站有“環保車站”之稱,這艘“帆船”也成為火車站建設和改建的引航者。

這一年的前一年,主持北京南站設計工作的鐵道第三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的周鐵征,和他的同事們開始了北京南站這個京滬高速鐵路、京津城際鐵路起點站的設計,冷熱電三聯供加污水源熱泵、自然光應用、太陽光伏發電、軌道減振降噪、真空卸污技術這些建設新技術,在北京南站的設計之初即開始生根。

3264塊太陽能電池板布設在北京南站中央站房的屋頂,

每年可發電約18萬千瓦時,并且具有隔熱、保溫、采光的功能。通過使用太陽能這樣的綠色能源,北京南站一年可減排100多噸廢氣,替代60噸標準煤。

車站建設正在向生態車站靠攏。2009年北京南站開通運營一年后,冷熱電三聯供技術和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的運用,僅電力一項一年節約600萬元。

年輕的周鐵征被評為共和國鐵路楷模,作為后鐘聲時代火車建設的主力,他的名字和茅以升同時在名單里出現。從這個角度,公眾給了近十年來車站建設一個肯定。

在建的京滬高速鐵路和由此而來的以上海虹橋站為代表的系列車站、廣州新車站和深圳福田站會是繼北京南站后的新亮點,它們拉開的會是車站建設的另一個時代。

時尚抑或格調時尚和格調

只有1萬平方米的縣級站淮安站建設時,方案出來地方政府和鐵路的分歧很大,地方政府想要一個現代感的車站,玻璃幕墻當然會成為主要材料。而鐵路傾向的是一個主體有曲線感、有圓弧形的落地窗、20根灰白的柱子連續站立的方案。幾乎沒有采用光亮材質的淮安站建成后端莊、秀麗,小站不小不俗,有了厚重和韻味。這是業內公認的小型車站建設的經典,以至中國鐵路客站國際交流會專門選在這個小站召開。

同樣是中小型車站代表作的延安站,面積2萬平方米。結構簡單,取意于延安窯洞的造型,用古典式的三斷式比例,風雨棚的柱子刻意地選得很細,傳統和細節共同發力,讓這個革命圣地的火車站在寶塔山下優雅地呈現。

北京城里的“鳥人”《中央電視臺新址》、“鳥巢”(國家體育場)、鳥蛋(中國大劇院)以不可阻擋之勢、以時尚的精神登場,時尚是不得不并線的快車道,而格調是上品。對于車站與地域文化和歷史的結合,是同時實現時尚和格調的便捷鍵。

面對車站這樣一個總是城市里人口密度最高、環境最復雜的構筑物,其造型、色彩、質感、尺寸以至所謂的“味道”的評價指標,真的是復雜而又如此地難以講清??墒?,即使在這樣一個最多元的時代,總會有一些建筑能打動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將已有百年的老青島站的鐘樓小心移動,三面合圍形成新建筑,德國建筑的紅屋頂繼續沿用,平視和俯瞰而去,新建的青島站都有著那樣的一些動人。

負責中國鐵路客站建設的鐵道部總規劃師鄭健對車站建設有一個很通俗的評價說:建筑意圖明析——現代的方案和建筑精神——建設中細節能不能管得住、做不做得到最好。這是車站建設的標準總流程,這位做了數十年鐵路建筑規劃設計的專家在最后總結,建設就是建立中國車站建筑文化。

車站的氣氛,車站的味道

多多少少的一些焦躁之地。如果尋找和回憶對火車站的情緒印象,多半會是這個。當中國的列車越來越快,舒適和快捷成為事實后,火車站,這個火車旅行開始和結束的標志、這個行程中的必經場所也必然會跟隨改變。我們發現,無論是在建設理念、建筑風格和建筑體量上,新建的都與以住的火車站有了明顯的區別,從個體的感受,那種車站必有的匆忙雜亂的氣氛在悄然減少。

從北京站大廳的扶梯上升到二層,直接面向站臺的快速進站通道兩邊,鐵藝和大理石雕刻組合裝飾的歐式風情店鋪連成一片,水吧、面包房和快餐廳。進站口的木制大門上,銅拉手圓潤厚實。站臺上有田園風格的座椅,花壇也出現了。

北京南站通透的穹頂下,中央共享大廳里那種酒店里常出現的靠背椅圍繞著熱帶植物擺放,如果人流少些,這里有酒店大堂的味道。這是我們希冀了那么久的車站味道。

老式鐵路客站過于專注運輸功能,而忽略了旅客感受。加上功能單一、設備陳舊、建筑造型不夠美觀,由此在旅客大腦里形成的車站氣氛并不好。被新一批客站建設則是參照北京南站的建設理念,即最大限度地滿足旅客需求,對此文件中將其定義為實現功能性、系統性、先進性、文化性和經濟性。這個“五性合一”讓旅客去感受,就是在新一代車站里能享受到更多的方便、舒適的乘車環境。方便是硬功夫指標,而舒適,更高的層面是說這是車站有了味道。

而味道,肯定不是擺幾盆花、放點好看的椅子就能得到的。在國外,車站和一些高級酒店連為一體,咖啡廳多,坐下來,沒有逃離的欲望,只有留下來的想法。這是車站味道的高境界,我們只是剛剛開始。

而眼前的現實是,中國的車站要面對這個星球上最大的客流,人多在任何時間和地點下對環境、氣氛、味道這些東西都是一把利刃。

中國車站面對的現實有獨此一份意思,這讓它的狀態和未來也獨特和充滿意味起來。這里是城市的客廳,也是時代的大堂。它們的集體影像,注定建筑是表現,而氣場是我們這個所處的這個時代的想法、意念、精神。這一切值得慢慢體味。

知識加油站:國外火車站掠影

作為鐵路線的節點,火車站不僅承載起中轉物資和運送旅客的任務,更成為了一座城市乃至一個地區的名片。無論是建筑風格,還是內部陳設,很多國際知名火車站別具匠心的構思,都令旅客過目不忘。

1曼哈頓:紐約大中央車站

位于曼哈頓中城的紐約大中央車站始建于侶71年(1913年翻修),歷經百年的風雨仍然屹立不倒,并躋身于世界最繁忙的火車站之列,每天發送旅客量逾50萬人。大中央車站擁有44個月臺和67條鐵軌,全部位于地下。車站的中央大廳里矗立著赫爾墨斯、墨丘利等神話人物,拱頂的星空圖出自法國藝術家黑魯,2500多顆星辰散布其中,其位置由燈光標出,一通電源便蓬蓽生輝。食品大廳位于中央大廳的下面,可以直通底層鐵軌,各種速食店和高級餐館林立其間,令人應接不暇。

2遠東:海參崴火車站

該站是海參崴這片遠東土地上最具俄式建筑風格的一座建筑,令人聯想起17世紀俄羅斯建筑藝術的代表作品。它外觀精美古樸,充滿貴族氣息,主入口采用三聯拱門形式,屋內為冰刀狀屋頂,有許多小帳篷頂點綴其中,給人以復雜多變的視覺美感。站臺上陳設有一列蒸汽火車頭,它在二戰期間發揮了很大作用,如今用來紀念衛國戰爭時期犧牲的鐵路工人。

3柏林:中央火車站

2006年5月26日,德國柏林中央火車站正式竣工,為即將到來的世界杯獻上賀禮。車站位于柏林墻舊址以西不遠的施普雷河畔,為五層鋼結構玻璃建筑,耗資130億歐元,歷時10年才宣告落成。盡管占地面積較大,但中央火車站造型并不笨拙,半透明屋頂由9117塊玻璃面板拼成,東西走向的鐵軌從中央穿過,輔以450米長的地下月臺和320米長的地面軌道,猶如機場航站樓一般氣勢恢弘。此外,火車站還能起到綜合服務區的作用,從吃喝玩樂到購物讀書,旅客的要求均能得到滿足。柏林報紙將其譽為“龐大的玻璃宮殿”。

4火地島:烏蘇懷亞火車站

大多數人也許對烏蘇懷亞聞所未聞——它位于阿根廷和智利共同擁有的火地島上,也是世界最南端的城市,而它的火車站也被人們稱為“世界盡頭的火車站”。20世紀初,許多囚犯從這里被運往勞工營,火車站至今還保存著“小囚犯”列車模型。如今,隨著旅游業的興盛,與南極大陸隔海相望的火地島已經成為熱門旅游勝地,游客可以搭乘烏蘇懷亞的豪華蒸汽火車,領略天水一色的天涯海角風光。

5倫敦:滑鐵盧火車站

滑鐵盧火車站是倫敦市內重要的客運中轉站,曾是“歐洲之星”列車的始發站。它位于泰晤士河南岸,倫敦眼、西敏寺、大本鐘等著名地標建筑物都在其附近。由于擁擠和混亂等因素,滑鐵盧車站在歷史上幾經擴建,并衍生出滑鐵盧東站和20世紀90年代興建的滑鐵盧國際站。車站以大廳中央懸掛的四座大鐘而聞名,大鐘下方也是人們相約出游或是迎接親友的主要場所。影片《魂斷藍橋》中,羅伊和瑪拉首次相遇并一見鐘情的地方便是滑鐵盧火車站。

猜你喜歡
南站火車站車站
杭州南站上線“智慧平臺”
Train Station火車站
車站一角
繁忙的火車站
張潤秋北京南站有位好姑娘
你是對的
時空守護者之車站遇險
熱鬧的火車站
地鐵車站
咖喱島(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