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強學校法制教育 保障學生健康發展

2009-03-16 09:57李海波
關鍵詞:法律意識感性校園

李海波

間操時,學生小尹和小趙因為感冒未愈,老師準許他們留在教室里,并一再叮囑兩人要好好呆在教室里,不要出去,不要打鬧。但老師走后不久,兩個學生就鬧了起來,你一拳,我一腳,不可開交。玩鬧中,小尹伸腿將小趙拌倒,頭磕在水泥講臺的邊上……小趙被送進醫院,確診為腦震蕩。

課間休息時,兩個學生吵了起來。男生小劉拿一截樹枝扔向和他對罵的女生小李,樹枝碰到墻上彈起,扎向正在旁邊學習的學生小于,造成小于左眼角鞏膜、球結膜裂傷,視網膜玻璃體脫出,眼內積血,外傷性角膜炎,左眼視力為零,經鑒定為七級傷殘。

這兩起案件是典型的校園傷害案,雖然最終都通過調解或法律程序得到了妥善解決,但是也給校園安全教育,尤其是學生的法制教育敲響了警鐘,有效的學生法制教育刻不容緩。

首先,要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從以上兩個案例中可以看出,學生行為的嚴重后果都是出于偶然,都不是出于行為人的本意。小尹和小劉開始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對對方造成什么樣的傷害。對行為缺乏控制,對行為結果缺乏預測是這兩個學生的突出特點,頭腦中法律意識淡漠也可見一斑。不僅是這兩個學生,對中小學生來說,對行為結果缺乏應有的預測也是一個普遍特點,因此,加強學生的法制教育,首先要增強學生頭腦中的法律意識。

兒童少年時期,因為發展過程中矛盾突出,法制教育也就更加必要。由于自我意識的逐步加強和社會知識的匱乏使他們的思想處于不斷的動蕩、沖突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疏導和教育將會產生嚴重的后果。而經過了正確的引導,青少年就會在處理事物過程中逐漸學會當自己的內心需要與社會規范、群體規范等相矛盾時應該遵循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從而逐步認識到生存過程中公平和秩序的重要性。

其次,根據學生發展特點,科學施教。兒童少年時期,活潑單純,好奇心強,模仿能力強,法制教育要遵循兒童少年的這些特點,施以合適的內容、形式,是教育更具實效性。比如,可以根據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樹立守法模范,使學生通過觀察、模仿提高辨別是非和抗拒不良誘惑的能力,進而加強行為的控制力。另外,兒童少年感性思維發達,理性思維逐漸成熟,教育中還要遵循這些特點,把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結合。例如,可以開展閱讀法制教育連環畫或復述故事、觀看法制教育宣傳片,撰寫遵紀守法故事讀后感、觀后感以及文藝表演等簡單易行、學生又感興趣的活動,使學生接受法制教育。當然,無論是感性教育還是理性教育,都要最終體現在學生的行為當中才算成功。因此,學校不僅要重視法制意識的樹立,更要重視法制行為的養成。如利用重要法規頒布日或重大活動紀念日組織學生走上街頭、走進社區,開展法律宣傳活動。當孩子們佩帶著“小小法制宣傳員”或“普法小標兵”的標志做宣傳時,他們心中不僅涌動著驕傲和激情,更潛移默化地加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提高了對自身行為的分辨和控制能力,從而提高遵紀守法的自覺性,逐步學會如何做一個守法的公民。

第三,追根溯源,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學生中許多導致傷害發生的過激行為并非偶然發生的,而是由心理缺陷引發的行為異常。由于家庭教育不當,生活環境異常,又缺乏必要的引導,一些兒童自卑、閉塞或性格暴躁、偏執,如果在學校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和正確對待,這些孩子往往會由于心理異常而出現行為異常,一些傷害案件也就此產生。所以,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保證兒童身心健康發展,具備良好的適應環境能力,是保障兒童順利成長,減少校園傷害案件的一個重要方面。

第四,“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睂W生進行法制教育需要完善的工具——教材。因此,還應重視學校法制教育的教材建設。應該根據兒童少年成長發育的特點和認知能力水平,編寫一套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的系列法律教材,使兒童少年能夠接受系統化、持續化的法制教育。

猜你喜歡
法律意識感性校園
法治意識融入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策略探究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加強高中生法律意識教育的對策
校園的早晨
春滿校園
論提高中學生的法律意識
感性理性不拔河
提高法律意識的實踐與探索
感性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