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引導學生在化學學習中進行研究性學習

2009-03-16 09:57施德軍
關鍵詞:研究性過程研究

施德軍

研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改變學生以單純地接受教師傳授知識為主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構建開放的學習環境,提供多渠道獲取知識、并將學到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于實踐的機會,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研究性學習把過去傳統的被動式的要我學,變為學生自主參與的我要學,更容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一、更新教育觀念

研究性學習雖然已經進行了相當一段長的時間,但仍存在以下幾個誤區:

1.研究性學習的提出,就是要打破這些陳舊的觀念,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活力,讓我們的學生充滿朝氣。研究性學習與傳統意義上的學習并不矛盾,研究性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定的文化知識為基礎,在研究過程中碰到的一系列問題又會促使學生不斷地學習;另外,通過研究性學習,使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習能力與效率。

2.研究性學習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的實際應用,注重學習的過程以及學生的實踐與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通過自主參與和親自體驗,逐步形成善于質疑、樂于研究、勤于動手、努力求知、勇于創新的積極的科學態度;通過社會實踐和調查研究,深入了解科學對于自然、社會與人類的意義與價值,學會關心國家和社會的進步,學會關注人類與環境的和諧發展,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因此,研究性學習并不十分重視研究的成果,而是注重整個過程的實施,強調學生各種能力的提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

3.認為研究性學習是學生的事情,與教師沒多大關系。這種看法大有“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味道。不可否認,研究性學習的主體是學生,一切活動都是圍繞學生所定的課題展開的。但這并不意味著教師就可以做個局外人,可以輕松一些。在研究性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指導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它直接關系到學生研究過程的順利與否,也直接影響到學生研究成果的優劣。學生從開題到出題,會遇到許多問題,教師顯然是學生答疑解惑的最佳人選。有時教師所掌握的知識可能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因此,研究性學習也是師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學習過程,是師生圍繞問題共同完成研究內容的確定、方法的選擇以及為解決問題等相互合作和交流的過程。

二、不斷進行突破

研究性學習對教師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使教師的角色發生了變化,從知識的權威到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從知識的傳遞者到學生學習的參與者、促進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研究性學習模糊了學科之間的界限,強調的是學科之間的互相滲透、融會貫通,培養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一個課題往往包含多個學科的知識,而大多數課題又與化學有著或多或少的聯系,這就要求化學教師要有活躍的思維和豐富的知識。具體體現在:

1.不僅要對大量的化學專業知識熟悉,更要了解生物、地理、物理、數學、哲學、政治、經濟等相關知識;2.善于質疑,不人云亦云,看問題有自己獨特的視角,思考問題要有自己的方式;3.勇于探索,敢于創新,努力激發學生的創造欲望;4.靈活運用各種教育教學手段,讓研究性學習豐富多彩,充滿活力。

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擴大知識面,才不至于使學生的研究過于陳舊、呆板、缺乏時代氣息。

三、多給學生鼓勵

研究性學習的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學生自主發現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遇到問題時,教師應更多地給予關注,教育他們“迎難而上”,鼓勵他們自己解決問題,不應將自己的看法和意識強加給學生,更不能為學生包辦一切。一個有責任感的教師,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高于一切,任何的私心雜念都可能斷送學生的美好前程。

總之,我國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中學教師如何認清形勢,如何體會研究性學習的實質,都將直接影響研究性學習的開展。

猜你喜歡
研究性過程研究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淺談研究性學習在數列學習中的應用探究
誰說小孩不能做研究?
關于“微型研究性學習”的實施初探
利用體育活動,開展數學研究性學習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對周期函數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與應用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圓滿的過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