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后奧運時代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

2009-03-24 04:31劉素蘭趙保麗董慧娟李寶宅
山東文學·下半月 2009年3期
關鍵詞:運動隊高水平教練員

劉素蘭 趙保麗 董慧娟 李寶宅

2008年奧運會即將來臨,理論界更多地把目光投向北京奧運會后中國體育體制改革,尤其是針對競技體育舉國體制改革。我們認為后奧運時代舉國體制傾向于漸進式改革。后奧運時代舉國體制的漸進式推進,關系到體育系統其他子系統以及相關因素的調整與發展,其中,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就面臨著巨大的機遇與挑戰。如何使高校高水平運動隊抓住這次發展的機遇,是擺在每一個體育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本研究對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在2008年前后應做的工作和發展戰略作了大膽的構想,以期為中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和中國競技體育發展提供理論依據。

一、后奧運時代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將發生漸進式改革

我國競技體育自解放之初就實行的是“全國上下一盤棋,國內練兵,一致對外”的戰略決策。這種“舉國體制”是我國政府為發展競技體育、提高我國運動員的運動技術水平和國際競爭綜合實力,實現奧運戰略目標而確立的。計劃經濟時代,舉國體制為我國競技體育發展找到了一條最直接、最簡潔、最實用的途徑,推動了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和完善,這種高度集中的政府辦體育的“舉國體制”也呈現出了一定的弊端。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使得“舉國體制”的參與者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過分強調體育系統的主體作用,難以調動社會各界力量的廣泛參與;而且在人才培養模式上,運動員文化教育落后、就業與深造困難、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斷層等問題也暴露出來。因此,有些人認為舉國體制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一種傳統僵化的管理模式,浪費了過多資源,已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要求,他們堅持2008年北京奧運會后應撤銷各級體育局的存在,由社會來辦體育,中國體育應徹底市場化、職業化。誠然,在新的歷史時期,舉國體制在推動中國競技體育發展進程中略顯弊端,但是,徹底廢除舉國體制后,中國競技體育將陷入一片癱瘓。前民主德國以及1964年日本東京奧運會后,兩國進行體育體制轉軌的過程中,沒有進行科學論證,貿然采用了錯誤的決定,導致了兩國競技體育一度陷入癱瘓狀態,這是我國2008年奧運會后應吸取的沉重教訓,應絕對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2]。我國在后奧運時代進行的體育體制改革應該顧及到我國的國情,最終形成“政府、社會、個人共同舉辦,財政和市場雙重推動的體育事業運行機制”,漸進式的推進我國的競技體育體制改革和完善,保證我國體育沿著正確的方向、持續穩定地發展。

二、后奧運時代漸進式推進我國競技體育體制進程的特征

1.后奧運時代我國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將出現協調穩定發展。在一定意義上,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是體育的兩個重要分支,其中,群眾體育側重普及,競技體育側重提高,兩者應該是相互促進,相互映襯。國家體委主任伍紹祖曾分析說:“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是普及和提高的關系。沒有群眾體育,競技體育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沒有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就是無火之柴、無翅之鷹?!庇行┤耸堪涯壳拔覈罕婓w育滯后于競技體育的發展歸結為是競技體育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群眾體育的發展的觀點是錯誤的。產生這種錯誤認識的原因,在于將競技體育與群眾體育分別作為一個獨立的系統來看待,只是看到了二者的對立,而忽視了二者的統一關系。事實上,我國體育目前的體育格局并不是競技體育所采取的舉國體制戰略阻礙了群眾體育的發展步伐,而是我們尚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人民的經濟收入和生活水平不高而制約了群眾體育的發展步伐。因此,在后奧運時代,運動健兒在奧運賽場上表現出的高超的運動技能、力與美的展示、頑強的意志品質和博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持續地激勵廣大群眾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同時廣泛深入開展的群眾體育活動,為競技體育提供了廣泛的選材基礎,提升了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競技體育和群眾體育比翼雙飛,形成有利的相互促進、同上新臺階的體育發展局面。2.后奧運時代我國競技體育舉國體制將有條不紊地實現社會化和市場化過渡。競技體育舉國體制之所以有效,在于這個系統是閉合的,即:體育部門包辦競技體育,管理和協調相關部門的工作難度不大,系統運行的效率較高。但是,由于系統是封閉的, 擴大規模所需的資源只能在體育系統內部挖掘,使得競技體育發展規模面難以擴大,并且一味地在系統內擴大規模提高了金牌的成本,系統內部維系的難度越來越大,成本越來越高,將會嚴重影響競技體育的持續發展。

因此,后奧運時代的競技體育改革必須堅持體育社會化和市場化的發展方向。所謂競技體育社會化,是指競技體育主要權力要移交社會,努力擴大社會基礎, 調動其它行業, 尤其是企業和教育部門辦高水平競技體育的積極性,擴大社會辦體育的范圍。體育社會化運行主要包括對于目前位居我國競技體育優勢項目群的運動項目實行單項運動協會實體化,使這些社會體育組織在中國體育事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對于競技體育潛優勢項目群的運動項目則下放到高校建立高水平運動,并在由國家宏觀調控下發展,而對于那些社會化較為成熟的運動項目,可以完全由社會管理,競技體育應把發展權與管理權交給社會或個人,由運動項目的愛好者、支持者以及贊助者按照市場關系進行經營管理,國家不再直接插手。在具體的操作中,政府根據市場規則采取市場化運作方式,以競賽體制改革為杠桿建立體育經費籌措途徑,改變了以往單純依靠國家撥款辦體育的計劃經濟模式。

三、應對后奧運時代競技體育變革,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存在的主要問題

1.目標設置過于單一,限制了目標多元功能的職能發揮。從國家角度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定位,是能代表國家直接組隊,參加全運會、亞運會、奧運會和世界大學生運動會,這種觀點,從1995年原國家教委領導同志提出由國家教委獨立組隊參加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要求精神中得到應驗。在教體藝[2005]3號文件,《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意見》進一步指出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目標是完成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及國內國外的重大體育比賽的參賽任務,為國家奧運爭光計劃和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既然定位在高水平運動隊,那么,高校運動隊建設的目標定位在完成奧運爭光計劃任務無可厚非,但是,它存在的環境畢竟是高校,不同于舉國體制下的專業訓練隊體制及任務,把目標只是定在為競技體育發展作貢獻,忽略了高校主要是作為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從而推進社會化進程的社會價值,導致了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目標單一,造成了普通高校進程緩慢,步履艱難的現狀。2.項目設置過于集中,不利于校際間的良性競爭。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自建設以來,由于涉及到學校體育發展規模、經濟利益等一系列問題,一些學校紛紛躋身于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大潮中。但由于一些學校在自身場地設施、教練員以及科研環節不相適應,沒有科學地規劃,盲目地緊跟形勢,導致了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項目布局不合理,出現了所有高校不論資源條件是否具備,一窩蜂地集中在幾大主要項目,如:田徑、三大球類項目,造成了這些項目競爭激烈,而且又重復了投入過大與產出相對較小的老問題,造成了資源的巨大浪費。高校高水平競技體育項目設置選擇應從國家利益和高校實際出發,根據各地方的特點和條件進行統籌安排,充分考慮可利用的資源和辦隊效益,地區間協調且均衡地開展特色明顯和重點突出的競技項目,有選擇地在重點項目上下功夫,在我國與世界差距不大的一些項目上進行試點,集中人、財、物的優勢,爭取更多的體育項目在短期內沖出亞洲,步入世界,當取得經驗后,再以點帶面,構成我國高校高水平競技運動項目設置的總體戰略。3.經費短缺已成為制約高水平運動隊發展的最重要因素。任何工作都要有經濟基礎作保障,運動訓練工作也不例外,我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存在著嚴重的基金短缺的問題。這種現狀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主要是高校教育經費短缺,但更重要的是高校在訓練經費籌措渠道的局限性。目前,我國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訓練和比賽經費絕大部分主要由學校支付,還有少數經費是與體育局系統合作獲得,僅有極少的經費是靠學校通過社會途徑自己籌措獲得[8]。在目前教育經費本身很短缺的情況下,再靠學校支付訓練和競賽經費是不足以支撐高水平運動訓練活動的開展的。關于訓練經費的籌措途徑,也應逐漸走多元化發展道路,構建學校、體育系統、社會和教練員及運動員共同承擔的模式。教練員和運動員交納一定的風險金、學校支付一部分經費和體育系統共同組隊參賽、并尋求企業贊助、而且走市場化運作的競賽模式相結合的多維一體化經費籌措途徑。4.人才培養體系不完善,造成了人力資源的大量浪費。高校高水平運動隊賴以生存的人力資源是教練員和運動員,而在教練員培訓和運動員培養方面不系統,造成了人才的大量浪費。目前,在教練員的選擇上,我國大部分高校還在使用“師資型”和“經驗型”教練員,這類教練員是由多年從事高校體育教學的體育教師轉型而來,憑過去自己訓練經驗從事訓練工作,對運動訓練規律缺乏全面準確地把握,而我國又缺乏對這部分教練員的長期系統的改造和培訓,缺乏引進和聘任高水平教練員的具體措施,致使教練員隊伍整體的專項訓練水平較低,嚴重影響了運動訓練的質量。其次,由于部分領導在使用教練員上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希望教練員是“一專多能”型人才,也就是說教練員不僅要能從事運動訓練工作,還希望他們能從事體育教學工作,甚至還能從事體育管理工作,如果教練員只從事運動訓練工作,好像就是一種人才的浪費。

四、后奧運時代,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發展戰略構想。

1.正確認識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與完善“舉國體制”的關系。中國競技體育在過去、現在,甚至在未來一定時間內必然堅定不移地堅持“舉國體制”,但這種舉國上下辦體育的方式不同于經濟體制下政府既管體育又辦體育的形式。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和新的社會歷史時期,政府行使的是宏觀管理和調控職能,真正辦體育的則是以體育系統為核心,包括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各方面的力量和資源。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恰恰是完善競技體育“舉國體制”的重要舉措。2.科學設置高水平運動發展目標。目標是一切行為措施制定的準則,它不僅對操作過程中的諸項行為具有規范性,而且對措施的制定也具有引領作用。既然國家現行政策規定在普通高等學校加強高水平運動隊建設,那么,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目標不僅要考慮到高水平運動隊的本質特征,同時還應該考慮高水平運動隊生存的高校環境特點,不僅要指向國際國內的高水平體育賽事,還要從大學的校際間交流、提升大學的品牌效應和社會影響力出發。3.整合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系統內部各因素之間的關系,協調系統內部和外部各因素的關系。影響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的因素很多,其中,包括系統內部因素和系統外部因素。系統內部因素包括運動員訓練水平、招生、待遇,教練員水平、待遇,科研水平,場地器材狀況,賽制管理,經費等一些列因素;外部因素也很多,主要包括體育系統的發展水平等。這些因素相互交叉、錯綜復雜地影響著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發展,只有理順好內部各影響因素的關系、協調好與外部各環節的關系,才能協調發展。4.合理規劃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階段。2008年后,國家體育總局機構改革全面展開,將實現奧委會實體化,奧運會項目的改革也將按步驟、分類別有條不紊地實施分組織、分系統管理,現行運動隊的改造工作也將展開,競技體育競賽將進一步擴大市場化運作程度,從而形成新的舉國體制格局。為了應對中國競技體育的發展進行的變革,我們建議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發展分為三個階段實施:改革準備階段(2008年底)、改革實驗階段(2009年——2016年)、改革全面啟動階段(2016年奧運會后)

[基金項目:河北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SZ060512。]

劉素蘭、趙保麗、董慧娟、李寶宅:河北體育學院。

猜你喜歡
運動隊高水平教練員
以“四精四度”推進率先建成高水平人才高地
為高水平建設好首都城市西大門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重慶市擊劍教練員從業滿意度調查分析
合理確定文化課成績最低要求
教育部:柔道、摔跤等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隊項目今年停招
過招
運動隊管理中人際內耗問題與對策
合肥市擊劍青少年后備人才教練員現狀分析
河北省國家奧林匹克高水平后備人才基地教練員隊伍狀況研究
我國高水平女子400m混合泳運動員技術特征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