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經濟形勢困局與宏觀調控出路的思考和建議

2009-03-27 08:17周天勇
審計與理財 2009年3期
關鍵詞:宏觀調控失業率城鎮

周天勇

除了追求經濟增長,在穩定物價與促進就業之間進行選擇和平衡,是任何一個國家宏觀調控目標和政策永恒的主題。而且,從宏觀經濟運行的內在性來看,很低的物價水平與很滿意的就業率,是不可兼得的,只能在適當的物價水平與可接受的就業率之間進行選擇和組合。目前和未來,中國如何在兩大目標之間進行選擇和組合,應當實行怎樣的宏觀調控政策,本文擬就此發表自己的看法。

一、以控制物價水平為重點的宏觀調控已經完成其使命

2003年以后,中國宏觀調控目標,主要是以控制居民消費物價水平為重點。2004年,中國居民消費物價漲幅從2003年的1.2%攀升到3.9%,于是國家采取了信貸和土地雙緊縮的調控政策,重點控制房地產等投資規模的快速增長。2005和2006年兩年,在GDP分別高速增長10.4%和11.1%的情況下,居民消費物價漲幅分別被控制在較低的1.8%和1.5%水平上,這是很難得的。而從2007年1月開始,居民消費物價指數從1月份的2.2%上升到11月份6.6%的水平上,全年消費物價漲幅達到了4.8%,同時,GDP也高速增長了11.9%。對此,從2007年末到2008年的上半年,宏觀調控提出了“防止經濟增長從偏快轉向過熱,防止物價從結構性的上漲轉向全面通貨膨脹”這樣的目標,并且,宏觀經濟政策方面,主要還是從控制貨幣流動性、取消和降低出口退稅和控制土地供應規模等方面進行了調控;與此同時,人民幣升值、勞動成本上升和土地價格上漲,以及2007年末開始出口需求減少,宏觀調控政策和內外需求及成本形勢的共同作用,致使居民消費物價水平在2008年4月上升到8.5%的最高位后,逐步回落,10月份時,下降到了4%的水平。

世界經濟對中國產品需求而影響中國物價上升的程度在未來17~20個月內將大大減弱。進入21世紀后,中國經濟增長的35%左右來為出口所拉動。2004年,以及2007年的物價上漲,相當大的壓力來自于出口大于進口,來自于出口產品及關聯產品工資等投放國內的人民幣,不能由相應的供給品來對沖。未來的出口形勢會怎么樣呢?美國是中國最大的出口國,占我國對外出口的18%左右,美國的經濟走勢如何,對我們未來的經濟走向影響較大。標準普爾10月末對美國未來的經濟走勢做了4種預測:(1)基準預期是,美國經濟可能將陷入一次長達17個月的溫和衰退期,此后經濟復蘇將步履蹣跚;(2)樂觀預期是,美國經濟不會衰退,經濟增速將于明年恢復至正常水平;(3)悲觀預期則是,美國經濟將陷入一個長達20個月的歷史最長衰退期,期間經濟增速將創下3.5%的二戰以來最大降幅;(4)而真正令人擔心的是,美國經濟前景甚至可能比悲觀預測情景更為暗淡,并且重蹈上世紀90年代日本覆轍,陷入一個長達10年的衰退泥潭。而歐洲則福利成本較高其競爭優勢不如美國,技術創新方面也弱于美國;日本則還沒有徹底走出上一輪經濟的低谷,又進入了新的一輪不景氣。因此,除了新型國家之外,如果美國經濟不走出谷地,擴大對中國產品的需求,指望歐洲和日本先于美國復蘇來增加對中國的出口需求,其可能性不大。

從2008年最后兩個月以及2009年上半年的外部需求、與外部需求有關的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的萎縮、相當多農民工因回鄉收入減少、失業率上升使消費能力減弱等經濟景氣下行趨勢看,加之農業豐收和豬肉等產品開始過剩等,雖然國務院出臺了保經濟增長的10項措施,但是,居民消費物價水平再行高起的力量已經大大減弱,居民消費物價水平,視國際經濟形勢衰退程度的不同,至少在明年,甚至在2010年內,出現較高通貨膨脹水平局面的可能性已經很小。我認為,宏觀調控控制物價水平的任務已經完成,至少在一年半之內沒有必要將其作為主要目標,宏觀調控的目標應當進行重大的轉變。

對國內經濟增長速度的看法國內外各方不一,最悲觀的是世界銀行認為明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為7.5%。我覺得其有一定的道理。按照經濟學的乘數和加速累進或者累退原理,因為出口需求萎縮、農民工回鄉和城鎮失業率提高而收入減少引致的消費萎縮,都有乘數性萎縮的格局;而由于產業的關聯性,某一產業下滑影響另一關聯的產業下滑,增長速度的下滑也有累加減速的特征。由于增長速度下滑的部分是勞動密集型的出口,是大量勞動力就業的個體、微型和中小企業,對就業的影響十分顯著。

二、2009年就業和社會穩定形勢將會非常嚴峻

2008年11月期間,勞動部新聞發言人認為,中國前三季度的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就業形勢與去年一樣。雖然就業是一國宏觀經濟運行中最為重要的四個指標之一,與物價水平排在同樣重要的位置上,然而,中國的城鎮登記失業率卻成了最不反映中國國民經濟運行狀況的一個統計指標。中國城鎮的失業率究竟是多少?有各種各樣的推測方法。筆者以城鎮人口從業率推算城鎮真實失業率。

從上表可以看出,如果按照1990年的從業率來推算真實失業率,從2000年開始,已經相當高了。如果考慮就業人口上學率的提高,一些婦女專職從事家務,有一些臨時就業沒有被計入勞動力就業統計范圍等因素,扣除一些百分點,真實的失業率也在逐年上升,明年預計將會特別嚴重。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城鎮人口在老齡化,因此,城鎮人口從業率在下降。這是不對的。實際上,中國農村人口的老齡快于城鎮,而城鎮人口結構因農民工的進入,因農村上學學生畢業留城和參軍軍人向城鎮復員轉業,在年輕化。在這種趨勢下,城鎮人口從業率的下降,意味著城鎮真實失業率在上升。

2008和2009年的就業形勢令人堪憂,就是很保守估計,真實城鎮失業率可能分別為12%和14%。從勞動力向中國城鎮的供給看,農村向城鎮轉移方面,300多萬的農村大中專學生畢業在城鎮尋找工作,300多萬的征地等農民向城鎮的轉移,400多萬的農民因種糧不賺錢向到城鎮中尋求掙錢的機會,計1 000萬左右;城鎮自身方面,新增勞動力,企業破產、兼并及產業結構調整需要再就業的勞動力,往年失業在家需要再就業的勞動力,至少也在1 200萬左右,每年需要2 200人在城鎮就業。從每年特殊的勞動力供給看,600萬左右的大中專畢業學生,幾十萬的復員和轉業軍人,還有300萬左右因交通、城市和水利建設而失地的農民,僅此三項就在1 000萬左右。而城鎮勞動力需求方面,政府和事業單位人員規模需要壓縮,國有和集體企業每年還在減少300萬個左右的工作崗位,外資企業吸引勞動力就業的能力在下降,并且近兩年許多企業外撤、減人,更多地用機器替代勞動力,雖然近兩年的統計說,年新增勞動力的90%以上為個體和私營經濟所吸收就業,但是,中國個體私營經濟的創業和經營的體制和政策環境,可以說在世界各國中也是較差的。

需要看到的是,世界性經濟衰退影響的是我們的出口,而我們的出口是勞動比較優勢形成的,是勞動密集型的GDP,出口下落影響的經濟增長速度為1.5%~2.5%范圍,但是我估計,其1個百分點的下降,可能影響800萬個勞動力的就業,全國因出口的下落可能減少1 200萬到2 000萬個就業崗位。我計算,2008年,因勞動密集中小企業關閉停業三分之一左右,大型企業因勞動成本上升用機器替代勞動力而減少用工和招工,真實的城鎮失業率將上升到12%左右;2009年從出口需求下行、企業投資信心不足、國內消費需求難振、企業經營困難等多種因素看,全社會就業機會相對會萎縮,如果不從充分利用勞動力、扶持能夠大量就業的中小企業和第三產業等方面采取有力的措施,真實失業率將上升到14%左右。

這會帶來一系列的經濟社會問題:一是農民的收入會大幅度減少,農村消費能力會大大減弱。雖然過去國家對農民種地給予了減免和扶持政策,但是農民增收的80%以上來自于出外務工。勞動合同法造成的企業用設備替代勞動力,勞動密集出口需求的大量下降,勞動密集型的中小企業大量倒閉關停,大企業生產萎縮減少勞動力,以及房地產建設明年可能的徘徊和萎縮,可能會影響1 500~3 000萬農民工的工作,農民工的薪酬水平也會因勞動力需求的下降而走低,農村消費能力因此會減少9 000~18 000億元人民幣的規模。二是影響城鎮職工的收入水平和消費傾向。城鎮失業率上升,勞動力需求不振,勞動力的工資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定會下降,城鎮消費能力的萎縮保守估計也會在8 000~12 000億元左右。三是更為重要的是,3 000萬左右農民工可能年底回家后,由于土地收入的比較效應,由于20世紀80和90年代出生的年輕一代農民工的工作和生活習慣,春節后會大量返回珠三角和長三角,以及全國各大中城市,如果就業機會較少,找不到工作,其中相當多的部分又不回家,可能會聚集在各大城市火車站、汽車站、廣場等交通樞紐和公共地帶,財富通過偷盜和搶劫形式的再分配問題可能會加劇,社會不穩定隱患增多和被聚集,極可能形成社會大規模動蕩的被動局面。

中央出臺了一系列拉動經濟增長的重大措施。但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投資及其形成的增長并不一定會帶來滿意的就業。從經濟學的原理來看,在結構既定的條件下,經濟增長必然帶來相應的就業,高增長會形成低失業。但是,中國2000年后,平均以10%左右的高速度增長了近8年,從實際的情況看,為何沒有形成低失業率的局面呢?因為中國GDP增長的要素和企業結構中,主要是大企業、大資本、大項目,還包括交通、水利、住宅、城市和農村公共設施等,以及政府和事業的辦公樓和培訓中心等等的建設。這些大企業和大資本,由于技術進步和資本的集中集聚,資本的有機構成提高,越來越多的資本吸收的勞動力越來越少;勞動力成本的上升、技術的進步,設備比勞動力的相對成本下降,導致企業越來越多的用技術和資本替代勞動力。使得勞動力的就業并沒有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而形成高就業的格局。

而交通、水利、住宅、城市和農村公共設施等建設,雖然在施工時期可以吸收農民工轉移就業,但是項目完工后,并不持續地保有和增加更多的就業機會。企業的投資擴大是就業持續增加的源泉。從2009年創業和企業投資的意愿看,因為市場前景看淡,愿意擴張性投資的不多,企業投資意愿弱,銀行的貸款就很難貸出去。也就無法從加工工業和服務業的方面新增投資和擴大生產而去增加就業。(未完待續)

(作者單位:中共中央黨校)

猜你喜歡
宏觀調控失業率城鎮
宏觀調控法的一般原理
解決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著力點
解決我國農村土地流轉問題的著力點
城鎮建設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和探討
宏觀調控程序法治化分析
找工作
宏觀調控法基本范疇—宏觀調控權研究
在鐘鼓樓上回望——賓川縣州城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